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本专案以"知信行模式"为理论指导,对乳腺癌患者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管理进行持续质量改进,提高术后患者淋巴水肿的认知水平,提高患者功能锻炼和日常生活行为的正确性,降低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方法选取2015年下半年在本科行乳腺癌手术的患者90例作为对照组,按护理常规护理。选取2016年上半年在本科行乳腺癌手术的患者92例作为观察组,实施护理专案。两组病例的纳入标准均为术中并行腋窝淋巴结(Ⅰ/Ⅱ站淋巴结)清扫术的乳腺癌患者。结果乳腺癌术后半年内的患者上肢淋巴水肿发生率由2015年下半年的11.1%下降至2016年上半年的5.4%。结论运用护理专案能有效地降低乳腺癌患者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艾灸疗法预防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淋巴水肿的效果。方法将80例乳腺癌术后患者按患者意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按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艾灸,比较两组术后第2月末患侧上肢淋巴水肿的发生率及水肿程度。结果淋巴水肿发生率观察组为7.5%、对照组为30%,观察组均为轻度水肿,对照组轻度水肿22.5%、中度水肿7.5%;两组淋巴水肿发生率比较,x2=6.65,P<0.01。结论艾灸疗法能有效预防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淋巴水肿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纳米炭混悬注射液(卡纳琳)淋巴示踪剂在上肢淋巴定位显影辅助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45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2例与对照组23例,于术前1 d用卡纳琳对上肢淋巴定位显影,2组均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观察组术中分别切除染黑淋巴结及未染黑淋巴结,对照组仅切除未染黑淋巴结。结果 2组45例均在腋窝区域定位出引流上肢淋巴液的淋巴结;观察组取出的染黑淋巴结病理均为阴性,未染黑的淋巴结中13例发生癌转移(59.10%),对照组切除的未染黑淋巴结中,17例出现癌转移(73.91%);观察组在术后1周及1、2个月均发生水肿,而对照组均未发生水肿(P〈0.01)。结论卡纳琳是上肢淋巴定位显影的理想染料,上肢淋巴定位显影能有效区分乳腺癌腋窝淋巴清扫术中的上肢回流淋巴结,预防上肢水肿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乳腺癌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发生上肢淋巴水肿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7年6月在我院接受乳腺癌手术并行腋窝淋巴结清扫的464例患者临床资料,结合上肢淋巴水肿情况,分析可能导致上肢淋巴水肿的因素,所得资料结果通过SPSS软件行卡方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464例患者中108(23.28%)例发生了上肢淋巴水肿,单因素卡方检验分析结果示:体质指数(BMI)、肿瘤临床分期、术后辅助放疗可能与上肢淋巴水肿的发生有关,经多因素Logistic分析,BMI(OR=2.691)、放疗(OR=2.456)是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BMI、术后辅助放疗是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危险因素,BMI≥25、术后接受辅助放疗均会增加上肢淋巴水肿的风险,对此类患者有必要加强术后宣教及随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对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乳腺癌术后出现淋巴水肿的患者70例分为观察组(n=35)和对照组(n=35)。对照组使用间断气泵压力治疗仪进行压力循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上肢综合康复,包括淋巴引流、牵伸瘢痕、肌肉牵伸、扩大肩关节活动度、渐进性力量训练、毫米波治疗,健康教育,共8周。治疗前后分别对患者进行淋巴水肿的发展程度和上肢功能(DASH)评定。结果两组患者淋巴水肿的发展程度和DASH评定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康复能进一步减轻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的进展,改善上肢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乳腺癌不同术式后患肢活动、感觉障碍、淋巴水肿的发病情况,评价患肢功能障碍发病的临床相关因素。方法2005 年~2012 年235 例乳腺癌患者按腋窝淋巴结处理术式不同分为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组(A组,n=120)和常规腋窝淋巴结清扫组(B 组,n=115)。测量患者患侧上肢肩关节前屈、后伸、外展、内收活动度,并与对侧比较;测量双上肢尺骨鹰嘴上下15 cm的周径,随访患者术后半年、1 年、2 年患肢功能障碍的发病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半年、1 年、2 年患肢在肩关节活动、感觉方面(麻木和疼痛)无显著性差异(P>0.05);B组患肢水肿的发病率高于A组(P<0.05)。放疗与患肢淋巴水肿有关联(P<0.05)。结论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与常规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相比,能降低乳腺癌患者术后患肢淋巴水肿的发病率,但在肩关节活动、感觉障碍方面无差别。术后放疗是增加患肢淋巴水肿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自我淋巴引流预防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的效果。方法将120例行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60例实施患侧上肢功能锻炼联合健康教育干预,观察组60例在对照组干预措施上再联合自我淋巴引流。比较2组患者不同时间(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和6个月)患侧上肢增加体积和淋巴水肿发生率。结果术后1周2组患侧上肢平均增加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和6个月观察组患者患侧上肢平均增加体积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1周2组患者淋巴水肿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和6个月观察组淋巴水肿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自我淋巴引流可有效改善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减少淋巴水肿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护理干预方式及护理效果。[方法]将2014年1月—2017年6月行乳腺癌根治术的180例乳腺癌病人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90例,观察组、对照组分别实行综合护理干预、常规护理干预,对两组病人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发生率、患肢感染发生率、上肢功能恢复情况、生活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肢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上肢功能恢复总有效率为95.56%,对照组为85.56%,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护理后各方面生活质量评分均较护理前升高(P0.05),而护理后观察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为94.44%,对照组为83.33%,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乳腺癌病人术后对病人实行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上肢淋巴水肿,减少患肢感染,有利于促进术后上肢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水平,促使病人对护理服务更加满意。  相似文献   

9.
李娜 《当代护士》2021,28(6):117-119
目的 探讨梯度压力治疗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淋巴水肿肢功能康复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2018年3月—2019年3月选取本院收治的乳腺癌根治手术患者85例,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43)及对照组(n=42),对照组术后行早期患肢功能锻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梯度压力治疗,干预时间为3个月,比较两组淋巴水肿发生率、肩关节活动度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 观察组淋巴水肿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肩关节前屈上举、外展、后伸及内收等范围肩关节活动度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生理状况、情感状况、社会或家庭状况、功能状况、附加关注得分及生活质量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梯度压力治疗能有效预防乳腺癌根治手术患者术后淋巴水肿,从而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抗阻呼吸训练对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疗效。方法 2013年10月~2015年4月,60例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患者分为治疗组(n=30)和对照组(n=30),对照组给予消除水肿基础治疗及徒手淋巴引流术,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抗阻呼吸训练。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采用放射性核素淋巴管造影测量患侧上肢淋巴流量;测量双侧上臂周径,计算差值;水置换测量双侧上肢体积差。结果治疗后,两组上肢淋巴流量均增加(t3.446,P0.05),双侧上臂周径差值减小(t2.143,P0.05),双侧上肢体积差值减小(t1.562,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t1.982,P0.05)。结论抗阻呼吸训练可进一步增加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淋巴回流量,减轻淋巴水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睡眠支架对预防乳腺癌患者术后患侧上肢淋巴水肿的应用效果。方法便利抽样法选取南京市某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住院的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以2016年1-2月在普外乳腺科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56例患者为对照组;2016年3月在普外乳腺科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60例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术后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术后给予睡眠支架抬高患侧上肢,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早期患侧上肢淋巴水肿发生情况、疼痛感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乳腺癌患者术后患侧上肢水肿发生率及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则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使用睡眠支架可有效预防和减少乳腺癌患者术后患侧上肢淋巴水肿的发生,缓解术后疼痛,提高主观舒适度,促进患者康复,从而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临床医学》2021,41(3)
目的探讨腔镜下腋窝淋巴结清扫(ALND)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微转移根治术中的应用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12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治疗的乳腺癌前哨淋巴结微转移患者6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32)和对照组(n=30)。其中观察组患者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微转移根治术中行腔镜下ALND,对照组患者乳腺癌前哨淋巴结微转移根治术中行传统开放式ALND。观察两组的手术相关参数(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手术引流量)、并发症发生情况(上肢水肿、上肢疼痛、皮肤感觉障碍、肩关节活动障碍)、复发转移情况、不良预后发生情况(创口感染、创口水肿、乳房创口愈合不良)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术中引流量少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6.25%,2/32)小于对照组(26.67%,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不良预后的发生率为15.63%,小于对照组(33.33%,P 0.05);观察组患者癌细胞转移复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其乳房外观、术后疼痛、预后恢复情况的满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对于乳腺癌前哨淋巴结微转移根治术患者而言,腔镜下ALND较传统开放式ALND的应用效果更佳,虽前者手术的时间更长,但术中出血量、引流量更少,且术后并发症、不良预后发生率显著降低,患者的满意度更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乳腺癌患者术前BMI及术后体重波动对淋巴水肿发生的影响。方法:前瞻性观察了472例诊断为乳腺癌患者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发生和BMI的关系。统计患者年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手术方式、淋巴清扫、化疗方式等资料,利用单变量及多变量COX模型分析术前BMI,体重变化及其他人口学特征及治疗因素对淋巴水肿发生的影响。结果:淋巴水肿组与无淋巴水肿两组患者在手术时年龄相近(55.57±13.14 vs. 54.83±11.10, P=0.759),但术前BMI≥30的比例高于无淋巴水肿组(57%vs 27%, P=0.021),术后淋巴水肿的患者具有更高比例的进行乳腺根治术、进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新辅助化疗、联合化疗、放射治疗(胸部/乳房+局部淋巴结)。多因素分析发现,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术前BMI≥30(相对于术前BMI25组:HR:3.58, P=0.001;相对于术前BMI25—30组:HR:2.48, P=0.013),局部淋巴放疗(HR:2.48, P=0.014)和腋窝淋巴结清扫(HR:4.25, P=0.0003);体重累积变化绝对值(每累计增加或减少1000g/月,HR:1.08, P0.001)。结论:术前BMI≥30是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后体重累积变化大与术后淋巴水肿发生相关。因而,对于术前BMI≥30及体重有大幅度波动的患者会有更高的发生淋巴水肿的风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乳腺癌手术治疗中前哨淋巴结活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乳腺癌患者200例,依据手术治疗方法分为前哨淋巴结活检术组、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组两组,各100例。统计分析两组上肢淋巴水肿情况、患侧上肢功能障碍情况、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淋巴细胞比值、无病生存情况、局部复发情况、远处转移情况。结果前哨淋巴结活检术组患者的淋巴细胞比值低于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组(P<0.05),无病生存率高于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组(P<0.05),局部复发率低于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组(P<0.05)。前哨淋巴结活检术组患者的远处转移率低于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组(P<0.05)。结论乳腺癌手术治疗中前哨淋巴结活检术的应用价值较腋窝淋巴结清扫术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淋巴水肿综合治疗(CDT)在乳腺癌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5年3月~2017年3月乳腺外科行手术治疗的280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预防性护理,观察组给予CDT疗法(包括手法引流、局部皮肤护理、淋巴水肿加压治疗及功能锻炼)。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自我护理能力、上肢周径变化情况,并随访至术后12个月比较淋巴水肿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在疾病知识、治疗依从性、自我护理能力及功能锻炼评分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除了术后1个月两组淋巴水肿发生率不存在统计学差异外,观察组术后3、6、12个月淋巴水肿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2个月两组患者淋巴水肿严重程度构成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CDT疗法对提高乳腺癌术后患者自护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能降低术后淋巴水肿,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徒手淋巴引流对预防乳腺癌术后腋网综合征的效果。方法 2015年6月至12月,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4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200)和实验组(n=200)。对照组行常规患侧上肢功能锻炼和健康教育,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行徒手淋巴引流。术后30 d、60 d和90 d,比较两组患者腋网综合征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各时间点腋网综合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6.17,P0.05)。结论术后结合徒手淋巴引流能有效预防乳腺癌患者改良根治术后腋网综合征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病人经一对一康复护理指导后,对于患侧上肢水肿的影响。方法:2010年1~5月在我科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乳腺癌病人6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常规组各30例,观察和计量病人上肢淋巴水肿情况。结果:干预组上肢淋巴水肿发展程度和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乳腺癌术后病人经一对一康复指导,可有效预防上肢淋巴水肿,促进上肢淋巴水肿吸收,提高病人自信心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系统化健康教育对乳腺癌术后患肢淋巴水肿的预防作用。方法通过随机抽样法随机抽取本院2015年2月~2017年2月接收的120例乳腺癌患者,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常规健康教育)与干预组(系统化健康教育),比较两组的教育效果。结果系统化健康教育后,干预组的"知信行"三个项目评分及总分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术后患肢淋巴水肿发生率为11.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对乳腺癌术后患者实施系统化健康教育,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知信行"水平,预防与控制术后患肢淋巴水肿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健康信念模式对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发生率的干预效果。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乳腺癌患者215例,随机分为实验组109例和对照组10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方法。实验组在常规健康教育的基础上,采用健康信念模式指导下的健康教育对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分别在手术后第1、3、6、12个月进行随访,测量上肢周径,比较两组淋巴水肿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术后12个月上肢淋巴水肿发生率为16.5%,对照组为37.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后12个月实验组淋巴水肿轻度18例,对照组轻度26例,中度6例,重度8例(P<0.01)。结论健康信念模式指导下的健康教育可降低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清扫术后淋巴水肿的发生率,并减轻其症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肩关节制动胸带预防乳腺癌术后患肢淋巴水肿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9年7月本院收治的100例接受乳腺癌根治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术后采用常规胸带预防患肢淋巴水肿,观察组采用肩关节制动胸带预防患肢淋巴水肿。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10 d的患肢淋巴水肿和并发症(渗血渗液、皮下积液、皮瓣坏死)发生情况,并对两组患者佩戴第1天和第7天分别进行舒适度调查。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无水肿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在发生水肿的程度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渗血渗液、皮下积液、皮瓣坏死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 d和术后10 d的舒适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肩关节制动胸带的应用能够有效预防乳腺癌术后患肢淋巴水肿的发生,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并且能够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