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阑尾切除术后残端出血的机理和防范措施,为临床诊治提供决策.方法 回顾分析近年来收治的12例阑尾切除术后残端出血病例,对其出血的原因、防范的措施以及诊治的方法进行了必要的认识.结果 本组所有病例均再次行剖腹探查术证实为阑尾残端出血,并行相应处理;本组治愈10例,病死2例.结论 凡阑尾切除术后早期无明显原因的发生下消化道大出血者,在排除其它疾病所致出血的同时,首先应考虑阑尾残端出血之可能,如经短时间积极非手术治疗无效者,其明智之举是尽快的施行剖腹手术并予相应的处理;牢固的解剖学知识、规范的手术操作、娴熟的手术技巧,对于防止阑尾残端出血极为关键.  相似文献   

2.
张海龙 《中外医疗》2009,28(19):73-73
目的探讨和总结胃部分切除术后近期上消化道大出血原因,预防及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胃部分切除术后上消化道大出血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吻合口出血6例,残胃粘膜损伤出血2倒,旷置溃疡出血1倒,十二指肠残端出血1例。8例再手术治疗,2例经胃镜下止血,1例保守治疗痊愈。结论胃部分切除术后近期上消化道出血多是由于手术操作不当引起。预防,正确估计病情和选择适合的治疗方式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3.
我们近10年经纤维结肠镜或手术探查证实阑尾切除术后残端出血入肠腔,临床表现为下消化道出血5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男性2例,女性3例,年龄19~36岁,病员均以急性阑尾炎收入住院并施行阑尾切除术。阑尾残端采用结扎加包埋处理。术后诊断化脓性2例,坏疽性3例,2例穿孔。4例发生下消化道出血,最短手术后第72小时内,最长1例术后第5日,血便次数最多达8次/24小时,每次量 100~600毫升/次,5例均有脉搏增快、血压流动。2 诊断及治疗 除常规禁食、补液、使用止血药外,其中1例补充全血600毫升。…  相似文献   

4.
李军  杨康  王海东 《重庆医学》2007,36(24):2550-2551
目的总结、分析食管、贲门疾病术后胃内大出血原因及诊疗方法。方法对食管癌切除术后20例,贲门癌术后2例及食管化学烧伤行结肠代食管术后1例,共计23例患者术后胃腔出血进行诊断,并结合临床分别采取保守治疗和手术止血,观察疗效,总结分析诊治经验。结果经引流、体检、胸片及B超诊断为胃腔出血;16例经保守治疗成功;7例经保守治疗无效后立即开胸探查止血后6例顺利康复,1例术后6d因胃食管吻合口瘘导致严重右侧脓胸,1个月后衰竭死亡。结论食管、贲门疾病术后胃腔内出血易发生于器械处理的消化道断面上,一旦出血经保守治疗无效后应争取尽早再次手术止血,而对于出血的原因应从手术中多个方面积极预防。  相似文献   

5.
唐兴俊  李虹  陈大勇 《西部医学》2012,24(10):1901-1902
目的探讨术中结肠镜在急性消化道大出血诊断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常规检查不能明确病因经内科综合治疗不能止血,需急诊剖腹探查的急性消化道大出血25例患者,在术中进行结肠镜检查,寻找出血原因和部位。结果 25例患者均成功地检出了出血部位和原因,其中小肠恶性肿瘤出血7例,小肠良性肿瘤出血5例,小肠溃疡、憩室等其他良性疾病10例,升结肠血管畸形1例,肝曲带蒂巨大息肉1例,溃疡性结肠炎1例。结论对不明原因的急性消化道大出血病人需急诊剖腹探查时,术中结肠镜的应用是一种操作简便,定性准确,病变检出率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和总结胃部分切除术后近期上消化道大出血原因、预防及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胃部分切除术后上消化道大出血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吻合口出血6例,残胃粘膜损伤出血2例,旷置溃疡出血1例,十二指肠残端出血1例.8例再手术治疗,2例经胃镜下止血,1例保守治疗痊愈.结论:胃部分切除术后近期上消化道出血多是由于手术操作不当引起.预防、正确估计病情和选择适合的治疗方式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7.
李林山  罗玉政 《河北医学》2012,18(12):1719-1722
目的:探讨单纯结扎阑尾残端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自2009年9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123例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阑尾残端单纯结扎处理,观察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本组123例患者中转开腹阑尾切除术1例,因手术中途发现阑尾基底部发生广泛性坏死,其余122例患者均手术成功.无术中大出血等症.手术时间为35-102min,平均(48±12)min;术中出血5-10mL,平均(6.8±1.6)mL;术后下床时间5-8h,平均(6.3±1.7)h;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为12-24h,平均(16±8)h;术后无出血、无残端瘘、腹腔感染、阑尾残株炎及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对本组患者进行为期3-24个月的随访观察,均无粘连性肠梗阻及戳孔疝发生.结论: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中采用单纯结扎阑尾残端并未发生相关并发症,具有良好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小儿阑尾切除手术后 ,阑尾的残端部分并发急性大出血临床少见 ,我院近 1 0年以来共治疗 3例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3例 ,男 1例 ,女 2例。年龄 6~ 9岁 ,1例因急性阑尾炎入院 ,急诊在全麻下行阑尾切除术。采用顺行切除法 ,残端结扎后荷包缝合包埋。病理诊断 :化脓性阑尾炎。术后第 3天出现暗红色便血 ,约 1 0 0ml,后二次为鲜红色血便约 30 0ml,病儿出现面色苍白、出冷汗、脉搏增快等休克症状。另 2例病儿系在乡村卫生院行阑尾切除术后出现便血 ,因出血量较大 ,出现休克症状转入我院。 3例病儿手术前无消化道出血病史或其它慢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食管癌术后残胃大出血的原因。方法回顾调查该院2012年1月~2013年6月食管癌术后残胃发生致命性大出血11例病例临床治疗情况。结果本组食管癌术后残胃致命性大出血11例,手术治疗3例,保守治疗8例,死亡5例,死亡率45.5%。结论食管癌术后残胃致命性大出血死亡率高,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0.
急性下消化道大出血的外科急诊治疗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岑国浩 《中外医疗》2008,27(16):27-28
目的 探讨下消化道大出血的外科急诊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7年至2007年我院收治13例急性下消化道大出血外科急诊治疗的病县例资料.结果 剖腹探查直接发现出血病变2例.结合术中肠镜发现出血部位和出血病变11例.术后自动出院1例,死亡1例.无手术后无再出血,无腹腔毒染发生.结论 急性下消化道大出血的外科急诊治疗难点在于出血病因复杂、出血部位难于确定.对各种检查,治疗方法的适用和可幸性必须有全面充分的认识和估计.其中术中肠镜是确定出血部位的有效辅助措施.  相似文献   

11.
胃切除术后上消化道大出血的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切除术后上消化道大出血是胃大部切除术后比较少见的并发症 ,此类患者往往病情较危重 ,且由于手术因素的干扰 ,出血部位难以确定 ,造成其在诊断和治疗上的困难。本院一年来收治了4例胃大部切除术后上消化道大出血的病例 ,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例1 ,男 ,60岁。因胃十二指肠复合溃疡 (胃窦溃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在外院行胃大部切除术、B -Ⅱ式吻合术 ,术后前6d恢复顺利 ,已进流食。术后第7天呕鲜血300ml ,含有血凝块 ,柏油便400ml,予以止血输血治疗 ,未见好转 ,再次呕血500ml,急行剖腹探查术。切开残胃前壁 ,仔…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阑尾切除术后再手术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分析19例阑尾切除术后再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再手术因消化道出血4例、肠梗组5例、腹腔内出血1例,腹腔残余感染5例及误诊4例。本组再手术后全部痊愈。结论:正确诊断及规范阑尾切除术操作,是预防再手术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3.
上消化道大出血122例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王祥军  吕树民 《医学争鸣》2000,21(4):S54-S54
0 引言 上消化道大出血是内、外科医师临床工作的难题之一 ,我院 1985 / 1998因上消化道大出血而进行手术者共 12 2例 ,占同类疾病 10 13例的 12 .4% .1 临床资料 本组 12 2 (男 96 ,女 2 6 )例 .年龄 16~ 75岁 ,平均 45 .5岁 ,患者有呕血 ,柏油样便或两者兼有 .因出血过多可出现心悸 ,头晕 ,甚至休克 .病因与治疗结果见表 1.2 讨论 溃疡并发大出血是消化性溃疡常见的并发症 .此类病例术中首要问题是寻找出血灶 ,术前可做胃镜 .剖腹后首先探查常见出血部位如胃、十二指肠 ,然后探查肝胆、脾和空肠上段 ,未发现明确病灶者常规采用胃体…  相似文献   

14.
苏军峰 《基层医学论坛》2016,(35):5064-5066
目的:探讨阑尾切除术后出现阑尾残端瘘的原因及临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1月—2016年4月共收治阑尾炎患者144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1226例行阑尾切除术,16例并发阑尾残端瘘,发生率1.1%。发生原因有阑尾根部病变严重、手术并发症和医护因素,其中14例经保守治疗治愈,2例行保守治疗无效后采取手术治愈。结论阑尾切除术后出现阑尾残端瘘需早期诊断,及时采取合理的治疗方式,可有效治愈。  相似文献   

15.
李伟文 《河北医学》2002,8(12):1057-1058
目的 :探讨胃大部分切除后大出血的治疗方法。方法 :1995年 1月至 2 0 0 1年 4月间我院收治胃大部分切除术后并大出血 16例 ,男 11例 ,女 5例 ,年龄 2 9~ 81岁。全部病例均已行胃大部分切除术 ,原吻合切除再吻合 9例 ,原吻合口切除、残胃切除、食道空肠吻合 2例 ,十二指肠溃疡血管缝扎 3例 ,溃疡腔外置 2例 ,后 5者均行十二指肠残端造瘘手术。结果 :16例患者术后均停止出血 ,痊愈出院。无术后近期并发症。随访 6月至 5年 ,1例 6个月后死于心肌梗塞 ,2例 12个月后死于癌症广泛转移 ,其它 13例无再出血现象。结论 :再手术为抢救胃大部分切除术后并大出血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对7例美克憩室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7例中并发下消化道大出血5例,并发炎症穿孔1例,并发肠梗阻1例。对7例患者行包括憩室在内的肠段切除术,无术后并发症。结果提示:做阑尾切除时,应常规探查回肠末端,对意外发现的美克尔憩室以手术治疗为宜,对反复下消化道大出血年轻成人应及早手术。腹腔镜对诊断和治疗美克尔憩室并出血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消化道大出血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5例胆囊切除术后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诊断治疗过程,结合文献总结其临床表现及诊断治疗方法。结果 5例患者应用肝动脉造影术后均为肝右动脉假性动脉瘤破裂出血,5例患者均行肝动脉栓塞治疗后出血停止,消化道出血均治愈。结论 LC术后消化道大出血主要原因为肝右动脉分支假性动脉瘤形成破裂,临床表现为消化道出血、上腹部疼痛及黄疸。肝血管造影术是最有效诊断方法,肝动脉栓塞术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残胃癌29例临床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残胃癌的临床特点、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4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29例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例男26例(89.7%),首次手术行BillrothⅡ吻合22例(75.9%),首次手术距诊断残胃癌平均间隔时间11.6年,临床症状无特异性;本组29例全部经纤维胃镜检查确诊,接受手术27例,其中根治性切除术18例(66.7%),胃空肠吻合术3例,姑息性肿瘤切除1例,行剖腹探查5例。发生并发症9例(33.3%),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获得随访25例,随访时间3个月~5年,未行手术2例及仅行剖腹探查或胃空肠吻合或姑息性肿瘤切除者,术后生存时间3~7个月;行根治性切除者术后生存1~3年12例(41.4%),3~5年5例(17.2%),超过5年1例(3.4%)。结论胃大部切除术后超过5年的高危人群应定期行纤维胃镜检查,可早期发现残胃癌,手术是治疗残胃癌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9.
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半月以上的胰腺残端迟发大出血较少见。现将我院1984年至1994年间共发生的3例报告如下。1 病例介绍例1 男性,56岁,确诊胰头癌按Whipple术式行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胰残端采用端端套入空肠吻合,胰腺管内放入约8cm内支撑管,术后恢复顺利。于术后第21天感上腹闷胀不适,随即呕吐出腊肠型凝血块、鲜血和胰腺胰腺管内置管,出血量约2000ml以上,很快进入休克。诊断胰残端大出血,行急诊手术,切开胰空肠吻合口前壁空肠侧见肠腔充满积血块,胰残端组织坏死脱落约2cm,残端动脉裸露喷…  相似文献   

20.
总结上消化道大出血105例,出血原因以十二指肠球部溃疡(DU)最多见(43%),少见出血原因有食管癌、非何杰金氏恶性淋巴瘤、恶性疟、空肠平滑肌瘤。提示:急诊内镜检查、术中全面认真探查、反对盲目胃大部分切除术,对提高诊断的正确率、避免错误手术、减少术后再出血将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