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本汉方与中医之区别谢文光/(江西中医学院中医系330006)关键词汉方,中医,区别日本汉方起源于中国,汉方的主要内容是取自于中医,日本汉方医师临床所运用的方剂绝大部分是中医传统古代名方,尤其是《伤寒论》、《金匮要略》中的方子。从这些事实看来,一般的...  相似文献   

2.
日本汉方源于中国中医学.近代以来,日本的科技发展对于日本汉方产生了巨大影响,文章回顾日本废医存药的汉方政策,以及有关"汉方科学化"的研究历程,对中医国际化来说具有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3.
产生于一百年前的"扶阳学派"近年有复兴之势。借鉴历史和当今中医现状及人们体质和疾病的态势分析其原因,认为中医界存在"人数多、学历高、临床水平低"的不正常现象,"扶阳学派"正是在中医"异化""西化"和"退化"的低谷时期,应对人群体质和疾病的态势而复兴的。重温经典、重视阳气是中医回归自身发展得以振兴的正道。  相似文献   

4.
《亚太传统医药》2007,(2):87-91
日韩汉方医学深得人心 泰国中医正走向正轨 日本:汉方医学深得人心 资料显示,从公元5世纪到15世纪,中医在日本广泛传播,逐渐形成具有独立理论的日本式中医,即所谓汉方医学。汉方医学在日本也曾发生过信任危机。最大的一次是在17世纪以后,西洋医学进入日本,中医受到排斥。不过,20世纪初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汉方医学通过西洋医学的解释和验证,获得社会肯定。上世纪70年代后,汉方医学的长处进一步受到日本社会公认,而后迅猛发展。  相似文献   

5.
戴昭宇  仝选甫  宋敏 《河南中医》2008,28(12):98-100
在日本,中医药学大多被人们称为“汉方医学”或“东洋医学”。就像中医学在中国被称为“传统医学”或“东方医学”一样,具有明显的民族和地域特色。其实,所谓的汉方药是在秦汉时期由中国传入日本,然后在日本逐渐发展起来的日本化了的中国传统医学,与中医学应属于同根同源。不过  相似文献   

6.
产生于一百年前的"扶阳学派"近年有复兴之势.借鉴历史和当今中医现状及人们体质和疾病的态势分析其原因,认为中医界存在"人数多、学历高,临床水平低"的不正常现象,"扶阳学派"正是在中医"异化""西化"和"退化"的低谷时期,应对人群体质和疾病的态势而复兴的.重温经典,重视阳气是中医回归自身发展得以振兴的正道.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析日本汉方医学"难经派"腹诊理论的发展轨迹、学术特点。方法:采用文献整理的方法,对汉方医学"难经派"腹诊的相关内容进行梳理,对腹诊条文进行归纳,并查阅古今中外腹诊证治文献资料,展示腹诊证治研究概况。结果:以《内经》《难经》为理论基础所形成的"难经派"腹诊,以脐部为中心,采用轻手寻抚、中手寻扪、重手推按等手法,对五脏病证开展诊察,以腹诊辨体质、辨病位、辨病性、辨病因病机,在此基础上有效指导疾病的治疗、判断疾病的预后。结论:借鉴日本汉方医学腹诊理论,对于充实中医诊断学的内容,提高中医诊断学的整体水平,挽救濒临失传的中医特色腹诊诊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总结近几年日文期刊相关著作的基础上,着重介绍了日本汉方诸家的派别、日本汉方医学临床研究现状、汉方医学的展望等内容,为临床及研究者了解日本汉方医学界的形式及学派的思维方式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姚石安 《国医论坛》1990,5(2):42-44
掌握与了解日本汉方医研究中医妇科的发展动态,对于我国在基础与临床加强对妇科疾病的防治实践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为此,笔者综述有关资料,以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10.
伍锐敏 《北京中医》2002,21(4):254-256
日本的汉方医学源于中国,在其发展过程中,腹诊法丰富了中医诊断学,弥补了脉诊,舌诊的不足,多年来,日本的汉方制药企业都很重视科研,坚持不懈地进行从各种生药中提取有效成分的研究工作,近年来,对许多难治病日本汉方医坚持进行汉方药的临床疗效观察与总结,将有可能取得某些新成果,新进展。  相似文献   

11.
本文阐明日本的汉方医学起源于中医。是由中医知识不断的输入,并根据当时日本的国情、民情及接受程度加以修改而逐步形成现在的汉方体系。指出汉方医学的发展与变化和中国的传统医学发展与变化息息相关。说明长时以来,日本的汉方医学主要有三大派系:一是后世方派,二是古方派,三是折哀派。  相似文献   

12.
从日本汉方医学兴衰谈我国中医事业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垂宪 《山西中医》1994,10(5):53-54
从日本汉方医学兴衰谈我国中医事业的发展盂县人民医院(045100)马垂宪笔者1992年9月1日至11月30日在日本进修期间,参观考察了日本富山医科药科大学和汉部、东京都铁炮州汉方诊疗所、东京都箱崎汉方诊疗所、东京都箱崎针灸所、爱知县濑汉方诊疗所。并分...  相似文献   

13.
日本医学烛在引进学习中医学的基础上建立并发展起来的,16世纪以后,中国医学各流派对日本医学产生了巨大影响,文章将伤寒学派,河间学派,攻邪学派, 丹溪学派,易水学派,温补学派,温病学派等对日本医学的影响做了论述。  相似文献   

14.
日本医学是在引进学习中医学的基础上建立并发展起来的,16世纪以后,中国医学各流派对日本医学产生了巨大影响.文章将伤寒学派、河间学派、攻邪学派、丹溪学派、易水学派、温补学派、温病学派等对日本医学的影响做了论述.  相似文献   

15.
柯雪帆 《天津中医药》2005,22(4):265-269
日本汉方医对汉药的认识,与中医的认识相比,同中有异。试从中医古典医籍、中日双方的临床应用及认识,近年来中药实验研究结果等方面,并结合个人经验体会,选取中药石膏、甘草、人参、黄芪、黄芩,进行对比分析。通过比较、探索、研究,使知识有所增加,见解较前明确,眼界逐渐扩大,思路愈显灵活。  相似文献   

16.
柯雪帆 《天津中医药》2005,22(5):355-358
日本汉方医对汉药的认识,与中医的认识相比,同中有异.试从中医古典医籍、中日双方的临床应用及认识,近年来中药实验研究结果等方面,并结合个人经验体会,选取中药麻黄、大黄、附子、桂枝,进行对比分析.通过比较、探索、研究,使知识有所增加,见解较前明确,眼界逐渐扩大,思路愈显灵活.  相似文献   

17.
对2002~2007年间中医骨伤科学说和学派研究领域的期刊文献进行分析,从中医骨伤科的起源与学派分类,对先秦、汉代、晋唐、宋金元、明清、近代的中医骨伤科学说学派等方面进行了归纳,并讨论了研究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日本汉方医学教育现状的总结,认为日本医学教育模式长期以来忽视对中医药基础理论的教授,忽视对临床医生中医思维的培养,导致临床医生缺乏中医理论知识与中医思维,一味以西医学对疾病的认识和药理学知识来应用中药,从而给汉方医学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而今,日本汉方医学教育得到明显改善,必将对汉方医学的发展带来生机。  相似文献   

19.
中医在日本的兴衰与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二员  刘敏 《新中医》2008,40(2):108-109
1日本汉方医学的主要学术流派 明清之际,随着中医典籍的不断传入,以及日本在华学成回国的医生逐渐增多,日本医家对中医药的研究日益深入,医学经验的积累日渐深厚,日本的汉方医学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柯雪帆 《天津中医药》2005,22(6):444-447
日本汉方医对汉药的认识,与中医的认识相比,同中有异。试从中医古典医籍、中日双方的临床应用及认识,近年来中药实验研究结果等方面,并结合个人经验体会,选取中药柴胡、厚朴、细辛、白术、苍术,进行对比分析。通过比较、探索、研究,使知识有所增加,见解较前明确,眼界逐渐扩大,思路愈显灵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