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范敏 《中外健康文摘》2012,(36):137-138
目的分析胎盘早剥漏诊、误诊原因,提高早期确诊率,降低母儿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2011年胎盘早剥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我院胎盘早剥发生率0.36%.急诊入院患者占46.2%,有明确发病诱因39例(66.9%),以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膜早破、外伤性因素为主.临床表现主要为腰腹胀或腹痛、阴道流血、血性羊水.B超检出率66.9%.轻型胎盘早剥36例(61.0%),重型胎盘早剥23例(39.0%).子宫胎盘卒中3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 I C)1例.剖宫产41例(69.5%),阴道分娩18例(30.5%),子宫次全切除1例.死胎9例,转诊29例.结论胎盘早剥临床表现易与先兆临产、临产或胎儿窘迫等混淆;后壁胎盘、发育异常的胎盘等发生胎盘早剥时,超声容易漏诊.  相似文献   

2.
杨劲菊 《吉林医学》2014,(11):2377-2378
目的:分析胎盘早剥的临床情况,提高早期确诊率,降低母儿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胎盘早剥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胎盘早剥发生率0.44%,以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为主,轻型胎盘早剥25例,重型胎盘早剥22例,其中胎死宫内3例,子宫胎盘卒中3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2例,行子宫次全切除4例。结论:胎盘早剥主要原因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轻型胎盘早剥临床表现不典型,容易漏诊、误诊,重型胎盘早剥发病凶险,并发症发病率高,早期确诊可减少母儿不良结局发生。  相似文献   

3.
51例胎盘早剥的产前诊断及预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胎盘早剥的发生、产前诊断及预防 .方法 :对分娩的 5 1例胎盘早剥作回顾性分析 .结果 :胎盘早剥夜间发病者居多 ,占 74 4 % .发生在孕周≥ 36周者占 5 8 9% ,并且轻型胎盘早剥的发生率最高为 70 3% ,而重型胎盘早剥以孕周 <36周发生率最高为 71 3% .胎盘早剥的产前诊断率为 4 9% ,B超诊断率为 34 8% .重型胎盘早剥腹痛、胎心异常或消失、子宫张力增高较轻型胎盘早剥发生率高 .轻型胎盘早剥以阴道流血及血性羊水为主要临床表现 .结论 :胎盘早剥的产前诊断需根据临床表现及B超检查进行综合分析方能确诊 .应加强围产期保健 ,积极防治胎盘早剥的病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典型胎盘早剥的临床表现,减少漏诊及误诊。方法对17例漏诊的不典型胎盘早剥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漏诊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多为下腹痛、阴道少许出血、腰酸腰胀,且多无明显诱因,预后良好。术中或分娩后检查胎盘证实均为轻型胎盘早剥。结论轻型胎盘早剥临床表现不典型,易漏诊,临床中应提高警惕,注意胎盘早剥的早期表现,减少漏诊,避免轻型向重型的转变。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胎盘早剥的临床表现、早期诊断指标及早期治疗,以减少漏诊和误诊.方法 对我院5年66例胎盘早剥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轻型胎盘早剥临床表现不典型,重型胎盘早剥临床表现典型,以持续性腹痛、宫缩间期不松弛、阴道流血多见,B超诊断率高,但预后差.结论 根据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进行动态观察,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避免误诊漏诊,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胎盘早剥的临床表现规律和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对44例临床确诊的胎盘早剥病例进行分析。结果胎盘早剥发生率为0.68%,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胎盘早剥的主要诱因,占29.54%,较长时间平卧所诱发的胎盘早剥,占29.55%。主要临床表现为有痛性阴道流血,其次为持续性腹痛、宫体压痛、高血压、胎儿窘迫、血性羊水,其发生率分别为47.73%、27.27%、40.91%、29.50%、29.50%、25.00%。根据胎盘剥离面积分为轻型和重型两型,两种类型的围产期结局其母体在分娩方式、失血、子宫卒中方面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种类型的围产儿死亡、新生儿窒息和正常新生儿数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重视胎盘早剥的诱因,及时诊断和处理,改善围生期母婴结局。  相似文献   

7.
妊娠20周后或分娩期正常位置的胎盘在胎儿娩出前部分或全部从子宫壁剥离,称为胎盘早剥。轻型胎盘早剥主要症状为阴道流血,出血量一般较多,色暗红。可伴有轻度腹痛或腹痛不明显,贫血体征不显著。重型胎盘早剥主要症状为突然发生的持续性腹痛和(或)腰酸、腰痛,其程度因剥离面大小及胎盘后积血多少而不同,积血越多疼痛越剧烈。  相似文献   

8.
胎盘早剥的早期诊断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胎盘早剥的临床表现、早期诊断指标,以减少漏诊与误诊。方法:对中日友好医院17年中44例胎盘早剥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据胎盘剥离面积分为轻型组和重型组,观察指标包括胎盘早剥的症状、体征、B超诊断率、分娩方式和母婴预后。结果:轻型胎盘早剥临床表现不典型,以腹痛、阴道出血多见。重型胎盘早剥临床表现典型,持续性腹痛、宫缩间期不松弛,阴道出血多见,B超诊断率高,漏诊误诊率低,但预后差。结论:根据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进行动态观察,做到早期诊断、早期干预,避免漏诊误诊,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胎盘早剥的发病诱因、临床表现,提高早期确诊率,减少漏诊、误诊,降低母儿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5年5月大连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胎盘早剥患者130例的临床资料。对轻型胎盘早剥及重型胎盘早剥在新生儿窒息率、产妇产后出血率进行差异性比较。结果胎盘早剥发病率0.71%,有明确发病诱因的70例(53.8%),以胎膜早破、妊娠期高血压为主。临床表现有腹痛、阴道流血、血性羊水,偶有腰腹酸胀感、腹泻等。确诊88例(67.7%),漏诊28例(21.5%),误诊14例(10.8%)。轻型胎盘早剥95例,重型35例。重型早剥组的新生儿窒息率、母亲产后出血率均高于轻型早剥组(P0.05)。结论无明显发病诱因且症状不典型的患者容易漏诊、误诊,严密观察患者症状体征,加强胎儿监护,对可疑者动态超声监测可提高早期胎盘早剥的确诊率,减少母儿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王良电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10):1278-1279
目的探讨胎盘早剥的病因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5年来收治46例胎盘早剥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胎盘早剥的发病原因主要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其次为胎膜早破,另外,还有机械性因素,如:创伤、脐带过短、脐带绕颈等。临床表现主要为腹痛或腰痛,阴道流血、血性羊水、胎心率异常、子宫张力增高、失血性休克。胎盘早剥一经确诊,应尽快终止妊娠,终止妊娠方式以剖宫产术为主。结论胎盘早剥对母婴预后影响极大,结合临床表现及B超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及时恰当的处理能提高胎儿成活率,减少子宫胎盘卒中及子宫切除,改善母婴预后。  相似文献   

11.
李丹 《中国医药导报》2008,5(23):166-167
目的:探讨胎盘早剥的病因、临床特点、早期诊断及防治。方法:对我院6年以来住院分娩的胎盘早剥的42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胎盘早剥的42例患者中,合并妊娠高血压病(17例,40.48%)是胎盘早剥的首发病因;其主要临床表现为阴道流血和腹痛;剖宫产32例,阴道分娩10例;合并子宫胎盘卒中9例,子宫次全切除3例。结论:应该重视胎盘早剥的诱因及临床表现,积极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及时处理胎盘早剥以提高母婴生存率。  相似文献   

12.
胎盘早剥5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窦玉平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8):116-116,120
目的分析发生胎盘早剥的诱因及临床表现,旨在预防胎盘早剥发生及减少漏诊、误诊,改善妊娠结局。方法复习近5年在我院住院分娩的52例胎盘早剥病例资料,分析发病诱因、临床表现及妊娠结局。结果导致胎盘早剥的病因依次为PIH、机械性因素、催产素、胎膜早破。主要临床表现为阴道出血、腰腹痛、胎心音异常、血性羊水。B超声像图阳性者15例,检出率44.12%。结论PIH、机械性因素、催产素、胎膜早破是胎盘早剥发生的最重要因素,仔细询病史问、严密观察胎心音及阴道流血情况、必要的B超检查,可以早诊断、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胎盘早剥的临床分析,探讨胎盘早剥的早期诊断及积极处理的重要性。方法对44例胎盘早剥的发病诱因、体征、分娩方式、母婴结局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胎盘早剥发生率为0.90%;而发病的诱因以妊娠高血压病为首位,占27.27%,其次是球拍状胎盘,占13.64%;重型早剥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高于轻型者(P<0.05);重型胎盘早剥产后出血、子宫卒中的发生率显著高于轻型者(P均<0.05)。结论胎盘早剥对母子生命威胁很大;如易诱发产后出血、子宫胎盘卒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急性肾功能衰竭等危害生命并发症。早期诊断极为重要;确诊后应立即终止妊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发生胎盘早剥的诱因、临床表现、对母婴预后的影响及早期诊断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3月至2008年3月收治的56例胎盘早剥患者的诱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母儿预后情况等临床资料.结果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是导致胎盘早剥的主要诱因,占30.36%,与其他诱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型胎盘早剥患者中发生子宫胎盘卒中者15.6%,DIC 6.3%,产后出血40.6%,新生儿窒息15.6%,围产儿死亡3.1%,与轻型胎盘早剥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胎1例,B超对轻型胎盘早剥误诊、漏诊率72.2%,重型则为30.0%.结论 胎盘早剥的主要诱因是妊高征,它对母婴危害极大,特别是重型胎盘早剥;B超应作为诊断胎盘早剥的常规检查,同时要密切结合病史、临床症状、体征及其他实验室检查,尽早诊断,尽快处理,以降低孕产妇的并发症,减少死胎死产机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胎盘早剥的病因、早期诊断及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2年12月~2004年12月间发生的37例胎盘早剥病例。结果:胎盘早剥的发生率为0.56%。发病原因以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为首位,占45.95%,其次为外伤(16.22%),胎膜早破(13.51%)。孕产妇子宫胎盘卒中发生率29.73%,产后出血27.02%,DIC 8.11%。孕产妇死亡率为0,围产儿死亡率为27.03%。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阴道流血、胎心异常或消失。产前确诊率为59.48%。分娩方式以剖宫产为主,占83.78%。结论:重视胎盘早剥的诱因和临床表现,结合B超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和及时处理,降低孕产妇并发症和围产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16.
徐静 《中国现代医生》2013,(18):142-143
目的探讨胎盘早剥的临床表现以及早期诊断方法。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5例胎盘早剥病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胎盘早剥发病诱因主要包括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膜早破等,胎盘早剥临床表现以胎心监护异常、B超异常以及阴道流血最为常见,并发症包括子宫胎盘卒中、失血性休克、DIC以及产后出血等。结论妊娠期发生胎盘早剥的主要诱因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需根据患者临床症状以及体征,同时结合胎心监护以及B超检查进行早期诊断,确诊后应及时终止妊娠,以提高母婴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胎盘早剥的病因、特点、母婴结局的关系及产前漏诊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5月~2016年3月收治的160例胎盘早剥患者的临床资料。将研究对象分成观察组(产前漏诊)与对照组(产前确诊),观察胎盘早剥的诱因,临床表现及母婴结局。结果对照组患者胎盘早剥的主要诱因为妊娠高血压疾病(49.0%),其次为外伤等机械性因素(14.6%),观察组胎盘早剥的主要诱因为胎膜早破(26.6%)和使用药物引产(28.1%);观察组患者在腹痛、阴道流血、子宫张力及子宫压痛,胎动胎心变化方面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在急产比例方面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胎盘早剥的严重程度小于对照组(χ~2=33.34,P0.05);观察组剖宫产、子宫胎盘卒中、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DIC、围生期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盘早剥是孕期严重产科并发症,因部分胎盘早剥的病因及临床表现不明显,产前容易漏诊,故应对胎盘早剥保持高度警惕,动态追踪,全面分析,以减少产前漏诊。  相似文献   

18.
常莉萍   《中国医学工程》2011,(8):117-118
目的探讨胎盘早剥的诱因、临床表现及处理,提高对胎盘早剥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采用回顾性临床研究方法,对32例胎盘早剥发病诱因,临床特点,辅助检查,分娩方式及母婴结局进行分析。结果胎盘早剥发生率0.58%。妊娠高血压疾病,胎膜早破是主要发病诱因。临床以阴道出血及腹痛为主。分娩方式以剖宫产为主。轻型胎盘早剥与重型胎盘早剥死胎,死产,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子宫切除率有显著差异。结论胎盘早剥严重危及母儿生命,重视诱因及临床表现,结合B超及胎心监护,有利于胎盘早剥的早期诊断及治疗,要注意重型胎盘早剥对母婴预后。  相似文献   

19.
吴春秀 《吉林医学》2013,(25):5218-5219
目的:探讨胎盘早剥的高危因素、临床表现、母婴的结局。方法:回顾分析40例胎盘早剥的发病情况、临床表现、母婴结局。结果:妊娠期高血压疾病10例,胎膜早破7例,机械性因素3例,米索及缩宫素引产2例,不明原因18例。临床表现有阴道出血、持续下腹痛、阵发性下腹痛、血性羊水、胎心异常或消失。产前诊断率75%,B超检出率47.5%,围产儿轻度窒息12.5%,重度窒息10%,死亡率5%,孕产妇并发产后出血40%,子宫卒中17.5%,死亡率0。结论:胎盘早剥的诊断需结合高危因素、临床表现及B超等全面考虑,一旦确诊胎盘早剥应尽早终止妊娠以改善母婴结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48例胎盘早剥产妇的妊娠结局。方法本文收集2013年5月-2016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胎盘早剥患者48例做对比研究,分组以胎盘早剥程度为依据,其中轻型25例作为轻型组,而剩余23例为重型作为重型组,统计分析两组妊娠结局。结果轻型组低体重儿、围产儿死亡、新生儿窒息及胎儿窘迫发生率均低于重型组(P0.05),轻型组子宫次全切除、DIC、子宫胎盘卒中、产后出血及剖宫产的发生率均低于重型组(P0.05)。结论临床上诱发胎盘早剥的因素比较多,且可对妊娠结局造成不良影响,因而,临床上需增加对胎盘早剥临床表现及因素的重视程度,达到早诊治的目的,提升母婴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