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云电 《现代医学》2015,(2):162-165
目的:探讨体位性低血压对超高龄人群左心室结构功能的影响。方法:对我科收治的86例年龄≥80岁住院患者,按照立卧位血压测定结果分为体位性低血压组与非体位性低血压组,对比两组患者心脏形态结构、心脏功能。结果:体位性低血压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心室质量指数等心脏形态结构指标均显著高于非体位性低血压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位性低血压组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短轴缩短率等心脏功能指标均显著低于非体位性低血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高龄人群存在较大比例的体位性低血压患者。体位性低血压与心室结构功能的损伤密切相关,可能加重超高龄住院患者左心室结构功能的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2.
Shy-Drager 综合征又称特发性体位性低血压(SDS),是一种少见的疾病。现将本科经 MRI 证实的特发性体位性低血压1例报告如下。黄某,男,50岁。1987年始出现头晕,排尿淋漓,次数增多,阳萎、出汗功能障碍、走路不稳。1989年出现说话不清,曾于直立时  相似文献   

3.
体位性低血压不是一个特殊疾病,而是血压对许多原因的调节异常的表现。指由卧位起立后3分钟内收缩压下降20mmHg以上,或收缩压低于90mmHg,或舒张压下降10mmHg以上。正常人由卧位起立时,因重力作用,血液易淤积于下半身的静脉容量血管内,随即发生一过性回心血量和心排血量减少,血压下降。但机体可通过一系列代偿机制如反射性小动脉和动脉收缩,主动脉弓和颈动脉窦反射使心率加快,肌肉活动及小静脉反射性收缩使静脉回流增加,血浆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含量上升等,尚可使血压保持于一定水平,脑血流也有一定灌注压。若反射弧的传入、中枢或传出部分由于疾病或药物损害时,心肌功能减退时,或血容量减低时,这些代偿机制可能不足以使降低的血压恢复正常,则出现体位性低血压而引起晕厥。与血管迷走性晕厥不同,这类患者晕厥发作没有前驱症状。造成体位性低血压的植物神经功能不全可以是原发的,但继发性更为多见。  相似文献   

4.
特发性直立性低血压1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特发性直立性低血压又称Shy-Drager综合征,是一种以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为主的中枢神经系统多发性变性病,病因未明,其病隐袭,多在中年以后发病,病程缓慢进展,男性多于女性。本文报告16例典型的特发性直立性低血压,并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5.
1心血管系统常用药(1)降压药。老年人压力感受器对低血压反应不敏感,周围静脉张力低,故易出现体位性低血压。用影响交感神经功能的降压药,则更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可乐定、甲基多巴、胍乙啶、利血平等均有此可能,均须慎用。钙拮抗剂均有广泛的首过消除,但老年人对其消除能力下降。钙拮抗剂的降压作用在老年人比年轻人强,可能由于压力反射及对交感反射的反应降低,以及药代动力学变化使血药浓度高于年轻人。在老年,抗高血压药的选药原则应当是安全性能好,降压作用温和。一般要求用药后数周至数月使血压逐渐降低且不产生体位性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特托唑嗪致严重低血压的情况。方法:统计分析我院2006年1月~12月间应用特拉压唑嗪致严重低血压的异常案例。结果:严重低血压的发生与肾功能不全,心脏功能不全有关。结论:肾功能、心脏功能不全患者应用特拉唑嗪应特别注意。  相似文献   

7.
陈丽  杜军保 《中国医刊》2006,41(11):21-23
直立不耐受(onhostatic intolerance,OI)是指因直立而发生的一系列症状,平卧后症状可以缓解。直立不耐受主要包括血管迷走性晕厥(vasovagal syncope,V、喁)、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postural tachycardia syndrome,POTS)、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及直立性低血压(onhostatic hypotention,OH)等。本文拟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及其治疗四方面来阐述直立不耐受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分析老年高血压住院患者脉压增大,餐后低血压,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病情况,探讨预见性护理干预对脉压增宽,餐后及体位性低血压的效果。方法:对2013年7月至2015年1月住我院心内科的老年高血压患者300例。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的血压测量方法、诊断标准,确定脉压增宽,餐后低血压,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率及发病情况,对脉压增宽、餐后低血压、体位性低血压进行常规护理(对照组)和预见性护理(观察组)对比研究。结果:300例老年高血压住院患者脉压增宽186例(62%),餐后低血压55例(18.3%),体位性低血压59例(19.7%)。75岁和75岁发生率脉压增宽,餐后低血压、体位性低血压分别为24.5%、35.7%、39.8%和33.7%、40.1%、26.2%。发生低血压出现相关症状为脉压增宽40.35%、餐后低血压35.2%、体位性低血压65.7%。体位性低血压发生时出现相关症状与无症状发生率差异不明显;餐后及体位性低血压观察组发生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统计学有意义。脉压增宽观察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但观察组减小例数比对照组多(P0.05)统计学分析显示预见性护理比常规护理效果有差异(P0.05)。结论:本组老年高血压患者发生率脉压增宽,餐后低血压、体位性低血压与既往老年高血压流行病学和临床特点相符。75岁老年高血压患者尤容易发生,预见性护理干预对脉压增宽观察组减小例数比对照组多,但差异无显著,对餐后及体位性低血压效果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9.
老年患者体位性低血压致晕厥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体位性低血压是老年人的常见疾病,其对患者的危害不在于血压本身.而在于低血压造成的晕厥、跌倒、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脑血管意外等.使患者生命受到威胁。我院2002年4月-2006年4月收治以晕厥为首发表现的体位性低血压老年住院患者16例,现就其发病的临床特点和患病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自制体位垫预防或最大限度地减少剖宫产病人脊麻后引起的体位性低血压。方法将312例剖宫产病人分为两组,对照组(A组)154例,未使用体位垫,实验组(B组)158例,术中使用体位垫,观察比较两组发生体位性低血压的比例。结果A组发生体位性低血压的比例明显高于B组,具有显著的意义。结论使用自制体位垫能有效预防剖宫产病人脊麻后体位性低血压,从而减轻病人痛苦,确保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低的病因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肾上腺皮质功能减低的46例患者其发病原因及临床特点。结果 46例患者肾上腺皮质功能减低的原因依次为结核(16例)、特发性(14例)、垂体性(11例)、恶性肿瘤转移(3例)、肾上腺切除(1例)及其他(1例);常见的肾上腺皮质功能减低的表现依次为乏力(44例9,5.7%),消化道不适(38例8,2.6%),皮肤色素沉着(20例,43.5%),反复低血糖(21例4,5.7%),体位性低血压(20例4,3.5%),性欲减退、腋毛、阴毛脱落(18例,39.1%)。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低的患者几乎均有皮肤色素沉着。结论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低症最常见的原因是结核,故应注意结核的防治,其临床表现以乏力、消化道症状最为多见,病情重者出现皮肤色素沉着、低血糖、低血压及性欲减退、腋毛、阴毛脱落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脑卒中患者发生体位性低血压的原因,提出临床预防及护理对策。方法:对100例脑卒中患者进行观察和调查,了解脑卒中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病状况,服药情况,体位性低血压的活动状态等,并进行分析与研究。结果:发生体位性低血压的患者均处于卧位、坐位变立位时,与患者血管硬化、静脉回流机能障碍、服用药物、血容量变化等因素有关。结论:脑卒中患者发生体位性低血压的护理关键是明确病因,采取预防措施,防止体位性低血压的再发生,并减轻给患者身体所带来的痛苦。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在随体位变化而出现小腿皮肤颜色改变的病例中,超声诊断交通静脉瓣功能不全的临床意义.方法 分析60例(69条下肢)因小腿皮肤颜色随体位改变而变化,排除静脉血栓及临床怀疑静脉曲张而就诊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出瓣膜功能不全的交通静脉,并与X线造影相比较.结果 60例患者共检出49条下肢瓣膜功能不全的交通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符合率为71%.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准确地对扩张或功能不全的交通静脉诊断,对小腿体位性皮肤颜色改变的病因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沈英梅 《当代医学》2012,(34):116-117
目的探讨导致内科老年住院患者发生体位性低血压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旨在为老年内科患者的临床护理与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07年5月~2012年6月内科发生体位低血压的老年住院患者59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生体位性低血压瞬间,收缩压和舒张压明显下降,脉搏明显加快,不适症状持续时间均小于5min病例可达59.32%,明显高于其他持续时间段病例.结论老年住院患者发生体位性低血压与患者长期卧床、血容量变化、神经调节功能低下以及用药等因素密切相关,根据患者的病因采取相应的预防护理措施,可有效预防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产后体位性低血压主要发生在产后下床排便时。分娩后,随着胎儿娩出,腹部压力降低,大量血液回流腹部,分娩时失血,导致外周血容量相对减少,产妇初次下床,由卧位到站立,可发生头部供血不足,导致体位性低血压,临床表现头昏、视力模糊、乏力、心慌、面色苍白、出冷汗,严重时晕厥,造成碰撞伤。在分娩过程中,膀胱受压,使膀胱粘膜水肿充血,肌张力降低.使膀胱肌肉收缩功能发生障碍。会阴伤口疼痛,反射性地引起膀胱肌痉挛,引起排尿困难,甚至不能小便,导致产妇长时间站立。产时体力消耗,诸多因素互相影响,导致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金文 《开卷有益》2007,(2):39-39
低血压,是指一般成年人收缩压低于12毛帕(90毫米汞柱)、舒张压低于6.6千帕(50毫米汞柱)。根据其发生原因,一般可分为三类,即体位性低血压(由卧位突然变不直立位,或长时间站立时发生,以中老年男性多见),症状性低血压(由某些疾病或药物引起),体质性低血压(与体质虚弱有关,多见于20-40岁女性)。低血压者,  相似文献   

17.
张芝 《基层医学论坛》2010,14(30):871-872
目的总结上消化道出血后体位性低血压发生的原因,提出临床预防和护理对策。方法对23例患者出现体位性低血压的原因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患者发生体位性低血压与出血后血容量不足、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等因素有关。结论及时止血,补充血容量,同时查明出血原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出血停止后合理饮食,给予活动及安全指导,是防治体位性低血压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体位性低血压1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志梅 《医学文选》2004,23(1):40-41
体位性低血压(Postural Hypotension,PH)是糖尿病性心脏自主神经病变的晚期表现,临床上由于认识不足,漏诊和误诊率极高。现将我院1999年以来收治的10例糖尿病体位性低血压(Diabetes Postural Hypotension,DPH)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9.
卢佩颖  沈珊珊  陈旭娇 《浙江医学》2017,39(6):421-424,427
目的探讨老年综合评估(CGA)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择457例老年(≥65岁)高血压患者,分析高血压病程、分级、血压控制达标否、脉压差与老年综合征的关系。结果高血压患者检出老年综合征4.0(2.5,5.0)种,体位性低血压、共病(患病种类≥5种)、多重用药(服用药物≥5种)、改良巴氏指数评定表(MBI)≤95分、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24分、简版老年抑郁量表15项(GDS-15)≥6分、简易营养评价法简表(MNA-SF)≤11分、Tinetti平衡与步态量表(POMA)≤24分、听力障碍、视力障碍等发生率分别为19.7%、69.4%、55.8%、39.2%、28.7%、14.7%、23.0%、43.1%、49.5%和53.0%。病程>10年组共病率明显高于≤10年组(P<0.05);不同高血压分级患者在体位性低血压、GDS-15≥6分、听力障碍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血压控制达标组体位性低血压发生率明显低于未达标组(P<0.05);脉压差≤60mmHg组体位性低血压、多重用药、MBI≤95分、MMSE≤24分、听力障碍的发生率均低于>60mmHg组(均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各种老年综合征发生率均较高;随着高血压病程的延长,易出现多种共病,且血压未达标者易出现体位性低血压,脉压差>60mmHg者易出现体位性低血压、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下降、认知功能下降和听力障碍。建议尽早应用CGA,根据结果进行有效干预,最大程度地维持和改善老年患者的功能状况以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下肢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DVI)患者体内血小板活化功能及其与疾病的关系。方法 采用全血双色流式细胞技术分析21例DVI患者及13例正常对照者在不同体位下体内血小板活化P—选择素表达及对激活剂ADP的反应能力,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测定相应血清中可溶性P—选择素水平。结果 体位变化前后两组受试者体内血小板活化状态及血清中可溶性P—选择素水平的差异无显著性,相同体位下两组间差异亦无显著性。体外激活下,DVI患者血小板始终表现出一种高反应能力。结论 DVI患者血小板高敏性可能与该病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