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对157例足月体重≤2500g宫内发育迟缓儿的分娩方式与围产儿转归进行了临床分析。结果表明,新生儿生出体重愈低,围产儿死亡率、新生儿窒息率和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率愈高。剖宫产组围产儿死亡率不仅没有下降,反而增加了新生儿窒息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胎吸和产钳助娩组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升高。臀位助娩和臀位牵引的亲手儿窒息率,并发症发生率及围产儿死亡率显著高于自然分娩组,故对宫内发育迟缓儿应加强围产保健和  相似文献   

2.
围产儿死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又新 《安徽医学》2002,23(5):47-48
目的了解我区围产儿死亡因素.方法对我区1995~1999年五年来的84例围产儿死亡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围产儿死亡原因依次为:新生儿窒息、先天性畸形、早产、肺部疾病、胎盘因素、脐带因素,部分死亡围产儿为可避免死亡或创造条件可以避免死亡.结论先天性畸形是可以通过产前诊断提前终止妊娠避免进入围产期,提示要加强健康教育,加强围产保健,积极治疗高危妊娠和高危新生儿的监护治疗,可降低因新生儿窒息引起的围产儿死亡,经过以上努力可以进一步降低围产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围产儿死亡原因,以提高围产期保健工作质量及降低围产儿死亡滤。方法对我区1997~2001年5年来的275例围产儿死亡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年围产儿死亡率为14.17‰;围产儿前5位死亡原因依次为新生儿窒息、先天性畸性、早产、胎盘因素、脐带因素。结论加强健康教育,加强围产保健,积极治疗高危妊娠,加强高危新生儿的监护,可降低围产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产时监护对预防新生儿窒息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陆龙勤 《广西医学》2005,27(9):1411-1412
胎儿宫内缺氧是围产儿死亡和新生儿窒息的首要原因,随着围产监测手段的不断提高,电子胎心监护更是监测胎儿宫内情况的重要手段。我们通过对496例产妇分娩期进行胎心监护,了解胎儿宫内情况,有效地提高了产程中对胎儿窘迫的防护,降低了新生儿窒息率及围产儿死亡率。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新生儿窒息是导致新生儿死亡,脑瘫和智力低下的主要原因之一。新生儿窒息复苏是围产医学的重要课题,在我国新生儿窒息仍是围产儿致死和伤残的重要原因。近年国外报道新生儿窒息死亡率为5%-6%,国内发生率为4.7%-8%。  相似文献   

6.
臀位是产科临床上最常见的异常胎位,易发生脐带脱垂及围产儿窒息,故围产儿死亡率大大高于正常胎位。近年来,由于围产医学的发展和产科医学的进步,围产儿死亡率也大大下降,但如何预防和正确处理臀位,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是降低臀位围产儿死亡的关键。现就我院1987~1990年收住292例臀位分娩方式与新生儿窒息、围产儿死亡情况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分析我院1985-1992年8年中围产儿死亡297个,死亡率26.0%。发现胎儿宫内发育迟缓(IGUR),新生儿窒息,早产为前三位因素,提出加强产前检查,早期发现IGUR;正确及时的产时处理,减少新生儿窒息;加强围产保健以减少早产儿的出生,均有助于降低围产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8.
本文总结与分析在两个附属医院分娩的围产儿死亡原因。1979~1983年内出生围产儿10,414名,死亡327名,围产儿死亡率为31.40‰,其中死胎占34.56%,死产43.73%和新生儿死亡21.71%。围产儿主要死因顺序为胎位异常,窒息,畸形,早产和病理妊娠等。死胎以畸形,死产以胎位异常,新生儿以窒息死亡占首位。如能详查死胎、死产原因;提高尸解率;应用妊娠图、产程图、产后随访加强孕期监护、产程监护与产后保健等方法可以降低围产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9.
马瑞丽  张志茹 《新疆医学》2001,31(3):221-221
随着围产医学的进展,引起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有所变化,新生儿窒息已成为围产儿死亡的首要因素。而脐带绕颈是造成胎儿宫内窘迫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果处理不当,可引起围产儿不良结局,目前对胎儿宫内健康状况有了越来越多的监测手段,也提高了产科质量,降低了围产儿死亡率和病残率。由于超声技术、胎儿监护的发展和和产科临床医生经验不断总  相似文献   

10.
高超  吴金华 《中原医刊》2004,31(11):25-26
新生儿窒息是围产医学的重要课题,也是围产儿死亡和致残的重要因素,复苏方法是否正确和及时,直接关系到患儿的存亡和生命质量。本文对近三年我院新生儿窒息及复苏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在新法复苏应用的几点探讨,以期进一步提高新生儿窒息复苏率,降低死亡率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围产儿死亡原因.方法 对472例围产儿死亡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死胎中以脐带、畸形、胎盘因素为主;死产中以胎儿宫内窘迫、畸形,胎盘因素为主;围产新生儿死亡中以早产、畸形和窒息为主.结论 加强围产期保健,提高产前诊断质量,预防早产,防止并发症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2.
我院2001年1月~2004年12月共分娩2654例,发生新生儿窒息110例,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为4.14%;其中轻度窒息98例,占89%;重度窒息12例,占11%;新生儿窒息死亡4例,占3.6%,4年围产儿死亡共26例,其中新生儿死亡8例,因窒息造成的死亡占围产儿15.38%,占新生儿死亡的50%。  相似文献   

13.
57例围产儿死亡原因分析牟尚敏(安徽省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230011)关键词:围产医学;围产保健;围产儿死亡中图法分类号:R714.71981年中华医学会全国围产医学专题学术会议规定:围产儿死亡是以死胎、死产及早期新生儿死亡进行统计。其围产儿标准是:...  相似文献   

14.
闵慧  彭玉红 《甘肃医药》2012,(2):129-130
目的:探讨围产儿死亡原因及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措施。方法:对2002年9月-2009年10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74例死亡围产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围产儿死亡原因出生缺陷26.02%,早产20.55%,新生儿窒息17.81%,母亲合并症及并发症15.07%,死胎原因不明12.33%,脐带因素8.22%。结论:造成新生儿死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所以加强产前保健检查的覆盖面,加强产科质量及围产保健质量,普及开展优生优育健康教育,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探讨围产儿死亡原因,以提高围产保健的工作质量,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方法:按照围产期I标准,对我县2000年10月—2005年9月围产期死亡的209例病例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死胎59例占28.23%,死产12例占5.74%,早期新生儿死亡138例占66.03%。结论:出生缺陷已成为围产儿死亡的首要因素,应加强出生缺陷三级预防工作,减少缺陷儿的出生。早产和窒息仍是早期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应提高产科质量、积极治疗导致早产的疾病,减少早产儿和窒息儿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为了促进计划生育的开展,夫妇只生一个孩子,对有计划的围产儿,应加强保健,胎儿及新生儿死亡原因中,以产前产时缺氧最多见,有时因缺氧影响智力或遗留神经方面后遗症。因此及早防治胎儿窒息和提高对新生儿窒息的抢救水平,仍是降低围产死亡的重要一环。现将我院1979  相似文献   

17.
李静  刘风巧 《中国热带医学》2009,9(12):2333-2334
目的探讨围产儿死亡因素及早期围产保健对围产儿死亡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06年4月-2008年5月在赵县医院住院的2859例孕产妇。以2007年后实施早期围产保健的1524例孕产妇作为观察组,以2007年前未实施早期围产保健的1335例孕产妇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围产儿死亡情况,分析围产儿死亡因素。结果观察组的围产儿死亡率(1.0%),明显低于对照组(4.7%)(P〈0.001),先天畸形、新生儿疾病、早产因素是本组病例中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结论围产儿死亡主要与先天畸形、新生儿疾病、早产因素相关;早期围产保健可以明显降低国产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18.
统计如东县1983年至1986年588例死亡围产儿的资料。分析围产儿的死因、死胎、死产的原因和围产新生儿的死因。找出围产儿死亡与出生体重、分娩方式及胎龄的关系,围产新生儿与死亡时间的关系等。指出了加强围产期保健、做好产前、产时监护、适当放宽剖宫产指征、降低早产儿、低体重儿出生率可以降低围产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19.
出生窒息是新生儿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占围产儿死亡的首位。通过对110例新生儿窒息的产科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求找出预防措施,降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和围产儿的死亡率,提高产科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深圳市福田区2015—2018年围产儿死亡率及死亡原因变化趋势,并对相应措施进行探讨。方法收集2015—2018年深圳市福田区各助产机构统计的围产儿情况统计表、围产儿死亡统计表等资料,统计2015—2018年深圳市福田区围产儿死亡率及死亡原因。结果 2015—2018年深圳市福田区围产儿出生数为185 259例,死亡数为1 316例,死亡率达到7.10‰。且从2015年开始,深圳市福田区围产儿死亡率呈现逐渐下降趋势(P<0.05);各类原因死亡的围产儿比例呈逐渐下降趋势(P<0.05);不同户口类型的围产儿死亡情况有差异,其中以流动人口的围产儿死亡率最高,总死亡率达到19.33‰;其中暂住人口死亡率呈逐年递减趋势(P<0.05);深圳市福田区2015—2018年围产儿死亡原因居前六位的分别为畸形、早产、低出生体重、出生窒息、脐带、胎盘因素、新生儿肺炎及新生儿颅内出血。结论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在维持现有措施的基础上,增加必要措施,注重围产保健工作质量的提高,注重流动人口的教育指导,提高新生儿窒息复苏等技术的提高,从而进一步降低围产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