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咸宁市聋哑学生人格特征和孤独感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聋哑学生的孤独感和人格特征之间的关系,为聋哑学生的心理指导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咸宁市4所特殊教育学校的103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聋哑男女学生的内外向(E)分、说谎(L)分明显低于常模组(P值均<0.01),情绪(N)分、精神质(P)分明显高于常模组(P值均<0.01);孤独水平明显高于常模组(P<0.01);艾森克(EPQ)的各维度得分、孤独量表(CLS)的得分在男女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E分和N分存在正相关(P<0.01),和L分存在负相关(P<0.05),N分和P分、L分、CIS分之间存在负相关(P值均<0.05).父母陪伴、顺从是孤独感的保护因素.结论 聋哑学生的人格特征和孤独水平明显偏离正常.聋哑学生的孤独水平与人格、家庭因素可能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小学生的儿童抑郁与儿童社会期望状况及两者的关系,为儿童的家庭和学校教育及有抑郁症儿童的早期于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儿童抑郁量表和儿童社会期望量表对667名四至六年级的小学生进行调查.[结果]①小学生抑郁症状的检出率为16.5%,不同性别的小学生在人际问题因子上得分的差异有显著性(P<0.001),男生的得分显著高于女生;②在儿童社会期望量表上,不同性别小学生的差异有显著性(P<0.01).女生的得分显著高于男生;不同年级小学生的差异有显著性(P<0.001),并且随着年级的增加小学生在儿童社会期望量表上的得分逐渐降低;③儿童抑郁与儿童社会期望两者呈负相关,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儿童社会期望对儿童抑郁有影响.  相似文献   

3.
聋哑儿童视觉反应时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容  白春玉  张迪  冯娟 《中国公共卫生》2004,20(12):1429-1430
目的 探讨聋哑儿童与正常儿童视觉反应时的差别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计算机反应时测试软件系统 ,对 93名 7~ 13岁聋哑学生进行了视觉反应时的测定及分析。结果 聋哑儿童视觉简单和视觉复杂反应时的各项测试指标均慢于正常儿童 ,2组间有非常显著差异 (P <0 0 1) ;视觉对比反应时的最快反应时、反应错漏率 ,2组间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或P <0 0 1)。结论 聋哑儿童视觉反应时慢于正常儿童。提高聋哑儿童视觉信息处理能力对其智力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不同家庭结构下儿童人格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家庭结构中儿童的人格特征及其差异,为培养儿童的健全人格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儿童版)对204名不同家庭结构儿童进行施测。结果不同性别儿童只在精神质分量表上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07,P0.01);儿童在神经质分量表上的得分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呈上升趋势(F=4.26,P0.01);正常家庭儿童精神质得分要低于离异重组和留守寄养家庭的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02,P0.05),而在掩饰性上得分要高于离异重组和留守寄养家庭的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07,P0.05)。结论儿童人格特征受性别、年级和家庭结构的影响,不同家庭结构儿童的人格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5.
兰州市某农民工小学学生自我意识及心理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兰州市农民工小学生的自我意识及心理健康状况,为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整群抽取农民工小学生252人和农村(150人)、城市(150人),用儿童自我意识量表[PHSS]、儿童社交焦虑量表[SASC]、儿童孤独量表、儿童社会期望量表([CSD]进行调查。[结果]农民工学生自我意识水平低于农村组、城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农民工学生的心理状况与农村、城市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自我意识与社交焦虑、孤独感、社会期望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方差分析表明,来源地和意识水平均对学生心理健康有显著影响,仅在社会期望上存在交互作用现象。[结论]农民工学生存在消极的自我评价,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农村和城市组,与自我意识存在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6.
肥胖儿童家长健康知识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肥胖儿童家长的健康知识状况。[方法]对420例肥胖儿童的家长及同期120例正常对照儿童的家长进行相关健康知识问卷调查。[结果]肥胖儿童家长一般健康知识平均得分21.31±2.71(满分45分),对照儿童家长平均得分24.87±2.26,两组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肥胖儿童家长健康知识的主要来源由高到低依次为社会、家庭和学校,对照组则依次为学校、社会、家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儿童家长的25.95.%、对照组家长的39.17%认为儿童肥胖需要治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肥胖儿童家长有关肥胖症及其关系密切疾病的一般健康知识普遍缺乏,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提高其健康知识水平,已显得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流动人口的人格特征和心理健康水平的关系. [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对随机抽取的流动人口的心理健康状况和人格特征进行评估.[结果]①EPQ结果显示:女性流动人口在E、N、L量表与全国常模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0.01~0.001);男性流动人口在P、E、N、L量表与全国常模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01);不同性别流动人口在P、N、L分量表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01).②EPQ中N量表、P量表与SCL-90总分及各因子分呈正相关;E量表与SCL-90总分及各因子分呈负相关.③回归分析表明:性别,神经质,年龄,有无小孩,婚姻状况为已婚,内外向对心理健康有预测作用. [结论]流动人口人格特征和心理健康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龋病儿童的人格特点及父母教养方式,完善龋病的病因认识. [方法]对46例龋病儿童和48例无龋儿童,分别进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a)、父母教养方式问卷(EMBU)、儿童生活事件(ALSEC)和儿童社交焦虑(SASC)问卷调查. [结果]龋病儿童具有不良的父母教养方式和人格特点,对生活事件的负性体验多,有不良的社交体验;且存在性别间的差异.相关分析显示父母教养方式中父母的温暖理解(F1和M1)和偏爱被试(F4和M5)是儿童龋病的保护因子;父亲的惩罚严厉(F2)和过分干涉(F3,P<0.01),母亲的干涉过护(M2)则是危险因子(P<0.05).[结论]儿章龋病的发生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各心理因素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聋哑中学生和普通中学生的社会比较水平进行对比。方法以社会比较倾向问卷为研究工具,对73名聋哑中学生和221名普通中学生进行施测。结果聋哑中学生的能力比较倾向得分[(19.45±3.19)分]显著高于普通中学生[(18.28±3.45)分,t=2.582,P0.05]。聋哑中学生和普通中学生社会比较的性别差异以及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社会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聋哑中学生高、中社会比较倾向水平的比例(46.6%)明显高于普通中学生(2.7%)(χ~2=77.010,P0.01)。结论聋哑中学生具有较高的社会比较倾向,应对聋哑中学生进行进一步的心理健康教育,以使他们能更健康地成长。  相似文献   

10.
张壬  李君荣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13):1798-1799
目的:分析学习障碍儿童的人格特征。方法:用PRS量表筛选出可疑学习障碍儿童60例,并按1:2设置对照,同时对120例正常儿童使用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儿童版)进行测评。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学习障碍组的艾森克个性问卷精神质(P)和神经质(N)得分偏高,内外倾(E)和掩饰度(L)得分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学习障碍儿童人格特征不同于正常儿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