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丽  魏慧  王静  李晓娟  武毛毛  薛培凤 《中草药》2019,50(2):330-335
目的研究蒙药玉簪Hosta plantaginea花的化学成分。方法通过溶剂法与多种现代色谱技术对蒙药玉簪花的化学成分进行提取和系统分离,应用理化鉴别及现代波谱分析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蒙药玉簪花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腺嘌呤核苷(1)、山柰酚-3-O-β-D-吡喃葡萄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基-7-O-β-D-吡喃葡萄糖苷(2)、山柰酚-3-O-α-L-吡喃鼠李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基-7-O-β-D-吡喃葡萄糖苷(3)、山柰酚-3-O-{β-D-吡喃葡萄糖基(1→2)-[α-L-吡喃鼠李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基}-7-O-β-D-吡喃葡萄糖苷(4)、山柰酚-3-O-β-D-吡喃葡萄糖苷(5)、羟基苯甲酸(6)、对羟基苯丙酸(7)、山柰酚-3-O-{β-D-吡喃葡萄糖基(1→3)-[α-L-吡喃鼠李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苷}(8)、山柰酚-3-O-{β-D-葡萄糖基-(1→2)-[α-L-鼠李糖基(1→6)]-β-D-葡萄糖苷}(9)、山柰酚-3,7-二-O-β-D-吡喃葡萄糖苷(10)、7-甲氧基-山柰酚-3-O-β-D-吡喃葡萄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苷(11)、熊果酸(12)。结论化合物2~4、9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5~8、10~12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高山红景天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7,自引:9,他引:8  
目的 研究高山红景天Rhodiola sachalinensis干燥根及根茎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反复硅胶柱色谱、中压柱色谱及半制备液相色谱等方法分离纯化;通过核磁共振谱、质谱等光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分离得到1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没食子酸(1)、对羟基苯甲酸(2)、红景天苷(3)、苯甲醇-O-β-D-吡喃葡萄糖苷(4)、苯乙醇-8-O-β-D-吡喃葡萄糖苷(5)、苯丙烯醇-O-β-D-吡喃葡萄糖苷(6)、(2E,4R)-4,7-二羟基-3,7-二甲基-2-烯基-β-D-吡喃葡萄糖苷(高山红景天醇,7)、槲皮素(8)、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9)、山柰酚(10)、山柰酚-7-O-α-L-吡喃鼠李糖苷(11)、山柰酚-7-O-β-D-吡喃葡萄糖苷(12)、山柰酚-3-O-α-L-鼠李糖苷(13)、山柰酚-3-O-β-D-吡喃葡萄糖-7-O-α-L-鼠李糖苷(14)、小麦黄素(15)、3,5,7,5′-四羟基-4′-甲氧基黄酮(柽柳亭,16)、草质素-7-O-α-L-吡喃鼠李糖苷(17)、草质素-3-O-β-D-吡喃葡萄糖-7-O-α-L-鼠李糖苷(18).结论 化合物9、12、16为首次从红景天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7、8、14、18为首次从本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合柄铁线莲中黄酮苷类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多种分离材料和方法,结合半制备液相分离合柄铁线莲中的黄酮苷类成分。运用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得到11个黄酮苷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山柰酚-3-O-β-D-葡萄糖醛酸甲酯(1)、异牡荆素(2)、过山蕨素(山柰酚-3-O-β-D-葡萄糖基-7-α-L-鼠李糖苷)(3)、山柰酚-3-O-α-L-鼠李糖基-7-O-α-L-鼠李糖苷(4)、山柰酚-3-O-α-L-(4-O-乙酰基)鼠李糖基-7-O-α-L-鼠李糖苷(5)、山柰酚-3-O-(2-β-D-葡萄糖基)-α-L-鼠李糖基-7-O-α-L-鼠李糖苷(6)、染料木素-7-O-β-D-呋喃芹糖基-(1→6)-O-β-D-吡喃葡萄糖苷(7)、澳白檀苷(8)、槲皮素-3-O-β-D-(6″-n-丁基)葡萄糖醛酸酯(9)、槲皮素-3-O-β-D-葡萄糖醛酸甲酯(10)和异荭草素(11)。结论化合物1~11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中药刺槐花Robinia pseudoacacia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聚酰胺和Sephadex LH-20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采用光谱分析和理化常数对照等方法对所得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刺槐花的醋酸乙酯部分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经光谱分析确定其结构分别为麦芽酚-3-O-[6′-O-(4″-羟基-反式-桂皮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1)、山柰酚-7-O-α-L-鼠李糖苷(2)、山柰酚-3-O-β-D-半乳糖苷(3)、β-谷甾醇(4)、胡萝卜苷(5)、山柰酚(6)、山柰酚-3-O-α-L-吡喃鼠李糖-7-O-α-L-吡喃鼠李糖苷(7)、山柰酚-3-O-β-D-半乳糖-7-O-α-L-鼠李糖苷(8)、D-甘露醇(9)、D-3-O-甲基肌醇(10)。结论化合物1、3、8~10为首次从刺槐花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醉马草中黄酮类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苑祥  李震源  梅丽娟  张培成 《中草药》2021,52(4):937-942
目的研究禾本科芨芨草属植物醉马草Achnatheruminebrians中的化学成分。方法综合运用HP-20大孔树脂、ODS中压色谱、SephadexLH-20凝胶柱色谱以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系统的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及其波谱数据,并通过对比文献报道的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化学结构。结果从醉马草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5黄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异红草素(1)、金丝桃苷(2)、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基-(3′→O-3′′′)-槲皮素-3?-O-β-D-吡喃半乳糖苷(3)、3?-甲氧基槲皮素-3-O-α-L-吡喃鼠李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苷(4)、异鼠李素-3-O-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苷(5)、槲皮素-3-O-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苷(6)、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基-7-O-α-L-吡喃鼠李糖苷(7)、山柰酚-3-O-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苷(8)、山柰酚-3-O-α-L-吡喃鼠李糖基-(1→4)-β-D-吡喃葡萄糖苷(9)、8-甲氧基槲皮素-3-O-β-吡喃葡萄糖苷(10)、槲皮素-3-O-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半乳糖基-7-O-β-D-吡喃葡萄糖苷(11)、5,7,3?-三羟基-8,4?,5?-三甲氧基黄酮(12)、木犀草素-7-O-葡萄糖醛酸苷-6??-甲酯(13)、木犀草素-7-O-葡萄糖醛酸苷(14)和金圣草黄素(15)。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醉马草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瓦松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郑万金  仲英  孙敬勇  张萍 《中草药》2009,40(6):859-862
目的 研究瓦松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常数和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瓦松中分离得到1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Ⅰ)、木栓酮(Ⅱ)、2,2-二甲基-色满环-6-羧酸(Ⅲ)、对羟基苯甲酸(Ⅳ)、3-羟基-4-甲氧基苯甲酸(Ⅴ)、没食子酸(Ⅵ)、4-羟基-3,5-二甲氧基苯甲酸(Ⅶ)、山柰酚(Ⅷ)、山奈酚-3-O-α-L-鼠李糖苷(Ⅸ)、山柰酚-7-O-α-L-鼠李糖苷(X)、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Ⅺ)、山柰酚-7-Oβ-D-葡萄糖苷(Ⅻ)、山柰酚-3-葡萄糖-7-鼠李糖苷(ⅩⅢ)、槲皮素(ⅪⅤ)、槲皮素-3-O-α-L-鼠李糖苷(ⅩⅤ)、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ⅩⅥ)、2,7-脱水-β-D-阿卓庚酮吡喃糖(ⅩⅦ).结论 化合物Ⅱ~Ⅴ,Ⅶ,Ⅸ,Ⅻ,ⅩⅤ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Ⅰ和Ⅵ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7.
王晓丹  郭坤  郭敬兰  李娟  路金才 《中草药》2017,48(2):236-240
目的对翅果油树Elaeagnus mollis叶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和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手段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翅果油树叶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山柰酚-3-O-β-D-吡喃葡萄糖苷(1)、山柰酚-3-O-(6″-O-反式对香豆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2)、山柰酚-3-O-(6″-O-顺式对香豆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3)、槲皮素-3-O-α-L-吡喃阿拉伯糖苷(4)、山柰酚-7-O-α-L-吡喃鼠李糖苷(5)、山柰酚-3,7-O-α-L-二吡喃鼠李糖苷(6)、山柰酚-3-O-β-D-吡喃半乳糖-7-O-α-L-吡喃鼠李糖苷(7)、山柰酚-3-O-α-L-呋喃阿拉伯糖-7-O-α-L-吡喃鼠李糖苷(8)、hippophamide(9)、L-色氨酸(10)、阿江榄仁酸(11)、熊果酸(12)、山柰酚(13)、芦丁(14)、腺苷(15)、β-胡萝卜苷(16)。结论化合物3~10、15均为首次从胡颓子属植物中分离得到;1、2、11、12为首次从翅果油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王盈盈  梁鑫  钟惠民 《中草药》2012,43(7):1280-1284
目的对云贵腺药珍珠菜Lysimachia stenosepala var.flavescens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运用硅胶柱、凝胶柱、中压柱、聚酰胺柱等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云贵腺药珍珠菜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山柰酚(1)、槲皮素(2)、鼠李柠檬素(3)、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4)、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5)、山柰酚-3-O-α-L-鼠李糖苷-(1→2)-β-D-葡萄糖苷(6)、山柰酚-3-O-α-L-鼠李糖苷-(1→6)-β-D-葡萄糖苷(7)、槲皮素-3-O-β-D-木糖苷-(1→2)-O-β-D-葡萄糖苷(8)、山柰酚-3-O-(2-O-α-L-鼠李糖苷-6-O-β-D-木糖苷)-β-D-葡萄糖苷(9)、β-谷甾醇(10)、原报春花素A(11)、β-胡萝卜苷(12)。结论化合物1~1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8、9为首次从珍珠菜属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柞树叶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张树军  宋鑫  姚佳  张中伟  王金兰  赵明 《中草药》2013,44(6):665-670
目的 研究柞树Querus mongolica叶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等进行分离纯化,依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分析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柞树叶石油醚和醋酸乙酯提取部位分离得到2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羽扇豆烷-3-酮(1)、木栓酮(2)、β-谷甾醇(3)、28-羟基木栓酮(4)、山柰酚(5)、黑麦草素(6)、山柰酚-7-O-(4”,6”-二反式肉桂酰基-2”,3”-二乙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7)、山柰酚-3-O-(2”,6”-二反式-肉桂酰基-3”,4”-二乙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8)、山柰酚-3-D-(6”-O-没食子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9)、芹菜素-7-O-D-芹糖(1→2)葡萄糖苷(10)、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11)、芹菜素-4’-O-β-D-吡喃葡萄糖苷(12)、槲皮素-3-O-α-L-鼠李糖苷(13)、槲皮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14)、山柰酚-3-O-β-D-吡喃葡萄糖苷(15)、(7S,8R)-9,3’,9’-三羟基-3-甲氧基-7,8-二氢苯并呋喃-1'-丙醇基新木脂素-4-O-α-L-鼠李糖苷(16)、(7S,8R)-4,9’-二羟基-3,3’-二甲氧基-7,8-二氢苯并呋喃-1'-丙醇基新木脂素-9-O-α-L-鼠李糖苷(17)、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18)、β-谷甾醇葡萄糖苷(19)、木犀草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20)、3'-甲氧基-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21)、芹菜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22).结论 化合物1、4、6、7、9~14、16、17、20~2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大花红景天黄酮类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大花红景天Rhodiola crenulata干燥根及根茎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反复硅胶柱色谱、中压柱色谱等方法分离纯化;采用ESI-MS、1H-NMR、13C-NMR等现代波谱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大花红景天醋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5-二羟基-3′,4′,7-三甲氧基黄酮(1)、3,5,7,3′-四羟基黄酮(2)、5,4′-二羟基-7,3′-二甲氧基黄酮(3)、山柰酚(4)、山柰酚-3-O-β-D-吡喃葡萄糖苷(5)、山柰酚-3-O-α-L-吡喃鼠李糖苷(6)、小麦黄素(7)、小麦黄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8)、槲皮素(9)、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10)、槲皮素-3-O-α-L-吡喃鼠李糖苷(11)、草质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12)、草质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13)、草质素-7-O-α-L-吡喃鼠李糖苷(14)。结论化合物1~3为首次从红景天属植物中分离得到,5~6、8、10~1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