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脂肪干细胞(adipose derived stem cells,ADSCs)在SD大鼠放射性皮肤损伤中的干预作用。方法: 采用剂量为90 Gy的192Ir放射源,对SD大鼠左侧大腿内侧皮肤进行单次近距离照射,建立放射性皮肤损伤动物模型, 并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n=9)。照射后24 h,实验组大鼠照射处注射60 μL(5×105个)脂肪干细胞,对照组注 射等体积的PBS。每隔3~4 d观察大鼠照射处皮肤损伤及愈合情况。照射后第28天,处死所有SD大鼠,取照射处皮 肤组织,同时取未照射的正常组(n=9)相应部位的皮肤组织切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比较3组皮肤组织中α-平滑肌 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表达情况;HE染色观察皮肤组织病理学表现。结果:SD大鼠在受照射后出 现III或IV度放射性皮肤损伤;实验组的创面评级明显低于对照组,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正常组皮肤组织中不 表达α-SMA,实验组较对照组皮肤组织中的α-SMA表达增强;实验组表皮厚度低于对照组,而血管密度明显增加(均 P<0.05)。 结论:192Ir放射剂量为90 Gy时可以导致大鼠皮肤损伤,而ADSCs可以减轻放射性皮肤损伤,并通过增加微 血管新生促进溃疡愈合。  相似文献   

2.
目的 直接进行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SCs)移植治疗疾病,有可能因为干细胞的无限增殖能力导致治疗的风险性升高,尤其是有致瘤的风险.本实验将γ射线辐照后的ADSCs移植入小鼠薄型子宫内膜模型,以提高治疗安全性.方法 ADSCs取材于雌性SD大鼠,应用流式细胞技术进行鉴定后,分别以0、5和10Gy的γ射线辐照ADSCs.24只薄型子宫内膜模型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在造模6-8h后子宫内移植未经辐照的ADSCs(组Ⅰ)、经5 Gy辐照的ADSCs(组Ⅱ)、经10 Gy辐照的ADSCs(组Ⅲ),或仅子宫内注射PBS(组Ⅳ).测量各组大鼠细胞移植后子宫内膜的厚度变化以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ADSCs经10 Gy的辐照后完全失去了增殖能力.组Ⅰ和组Ⅱ大鼠在细胞移植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比组Ⅳ有显著增加(P<0.01),但是组Ⅲ和组Ⅳ大鼠的子宫内膜厚度无显著差异.结论 γ射线破坏了ADSCs的增殖能力,经10Gy照射后,ADSCs完全失去了增殖能力并失去了治疗能力.经5Gy照射后的ADSCs部分丧失了增殖能力,但仍有治疗效果,能够改善子宫内膜的厚度.  相似文献   

3.
本实验以直线加速器产生的 4MeV的电子线分 5Gy、15Gy、45Gy 3个剂量组 ,一次性照射SD大鼠臀部皮肤制作皮肤放射损伤模型。照射后两个月作病理学肉眼、光镜观察 :  5Gy组形态改变不明显 ;15Gy组表皮脱毛 ,镜下表皮细胞核固缩 ,皮脂腺细胞肿胀 ,核溶解消失 ;45Gy组可见皮肤慢性溃疡形成 ,迟迟不愈。结论 高能电子线皮肤辐射损伤病理改变程度同照射剂量大小直接相关 ,有关创口难以愈合机理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Bax在高能电子线大鼠皮肤辐射损伤中的作用及机理,为临床的治疗提供线索。方法 运用免疫组化技术SP法检测40例高能电子线大鼠皮肤辐射损伤模型中的表达,分析它们与照射剂量之间的关系。结果 Bax在40例照射的大鼠中,5Gy、15Gy、30Gy、45Gy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0%、30%、70%、70%;各照射剂量组同Bax蛋白阳性表达无相关性,但有趋势性(P<0.05)。结论 电离辐射能增加大鼠皮肤组织中Bax蛋白的表达;Bax蛋白的表达可能与照射剂量有关;Bax蛋白具促细胞凋亡作用,参与放射性皮肤损伤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不同温度凝胶对寒区皮肤放射损伤修复的影响。方法 将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4℃凝胶组和37℃凝胶组。大鼠于-20℃低温环境下饲养1周后,通过自身对照,于背部两侧采用锶-90照射10 min复制SD大鼠寒区皮肤放射损伤模型。伤后不同时间点观察皮肤修复情况;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皮肤病理改变;Western blotting检测血管生成和胶原生成相关蛋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胶原蛋白Ⅰ(CollagenⅠ)和胶原蛋白Ⅲ(CollagenⅢ)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相关生长因子人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D(PDGFD)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水平。结果 4℃凝胶组和37℃凝胶组大鼠体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自身对照比较,照射后大鼠出现皮肤损伤,呈红斑溃疡状态,随着时间推移皮肤损伤先加重后逐步减轻,在照射后第21天皮肤损伤最重;不同温度凝胶干预后,大鼠不同时间点的皮肤损伤程度均有所减轻,与自身对照比较,37℃凝胶组大鼠促创面愈合效果最显著。HE染色结果显示,照射后大鼠表皮增厚,真皮层伴有淋巴细胞浸润;凝...  相似文献   

6.
双氢青蒿素对大鼠照射后早期肺组织病理形态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双氢青蒿素对大鼠放射性肺损伤的防治作用。方法采用γ射线单次全肺照射15 Gy,建立SD大鼠放射性肺损伤模型。108只同体重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n=36)。正常对照组灌服等体积溶媒;单纯照射组灌服等体积溶媒+全肺单次照射15 Gy;照射用药组灌服双氢青蒿素+全肺单次照射15 Gy。双氢青蒿素和溶媒皆于照射前3天开始灌服,持续至照射后15天。双氢青蒿素灌服剂量为60 mg&#183;kg^-1&#183;d^-1。对各组大鼠的肺外观、肺组织中炎症渗出、胶原纤维生成状况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照射用药组大鼠肺较单纯照射组肺表面光滑、弹性好、充血水肿表现轻。单纯照射组大鼠肺组织炎症渗出及纤维化征象最严重。结论双氢青蒿素能够明显改善大鼠放射性损伤肺组织的炎性渗出,抑制胶原纤维的产生,减少血管内皮细胞和肺泡上皮细胞损伤,对放射性肺损伤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BMSCs)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SAP)大鼠胰腺氧化应激损伤的影响。方法 应用4~6周龄雄性SD大鼠常规方法提取、培养、鉴定BMSCs。6~8周龄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移植组、每组20只。模型组逆行胆管注射牛磺胆酸钠制备SAP动物模型,移植组在造模成功后6h尾静脉注射BMSCs,对照组注射等量PBS。3d后提取胰腺组织和血清,检测胰腺组织丙二醛、超氧化物岐化酶、过氧化氢酶和活性氧簇水平,分别检测血中炎症因子水平和淀粉酶活性,通过病理评分评估胰腺的损伤。结果 与对照组和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的病理评分、血淀粉酶、MDA和ROS水平明显增高(P<0.01),CAT和SOD活性降低(均P<0.01)。经BMSCs治疗后,病理评分、血清淀粉酶、MDA和ROS水平均较SAP模型组降低(均P<0.05),SOD和CAT活性明显增高(均P<0.05)。结论 BMSC能明显改善SAP大鼠胰腺氧化应激损伤。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凉血活血方与益气活血方对不同时期放射性肺损伤大鼠不同部位血流情况的影响及两方剂所含成分分析.方法 80只SD大鼠,随机分成4组:照射组、照射+凉血活血组、照射+益气活血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20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大鼠以6 MV-X线经背部照射右肺,单次3 Gy,每周照射2次,连续照射5周,最高累积剂量30...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研究棕色脂肪干细胞(BADSCs)与白色脂肪干细胞(ADSCs)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大鼠的效果。方法采用酶消化法分别分离大鼠腹股沟脂肪组织及肩胛骨下脂肪组织,获得ADSCs与BADSCs,并进行流式分析与多谱系分化鉴定。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PBS对照组、ADSCs移植组及BADSCs移植组,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将各组对应细胞直接注入大鼠心肌梗死边缘区。移植后4周进行心功能检测并利用组织学检测移植细胞的体内分化与血管化作用。结果术后4周,与PBS对照组相比,ADSCs以及BADSCs移植组大鼠心功能均显著提高(P〈0.05),且纤维化程度显著减弱(P〈0.05)。免疫荧光结果表明,移植的BADSCs成心肌分化数量显著高于ADSCs。免疫组化结果显示,ADSCs移植组以及BADSCs移植组大鼠心肌梗死区血管密度均较PBS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ADSCs移植组血管密度显著高于BADSCs移植组(P〈0.05)。结论不同来源脂肪干细胞移植均具有改善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的作用,虽然BADSCs体内促血管化作用不如ADSCs,但其具有明显的心肌分化能力,可有效改善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新生大鼠脑内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含量的影响,初步探讨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新生大鼠HIBD的机制。方法 体外分离培养4~6周龄SD大鼠骨髓MSCs。采用新生7日龄SD大鼠结扎左颈总动脉后低氧暴露2.5h制作HIBD模型。24h 后,MSCs移植组(n=20)经尾静脉注射1×106个MSCs,PBS对照组(n=20)尾静脉注射PBS(0.01ml /g),HIBD手术组(n=20)和正常对照组(n=20)不作注射。采用大鼠改良神经功能损害评分(mNSS)及ELISA法分别检测移植后1、3、7、14d各组大鼠神经功能及脑内GDNF含量。结果 MSCs移植后7、14d,MSCs移植组的神经功能损害评分明显低于PBS对照组和HIE手术组(P<0.05)。制模后,所有HIBD大鼠的GDNF含量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与PBS对照组和HIE手术组比较,MSCs移植组在各个时间点的GDNF含量升高更为明显(P<0.05)。结论 MSCs移植可改善HIBD新生大鼠的神经功能,促进脑内GDNF的合成和分泌,从而发挥神经保护和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