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肌肉注射苄星青霉素的改进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苄星青霉素(又称长效西林、比西林)为青霉素的二苄基乙二胺盐,是与缓冲剂及悬浮剂适量混合制成的无菌结晶粉末,溶水性差,加入灭菌注射用水或生理盐水等溶媒后即配制成混悬液。混悬液属于粗分散体系,分散固体粒子大于胶体粒子,多数粒径在0.5~10μm,也有的可达50μm以上。由于重力作用,悬浮在液体中的固体粒子会发生沉降,沉降到容器底部的粒子相互接触和挤压导致聚结而不能再分散[1]。  相似文献   

2.
苄星青霉素为一长效青霉素,抗菌谱与青霉素相似,为青霉素的二苄基乙二胺盐,其抗菌活性成分为青霉素,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而发挥抗菌作用。肌内注射后青霉素缓慢释放被吸收,青霉素所致的过敏反应在应用本品时均可能发生。2011年2月25日我科成功抢救了1例肌内注射苄星青霉素致过敏性休克的患者,现将抢救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苄星青霉素为青霉素(1)的N,N’-二苄基乙二胺(2)盐,又名长效西林,肌注后缓慢游离出1而发挥抗菌作用,主要用于预防风湿热复发,也可用于控制链球菌感染的流行。中国药典2005年版(ChP 2005)和美国药典30版(USP 30)采用HPLC法测定苄星青霉素中的1,采用非水滴定法测定2,操作繁琐费时。本研究参考欧洲药典6.0(EP 6.0)及相关文献,建立了HPLC法同时测定苄星青霉  相似文献   

4.
长效青霉素又称苄星青霉素,对梅毒螺旋体有抗菌作用,常用于梅毒的治疗,以及医务人员被梅毒患者针刺伤后的预防治疗。长效青霉素混悬液属非均相溶液,受粒子形状、大小、分布不均的影响,特别是粒子表面带电,引起絮凝等现象,造成粒子表面黏度较大,导致阻塞针头,容易发生注射失败,增加患者痛苦,造成材料浪费,也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量,同时导致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不满意。为了提高一次性注射的成功率,减少医患纠纷,对2009年在我院妇科住院合并梅毒需要注射长效青霉素的患者,采用改进方法即更换注射器针头的方法注射长效青霉素,避免了针头的阻塞,大大提高了注射成功率,减少了医患纠纷,现将方法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测定苄星青霉素有关物质的梯度洗脱HPLC法。方法采用端基封尾的C18柱,流动相A为0.05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用磷酸调节pH值至3.1),流动相B为甲醇,流速1.0mL/min,线性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20nm,柱温40℃。结果二苄基乙二胺和青霉素分别与相邻杂质峰分离完全,二苄基乙二胺的检测限为2.5ng,青霉素的检测限为0.6ng。结论本法专属、灵敏,可作为苄星青霉素有关物质的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体位与注射部位对长效青霉素肌内注射的影响。方法将360例肌内注射长效青霉素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80例。研究组采取坐位臀中肌注射,对照组取卧位臀大肌注射。比较2组注射的疼病程度和一次注射成功率。结果研究组注射的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一次注射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坐位、臀中肌注射长效青霉素既可减轻患者疼痛,又可提高一次注射成功率,且可减少神经受损几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邻氯苄星青霉素是邻氯青霉素的二苄基乙二胺盐,是一种半合成广谱抗生素,能有效治疗葡萄球菌和链球菌引起的感染。本文结合作者的合成实践,对本品的合成及应用做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8.
苄星青霉素,是治疗梅毒病人的首选药,由于其价格低廉,效果显著,因此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苄星青霉素为白色结晶粉末,分子颗粒较大,极难溶于水.  相似文献   

9.
目的提高长效青霉素的一次性注射成功率,减轻医护人员、患者的心理压力,减轻组织损伤及患者的疼痛感觉,防止皮肤组织潜在感染的危险,节约成本从技术上防止医用材料的浪费。方法通过对2008年7月至2010年10月在重庆西郊医院门诊治疗注射长效青霉素50例患者的118人次长效青霉素注射采用了传统常规注射方法与排堵深部肌内注射法的对比观察进行效果比较。结果排堵深部肌内注射方法明显优于常规注射方法,一次性注射成功率高,两组一次性成功率相对比为1.4。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排堵深部肌肉法射长效青霉素使针梗早期阻塞的药物颗粒迅速移位,从而使阻塞的针梗在短时间内实现再通,缩短药物在空气中停留的时间,减少混悬液的凝固机会提高了一次性注射成功的机会。克服了常规注射法需多次注射的缺点,减轻组织损伤及患者的疼痛感觉,防止皮肤组织潜在感染的危险。增加护理人员注射信心,并且减轻患者的心理恐惧及组织损伤,提高了患者满意度,防止患者的投诉。取得满意效果,从技术上防止了医用材料的浪费。值得在注射工作中推广。  相似文献   

10.
长效西林 (苄星青霉素G) 长效西林是青霉素G的一种衍生物,具有延长其迟缓药效的作用。本药主要优点是使青霉素的作用持续时间大大延长:一次注射600,000国际单位可以产生并维持青霉素有效血浓度长达两周之久。  相似文献   

11.
<正>苄星青霉素注射剂为青霉素、苄基乙胺盐与适量的缓冲剂及混悬剂混合剂制成的无菌粉末,在体内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而发挥作用[1];临床上在治疗早期梅毒效果明显。但由于这种药物在制作过程  相似文献   

12.
肌注苄星青霉素新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延长青霉素的作用时间,临床上采用了难溶制剂苄星青霉素(长效西林).它为水悬剂,按常规二快一慢法注射时有局部疼痛,易产生堵塞针头的现象.这不但增加了患者的痛苦,也增加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因此我们采用了“换针头,不排气及三快注射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岑靖容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9):1387-1388
目的 探讨苄星青霉素肌内注射的方法.方法 将200例苄星青霉素肌内注射患者分成2组,分别采用改良法和常规法进行注射,对比分析2种方法的注射效果.结果 改良组一次注射成功率明显高于常规组,疼痛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改良法明显提高了苄星青霉素肌内注射的一次成功率,减轻了患者的疼痛,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长效青霉素肌内注射方法改进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长效青霉素肌内注射法的改进。方法将576例肌内注射长效青霉素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改进组262例,常规组314例。两组均抽吸0.9%生理盐水3ml,摇晃溶解备用,消毒皮肤后再抽吸长效青霉素,常规组采用传统肌内注射法,改进组在抽吸药液前后吸生理盐水0.5-1ml。比较两组患者疼痛程度和1次注射的成功率。结果改进组一次注射成功率明显高于传统组,注射的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常规组。结论实施肌内注射法抽吸药液前后吸生理盐水0.5-1ml,能提高注射的成功率,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改进长期口服、鼻腔喷药治疗变应性鼻炎为患者带来的麻烦和不便,为患者提供长效便捷的治疗方法。方法迎香穴注射长效糖皮质激素——得宝松。结果总有效率超过对照组。结论穴位注射方法操作简便、安全长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彭志红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21):3353-3354
苄星青霉素临用前加注射用水后呈混悬液,采用传统方法注射此药,经常发生针头堵塞,导致一次注射失败,这不仅浪费了药物和医用耗材,加大了患者的痛苦,而且易引起操作污染,加重了护理人员操作时的心理压力[1].我院对苄星青霉素肌内注射的操作方式进行了改良,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宁波市北仑区妇幼保健院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进行苄星青霉素肌内注射的60例梅毒孕妇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年龄(24.2±3.8)岁.根据门诊号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年龄(23.6±4.0)岁;对照组年龄(24.6±3.8)岁.所有病例均分臀部两侧肌内注射240万u苄星青霉素.  相似文献   

17.
<正> 羧噻吩青霉素在儿科领域内进行基础临床研究所取得结果如下: 一、用羧噻吩青霉素(Tipc)与磺苄氨青霉素(SBPC)羧苄青霉素(CBPC),氨苄青霉素(ABPC)及唑啉头孢菌素(CEE),对50种敏感菌株以及在培养基中对氨苄青霉素耐药的埃希氏大肠杆菌进行抗菌活力比较。它们的抗菌活力次序是唑啉头孢菌素>羧噻吩青霉素>磺苄氨青霉素=羧苄青霉素。二、对患有呼吸系统感染的6名患儿,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了氧哌嗪青霉素在体内外的抗菌作用,并与呋苄青霉素和羧苄青霉素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氧哌嗪青霉素在体内外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对阴性杆菌抗菌作用强,均优于呋苄青霉素与羧苄青霉素。其抗绿脓杆菌的敏感性比呋苄青霉素强2~4倍,比羧苄青霉素强16~30倍。血清蛋白结合率为46%,人血清不影响其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19.
苄青霉素钠盐结晶热力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考察了苄青霉素钠盐的晶体形态变化情况,利用泡点法计算得到含有苄青霉素钠盐的混合溶剂的汽液平衡数据,采用激光法测定了苄青霉素钠盐在混合溶剂体系中的结晶介稳区数据,建立了苄青霉素钠盐的混合溶剂体系在结晶过程中的汽-液-固三相平衡相图。  相似文献   

20.
目的提高苄星青霉素一次注射成功率,减轻患者疼痛,减少药液的浪费。方法将门诊注射苄星青霉素的患者56人,随机选择200针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0针次。对照组采用振荡摇匀式溶解药物,常规“四快法”注射:实验组采用静止式溶解药物。更换针头,“三快一匀法”注射。结果实验组一次注射成功率96%,观察组77%;实验组疼痛程度及药液残留量明显低于观察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静止式溶解药物,更换针头,“三快一匀法”注射苄星青霉素可提高一次注射成功率,降低疼痛程度,减轻了患者注射时的恐惧心理,给药剂量更准确,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