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9例原发性粘液性水肿和14例Hashimoto甲状腺炎患者测定了血清TSII、TGII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并以32例正常人作为对照。原发性粘液性水肿和Hashimoto甲状腺炎患者血清存在TSII、TGII,阳性比例不同,而且外周血CD^+8百分率降低和CD^+4/CD^+8比值增高。TSII、TGII活性与CD^+4/CD^+8比值无显著相关。经甲状腺激素治疗,两种自家免疫性甲低患者甲状腺  相似文献   

2.
检测了37例Graves病患者血清甲状腺刺激免疫球蛋白(TSI)、甲状腺生长免疫球蛋白(TGI)和外周血总T细胞(CD3)、辅助性/诱导性T细胞(CD4)及抑制性/细胞毒性T细胞(CD8),并以32例正常人作对照.发现Graves病TSI阳性率83.8%,TGI阳性率58.30,TSI活性与血清TT4含量呈正相关(P<0.01),TGI活性随甲状腺肿大加重而升高.外周血CD3+、CD8+百分率降低(P<0.01),CD4+/CD8+比值增高(P<0.05).其中18例经他巴唑治疗,甲状腺功能恢复明显,TSI活性明显下降,而TGI活性、CD3+、CD8+百分率和CD4+/CD8+比值无显著变化.对TSI、TGI及T细胞亚群在Graves病发病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应用双单克隆抗体夹心ELISA法对甲肝患者52例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水平做了动态观察,同时以CD系列单克隆抗体APAAP法对以上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表面IL-2R(mIL-2R)及T细胞亚群进行了动态监测,并对其相互关系及其与肝细胞损伤标志ALT做了相关分析。发现sIL-2R及mIL-2R在甲肝急性期均显著增高,恢复期则基本恢复正常;两者在急性期、恢复期均存在非常显著的正相关;两者与ALT亦显著相关。同时发现甲肝急性期外周血T淋巴细胞CD ̄+_4率显著降低,CD ̄+_8率则明显增高,致CD ̄+_4/CD ̄+_8比值明显下降且倒置;在恢复期以上改变均恢复正常。还发现CD ̄+_8率与sIL-2R、mIL-2R及ALT之间均存在着程度不同的正相关。此结果在一定程度上提示细胞免疫可能参与了甲肝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4.
了解急性放射病患者恢复期间外周血淋巴细胞功能。方法用流式细胞仪分析淋巴细胞表型,3H-TdR掺入法分别分析T细胞和NK细胞功能。结果照后4.5年,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仍有不同程度低于正常对照;受照剂量大于2Gy者CD+8T细胞数明显高于正常,而受照时年龄为54岁者CD+8T细胞明显低于对照;多数患者外周血NK细胞数和功能都高于正常对照。结论受照者外周血T细胞功能恢复与受照剂量大小及年龄因素有关,恢复期NK细胞数量和活性增高,对于弥补T细胞功能不足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丝绸之路沿线陕、甘、新三省区85例β地中海贫血(β地贫)患者的基因突变。检出率最高的前4种突变为CD17(A→T)、IVS-Ⅱ-654(C→T)、-28位(A→G)和CDs41/42(-TTCT),占总检出率的78.7%,是该地区主要的β地贫突变类型。此外还检出了CD8(-AA)、〔-28(A→G)CD17(A→T)/N〕、CDs8/9(+G)、CDs27/28(+C)等共12种β地贫的基因突变型。其中〔-28(A→G)CD17(A→T)/N〕为同一染色体上的双重基因突变,未见文献报道;CD8(-AA)和CDs8/9(+G)为在中国人中首次发现;CDs27/28(+C)在我国也甚为罕见。研究表明,丝绸之路地区β地贫的类型及频率既与我国其他地区乃至东南亚各国不完全相同,又与邻近的中亚各地有一定差异,具有明显的地理特点  相似文献   

6.
为探索小剂量雌激素(E)及E与孕激素(P)联合应用对妇女冠心病(CHD)的防治机制。将108例绝经1年以上的CHD患者随机分为3组各36例,甲组口服premarin(倍美力)0.625mg1/d,乙组口服livial(利维爱)2.5mg,1/d,丙组口服安慰剂1片/d,于服药前及服药第3、6个月末检测血浆性激素、血脂谱、糖代谢等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premarin治疗3个月后可使TC降低12.8%,TG降低17%,LDL-C降低29%,HDL-C上升14.6%,Ins降低37.8%,1/SG.Ins上升1倍(P均<0.01),6个月时与3个月治疗效果相同。而SG治疗前后无显著变化(P>0.05)。livial治疗3个月及6个月时TC降低8.7%,TG分别降低15.64及33.8%、HDL-C降低19.7%及28.3%(P均<0.01),LDL-C、Ins、SG水平1/SG.Ins比值治疗前后无显著变化。安慰剂组治疗前后各指标均无显著变化。表明单用小剂量E可显著改善绝经后妇女CHD患者的异常血脂谱、胰岛素抵抗,其作用显著优于E+P联合疗法。  相似文献   

7.
运动干预对饮食性高胆固醇血症大鼠肝脂肪变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以高脂膳食诱导SD大鼠高胆固醇血症,观察了血清TC、TG和LDL-C水平变化及肝脏脂肪变以及有氧运动干预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SD大鼠血清TC和LDL-C水平显著提高,TG未呈显著性改变;普通病理学观察肝细胞呈明显脂肪病变,超微形态观察肝组织亚细胞结构损伤;8周有氧运动干预显著降低高胆固醇血症大鼠血清TC、TG和LDL-C水平,明显改善肝脂肪变程度,研究提示,有氧运动对脂肪肝有明显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8.
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31例优秀运动员T细胞亚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双色荧光法流式细胞仪测定31例优秀运动员外周血T淋巴细胞表型的分布特征,并与我国正常成人参考值作比较。结果显示:运动员CD3+、CD4+、CD8+的分布离散度较大,与我国正常成人参考值相比,除CD3+无显著性差异外,CD4+较正常成人低,CD8+较正常成人高,CD4+/CD8+比值较正常成人低,统计学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9.
测定了中年大鼠主动脉壁脂质过氧化水平和抗氧化酶活性以及血脂的变化。24只12月龄的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服药组、训练组和服药+训练组。后二组在跑台上训练8周(5天/周,每天训练20~30分钟,速度15~20米/分,坡度5%)。结果如下:(1)服药、训练组体重明显下降。(2)与对照组比,服药组和训练组MDA含量明显下降,SOD和GSH-Px活性明显升高(P<0.05);服药+训练组与对照组比较,MDA含量以及SOD和GSH-Px活性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服药+训练组GSH-Px活性高于服药组和训练组,差异有显著性。(3)与对照组比较,后三组血清HDL-C以及HDL-C/TC明显增加,服药组与服药+训练组TG和TC含量下降明显,而训练组TG和TC变化不显著。提示绞股蓝及运动训练在抗脂质过氧化和调节脂代谢方面有显著作用。文章探讨了绞股蓝和运动训练抗动脉粥样硬化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10.
采用单克隆抗体免疫荧光技术,流式细胞术检测,观察了1.5GyX射线单次全身照射(剂量率0.286Gy/min)对小鼠胸腺细胞CD3分子表达的影响,及胸腺细胞亚群和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表明,中等剂量照射后,胸腺细胞CD3分子的百分率明显增高,胸腺细胞CD3阳性细胞比例为对照组的177.61%。同时,胸腺中CD4+及CD8+细胞比例亦显著增加,分别为对照的202.5%及165.87%。然而,胸腺中CD4+、CD8+细胞的比例显著降低,为对照组的68.28%,与此同时,胸腺细胞周期中S期细胞比例明显降低,为对照组的55.14%。  相似文献   

11.
以美国马滕斯专为运动员设计的特质焦虑量表(SCAT-A)测验为依据,测定不同心理应激对不同特质焦虑运动员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和外用血糖皮质激素(GC)及其受体(GR)的影响。结果表明:(1)高应激状态下,高焦虑组CD4+细胞数显著减少(P<0.05),CD4+/CD8+比值显著下降(P<0.05)。低应激状态下高、低焦虑组无显著性差异。提示高焦虑个体在高应激后更易诱发细胞免疫功能改变。(2)基础状态下,不同特质焦虑者GC分泌没有差异,但应激后GC浓度显著升高(P<0.01),尤以高焦虑组为著,且与CD4+和CD4+/CD8+比的改变存在相关。提示高焦虑组应激后运动员免疫功能改变与GC过量分泌有关。(3)安静状态下GR存在差异,高焦虑组GR结合位点数显著高于低焦虑组。从分子水平上解释了高焦虑人群HPA轴为何较低焦虑人群更易被激活。  相似文献   

12.
抗T淋巴细胞单克隆抗体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抗人T巴细胞单克隆抗体SMU3(抗CD3)SMU8(抗CD8)治疗32例再生障碍性贫血,基本治愈6例,缓解7例,明显进步11例,无效8例,有效率75%(24/32)。治疗前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比例倒置,淋巴细胞表面HLA-DR抗原表达增高,治疗后CD4/CD8比例恢复正常,HLA-DR表达降低,无血清病及血细胞减少等严重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3.
谢立群  赵若华 《武警医学》1994,5(3):125-127
应用抗人T淋巴细胞单克隆抗体CD系列检测30例慢性丙型肝炎病例以及20例健康成人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CD_3、CD_4、CD_8、CD_16亚群,以APAAP免疫酶标染色法测定。结果发现:慢性丙型肝炎组CD_4细胞数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CD_8细胞数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CD_3、CD_16细胞数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认为T淋巴细胞亚群异常所致的细胞免疫紊乱可能是慢性丙型肝炎发病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高海拔地区进展期胃癌(AGC)患者手术前后T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对32例进展期胃癌患者手术前后不同时期的T细胞亚群进行检测;结果:①高海拔地区进展期胃癌患者CD3、CD4、CD8、CD4/CD8值均低于正常对照组。②根治性切除术后,患者的CD3、CD4细胞值较术前有显著怀差异(P〈0.01);CD4/CD8细胞比值亦较术前有显著性差异(P〈0.01),但与正常对照线之  相似文献   

15.
用减数法观察了30例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儿外周血T双标记细胞(DLC)的分布及DLC分别与血小板计数(PC)、血小板表面相关抗体IgG(PAIgG)、HLA-DR+T细胞及HLA─DQ+T细胞的关系。发现:ITP患儿的DLC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DLC与PAIgG、HLA─DR+T及HLA─DQ+T均呈显著正相关(P分别<0.05、0.05及0.01),与PC呈负相关(P<0.05)。提示DLC在外周血中的大量出现与ITP发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评价三维相位对比法磁共振血管成像(3D PC MRA)显示颈内-后交通小动脉瘤的能力。材料和方法,对8例疑颅内血管性病变患者在GE Vectra0.5T超导系统上进行3D PC MRA检查,并与CAG/DSA结果对照,以矢状在SET1WI为定位像,采用最短TE、30-40cm/s的编码流速等参数运用3DPC法,采集范围包括颈内动脉虹吸部和Willis图像进行分析。结果:经CAG/DSA证实右侧颈内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新型侧管式抗荷装备与抗荷动作的综合防护性能进行研究, 探讨采用二者联合的方案对8 G10 s(增长率为2 G/s)高G 进行防护的可行性。方法在离心机上, + Gz 增长率为2 G/s, 先测定9 名飞行学员的基础+ Gz 耐力, 其中5 名飞行学员采用新型侧管式抗荷服(NKH) + 新型抗调器(NKT)+ L1 动作(L1)、另4 名飞行学员采用新型侧管式代偿服(NDC) + NKT+ L1,测定出其最大+ Gz 耐力。结果5 名飞行学员采用NKH+ NKT+ L1 时的最大+ Gz 耐力为8.80±0 .27 G, 比基础+ Gz 耐力高出4.60±0.42 G(P<0.01) ;4 名飞行学员采用NDC+ NKT+ L1 时的最大+ Gz 耐力为8.75±0 .50 G, 比基础+ Gz 耐力高出4.50±0.46 G( P<0 .01) 。结论飞行员采用新型侧管式抗荷装备与抗荷动作能够对8 G10 s( 增长率为2 G/s) 的高G 进行有效防护。  相似文献   

18.
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具有造血重建快,粒细胞缺乏和血小板减少期缩短,增加了移植期的安全性,由于输入T淋巴细胞数量较多,可能增加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versushostdisease,GVHD)的发病率,特别是慢性GVHD[1]。在小鼠不相合的骨髓移植实验研究,提前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供者骨髓,移植后降低了重症GVHD的发生,提高了生存率[2]。在自体骨髓移植中,加用少量外周血干细胞,可加速造血重建[3]。本文在HLA相合的异基因骨髓移植中,提前给供者使用(G-CSF)…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告了1例母子间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病例。供受者HLA表型完全相合.但供者CMV—IgG(+),IgM(+)。预处理为全身照射(TBI)加环磷酰胺(CY)方案,环孢素A(CSA)加甲氨喋呤(MTX)方案预防GVHD。输入MNC 3.3×103/kg,CD34+CD38—11.8×106/kg。WBC下降到最低点(0.1×109/L)为移植后第7天,血小板下降到最低点(7×109/L)为第8天。WBC超过1.0×109/L为第19天,血小板达到20×109/L上下为第25天。移植后第30天、58天两次行细胞遗传学检查,结果均为46(X,X)。移植后产生了IV度aGVHD和CMV间质性肺炎,经积极治疗后均得到控制。移植后已近2年,现血象基本正常,有局限性cGVHD表现。仍在服用环胞素A胶囊中。本文对二代间移植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探讨榄香烯对受照小鼠脾淋巴细胞及亚群间调节作用的保护效应和剂量范围。方法应用单克隆抗体铺皿法分离受60Coγ射线分次照射的小鼠脾脏L3,T4,Lyt2和B细胞,分别测定榄香烯对以上三种亚群细胞和L3,T4,Lyt2对B细胞3H-TdR掺入的影响,同时测定SOD活力和LPO含量。结果榄香烯提高了受照2.5Gy(0.5Gy×5d)小鼠脾淋巴细胞亚群的辐射抗性,增强了L3T4对B细胞的辅助调节作用,提高了脾脏SOD活力和降低LPO含量。而对受照4Gy(0.8Gy×5d)和5Gy(0.5Gy×10d)组没有观察到这种效应。结论在一定剂量范围,榄香烯通过清除自由基减少靶分子的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