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国内外对单味中药的多糖从不同角度做了大量的研究,逐步阐明其化学、生理学和药理学等多方面的性质,但是对复方中药多糖的研究相对较少。在中医理论体系中,多是复方用药,而且复方中药多用于临床,中药的药效确切地说应当是复方中药的药效。因此,研究复方中药多糖在其复方  相似文献   

2.
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为中医药研究领域的重点及难点,近年来许多专家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研究与实践。本文回顾分析了近十年来有关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的相关文献,对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所采用的新技术、新方法和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综述与探讨。  相似文献   

3.
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是中药现代研究的关键问题,而血清药物化学为进一步阐明中药药效物质基础提供了方法支持,已成为近年来研究中药及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发展迅速的方法之一。本文对血清药物化学的概念及研究方法进行了回顾,综述近年来其在单味中药及中药复方物质基础研究中的应用进展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对血清药物化学应用于中药复方研究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中药药效物质基础析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及复方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的研究是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的关键.综述了近年来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的目的、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的理论和假说、研究思路与方法等,为进一步研究中药药效物质基础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5-羟甲基糠醛在中药及复方中的研究现状进行系统的整理分析,为中药及复方今后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对5-羟甲基糠醛的存在现状、产生原因、药理作用、以及中药汤剂呈棕色的原因,本实验室的研究等进行了分析整理、归纳总结。结果 5-羟甲基糠醛可能是中药及复方中一个新的活性成分,是中药汤剂呈棕色的原因之一,在中药复方中可能发挥着独特药效。结论对5-羟甲基糠醛的研究,从而为阐明其存在意义及其与中药药效之间的关系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6.
蛴螬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复方质量控制的研究是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的关键.本文主要以药效物质基础、指纹图谱技术、血清药效物质和定量组效关系研究在中药复方质量控制中的应用为重点,对近几年来这些领域的研究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7.
本文阐述了近年来中药复方研究的现状及对待中药复方药研究的两种倾向,并对复方中药的药理研究,化学成分分析,药物动力学,药效的物质基础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及展望。  相似文献   

8.
中药复方药理研究概况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中药复方作为中医临床用药的主要形式,体现了中医整体观和辩证论治的特色,近年来,中药复方药理研究发展迅速,研究论文数量已远超过单味药.内容上,传统的药效学研究仍占主要部分.随着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针对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多成分、多途径、多靶点发挥药效的特点,提出了一些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本文试作介绍如下,以供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9.
中药(单味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是目前中药现代化的关键。综述了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的主要理论假说与方法,提出应充分重视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作用;建立可靠、可信的中医症候动物模型;坚持临床疗效为中心等关键点,为研究中药药效物质基础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中药及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是中医药现代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探明中药整体功效及其作用本质奥秘的关键,是中药安全性和质量控制的基础与核心。本文对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的研究方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1.
张萍 《海峡药学》2010,22(9):13-15
本文综述了今年来代谢组学和化学计量学在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中的应用,大量研究显示代谢组学和化学计量学的研究和应用为中药复方物质基础的研究打开了一个崭新的局面,有望为中药复方的系统研究提供重要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中南药学》2015,(8):785-788
针对中药国际化进程中遇到的瓶颈问题,提出了采用多学科组合技术解决这一问题的思路,并以复方血栓通胶囊、参芪扶正注射液为研究载体,阐明了其化学物质基础、药效物质基础、组方规律及作用机制。本综述为其他中药复方的研究提供了示范。  相似文献   

13.
中药复方血清药理学及其在药效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复方血清药理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实验方法学,在我国正逐渐受到从事中药研究人员的极大关注.本文探讨了中药复方含药血清制备方法及其在体外药效评价研究中的应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对中药复方血清药理学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4.
细胞生物色谱技术适用于中药药效物质筛选,本文综述了该方法在中药活性成分筛选、单味中药以及中药复方物质基础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韦振源 《北方药学》2012,9(9):31-33
中药血清药理学是将中药或中药复方经口服给动物灌服一定时间后采集动物血液、分离血清,用含有药物成分的血清进行体外实验的一种半体内实验方法。1988年日本国立京都医院的田代真一提出"血清药理学"这一概念,1990年,姜廷良在全国中医方剂研究讨论会上,介绍了日本有关中药血清药理学研究的动态和情况后,国内陆续开展了中药复方及西药的药效评价及药理学研究,现将中药血清药理学药效研究应用作一综述。1中药血清药理学药效研究1.1在对心血管系统作用研究中的应用赵晓山[1]等通过研究定心方药物血清对H2O2致乳鼠心肌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中药复方化学指纹成分归属度和工艺药效物质收率的完全定性定量分析的指纹定量法。方法指纹定量法遵循中,药复方化学指纹有机加和模型原理,首先进行指纹归属的定性分析,然后进行指纹归属定量分析,两者有机综合可解决中药复方化学指纹归属的定量问题和测定中药复方药效物质收率。使用相似性比Sb、拟合定性相似度Ssyn和双定性相似度及其均值判定单味药化学成分数量和分布比例;采用宏观定量相似度R和双定量相似度及其均值评判指纹归属度和工艺收率。结果该方法应用于知柏地黄丸的研究,评价出熟地黄对知柏地黄丸化学成分贡献最大,为君药,臣药是山茱萸、知母、泽泻和牡丹皮。用双定性双定量相似度及其均值,评价了10批市售知柏地黄丸的药效物质收率。结论指纹定量法能够客观、准确地定量描述单味药对复方制剂化学指纹的贡献大小和定量评价中药复方药效物质的工艺收率,是中药复方制剂化学指纹归属定量控制以及工艺优化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中药复方作为中医临床用药最广泛的形式,其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的科学阐释成为全面揭示中医药实用价值进而实现中药现代化的关键。代谢组学技术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旨在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生物体系在受到刺激或干扰后,内源性代谢物组的变化或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以代谢物组分析为基础,借助高通量检测和多元化数据处理手段,整合多维生物信息系统,阐明中药复方的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综述了最新代谢组学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在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研究中的应用情况,并对代谢组学技术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8.
中药药效研究方法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近些年来国内外中药药效研究方法和思路进行综述 ,并与中药药理作用的特点相比较。方法查阅近些年来国内外公开发表有关研究论文 ,按中药药效研究方法分类汇总。结果与结论提出对中药药效研究方法的几点思考 :中药药效的实验研究应该重视药物对机体的整体协调作用 ;应集中兵力 ,尽最大可能复制出符合中医“证”的临床辨证标准的动物模型 ;中药药效的研究方法应该在阐明复方配伍的化学与生物学内涵上寻找突破口。  相似文献   

19.
谢彬  袁星  徐希科  柳润辉 《药学实践杂志》2021,39(4):295-298,304
心血管疾病在全球的发病率和致死率仍居高不下,动脉粥样硬化(AS)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病理基础,其致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明确。目前主要认为,AS与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脂质代谢紊乱、炎症反应、自噬和凋亡失衡等因素有关。传统中草药特别是中药复方在防治AS中取得良好疗效,对中药复方抗AS的药效及作用机制研究也越来越多。通过检索近5年的中药复方研究文献,综述中药复方抗AS作用机制,为抗AS中药复方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中国药房》2015,(28):4000-4003
目的:为中药以及中药复方制剂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提供方法参考。方法:以"中药""中药发展""药效物质基础""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Material basis of efficacy"为关键词,组合查询2006-2014年中国生物医学、中国知网、Pub Med数据库中相关文献,总结归纳后,简述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方法,并探讨建立多元化中药指纹图谱库的重要意义。结果与结论:检索到相关文献94条,其中有效文献41条。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经历了由外而内、由浅入深的细化过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和质谱等现代化检测体系,结合代谢组学、蛋白质组学等生物技术,是筛选活性化合物群的重要手段。多种现代化检测体系结合交叉应用于中药药效基础研究,有利于筛选活性化合物群;建立多元化中药指纹图谱库,有利于实现中药标准化和现代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