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丹溪纂要     
十神汤 治时气瘟疫 ,两感风寒。川芎、甘草、麻黄、紫苏、升麻、白芷、陈皮、香附、芍药各四线 ,干葛一两四钱。右 ,每服五钱或一两 ,姜三片 ,水煎热服。欲汗 ,以被盖再煎服。藿香正气散 治外感发热头疼 ,内因痰饮凝结为热 ,或中脘痞满、呕逆、恶心。又云治伤寒头痛 ,憎寒壮热。茯苓、白芷、大腹皮、紫苏各一两 ,陈皮、桔梗、白术、厚朴、半夏、甘草炙 ,各二两 ,藿香三两。右 ,每服五钱 ,姜三片 ,枣一枚 ,水煎热服。欲汗 ,以被盖再煎服。参苏饮 治同上。陈皮去白、枳壳麸炒、桔梗、甘草炙、木香各五钱 ,半夏、干葛、紫苏叶、前胡、人…  相似文献   

2.
徐长卿临床应用心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曹泰安 《新中医》2001,33(11):71-71
徐长卿味辛、性温。入肝、胃经。具有发表、解毒、祛风止痛、止痒、开胃之功。临床上用于蛊毒、疟疾、风湿性关节炎、胃痛、腰痛、牙痛、跌打损伤、蛇咬伤、风疹瘙痒等症。笔者用其治疗咳嗽、晕车有效,现介绍如下。1咳嗽王某,男,35岁,1996年12月18日初诊。咳嗽、气喘、痰多,反复发作已有5年,冬季更甚,服麻黄汤、止嗽散有效,但容易复发。近来因劳累、汗后雨水打湿衣服引起咳嗽。主诉:咳嗽,气喘,头痛,发热,痰多粘腻色白,咽喉燥痛,检查:舌苔白腻,脉浮紧稍濡滑,证属风寒湿邪犯肺。治以辛温解表、益气健脾利水。处…  相似文献   

3.
侗药蒲公英,地方名:黄芪地丁、奶奶草,为菊科植物蒲公英 Taraxacum Mongolicum Harcd—Mazz的全草。性味:苦、甘、寒。归经:肺、肝、脾、胃、大肠经。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散结,除湿退黄,利尿通淋。 临床应用: 1、蒲公英、紫花地丁、王不留行、炮山甲水煎服,日 1 剂,治疗急性乳腺炎,一般 5~10 剂即愈。 2、蒲公英、紫花地丁、金银花、连翘、赤芍、天花粉、瓜蒌、半夏、白芷、水煎服,日 1 剂,治疗急性乳腺炎,一般 5~7 剂可愈。 3、蒲公英、紫花地丁、板蓝根、银花、水煎服,日 1 剂,连服 3 剂,忌辛辣食物,治疗腮腺炎,效果满意。 4、蒲公英、紫花地丁、菊花、桑叶水煎沸 20 分钟,每日 1 剂,连服 3 剂,并用上方药物(量加倍)水煎熏洗,治疗急性结膜炎,疗效显著。 5、蒲公英、紫花地丁、白茅根、生大黄、桑枝、银花、野菊花、丹参、郁金、鸡内金、茵陈、田基黄、茯苓等水煎服,日 1 剂。治疗急慢性肝炎,30~60 剂后,效果较为满意。 6、蒲公英、紫花地丁、扁蓄、瞿麦、牛膝、甘草、金钱草、薏苡仁、土伏苓水煎服,日 1 剂,3~5 剂,治疗急性尿路感染,效...  相似文献   

4.
正芳香三药即香薷、藿香、佩兰,为夏令解暑良药。香薷香薷又称陈香薷、香茅、香菜、香绒、石香茅等。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海州香薷的草,分布辽宁、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江西、湖北、四川、贵州、陕西、甘肃等地。性味:味甘辛,微温,无毒。归经:入胆、肺、大肠、胃经。功效:发汗解表,祛暑化湿,利水消肿。主治:治夏日感寒饮冷,头痛发热,恶寒无汗,胸痛,呕吐腹泻,水肿,脚气。夏香感冒大多  相似文献   

5.
正(1)韭菜猪肉饺。材料:猪肉、韭菜、饺子皮、姜、盐、花生油、酱油各适量。功效:补肾助阳,润肠生津。适应证:畏寒肢冷,精神萎靡,小便清长,腰膝酸冷,宫寒不孕,神疲乏力,大便干结,口燥咽干。(2)芹菜猪肉饺。材料:猪肉、芹菜、饺子皮、花生油、葱、姜、花椒粉、酱油、盐。功效:平肝清热,祛风利湿,滋阴润燥。适应证:眩晕耳鸣,头目胀痛,脑部热痛,面色如醉,心中烦热,急躁易怒,视力模糊,肢体麻木,腰腿酸软,口燥咽干,大便干结。  相似文献   

6.
乌鸡白凤丸新用3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成玉 《山西中医》2003,19(4):14-14
乌鸡白凤丸又名乌鸡丸、白凤丸。由乌骨鸡、鹿茸、鹿角胶、龟板胶、阿胶、党参、人参、黄芪、白术、茯苓、甘草、熟地、当归、白芍、川芎、丹参、益母草、枸杞子、续断、砂仁、芦子、香附、玄胡、黄芩、白薇等 2 5味中药组成。功能补气血、调月经。主要用于妇科体虚、月经不调、经行腹痛。笔者将其扩大应用于盗汗、健忘、不孕等病症。每获良效。1 盗汗李某某 ,男 ,6 6岁 ,1986年 2月 14日初诊。近日来 ,身疲乏力 ,纳差、口干 ,夜寐汗出 ,醒来自止。患者平时嗜酒、每日 2~ 3次、约饮酒 5 0 0ml,口干 ,面色暗淡 ,形体肥胖。舌红、少苔 ,脉细…  相似文献   

7.
赤豆鲤鱼原料鲤鱼1尾(约重,0009),赤豆1009,草果89,陈皮89。调料:精盐、花椒、葱、姜、白糖、麻油、生油。制法鲤鱼洗净。将赤豆、陈皮、草果、花椒洗净后塞入鱼腹内,将鱼放入盅内,加姜、葱、盐、生油,再注入适量清水,上笼蒸1小时,鱼熟入味即可出笼,淋上麻油即成。功用减肥,治肥胖症。清热利水、散血消肿,用于心脏性、肾脏性水肿,肝硬化腹水。原料水发木耳1009,鲜螂鱼3009。调料:料酒、精盐、白糖、姜片、葱段、生油。制法将卿鱼洗净,撕成小片,放入碗中,加入姜片、葱段、料酒、白糖、生油,覆盖木耳,上笼蒸半小时取出即可。功用温中补虚,健脾…  相似文献   

8.
治疗方法:姜半夏、陈皮、茯苓、炙麻黄、炙杏仁、干姜、白果、炙五味、阿胶、炙百部、葶苈子、灸甘草。药物剂量根据年龄、体质、症状表现给予。治疗结果:均服药3~5剂痊愈。有效率100%。病案举态:王某,男,3岁。1990年11月2日诊。其母代诉:因气候突变,患儿出现咳、喘、痰鸣两天,食欲减退,精神欠佳,大小便正常。检查:眼皮轻度浮肿,口唇稍青紫,舌苔白滑。两肺有明显喘鸣音。心率106次/min,律齐,无杂音。诊为急性毛细支气管炎。给予:姜半良、炙杏仁、白果、炙百部各6克,陈皮、炙麻黄、炙五味各5克,茯苓、阿胶各10克,干姜、葶苈子各3克。水煎服,3剂病愈。  相似文献   

9.
刘淑彦 《河北中医》2007,29(11):1055-1055
一、填空题1、痰与火、血虚有火;2、精神短少,神志不交;3、养心血,调脾土,佐以宁神定志;4、茯苓;5、二陈汤;6、外湿、内湿、湿热、风湿一、填空题1、C;2、E;3、D;4、B;5、B三、名词解释1、惊悸者,忽然若有惊,惕惕然心中不宁,其动也有时。怔忡者,心中惕惕然,动摇不静,其作也无时。2、书中将惊悸怔忡划分为以下几个证型:肝胆心虚,郁痰,停饮,气虚,血虚,痰结,气郁,阴火。3、属于郁痰的豁痰定惊。饮停者逐水蠲饮。血虚者,调养心血。气虚者,和平心气。痰结者,降下之。气郁者,舒畅之。阴火上炎者,治其肾而心悸自已。若是外物卒惊,宜行镇重。4、忧…  相似文献   

10.
笔者运用六味地黄汤加减治疗肾炎、腰椎间盘突出症、糖尿病、脑血管性痴呆症,取得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 1 肾炎 李某,男,19岁,2002年1月20日初诊。患者开始感冒发热,咽喉疼痛,咳嗽,接着出现面部及下肢浮肿,食欲减退,小便色黄赤,量少,大便正常,疲乏无力,腰膝酸软。尿常规:潜血 ,蛋白 。诊断为急性肾炎。经用青霉素、潘生丁、维生素C、双氢克尿噻等治疗,浮肿消退,余症如前。尿常规:潜血 ,蛋白 。脉沉细,舌淡红,苔薄白。证属肾阴亏虚,治拟滋补肾阴为主。处方:生地黄、山茱萸、牡丹皮、茯苓、泽泻、当归、白芍、白茅根、三七参、墨旱莲各12g,山药、玉米、仙鹤草、怀牛膝、桑寄生、焦三仙、茜草、芡实各20g,黄芪、益母草、龙骨、牡蛎各30g,炙甘草6g。服药10剂,诸症好转。尿常规:潜血 ,蛋白-。前方加焦三仙、鸡内金、砂仁、女贞子、藕节、赤芍各12g,大小蓟各20g。服药10剂,诸症渐愈。尿常规:潜血-,蛋白-。 按:急慢性肾炎急性水肿期经中西药治疗,效果明显,但尿潜血、蛋白常常难以治愈。笔者运用六味地黄汤加减常能取得较满意的疗效。尿潜血一般为肾阴亏虚,阴虚火旺,热灼血络,用六味...  相似文献   

11.
笔者采用醒脑行神法针刺治疗延髓麻痹,取得显著疗效,报告如下。一、一般情况:本组8例中,男性4例,女性4例。发病年龄最大80岁,最小14岁。病程最长20年,最短15天。均经医院急救后,遗留延髓麻痹。其中脑血栓形成5例,脑出血1例,外伤性脑萎缩1例,流行性乙型脑炎1例。二、治疗方法:取穴:人中、承浆、百会、风府、风池、心俞、肾俞、三阴交、足三里、太冲、内关、膻中、合谷、列缺。头面颈部采用泻法,背腰四肢部用平补平泻法,留针20分钟。每日一次,12次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3~5天。三、治疗效果:治疗后2例张口、喝水、咀嚼、吞咽、语言恢复正常为痊愈。4例张口、喝水、咀嚼、吞咽恢复正常,仍失语为显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辨证分型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慢性胃炎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72例住院及门诊患者按抛硬币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奥美拉唑注射液,40mg/次,静滴,1次/d。治疗组40例辨证分型。①血瘀胃络,茯苓、丹参各15g,党参20g,白术12g,甘草、黄连、白芍、郁金、炒蒲黄、元胡各10g。②脾胃湿热,茯苓、苍术、鸡内金各15g,藿香、厚朴、半夏各12g,连翘、机壳、干姜、陈皮、菖蒲、佩兰各10g。③脾胃虚寒,黄芪20g,白术、茯苓、党参各15g,海螵蛸、山药各12g,陈皮、香附、良姜、扁豆、炙甘草、吴茱萸各10g。④肝火犯胃,茯苓、柴胡、党参各15g,黄芩、佛手、木香、半夏各12g,生麦芽、栀子各10g,甘草、吴茱萸、黄连各8g。⑤肝郁犯胃,茯苓、白术、白芍、柴胡各15g,川楝子、当归、醋元胡各12g,机壳、佛手、乌药各10g,甘草、黄连各8g。均1剂/d,水煎200mL,早晚口服。西药治疗同对照组。两组均连续治疗14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不良反应。连续治疗2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23例,有效1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2.50%。对照组治愈13例,有效10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71.88%。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辨证分型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慢性胃炎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橘红片(丸、冲剂):组成为橘红、陈皮、半夏(制)、茯苓、甘草、桔梗、苦杏仁、紫苏子(炒)、紫菀、款冬花、瓜蒌皮、浙贝母、地黄、麦冬、石膏等。功能清肺,化痰,止咳。用于咳嗽痰多,痰不易咯出,胸闷口干。可用于治疗急、慢性支气管炎,哮喘。服法:大蜜丸,每次2丸;小蜜丸,每次12g;片剂,每次4片。每日2次。  相似文献   

14.
《中医研究》2012,(6):37-37
目的——研究、研制、调查等的前提、目的和任务,所涉及的主题范围。方法——所用的原理、理论、条件、对象、材料、工艺、结构、手段、装备、程度等。结果——实验的、研究的结果,数据,被确定的关系,观察的结果,得到的效果,性能等。结论——结果的分析、研究、比较、评比、应用。提出的问题,今后的课题,假设,启发,建议,预测等。  相似文献   

15.
一、早泄梁××,男,40岁。1981年3月24日初诊。症状:早泄、阴茎疼痛已三月余。曾用中西药医治无效。继而头昏、神疲、腰酸、口苦、急躁易怒、面色不华、尿黄少、苔根黄腻、脉弦细有力。辨证:性欲过度,肾脏精气损伤。精失所养,则头昏、神疲、腰酸。阴虚而相火妄动,故早泄、口苦、急躁、易怒。肝郁脾湿不化,湿热下注,故阴茎痛,尿黄少,苔根黄腻。此为肝肾两虚,相火妄动,兼湿热下注所致,治予柔  相似文献   

16.
患者 ,男 ,8岁 ,1 989年 7月就诊。曾因乙脑在外院抢救 ,经治疗脱离危险期。 1个月后 ,就诊时见患儿肢体瘫软无力 ,不能立坐 ,双目无神 ,状如“白痴”,不能言语及进食 ,吞咽困难 ,骨瘦如柴 ,肋骨显现 ,苔光剥 ,脉微弱。查体见上、下肢肌力“0”级 ,腱反射减弱。针灸以醒脑开窍 ,通利经脉 ,强筋健骨为治法。以阳明经、少阳经穴位为主 ,配心经穴位。上肢取“肩三针”、曲池、手三里、外关、阳池 ,下肢取髀关、伏兔、足三里、解溪、悬钟、环跳、风市、阳陵泉、申脉 ,并配通里、哑门、风池、风府、听宫、听会、颊车、下关、四神聪、膻中、百会、…  相似文献   

17.
山慈菇,又名山茨菇、毛慈菇、金灯、朱菇、白毛菇等。始载于唐代《本草拾遗》。其味甘微辛,性寒,有小毒。入肝、脾经。具有消肿、散结、解毒、化痰之功效,可治痈疽疔肿,瘰疬,喉痹肿痛,蛇虫、狂犬伤。主产于四川、贵州等地,并以个大、饱满、断面黄白色、质坚实者为佳。  相似文献   

18.
<正>七叶一枝花,别名重楼、金线重楼、灯台七、铁灯台、蚤休、草河车、白河车、枝花头、海螺七、螺丝七。为百合科植物华重楼的根茎。主产广东、广西、江西、福建、陕西、四川。药材来源七叶一枝花性寒味苦,归心、胃、大肠、肝、肺经。其功效为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凉肝定惊。用于流行性乙型脑炎,胃痛,阑尾炎,淋巴结结核,扁桃体炎,腮腺炎,乳腺炎,毒蛇、毒虫咬伤,疮疡肿毒,惊风抽搐。传说故事很久以前,浙江天目山区住着一个青年叫沈见山,父  相似文献   

19.
1、水杨梅根120g,凤尾草30g。水煎服,每日1剂。 2、生姜15g,大蒜8枚,良姜、丁香、砂仁各10g,食盐5g。同捣如泥,贴敷中脘、足三里,每日一换。 3、核桃树枝、山豆根、金瓜蒌、白花蛇舌草、半枝莲各30g,蒲公英60g,党参、银花、炮山甲各15g,生甘草12g。水煎服,日服1剂。  相似文献   

20.
处方 :当归、羌活、防风、茵陈、升麻、葛根、苍术、白术、黄芩、知母、苦参、猪苓、泽泻、人参、炙甘草。方解 :羌活透关节 ,防风散风湿为君。升麻、葛根味薄 ,引而上行 ,苦以发之 ;白术甘温和平 ,苍术辛温健脾燥湿为臣。湿热相合 ,肢节烦痛。苦参、黄芩、知母、茵陈 ,苦寒以泄之 ,酒炒以为因用。血壅不流则为痛 ,当归辛温以散之。人参、炙甘草甘温 ,补养正气 ,使甘寒不伤脾胃。治湿不利小便 ,非其治也。猪苓、泽泻 ,甘淡渗利 ,导其留饮为佐使药。上下分消其湿 ,使壅滞得以宣通也。主治 :湿热相搏 ,肢节烦痛 ,肩胛沉重 ,或偏身疼痛 ,或脚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