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伤椎经椎弓根一侧置钉一侧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5月~2009年5月,采用后路椎弓根钉复位内固定结合伤椎一侧置钉一侧经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34例,所有患者术前、术后及随访均行x线及CT检查,测量并比较椎管容积率、Cobb角、伤椎楔变角、伤椎前后缘高度比、上下间隙角的变化,同时观察植骨融合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随访6~25个月,平均12个月。术后椎体楔变角、上下间隙角、伤椎前后缘高度比均明显改善,内固定未见松脱断裂,植骨均获得骨性融合,神经功能较术前有1~2级恢复。术后随访测量以上结果与术后即刻相比仅少许丢失。结论采用伤椎一侧置钉复位内固定结合一侧经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可有效地防止内固定失败以及脊柱骨折复位丢失和后凸畸形,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单侧经伤椎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0年2月—2012年8月,对39例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采用后路短节段内固定联合伤椎置钉的手术方法进行治疗,术前、术后随访摄片观察椎体高度有无丢失,内固定物有无松动。结果随访时间为6~18个月(平均为15.5个月)。于术前、术后观察对比伤椎椎体高度及Cobb角,未发现内固定物松动和断裂现象,术后患者恢复良好。结论经伤椎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能够增强脊柱的强度、稳定性好,同时可有效防止术后椎体高度的丢失和减少脊柱后凸畸形的发生率,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一种切实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经椎弓根植骨椎体成形结合后路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和手术技巧。方法对56例胸腰椎骨折行后路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结合撬拨复位、经双侧椎弓根植骨术,术后进行6~18个月随访。观察术后伤椎高度及Cobb角的矫正度及矫正损失情况。对有神经损伤的病例按Frankel分级对脊髓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进行评估。结果伤椎前缘高度由术前平均32.5%恢复至94%,Cobb角术前平均(26°±7.8°),术后为(4.2°±1.2°)。有神经损伤的病例Frankel分级平均提高2级。至末次随访时未出现螺钉松动、断裂、拔出,椎体高度未出现严重丢失。结论经椎弓根植骨椎体成形结合后路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能重建脊柱结构,有效防止内固定松动和矫正度丢失,是实用、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李强  李泳  石晴  杨菱 《中国医师杂志》2011,13(7):962-963
目的探讨伤椎植入椎弓根钉的短节段6钉法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胸腰椎骨折,采用伤椎并上下相邻椎体植入椎弓根钉行短节段复位固定,对有神经损伤者行椎管减压治疗,以Cobb角及伤椎与下位邻椎中心高度比为指标评价复位效果。结果47例均获随访,时间19—41(25.8±6.8)个月。术后伤椎高度基本恢复,随访期间无后凸畸形发生。结论伤椎植入椎弓根钉的短节段6钉法治疗胸腰椎骨折能有效复位并保持椎体高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单节段经伤椎椎弓根钉固定和双节段经伤椎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轻中度不稳定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轻中度不稳定胸腰椎骨折患者11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观察组采取单节段经伤椎椎弓根钉固定治疗,对照组采取双节段经伤椎椎弓根钉固定治疗,对术前、术后1周和术后12个月的伤椎后凸Cobb角、椎体前缘压缩比值、手术时间及手术出血量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术后1周到术后12个月伤椎后凸Cobb角、椎体前缘压缩比值、疼痛视觉模拟评分与组内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和出血量优于对照组(t=2.723、3.445、4.595,均P0.05)。结论轻中度不稳定胸腰椎骨折无论是采用单节段经伤椎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还是双节段经伤椎椎弓根钉固定治疗,其均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但单节段经伤椎椎弓根钉固定治疗的手术时间更短,切口及出血量更少。  相似文献   

6.
后路单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经后路单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经后路对16例胸腰椎骨折患者行切开复位单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并同时行后外侧植骨术,其中9例行椎板切除椎管探查.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按Frankel分级评定标准,采用Suk标准评估术后植骨融合情况,术后腰痛按Denis分级评估.结果 随访8~24个月,平均(13.0±3.4)个月.伤椎高度恢复满意,与上下方椎体相应高度均值相比矫正率为30.8%,后凸畸形显著矫正,植骨均融合,无断钉、断棒及螺钉松动.9例有神经症状者术后Frankel分级均有1级以上恢复.随访期间腰痛按Denis分级评估:P114例,P22例.结论 对于合适的胸腰椎骨折患者,切开复位后路单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后路经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在胸腰段椎体爆裂性骨折治疗中应注意的问题:方法对32例经影像学诊断的胸腰段椎体爆裂性骨折患者,给予经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根据椎体复位的程度及椎管骨块占位情况选择病例行椎板减压、植骨融合.结果 术后随访12~29个月,X线片显示骨折椎体高度完全恢复者28例,占87.5%,3例部分恢复,占9.4%;1例未恢复,占3.1%.Cohb角由术前平均27.5°(100°~41°)矫正到术后平均4°(0°~10°).术后CT复查椎管容积明显扩大.ASIA分级C、D级患者均有1~2级的恢复.随访时X线片与术后即时复查的X线片比较,椎体前缘高度无明显丢失.结论 后路经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可以有效地治疗胸腰段椎体爆裂性骨折,应掌握适应证、熟悉相关的器械和操作步骤,进行有效固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后路椎弓根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5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60例经后路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5例,女25例,年龄18~55岁。60例均为单一椎体损伤。按Denis分型:压缩骨折型20例,爆裂骨折型30例,屈曲牵张型6例,骨折脱位型4例。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A级12例,B级4例,C级4例,D级36例,E级4例。术前伤椎前缘高度比平均55%,矢状面Cobb角平均18.2°。随访6~48个月,平均18.5个月,记录患者术后骨折椎前缘高度、矢状面Cobb角、内固定失败率、神经功能恢复及腰背痛等指标。结果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胸腰椎伤椎前缘高度比由术前平均55%到术后94.5%(p<0.01),矢状面Cobb角由术前平均18.2°到术后平均3.7°(p<0.01);术后3个月与术后12个月相比,伤椎前缘高度比和矢状面Cobb角无统计学差异(p>0.05);无1例发生内固定断裂、松动。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A级10例,B级5例,C级3例,D级12例,E级30例。60例患者术后疼痛明显缓解(VAS评分改善)。结论后路椎弓根钉固定是一种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椎弓根螺钉系统同时经伤椎置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40例胸腰椎骨折为研究对象,脊髓神经功能为A级和B级的患者入院后立即实施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复位内固定术,其余患者在伤后5~14d进行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复位内固定术。结果患者术后脊柱Cobb角、椎管占位、伤椎前缘高度情况均有显著改善,与术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弓根螺钉系统同时经伤椎置钉固定的效果显著,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一种良好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胸腰段脊柱爆裂性骨折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及椎弓根植骨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后路短节段椎弓根固定,伤椎一侧置钉并经椎弓根植骨治疗78例胸腰段爆裂性骨折的患者。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12个月随访时均获得坚强融合。末次随访时ASIA神经功能评定平均上升(1.1±0.4)级。手术前后VAS视觉疼痛评分和后凸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胸腰段爆裂性骨折采取后路短节段椎弓根固定,伤椎一侧置钉并经椎弓根植骨的方法操作简单、安全可靠,不增加软组织创伤,并发症少,并且能获得更好的骨折复位以及避免远期椎体高度丢失。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联合椎弓根钉椎体支柱块复位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9年6月至2010年3月,采用联合椎弓根钉椎体支柱块复位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20例,术中在C型臂X线机透视下对伤椎联合椎弓根钉植入支柱块,重建椎体高度,恢复脊柱稳定性,术后随访观察患者的疼痛缓解情况、高度恢复及腰椎前凸角的变化.结果 20例患者随访3~8(6.00±1.34)个月,术后疼痛均立即缓解.术后椎体高度恢复(90.01±8.28)%,腰椎生理前凸恢复(20.25±3.95)%.未发生椎体支柱块移位或塌陷.结论 联合椎弓根钉椎体支柱块复位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效果良好,是目前较为理想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2.
陈达智 《医疗保健器具》2011,18(8):1256-1257
目的探讨后路侧前方减压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12例腰椎爆裂骨折患者,经后路单侧行椎体次全切除、脊髓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复查X线及CT片,评估骨折复位、减压及骨融合情况。结果术后获得随访6~24个月,平均12.5个月。X线片和CT显示植骨完全融合。骨折椎椎体高度由术前压缩至平均33.7%恢复至术后平均89.0%;节段性椎体后凸畸形角度由术前平均后凸20.3°,矫正至术后平均8.8°;椎管容积由术前的平均压迫51.4%恢复至术后椎管压迫完全解除。结论后路侧前方减压椎体重建短节段固定治疗重度胸腰椎爆裂骨折具有创伤小、安全性高、减压彻底等优点,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为基质添加磷酸钙骨水泥在椎体成形术中的应用价值,预防术后形成"空心椎"、"蛋壳椎"引起的椎体塌陷、后凸畸形。[方法]选取2007年7月~2009年8月住院椎体爆裂性骨折病人共15例患者,所有患者均行后路短阶段椎弓根内固定伤椎体成型术,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为基质添加磷酸钙骨水泥填塞,随访10~15月。[结果]所有患者术中均没有发生脊髓损伤加重,无骨水泥外漏,伤椎恢复高度无明显丢失,无椎间隙塌陷。无内固定断裂或弯曲、松动。治疗前后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短节段椎弓根复位固定后,应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为基质添加磷酸钙骨水泥可即可恢复伤椎的强度和刚度,减少了后路内固定的应力,可早期下地活动,减少并发症,预防术后形成"空心椎"、"蛋壳椎"引起的椎体塌陷、后凸畸形。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经伤椎置钉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方式在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病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46例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病例临床记录进行回顾性分析,均实施经伤椎置钉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对术前、术后2周Cobb角及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值进行对比,评估此种术式疗效及应用价值.结果:本组病例手术时间(186.5±23.1)min;术中出血量(864.5±124.1)ml,随访时间(6.8±1.2)个月.随访期间均未发现血管、神经损伤或椎弓根置钉位置出错等,未出现切口感染、内固定物松动、脱落或断裂等并发症.术后2周Cobb角较术前大幅度降低,而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值均较术前大幅度升高,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患者实施经伤椎置钉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不仅能够显著改善Cobb角和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值,恢复脊柱功能,还可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肌间隙微创入路、自制器械经椎弓根伤椎植骨、伤椎置钉手术在治疗胸腰椎骨折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008年7月-2010年12月期间笔者所在科收治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共60例,采用肌间隙微创入路、自制器械经椎弓根伤椎植骨、伤椎置钉手术治疗。结果:患者伤椎植骨及伤椎置钉术中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75~105min,平均93min;术中出血量100~180ml,平均110ml,切口愈合良好,无切口感染。术后随访12~20个月,平均18个月,未出现手术后长时间背痛,仅4例患者轻度酸痛,药物治疗即可缓解,对工作生活无明显影响,未出现明显"蛋壳"样骨缺损,未出现钉棒松动或断裂现象。椎体前缘高度由术前平均55.3%恢复至90.1%,后凸角由术前平均23.5°矫正至6.1°,椎管占位率由术前平均32.4%恢复至5.4%;神经功能恢复除2例D级无变化外,其余均恢复至E级。结论:采用肌间隙微创入路、自制器械经椎弓根伤椎植骨、伤椎置钉手术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具有组织损伤轻,出血少,可有效地防止内固定失败、脊柱骨折复位丢失、后凸畸形,降低手术创伤导致的椎旁肌退变及术后腰背痛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后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及临床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经后路内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程度、骨折复位愈合效果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30例患者术前、术后X线片显示椎体前高术前平均30%,术后恢复到95%;椎体后凸Cobb角术前平均28°,术后恢复平均为4°。全部病例随访最短3个月,最长4年,平均2年,有1例植骨未融合,导致断钉。术后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有24例获得1~3级的明显改善。结论USS短节段后路治疗胸腰椎骨折,操作简单,固定牢固,骨折愈合良好,神经功能恢复明显且并发症少,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胸腰椎骨折是骨科临床比较常见的疾病,经椎弓根短节段内固定系统治疗严重胸腰椎压缩骨折、胸腰椎爆裂骨折近年来在我国已广泛开展。笔者对24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在经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系统撑开复位的同时,经伤椎椎弓根进行人工骨颗粒混合自体髂骨骨泥椎体内植骨,中远期临床观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8.
陈敏  白龙  陈亮清 《现代保健》2011,(34):118-119
目的探讨USS椎弓根固定复位并椎体缺损空洞部充填骨水泥即刻获得骨折椎体前中后三柱稳定的方法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对9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采用短节段椎弓根USS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根据临床神经症状和影像学资料进行椎管减压或不减压。复位后路于伤椎进行球囊扩张骨水泥充填缺损即刻获得骨折椎体前中后柱稳定。术前术后随访,X线检查。测量伤椎椎体高度变化和相邻间隙变化等。了解术后骨折复位情况以及随访期间内固定有无失败和复位丢失情况。结果椎体高度恢复良好,无塌陷,椎间隙无明显改变,术前神经症状消失。结论USS短节段复位固定骨水泥充填伤椎缺损即刻获得骨折椎体前中后三柱稳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不仅能有效地填充椎体内骨缺损,而且早期下床活动,无椎体高度丢失情况。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经伤椎椎弓根钉固定与经椎弓根植骨术相结合,应用于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40例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患者,全部患者为单一椎体损伤,采用经伤椎椎弓根钉固定与经椎弓根植骨术进行结合治疗.结果 通过对患者治疗后3~6个月的跟踪随访结果表明,40例患者术后疼痛情况明显消失,骨折部位恢复至伤前状态,手术前后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骨折愈合状况良好,无任何并发症及副作用的产生.结论 经伤椎椎弓根钉固定与经椎弓根植骨术针对胸腰椎爆裂骨折进行结合治疗,能够有效恢复患者伤骨的复位及恢复效果,重建椎体的伤前高度,并对脊柱稳定性进一步加强,减少术后的并发症及副作用,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相邻节段脊柱骨折脱位、经伤椎椎弓根同定的手术方法及效果.方法 对12例相邻节段胸腰椎骨折脱位患者进行伤椎及上下椎体椎弓根固定治疗,伤椎根据骨折情况选择单侧或双侧固定,并进行后路椎板减压,横突间植骨融合术.骨折椎体:Tu~T12 5例,T12~L1 4 例,L1~L2 3例,均存在不同程度脱位.脊髓损伤ASIA分级:A级1例,B级4例,C级5例,D级2例.对手术前后及随访时的椎体前缘高度及后凸角度变化进行观察.结果 随访6~26个月,平均(15.04±3.05)个月,椎体前缘高度由术前(18.4±4.2)mm恢复为术后(34.8±2.3)mm,后凸角度由术前23.6°±2.3°恢复为术后4.4°±2.6°,远期随访无明显丢失.结论 经伤椎固定相邻节段脊柱骨折可有效地使脊柱骨折良好复位,固定牢靠,减少远期椎体高度的丢失及后凸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