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自2002年Cribier等[1]在Circulation上发表首个病例报道以来,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TAVR)已成为症状性、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surgical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SAVR)高危患者治疗的“金标准”[2-3]。近年来的研究表明,TAVR也有望成为中、低危主动脉瓣病变患者一种实用的治疗选择[4]。显然,由于退行性主动脉瓣病变(尤其是主动脉瓣狭窄)与冠状动脉疾病的发病机制和易患因素具有多方面相似性(例如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高血压),加上老龄化社会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正>目前微创技术在外科领域广泛开展,微创心脏外科手术同样成为各大心脏中心研究的热点,微创旁路移植术(corona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及微创瓣膜手术已广泛开展,尤其是导管技术的发展,使得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implantation,TAVI)[1]手术的开展越发迅速,伴随介入瓣膜材料及工艺的改进及手术技术的提高,介入瓣膜手术适应证逐渐扩大[2-4],而TAVI联合微创CABG成为瓣膜病合并冠心病的一个最优选择。现将我院1例经心尖TAVI联合微创CABG治疗的一例患者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患者男性,79岁,因“反复胸闷喘气6个月余”人院。  相似文献   

3.
<正>退行性主动脉瓣狭窄是最常见的瓣膜性心脏病,在老年患者中发生率2.5%~7%[1],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 TAVR)日益成为代替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surgical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 SAVR)治疗重度症状性主动脉瓣狭窄(aortic stenosis, AS)的常用方法。  相似文献   

4.
王建铭  杨剑  易定华 《心脏杂志》2012,24(1):127-137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经过最近几年快速发展已经取得巨大进步。迄今为止全球接受TAVR的患者数已近3万例,已成为无法耐受传统手术患者的标准备选治疗措施。从目前已临床应用的介入瓣膜到正在实验研究的新型介入瓣膜可以看出,未来介入瓣膜的发展目标是尺寸更小、长期有效、安全性高、并发症少、操作简单及定位精准。随着TAVR的推广,新型介入瓣的研发,操作者经验的积累,以及长期随访的开展,将给TAVR提供更科学的病例选择标准,减少介入手术的相关并发症,提高更安全有效的治疗效果。未来此项技术还会逐渐扩大适用人群的范围,成为代替传统的主动脉瓣置换术举足轻重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合并冠状动脉重度钙化及狭窄的重度主动脉瓣狭窄(AS)患者行经导管冠状动脉旋磨及支架置入+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TAVR)“一站式”手术的可行性。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连续入选2019年4到10月于阜外医院接受冠状动脉旋磨及支架置入+TAVR“一站式”手术治疗的患者3例。收集患者的术前临床、影像学(包括超声心动图及主动脉根部及全主动脉CT)评估资料,及冠状动脉介入、TAVR手术资料和手术效果、术后6个月随访结果。结果本研究共纳入3例患者,其中2例为女性,年龄范围66~80岁,平均胸外科医师学会(STS)风险评分为7.8%,术前平均主动脉瓣最大流速为4.4 m/s,平均跨瓣压差为52.3 mmHg(1 mmHg=0.133 kPa),平均左心室射血分数为48.6%。2例患者需旋磨靶病变位于前降支中段,1例位于左主干到前降支,3例均合并非旋磨靶病变,平均SYNTAX积分为20分。术中均采用股动脉入路,先进行主动脉瓣跨瓣留置猪尾导管,然后行冠状动脉靶病变旋磨并置入药物洗脱支架,同期进行非旋磨靶病变的支架置入,冠状动脉介入术后予以主动脉瓣球囊扩张及自膨胀瓣膜置入,1例因瓣膜位置偏高予以“瓣中瓣”置入。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即刻效果满意,术中均无并发症。术后复查超声心动图示:平均主动脉瓣最大流速为2.1 m/s,平均跨瓣压差为9.3 mmHg,平均左心室射血分数为59%。随访6个月内无死亡,无冠状动脉再次血运重建。结论对于合并冠状动脉重度钙化及狭窄且外科风险较高的AS患者,行冠状动脉旋磨及支架置入+TAVR“一站式”手术治疗初步结果满意,该技术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后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经验。方法 回顾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冠心病中心和结构性心脏病一病房在2020年10月1日至2023年3月5日TAVR术后再次行PCI的患者,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及PCI相关数据。结果 共纳入8例TAVR术后接受PCI的患者,年龄66~84岁,其中男3例(3/8),7例(7/8)患者置入自膨胀瓣膜,1例(1/8)患者置入球囊扩张瓣膜。2例(2/8)患者在TAVR术前即发现冠状动脉严重病变,先行TAVR纠正心力衰竭后择期再行PCI;其余6例(6/8)在TAVR时冠状动脉均为临界病变,在TAVR术后7~55个月因冠状动脉病变明显加重行PCI。5例(5/8)患者临床表现为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3例(3/8)表现为心绞痛。PCI靶血管均为左侧冠状动脉,以左前降支为主;6例(6/8)PCI路径为右桡动脉,2例(2/8)为股动脉。6例(6/8)患者选用Judikins left指引导管,2例(2/8)选用EBU指引导管。患者均成功完成PCI,原位病变置入支架,支架内再狭窄病变应用药物涂层球囊扩张,其中3例患者使用Gu...  相似文献   

7.
探讨国产球囊扩张式瓣膜治疗主动脉瓣狭窄及二尖瓣生物瓣衰败的应用及治疗效果。主动脉瓣狭窄及二尖瓣生物瓣衰败的2例老年高危瓣膜病患者,于2020年在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经股动脉入径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及经股静脉房间隔穿刺入径行经导管二尖瓣置换术(TMVR),首次置入国产球囊扩张式瓣膜,进行安全性及有效性评价。2例老年高危瓣膜病患者成功接受TAVR及TMVR。术后通过影像学及3D打印模型可见,球囊扩张式瓣膜在主动脉瓣和二尖瓣处形态、位置分布良好。患者术后血流动力学得到显著改善,心功能明显好转。国产球囊扩张式瓣膜在治疗主动脉瓣狭窄及二尖瓣生物瓣衰败等瓣膜病中,有着明显的优势及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TAVR)已经彻底改变了重度主动脉瓣狭窄的治疗方式。然而,单纯自体主动脉瓣返流(native aortic valve regurgitation,NAVR)一度被认为是TAVR的禁忌证,这是由于大部分患者主动脉瓣无钙化以及随之造成的锚定人工瓣膜困难。与主动脉瓣狭窄相比,TAVR的第一代瓣膜治疗NAVR,器械成功率较低,这是因为需要“瓣中瓣”比率以及术后中重度主动脉瓣返流复发几率较高。然而,随着新一代可回收、有裙边且有特殊固定机制瓣膜的研发与应用,此类患者的手术预后得到改善。本文对TAVR在单纯NAVR患者中的应用及两代瓣膜的临床预后进行了回顾和总结。  相似文献   

9.
主动脉生物瓣置换术后瓣膜衰退包括人工瓣叶撕裂、钙化、纤维化及血管翳形成等, 可造成瓣膜功能障碍, 进而导致生物瓣狭窄或者关闭不全。目前,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已成为老年重度主动脉瓣狭窄的主流治疗方式;该文报道1例TAVR术后瓣下梗阻患者, 考虑为严重血管翳形成伴医源性室间隔缺损, 采用经导管主动脉瓣中瓣植入术和经皮室间隔缺损封堵术成功完成治疗。  相似文献   

10.
主动脉瓣狭窄(AS)是常见的瓣膜性心脏病,随着老龄化进程加快,AS严重威胁我国居民的健康。大规模临床研究证实,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已成为外科手术高危、中危甚至低危AS患者的重要治疗手段。2021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瓣膜性心脏病管理指南中TAVR和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SAVR)均为Ⅰ类推荐,将TAVR提到了与SAVR同等重要的地位。然而,由于TAVR术后患者衰弱、多种合并症等原因,术后体力活动水平仍较低,生活质量严重下降。心脏康复(CR)为心血管疾病患者提供全面、多学科的康复方案,目前各国指南均将CR列为心血管疾病防治的Ⅰ类推荐。研究表明CR为TAVR术后患者带来了一系列临床获益。本文旨在对目前国内外TAVR术后患者CR研究中的CR方案、临床获益证据和国内外相关临床指南或专家共识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明确中国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应用Silara经导管主动脉瓣膜系统(成都赛拉诺)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全国三家中心的11例患者入选本研究.研究终点包括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后即刻器械成功率、手术成功率、TAVR后30 d全因死亡率、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包括死亡率及脑卒中、心肌梗死、再次手术、心律...  相似文献   

12.
二叶式主动脉瓣(BAV)畸形是一种先天性瓣膜发育异常,在我国主动脉瓣狭窄患者中较常见,且该人群具有年轻、瓣膜钙化严重等特征。随着循证医学证据的积累和医疗器械的迭代更新,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的适应证不断扩大,未来将会有更多的BAV狭窄患者接受TAVR治疗,但BAV复杂的解剖结构对TAVR治疗提出巨大挑战。通过术前充分了解瓣膜解剖形态和制定手术策略,BAV狭窄患者在我国行TAVR治疗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而在远期预后、新一代瓣膜的应用等方面仍需更多的研究。本文就TAVR治疗BAV狭窄的现有证据和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对主动脉瓣狭窄患者术后肾功能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研究。连续入选2014年10月至2019年10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行TAVR治疗的主动脉瓣狭窄患者。依据术前1 d肾小球滤过率(eGFR)将纳入患者分为4组:>90 ml·min-1·1.73m-2组、>60~90 ml·min-1·1.73m-2组、>30~60 ml·min-1·1.73m-2组和≤30 ml·min-1·1.73m-2组。术后72 h再次检测eGFR,按照术后肾功能变化将患者分为急性肾功能恢复(AKR)组、急性肾脏损伤(AKI)组和肾功能无变化组。其中AKR定义为TAVR术后72 h的eGFR值增加>基线值的25%,AKI定义为TAVR术后72 h的eGFR值降低>基线值的25%。比较各组的相关临床资料,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TAVR术后肾功能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17例因主动脉瓣狭窄行TAVR治疗的患者,年龄(76.7±7.4)岁,其中女性86例,胸外科医师学会评分为(9.5±5.8)分。>90 ml·min-1·1.73m-2组(n=19)、>60~90 ml·min-1·1.73m-2组(n=116)、>30~60 ml·min-1·1.73m-2组(n=70)和≤30 ml·min-1·1.73m-2组(n=12)术后达AKR者所占比例分别为0、30.2%(35/116)、58.6%(41/70)和75.0%(9/12);共3例(1.4%)患者发生AKI,其中>30~60 ml·min-1·1.73m-2组2例,>60~90 ml·min-1·1.73m-2组1例。eGFR<60 ml·min-1·1.73m-2患者中AKI发生率为2.4%(2/82)。纳入的217例患者中,AKR组85例(39.2%)、AKI组3例(1.4%)、肾功能无变化组129例(59.4%)。3组的体重指数(BMI)、术前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术前eGFR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MI(OR=5.54,95%CI 1.04~29.58,P=0.045)、术前LVEDD(OR=1.22,95%CI 1.09~1.38,P=0.001)及术前eGFR(OR=2.23,95%CI 2.04~2.55,P=0.004)是术后非AKR的危险因素。结论TAVR术后绝大多数患者表现为肾功能不变或者改善,TAVR术后肾功能的变化与BMI及术前LVDD、eGFR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究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后新发传导阻滞(NOCD)的相关因素,建立预测模型对传导阻滞发生风险进行评估。方法 纳入2016年1月至2022年3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行TAVR的症状性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或重度主动脉瓣反流的184例患者,通过医院信息系统和影像数据库收集患者的人口学、病史、检查结果、影像图像等临床数据,测量人工瓣膜置入深度等传导阻滞相关数据,由专科医师对心电图、超声心动图、CT血管造影(CTA)、手术资料等进行数据的提取和分析。使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构建NOCD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结果 以TAVR术后NOCD作为结局事件,184例患者分为NOCD组(57例)和非NOCD组(127例)。TAVR术后NOCD发生率为31.0%,单纯重度主动脉瓣反流患者TAVR术后NOCD发生率为63.6%(7/11)。NOCD组较非NOCD组的主动脉角度更大[(57.7±10.3)°比(52.0±9.0)°,P<0.001]、锚定区尺寸比更大[(129±28)%比(120±21)%,P=0.018]、人工瓣膜置入位置更深[(7.2±5.1)m...  相似文献   

15.
二叶式主动脉瓣(BAV)畸形是主动脉瓣畸形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瓣膜发育异常。目前,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是治疗中、高风险BAV患者的重要方法,但一些围术期因素仍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我们通过对TAVR治疗BAV畸形的相关研究进行回顾分析,希望为提高患者的预后提供更多方法。  相似文献   

16.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应用范围已从高龄、外科手术高危的重度主动脉瓣狭窄(AS)患者扩展至较年轻的、低危的重度AS患者.多项研究显示,TAVR患者中冠心病的发病率较高,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关注TAVR患者的研究对冠心病的纳入标准并不统一.TAVR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是否需要进行处理、何时处理、如何处理等问题相关数据...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的进步,进一步减少患者创伤、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舒适度是必然趋势.传统经股动脉TAVR需要穿刺双侧股动脉建立一主、一副两条入路,其中主入路用于输送球囊和瓣膜等器械,副入路送入猪尾导管行主动脉根部造影指导定位 [1-2].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脏瓣膜病介入中心于2021年...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使用自膨胀式瓣膜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在单纯主动脉瓣反流(PAR)患者中的疗效,总结这一术式的初步经验。方法 纳入2022年4月至2023年5月武汉亚心总医院和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使用TaurusElite经导管主动脉瓣系统实施TAVR的PAR患者共20例,收集并分析患者的临床基线资料、超声心动图资料及术后住院期间和出院后30 d随访资料。结果 患者的平均年龄为(73.5±5.5)岁,平均美国胸外科医师协会(STS)评分(8.7±3.6)%,术前重度主动脉瓣反流16例(16/20)。经TAVR治疗后,手术成功20例(20/20),单一瓣膜器械成功19例(19/20,瓣中瓣1例)。术后30 d随访结果显示,20例患者未出现死亡、致残性脑卒中、心肌梗死及转外科事件,术后主动脉瓣残余反流程度均为无或者微量,手术效果理想。结论 经过严格的病例筛选及规范的手术标准化操作,使用自膨胀式瓣膜行TAVR治疗PAR患者的可行性高,早期临床结果良好,可进一步推广应用;对于所归纳总结的术式经验,可做进一步临床验证。  相似文献   

19.
接受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的患者常合并冠状动脉疾病(CAD),此外,TAVR术中可能存在冠状动脉闭塞的风险。随着TAVR适应证的扩展,对于TAVR患者CAD管理变得尤为重要。本文对TAVR患者合并冠状动脉病变的流行病学及预后、处理原则及策略,TAVR术中冠状动脉风险的评估及应对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应用国产自膨式瓣膜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后严重传导损伤的相关因素并评估其预测效能。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6年12月至2022年10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应用国产自膨式主动脉瓣膜行TAVR患者。根据术后结果分为正常组和传导损伤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相关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预测效能并评估效能差异。采用SPSS 26.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根据数据类型,组间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U检验及χ2检验。结果 纳入患者84例,其中正常组60例,传导损伤组24例。2组间左室流出道(LVOT)面积、LVOT面积/瓣环面积、室间隔膜部长度、室间隔膜部长度和植入深度的差值(ΔMSI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VOT面积/瓣环面积(OR=0.874,95%CI 0.797~0.959,P=0.004)、ΔMSID(OR=0.660,95%CI 0.515~0.846,P=0.001)是TAVR术后严重传导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示LVOT面积/瓣环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