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子午流注理论指导下中药热奄包对在腹腔镜下行肝叶切除术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行腹腔镜下肝叶切除术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三组各30例。对照组予术后常规治疗和护理;非择时中药热奄包组非择时予中药热奄包治疗;择时中药热奄包组在子午流注指导下择时辰予中药热奄包治疗。观察三组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和腹胀发生率,以及护患满意率。结果:非择时中药热奄包组和择时中药热奄包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大便排便时间均优于对照组,且满意度较高,腹胀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择时中药热奄包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大便排便时间优于非择时中药热奄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热奄包疗法可改善腹腔镜下肝叶切除术后患者胃肠功能,降低腹胀发生率,提高护患之间的满意度;而在子午流注指导下行中药热奄包治疗可更好地促进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内服中药联合热敏化腧穴埋线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术后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术后便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内服中药联合热敏化腧穴埋线治疗,对照组予口服乳果糖口服溶液治疗,共治疗2周.以首次排便时间、便秘严重程度评分及临床症状为观察指标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治疗组的总...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分析在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腹胀便秘情况下运用艾灸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后出现腹胀便秘的患者104例,将其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52例与对照组52例,两组均予以常规治疗和护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增加艾灸治疗。结果:试验组的便秘症状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腹胀便秘患者临床中运用艾灸治疗,能够缩短患者的首次排便时间,增加患者排便次数,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辽宁中医杂志》2017,(2):289-290
目的:观察运用"提壶揭盖"法中药热奄包预防肛肠术后粪便嵌塞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肛肠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治疗组予吴茱萸250 g加粗盐150 g制成中药热奄包,运用"提壶揭盖"法指导取穴,热敷于相应穴位及腹部。对照组采用常规术后促进排便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平均排便时间,排便疼痛程度及排便费力程度。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平均排便时间明显缩短(P0.05),排便疼痛程度,排便费力程度明显减轻。结论:运用"提壶揭盖"法中药热奄包预防肛肠术后粪便嵌塞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药热奄包外敷对腹部术后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 2013年7月—2014年10月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普外科80例因结肠癌行手术治疗的住院病人按手术的时间先后顺序依照区组随机化设计原则将患者随机分配到中药热奄包外敷组(简称治疗组)、常规治疗组(简称对照组)。对照组,予以术后常规处理。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中药热奄包外敷腹部。术后12小时开始,观察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排便时间;测定术后3天胃液引流量。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肠鸣音出现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和排便时间均明显提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胃液引流量第3天明显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热奄包外敷腹部能增强腹部术后胃肠动力,加快胃肠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手指点穴配合吴茱萸热奄包治疗老年髋部骨折卧床期便秘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8年1月—2019年6月脊柱关节科收治的80例老年髋部骨折卧床期便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予行骨科一般护理。治疗组行手指点穴配合吴茱萸热奄包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与排便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2.50%)高于对照组(75.00%);治疗组首次排便时间短于对照组,治疗后的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手指点穴配合吴茱萸热奄包治疗老年髋部骨折卧床期便秘有良好效果,能有效缓解便秘症状。  相似文献   

7.
黄刚  陈平  陈海云 《新中医》2011,(3):107-108
目的:观察腹针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术后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采用腹针治疗;对照组30例予麻仁软胶囊口服。结果: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排便次数、粪便形状、费力程度、排便时间评分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排便次数、粪便形状、费力程度、排便时间评分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腹针能增加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术后便秘患者的排便次数、改变大便性状,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致腹胀便秘的效果。方法:96例随机分为A、B、C3组,A组用西药治疗,B组用西药加大承气汤,C组用西药、大承气汤疗法及艾灸。结果:首次排便时间、排便频率、肠鸣音次数与便秘评分数据B组优于A组,C组优于B组,C组优于A组与B组。总有效率B组高于A组,C组高于B组与A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合并腹胀便秘可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药热奄包外敷神阙穴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100例分为两组各50例,两组均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组术后用中药热奄包外敷神阙穴。结果: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术后首次排便时间治疗组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后早期应用中药热奄包外敷神阙穴可促进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耳穴埋籽联合改良中药热奄包对剖宫产术后排气的影响。方法:126例按随机双盲法分为两组各63例。对照组术后勤翻身、服萝卜水、口服莫沙必利促进肛门排气,观察组用耳穴埋籽法及改良式中药热奄包治疗。结果:观察组首次排气及排便时间、腹胀消失时间、腹痛消失时间、反酸消失时间、呃逆消失时间均较对照组短(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应用耳穴埋籽联合改良中药热奄包可促进术后排气、排便,加快症状消退。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热奄包联合中药治疗胃脘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胃脘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88例采用热奄包联合中药治疗,对照组72例予中药治疗,治疗后观察患者的症状、X线钡餐造影或胃镜检查以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6.4%,对照组为61.1%,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热奄包联合中药能有效治疗胃脘痛,改善患者的症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药热奄包联合生物反馈对功能性便秘患者的影响。方法:将我院肛肠科2016年6月—2019年3月收治的62例功能性便秘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试验组(n=31)和对照组(n=31)。对照组进行生物反馈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进行中药热奄包治疗。干预结束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平均排便时间。结果:两组临床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治愈率方面,试验组(80.65%,25/31)优于对照组(51.61%,16/3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平均排便时间为(15.62±9.98)h,明显短于对照组的(30.67±8.48)h,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热奄包联合生物反馈能提高功能性便秘临床治愈率,缩短平均排便时间,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采用中药热奄包治疗及护理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将75例本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7例与对照组38例。治疗组予中药热奄包治疗及相应护理,对照组予双氯芬酸钠乳膏治疗。结果: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药热奄包治疗及护理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中药热奄包联合穴位敷贴治疗虚寒型胃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胃痛患者随机分配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中药热奄包联合穴位贴敷治疗。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中医证候积分比较,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好转(P 0.01);两组胃痛缓解时间及疼痛发作次数比较,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中药热奄包联合穴位贴敷治疗虚寒型胃痛可取得良好的疗效,尤其对于中医证候的改善方面,较对照组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药热奄包联合电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临床疗效。方法:以60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予二级护理,暂禁食水,持续胃肠减压,给予抗感染、开塞露灌肠、抑制胃酸分泌、静脉营养支持等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基础上予中药热奄包联合电针足三里、支沟穴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症状积分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无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组内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6.66%,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热奄包联合电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子午流注中药热奄包热熨腹部促进妇科腹腔镜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效果,为基于子午流注理论中药热熨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提供参考。方法将行腹腔镜术后患者180例分为对照组、中药热熨组、子午流注热熨组,每组各60例,3组患者术后均予常规治疗和护理,在此基础上,中药热熨组给予中药热奄包热敷腹部,子午流注热熨组择时四子散热敷腹部。比较分析3组的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住院时间、腹胀程度、舒适度、腹胀缓解率、术后胃肠不适的发生率。结果子午流注热熨组的首次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和中药热熨组(P均0.05),腹胀程度评分、术后胃肠不适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和中药热熨组(P均0.05),腹胀缓解率和舒适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和中药热熨组(P均0.05)。结论子午流注中药热奄包可以有效促进妇科腹腔镜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缓解症状,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相似文献   

17.
孙菲 《新中医》2014,46(5):93-95
目的:观察大黄粉贴敷神阙穴防治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所致腹胀、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0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88例和观察组92例,对照组不提早采取措施,待出现腹胀、便秘后给予常规通便的中药治疗。观察组在受伤后6 h内,给予大黄粉贴敷神阙穴,如出现腹胀、便秘再给予通便的中药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临床疗效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0.2%,对照组为68.2%,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观察组肠鸣音恢复和排便情况均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应用大黄粉贴敷神阙穴能有效减少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所致腹胀、便秘的发生,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对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致胃肠功能障碍的患者应用复方大承气汤加减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2月医院收治的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致胃肠功能障碍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中药组,各45例。对照组应用常规西药治疗,中药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复方大承气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腹胀好转时间、胃肠通气时间、用药后首次排便时间,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中医症状积分,并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中药组的腹胀好转时间、胃肠通气时间及用药后首次排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症状积分均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中药组更低(P0.05);中药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胃肠功能障碍应用复方大承气汤加减治疗,更利于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中药热奄包促进剖宫产术后排气、排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0年12月~2011年6月我院妇产科疗区剖宫产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两组,治疗组采用中药热奄包治疗,对照组嘱下床活动待自然排气。观察两组治疗后排气排便时间。结果:治疗组的显效率为55.9%,有效率为31.0%,无效率为13.1%,总有效率为86.9%;对照组显效率为35.5%,有效率为18.8%,无效率为45.7%,总有效率为54.3%。经u检验u=8,P<0.05,说明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热奄包促进剖宫产术后排气、排便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针灸结合中药热奄包外敷治疗梨状肌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梨状肌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2例。治疗组患者予针灸结合中药热奄包外敷治疗;对照组患者予药物口服及中药热奄包外敷治疗,两组均以2周为1个疗程,治疗两个疗程后观察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及疼痛VAS评分变化,并评定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结合中药热奄包外敷治疗梨状肌综合征具有较好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