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中药热奄包联合穴位敷贴治疗虚寒型胃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胃痛患者随机分配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中药热奄包联合穴位贴敷治疗。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中医证候积分比较,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好转(P 0.01);两组胃痛缓解时间及疼痛发作次数比较,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中药热奄包联合穴位贴敷治疗虚寒型胃痛可取得良好的疗效,尤其对于中医证候的改善方面,较对照组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中药灌肠联合中药热奄包疗法的应用方法,探究将其应用于治疗慢性盆腔炎的具体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基本情况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使用传统的药物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中药热奄包配合灌肠疗法治疗,分析两组的治疗情况。结果: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双方具有明显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在进行治疗之后,实验组的症状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双方具有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处于比较高的状况,而对照组则相对比较低,和对照组进行比较,双方有较大的差距,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药灌肠联合中药热奄包疗法进行治疗慢性盆腔炎,不仅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不适,提高治疗的效果,也可以明显提高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中药热奄包外治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5例颈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3例采取电针配合中药热奄包外敷治疗,对照组32例给予口服西药治疗,7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评定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9%,对照组为81.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VAS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配合热奄包治疗颈型颈椎病能有效改善患者颈肩疼痛症状,疗效优于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对症治疗基础上应用理气活血化瘀通腑方联合穴位贴敷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常规西医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中药汤剂理气活血化瘀通腑方口服联合穴位贴敷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变化情况,并比较住院时间、费用,评估临床疗效。结果: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排便排气、腹部胀痛、恶心呕吐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平均住院时间、费用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症治疗基础上应用理气活血化瘀通腑方联合穴位贴敷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有效,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中药灌肠联合热奄包治疗盆腔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接受治疗的盆腔炎患者55例,选取时间为2018年1月-2019年1月,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即对照组(25例)、观察组(30例)。对照组行中药灌肠治疗,观察组行中药灌肠配合热奄包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比2组治疗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症状积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和疾病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接受中药灌肠配合热奄包治疗,其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接受中药灌肠配合热奄包治疗,其症状积分为(4.43±0.43)分,与对照组患者的症状积分对比,差异显著,P 0.05;观察组患者接受中药灌肠配合热奄包治疗,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00%,疾病复发率为32.00%,与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疾病复发率对比,差异显著,P 0.05。结论盆腔炎患者接受中药灌肠配合热奄包治疗,可以显著提升疾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并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疾病复发率较低,效果显著,可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热奄包联合中药治疗胃脘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胃脘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88例采用热奄包联合中药治疗,对照组72例予中药治疗,治疗后观察患者的症状、X线钡餐造影或胃镜检查以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6.4%,对照组为61.1%,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热奄包联合中药能有效治疗胃脘痛,改善患者的症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药热奄包辅助治疗风寒型周围性面瘫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4例风寒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予中药热奄包外敷患侧面部后行针刺治疗,对照组仅给予针刺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的面神经功能分级及症状体征量化积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面神经功能分级及症状体征量化积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3. 55%)高于对照组(86. 67%)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中药热奄包辅助治疗风寒型周围性面瘫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针灸结合中药热奄包外敷治疗梨状肌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梨状肌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2例。治疗组患者予针灸结合中药热奄包外敷治疗;对照组患者予药物口服及中药热奄包外敷治疗,两组均以2周为1个疗程,治疗两个疗程后观察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及疼痛VAS评分变化,并评定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结合中药热奄包外敷治疗梨状肌综合征具有较好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采用中药热奄包治疗及护理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将75例本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7例与对照组38例。治疗组予中药热奄包治疗及相应护理,对照组予双氯芬酸钠乳膏治疗。结果: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药热奄包治疗及护理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药灌肠联合中药热奄包治疗盆腔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5月—2016年5月92例盆腔炎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基础治疗上应用中药热奄包联合保留灌肠疗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症状积分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明显提高(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症状积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症状积分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灌肠联合中药热奄包治疗盆腔炎效果明显,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具有较高的应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中药热奄包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临床疗效。方法:66例糖尿病性胃轻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3例,2组均维持常规治疗及护理,治疗组在常规治疗护理基础上给予热奄包治疗,30天为1疗程。结果:治疗组胃排空时间、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2h B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及临床症状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各项检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显效率、有效率、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热奄包治疗能改善糖尿病性胃轻瘫患者的临床症状,更好地控制血糖及缩短胃排空时间。  相似文献   

12.
《新中医》2016,(8)
目的:观察温通膏外涂配合中药热奄包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100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外涂温通膏配合中药热奄包治疗,对照组采用中药热奄包治疗。结果:临床疗效总有效率观察组98.0%,对照组8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满意度调查,满意率观察组94.0%,对照组58.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通膏外涂配合中药热奄包治疗肩周炎较单纯中药热奄包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中药热奄包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予以针刺治疗,治疗组加用中药热奄包外敷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症状、体征及疼痛VAS评分变化,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头痛程度评分VAS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治疗后VAS评分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颈部活动度均优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颈部活动度优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93.3%、对照组8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中药热奄包治疗颈源性头痛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头痛症状及颈部不适症状。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浮针再灌注联合中药热奄包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用浮针再灌注联合中药热奄包治疗,对照组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3.3%、对照组7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痛经症状积分及VAS疼痛程度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浮针再灌注联合中药热奄包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电针结合中药热奄包治疗腰椎压缩性骨折便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腰椎压缩性骨折便秘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0例。治疗组予电针结合中药热奄包治疗,对照组予乳果糖口服液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首次排便时间、间隔排便时间及72小时排便次数。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的首次排便时间及间隔排便时间显著缩短,72小时排便次数明显增多(P﹤0.05),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电针结合中药热奄包治疗腰椎压缩性骨折便秘有利于提高患者胃肠蠕动力,改善排便情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益肾健脾活血利水法联合中药热奄包内服外敷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疗效。方法:60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一般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益肾健脾活血利水联合中药热奄包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3%,高于对照组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24h尿蛋白、总胆固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下降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白蛋白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且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经治疗后体重、水肿评分水平较治疗更低,尿量较治疗前增多,且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肾健脾活血利水法联合中药热奄包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及其水肿的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子午流注理论指导下中药热奄包对在腹腔镜下行肝叶切除术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行腹腔镜下肝叶切除术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三组各30例。对照组予术后常规治疗和护理;非择时中药热奄包组非择时予中药热奄包治疗;择时中药热奄包组在子午流注指导下择时辰予中药热奄包治疗。观察三组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和腹胀发生率,以及护患满意率。结果:非择时中药热奄包组和择时中药热奄包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大便排便时间均优于对照组,且满意度较高,腹胀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择时中药热奄包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大便排便时间优于非择时中药热奄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热奄包疗法可改善腹腔镜下肝叶切除术后患者胃肠功能,降低腹胀发生率,提高护患之间的满意度;而在子午流注指导下行中药热奄包治疗可更好地促进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中药热奄包治疗血瘀型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血瘀型偏头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33例予盐酸氟桂利嗪口服;治疗组33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外用中药热奄包治疗。2组偏头痛发作不能忍受时或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6分时,予布洛芬缓释胶囊口服,2组均治疗8周。比较2组治疗前,治疗4、8周及停药后4周偏头痛积分、头痛影响测试问卷(HIT-6)评分、疼痛VAS,并统计疗效。结果 66例患者入组,脱落3例,63例完成临床研究,其中治疗组32例,对照组31例。治疗4周、治疗8周及停药后4周,2组不同时间的偏头痛积分、HIT-6评分、疼痛VA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偏头痛积分、HIT-6评分、疼痛VAS随时间的延长而降低;治疗后2组间偏头痛积分、HIT-6评分、疼痛VA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偏头痛积分、HIT-6评分时间和分组因素存在交互作用(P0.05)。治疗4周时,2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及停药4周时,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热奄包能明显降低血瘀型偏头痛患者HIT-6评分、偏头痛积分及疼痛VAS,并在治疗8周后明显改善患者症状,减少短期复发,且无明显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中药热奄包外敷对改善心衰后期患者胃肠道瘀血症状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2015年1月—2017年3月确诊的155例心衰伴胃肠道瘀血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89例和对照组66例。对照组采取单纯热水袋外敷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药热奄包外敷治疗,两组连续治疗7天,观察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症状改善有效率、中医证候积分疗效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热奄包外敷能有效改善心衰后期患者胃肠道瘀血症状。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愈痛热奄包外敷联合针刺治疗冈上肌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6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1例,对照组予针刺治疗,治疗组予针刺及愈痛热奄包外敷。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6.77%、对照组70.9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愈痛热奄包联合针刺治疗冈上肌腱炎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