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目的探讨胰岛素强化治疗对T2DM患者尿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UMCP-1)排泄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30例T2DM患者进行为期2周的胰岛素强化治疗,比较治疗前后DM相关代谢指标及UMCP-1排泄的变化。结果T2DM患者的FPG、2hPG、HbA1c和uMcP_1/尿肌酐(UCr)比值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T2DM患者强化治疗后UMCP-1/ucr比值明显降低(P〈0.01);DM患者UMCP-1/ucr比值与尿白蛋白/UCr呈正相关(P均〈0.01)。结论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可降低DM患者UMCP-1排泄,减轻糖尿病高血糖状态下肾组织局部增强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胰岛素强化治疗前后初发2型糖尿病(T2DM)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核因子KB(NF-kB)表达水平的变化,探讨胰岛素的抗炎作用机判。方法健康成人20例为正常对照(NC)组,新诊断T2DM20例为DM组,DM组胰岛素强化治疗2周。治疗前后采用ELISA、FCM法检测NF-KB表达水平,同时测定治疗前后WBC、N%和Fins,计算HOMA—IR。结果与NC组比,DM组NF-kB表达水平显著增高(P〈01.01);DM组与治疗前比,治疗后NF-kB水平显著降低(P〈0.05),WBC、N%和HOMA—IR也明显降低(P均<0.01)。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存在低度炎症,胰岛素强化治疗可降低单核细胞NF-kB表达,减轻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3.
对60例初诊T2DM患者进行为期四周的诺和锐强化治疗。结果治疗后,FPG、2hPG、HbA1c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Fins与FPG比值、胰岛素分泌指数、胰岛素敏感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胰岛素抵抗指数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结论短期诺和锐强化治疗可显著改善初诊T2DM患者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4.
对60例初诊T2DM患者进行为期四周的诺和锐强化治疗。结果治疗后,FPG、2hPG、HbA1c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Fins与FPG比值、胰岛素分泌指数、胰岛素敏感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胰岛素抵抗指数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结论短期诺和锐强化治疗可显著改善初诊T2DM患者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5.
王立  修双玲 《山东医药》2007,47(13):41-42
对31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给予强化血糖、血压、血脂的综合治疗措施,多因素干预2周后,患者胆固醇、糖化白蛋白显著降低(P〈0.01),甘油三酯、C反应蛋白、游离脂肪酸明显下降(P〈0.05),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1、血压亦有下降趋势。提示多因素干预在改善T2DM患者糖脂代谢的同时,可降低其炎症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胰岛素强化治疗前后氧化应激水平的变化。方法30例新诊断的T2DM患者采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治疗前后进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水平测定。结果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后,患者血浆中的SOD、GSH—Px水平明显上升(P〈0.01)、MDA水平明显下降(P〈0.01)。结论新诊断的T2DM患者胰岛素强化治疗后氧化应激水平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7.
对35例T2DM患者进行为期两周的胰岛素强化治疗,分析比较治疗前后FPG、(2hPG)、HbA1c、空腹及餐后1、2,3小时C肽分泌。结果胰岛素强化治疗后,FPG、2hPG、HbA1c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空腹及餐后1、2、3小时C肽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结论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可显著改善T2DM患者C肽的释放。  相似文献   

8.
64例初诊T2DM患者予以为期4周的门冬胰岛素30治疗。结果治疗4周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胆固醇明显下降、高密度脂蛋白明显上升,空腹血胰岛素明显上升,胰岛素敏感性指数显著提高(P〈0.01),胰岛素抵抗指数显著降低(P〈0.01)。结论对伴有明显高血糖的初诊T2DM患者进行为期4周的门冬胰岛素30治疗后,能有效降低血糖、显著改善胰岛13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9.
段俊华  李成乾 《山东医药》2011,51(49):58-59
目的 观察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诺和锐治疗2型糖尿病(T2DM)合并脓毒症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T2DM合并脓毒症患者50例随机分为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诺和锐组(CSⅡ组)25例、常规人胰岛素多次皮下注射组(MSII组)25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控制情况、平均胰岛素用量、体温及白细胞异常时间、C-反应蛋白(CRP)下降水平、抗生素使用时间及住院天数。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空腹和餐后2h血糖均明显下降(P均〈0.05),csⅡ组血糖达标时间、平均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均低于MSⅡ组(P〈0.01)。csⅡ组体温异常时间、白细胞异常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及住院天数较MSⅡ组明显缩短(P〈0.05),CRP下降水平与MSII组比较P〈0.01。结论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诺和锐能快速平稳控制T2DM合并脓毒症患者血糖,减少了炎症反应时间,而且胰岛素用量少、低血糖发生率低,缩短了抗生素使用时间及住院天数,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对50例初诊的T2DM患者进行短期强化治疗。结果随HbA1c水平的升高T2DM患者的FCP、2hCP呈下降曲线(C组与A、B组比较P〈0.001)。并且所有患者的分泌高峰后移。经积极治疗,无论是口服降糖药物,还是使用胰岛素强化,FPG(P〈O.001)、2hPG(P〈O.001)、HbA1c(B〈C组P〈0.001)、FCP(A组P〈0.01,B组P〈0.05、C组P〈0.001)、2hCP(B组P〈O.05,C组P〈0.001)较治疗前均有改善。结论有效的强化治疗均能改善糖代谢,胰岛素治疗尤为显著,改善胰岛B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11.
Several reports suggest that insulin may have a role in the regulation of serum leptin levels, and this is related to the fact that serum leptin levels generally indicate the amount of body fat. Studies show that leptin levels are low in newly diagnosed patients with Type-1 diabetes (T1 DM) and increase after institution of insulin therapy. This study was designed to test whether serum leptin levels are higher in patients receiving intensive insulin therapy (IIT) compared to conventional insulin therapy (CIT). Young patients with T1 DM were studied, 23 on IIT and 23 on CIT. The patients were matched for age (19+/-3 and 20+/-5 yr, respectively), duration of diabetes (8+/-5 and 10+/-6 yr, respectively) and BMI (24+/-4 and 23+/-3 kg/m2, respectively). Leptin levels were higher in IIT compared to CIT (13+/-12 vs 7+/-7 ng/ml, respectively, p<0.05).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demonstrate that patients on IIT have higher leptin levels than patients on CIT. This increase in leptin level in IIT patients is independent of changes in bw and is probably due to the stimulatory effect of insulin on leptin production.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强化胰岛素治疗(intensive insulin therapy,IIT)在重型颅脑损伤(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sTBI)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0例sTBI患者(GCS评分3~8分),入院后随机分为IIT组100例及常规胰岛素治疗(conventional insulin treatment ,CIT)组100例。 IIT组血糖(blood glucose,BG)控制在3.9~6.1 mmol/L,CIT组血糖控制在8.3~10.1 mmol/L。患者入院后即开始采用持续静脉泵入胰岛素对血糖进行控制,记录两组患者平均血糖水平、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于伤后6个月时根据GOS评估法判断疗效(分为良好、中残、重残、植物生存和死亡)。结果治疗期IIT组BG低于CIT组( P<0.01),低BG发生率、单位时间胰岛素用量均高于CIT组( P<0.05或P<0.01)。伤后6个月,两组在良好、中残、重残、植物生存和死亡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强化胰岛素治疗并不能改善sTBI的预后,且增加了低BG发生率,血糖控制在8.3~10.1 mmol/L是比较理想的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在口服降糖药(OADs)血糖控制欠佳的中国T2DM患者中,了解起始胰岛素治疗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OADs血糖控制欠佳的中国T2DM患者按临床常规起始胰岛素治疗,于基线和治疗16周后分别收集患者的临床数据,主要安全性指标有低血糖事件和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主要疗效指标包括HbA1c的变化和达标率、平均FBG和2hBG的变化。结果共观察4847例T2DM患者,女性患者有2327例(48.0%)。完成研究的患者共4364例(90.0%)。基线年龄(59.7±12.2)岁,HbA1c(9.65±2.12)%,糖尿病病程(7.94士6.13)年。起始胰岛素使用比例最高为预混人胰岛素(38.1%),其次为预混胰岛素类似物(31.3%)。重度低血糖事件的发生率(事件/人年)在基础人胰岛素和类似物组最低(均为o.02)。夜间低血糖发生率在基础-餐时胰岛素类似物组最低(0.27)。治疗后HbA1c降幅为2.3%(P〈O.001),基础-餐时胰岛素类似物组降幅最大(3.02±1.94)%,预混胰岛素类似物组次之(2.61±1.97)%。HbA1c〈7.0%的达标率为43.2%。胰岛素治疗后平均FBG和2hBG的降幅分别为3.21mmol/L和5.21mmol/L(P<0.001),均在基础一餐时胰岛素类似物组降幅最大。结论起始胰岛素治疗后T2DM患者整体血糖控制均有显著的改善。基础胰岛素的安全性较好;基础一餐时胰岛素HbA1c、空腹和餐后血糖的改善情况最佳;预混胰岛素是目前我国T2DM人群最常用的起始治疗胰岛素,其疗效和安全性介于上述两种治疗方案之间,预混胰岛素类似物的无低血糖事件达标率优于其他的常用胰岛素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合并乙肝病毒感染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泵短期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曾接受胰岛素泵(CSII)强化治疗2周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包括乙肝病毒感染组26例(HBsAg阳性,乙肝组),与乙肝组HbA1C及年龄、性别、BMI相匹配的对照组52例(HBsAg阴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乙肝组空腹血糖相对较低[(9.38±1.09)mmol/L协(10.46±1.14)mmol/L],餐后2小时血糖较高[(19.61±3.92)mmol/Lvs(16.78±3.15)mmol/L],乙肝组胰岛素、HOMA-β也高于对照组(P〈O.05)。乙肝组在3月、6月、12月、24月及36月血糖维持达标率均高于对照组(P〈O.05)。结论胰岛素泵治疗后2周停用降糖药物的第3,6,12,24,36周随访血糖达标缓解率乙肝组高于对照组。乙肝病毒感染可能对2型糖尿病患者糖代谢存在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短期诺和锐30强化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缺陷的作用。方法对30例初诊T2DM患者进行每日3次诺和锐30强化治疗2周,治疗前后分别行静脉葡萄糖耐量实验,测定0、3、4、5、8、10、120分钟血糖、胰岛素及C肽值,计算胰岛素和C肽曲线下面积(AUC)及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患者治疗后血清胰岛素及C肽第一时相分泌明显增加,AUC0-10min均明显升高(P〈0.01)。HOMA-IR指数明显降低(P〈0.01)。结论短期每日3次诺和锐30强化治疗能明显改善初诊T2DM患者C肽的第一时相分泌及胰岛素敏感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两类达标血糖控制对急危重患者预后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9月我院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15分且合并高血糖的危重患者200例,分为胰岛素强化治疗(IIT)组和常规控制(CIT)组,比较两组近期死亡率、3d及7d后APACHEⅡ、严重并发症、低血糖、院内感染发生率、住院时间和费用等指标. 结果 IIT组住院时间和费用、院内感染发生率、呼吸衰竭、心功能不全、3d及7d后APACHEⅡ较CIT组低(P<0.05).两组低血糖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9% vs 13%,P<0.01),严重低血糖发生率、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IIT可能为临床带来较多益处,但增加急危重患者低血糖风险,对降低总死亡率可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清内脂素(visfatin)和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水平与2型糖尿病(T2DM)合并冠心病(CHD)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单纯T2DM(T2DM组)患者61例、T2DM合并CHD(T2DM+CHD组)患者58例、单纯CHD(CHD组)患者60例、门诊健康体检者(对照组)60例,检测各组血清内脂素、RBP4水平、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HbA1c和空腹血清胰岛素(FINS),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体重指数(BMI)及腰臀比(WHR),并作相关性分析。结果 T2DM+CHD组血清内脂素和RBP4水平均明显高于T2DM组、CHD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2.56~3.13,均P<0.05)。T2DM+CHD组内脂素水平与WHR、RBP4、TG和HOMA-IR呈正相关(r=0.27~0.52,均P<0.05);T2DM与RBP4和HbA1c密切相关(OR=2.09~3.67,P=0.05),T2DM合并CHD与内脂素、RBP4和TG密切相关(OR=2.13~3.81,P=0.05)。结论血清内脂素和RBP4与T2DM合并CHD的发病有一定联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的发生情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09年3月至2010年6月于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糖尿病患者150例,分为1型糖尿病组(T1DM,23例)、2型糖尿病组(T2DM,127例),对照组为来我院健康体检者及我科医护人员共48人。记录糖尿病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指数(BMI)、病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发生情况、糖化血红蛋白(HbAle)等指标。收集受试者24h内排出的粪便,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测定粪便中粪弹性蛋白酶(FE)的含量,对所有受试者的胰腺外分泌功能进行评估。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结果1型糖尿病患者、2型糖尿病患者及对照组粪便FE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394±237)比(502±194)比(576±170)μg/g,F=6.93,P〈0.01]。以FE〈200μg/g作为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的判断标准,结果显示30.4%(7/23)的T1DM患者及7.9%(10/127)的T2DM患者存在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与对照组(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isher检验P〈0.05)。以是否存在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分组分析,结果显示两组间年龄、性别、BMI、病程、胰岛素治疗与否、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发生情况、稳态模型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B)、空腹胰岛素、餐后2h胰岛素及HbAlc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本研究提示与健康对照相比,T1DM和他DM患者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的发生率普遍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