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研究银杏酮酯滴丸联合阿加曲班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9年8月安阳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10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3例。对照组患者静脉注射阿加曲班注射液,20 mg阿加曲班注射液溶于250 mL生理盐水中,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银杏酮酯滴丸,8丸/次,3次/d。两组患者持续治疗14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NIHSS评分、BI指数评分和m RS评分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栓素A2(TXA2)、内皮素-1(ET-1)和一氧化氮(NO)水平。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1.13%、96.2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和m RS评分明显下降,BI指数评分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组各评分改善较多(P<0.05)。治疗后,两组hs-CRP、IL-6、TNF-α水平显著降低(P<0.05);并且治疗组hs-CRP、IL-6、TNF-α水平降低较多(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TXA2、ET-1水平均明显降低,NO水平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组TXA2、ET-1、NO水平改善较多(P<0.05)。结论银杏酮酯滴丸联合阿加曲班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改善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调节血清因子水平,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麝香保心丸联合银杏达莫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再通患者血浆内皮素-1(ET-1)、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8例AMI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9例给予常规药物及溶栓治疗,治疗组49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麝香保心丸及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4周后采用防免法、胶乳凝集法分别测定2组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血浆ET-1及hs-CRP水平,同时行心脏超声检查测定2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2组治疗后ET-1及hs-CR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周后治疗组LVEF水平为(63±1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1±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麝香保心丸联合银杏达莫注射液能明显改善AMI溶栓再通患者的预后,能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减轻炎性损伤及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骨膜蛋白(periostin)水平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内皮素-1(ET-1)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相关性。方法 60例ACS患者(ACS组),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3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急性心肌梗死30例(急性心肌梗死组),同时间段健康者3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periostin蛋白水平与VEGF、ET-1及hs-CRP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ACS组periostin、VEGF、ET-1及hs-CRP表达高于对照组(P<0.05);急性心肌梗死组患者periostin、VEGF、ET-1及hs-CRP水平明显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P<0.05);periostin表达与VEGF、hs-CRP呈正相关(P<0.05)。结论 ACS患者periostin、VEGF、ET-1及hs-CRP均存在高表达,联合检测能够有效评估ACS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麝香保心丸治疗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6月—2023年1月潍坊医学院附属诸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麝香保心丸治疗,2组均治疗1个月。比较2组疗效、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6 min步行距离(6MWD)、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排出量(CO)、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和血管内皮功能指标[一氧化氮(NO)、血管内皮素-1(ET-1)、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变化。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7.50%,高于对照组的80.00%(χ2=4.507,P=0.034)。治疗1个月后,2组6MWD、LVEF、CO及NO高于治疗前,NT-proBNP、ET-1、hs-CRP水平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升高/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麝香保心丸治疗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和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麝香保心丸联合银杏达莫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再通患者血浆内皮素-1(ET-1)、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98例AMI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9例给予常规药物及溶栓治疗,治疗组49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麝香保心丸及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4周后采用防免法、胶乳凝集法分别测定2组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血浆ET-1及hs-CRP水平,同时行心脏超声检查测定2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2组治疗后ET-1及hs-CR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周后治疗组LVEF水平为(63±1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1±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麝香保心丸联合银杏达莫注射液能明显改善AMI溶栓再通患者的预后,能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减轻炎性损伤及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苦碟子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内皮素的影响.方法 选取初次发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4例,经CT或MRI证实,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37例.2组均接受常规基础综合治疗方案,对照组给予依达拉奉,静脉滴注;研究组在上述基础上给予苦碟子注射液,静脉滴注.监测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及血管内皮功能指标的变化,并比较其临床疗效.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2组血清IL-6、TNF-α以及hs-CRP降低(P<0.01),血浆ET-1降低(P<0.01),NO升高(P<0.01),NIHSS评分及梗死灶体积降低(P<0.01),BI评分升高(P<0.01);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血清IL-6、TNF-α以及hs-CRP较低(P<0.01),血浆ET-1较低(P<0.01),NO较高(P<0.01),NIHSS评分及梗死灶体积较低(P<0.01),BI评分较高(P<0.01),有效治疗率较高(P<0.05).结论 苦碟子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可能与降低hs-CRP及ET-1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西医常规治疗加用麝香保心丸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00例临床症状稳定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同时加用麝香保心丸,口服,每次2丸,每日3次。测定治疗前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6分钟步行距离试验(6MWT)、血浆内皮素1(ET-1)、血清一氧化氮(NO)。结果治疗24d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00%(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患者治疗后LVEF及LVEDV和6MWT均明显提高(P<0.05),对照组仅LVEF和6MWT提高(P<0.05),且治疗组患者的LVEDV和6MWT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ET-1及NO水平均显著提高(P<0.05),对照组仅NO水平提高(P<0.05),且治疗组患者的ET-1及NO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尿常规及肾功能均无明显变化,均未出现明显药品不良反应。结论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麝香保心丸,能有效改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和血管内皮功能,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刘莉  孙殿静  荣义华  耿建林 《河北医药》2012,34(17):2602-2604
目的 观察α-硫辛酸对胰岛素强化治疗后的2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硬化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内皮素(ET-1)及一氧化氮(NO)水平的变化,探讨胰岛素强化治疗及α-硫辛酸的抗炎作用及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患者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4例,均给予胰岛素强化降糖7~11 d,所有患者胰岛素治疗前后均检测血糖、血脂、hs-CRP、ET-1、NO水平并进行比较.之后2组患者分别给予维生素C和α-硫辛酸静滴治疗共14 d,再次观察2组治疗后血糖、血脂、hs-CRP、ET-1、NO水平的变化.结果 经胰岛素强化治疗后,2组患者血糖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ET-1、NO水平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0.05),hs-CRP水平较强化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组经α硫辛酸治疗后ET-1水平下降(P<0.05),NO水平升高(P<0.01),hs-CRP进一步下降(P<0.01).对照组维生素C治疗前后hs-CRP、ET-1、NO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2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硬化的患者胰岛素短期强化治疗有一定的抗炎作用,但不能改善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α-硫辛酸同时具有抗炎及改善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尤瑞克林对急性进展性脑梗死血管内皮功能及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对陕西省人民医院2014年2月—2016年10月收治的急性进展性脑梗死8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1(IL-1)、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变化.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治疗后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TNF-α、hs-CRP、IL-1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ET-1、VEGF水平高于治疗前,NO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尤瑞克林应用于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中临床疗效较好,能有效减轻炎性反应,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临床疗效及对内皮功能、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4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79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39例,观察组40例,对照组静脉注射硝酸甘油治疗,观察组静脉注射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观察比较2组治疗前后内皮素-1(ET-1)、NO水平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并统计对比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高于对照组7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NO水平高于对照组,ET-1及IL-6、hs-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疗效显著,且可改善患者内皮功能、炎症因子水平,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90例采用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90例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服栝蒌薤白半夏汤,1剂/d,口服。结果治疗组痊愈68例,有效16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2.6%。对照组痊愈36例,有效30例,无效24例,总有效率66.7%。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栝蒌薤白半夏汤结合常规西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腹式呼吸放松训练法联合针刺疏肝解郁法对预防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抑郁状态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西医基础治疗,同时进行常规医护病情宣教。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腹式呼吸放松训练法及疏肝解郁法针刺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系统(SDS)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组内治疗后与治疗前SDS评分比较,均有增加,差异显著(P<0.05),两组组间治疗后SDS评分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治疗后抑郁程度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治疗组治疗后抑郁状态发生率44.4%,对照组抑郁状态发生率88.46%,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腹式呼吸放松训练法联合针刺疏肝解郁法能有效预防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的抑郁状态。  相似文献   

13.
赵琰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27):171-172
目的总结18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与治疗措施。方法将本市内接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观察组189例和对照组201例,观察组采用现场急救,对照组患者由家属或同事送来门诊或急诊,比较不同的救治时间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死亡率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患者189例,平均救治时间为10.6min,救治后死亡16例,死亡率为8.5%;对照组患者201例,平均救治时间为45.2min,救治后死亡49例,死亡率24.4%;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观察组和对照组入院治疗预后情况可以看出,经院前急救处理后,观察组好转、治愈例数明显比对照组高;而死亡数比对照组明显降低。结论采取及时有效的院前急救,可以大幅缩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就诊的时间,有效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死亡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4.
郝翠平 《安徽医药》2017,21(6):1117-1119
目的 探索盐酸替罗非班联合心血管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 将行心血管介入治疗的109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分为研究组(n=56)和对照组(n=53),比较盐酸替罗非班的作用效果.结果 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研究组心肌灌注2级4例(7.14%),3级52例(92.86%);对照组心肌灌注1级5例(9.43%),2级11例(20.75%),3级37例(69.81%),研究组心肌灌注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PCI术后,心肌梗死溶栓(TIMI)血流分级在2、3级上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术后12 h的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研究组在术后1个月内发生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盐酸替罗非班联合心血管介入治疗能够有效提高病人急性心肌梗死后的灌注状况,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概率,是急诊心脏介入有效而安全的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塞(AMI)后行急诊支架置入术与行补救性支架置入术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58例急性心梗患者分为两组,急诊支架置入术组19例(A组),补救性支架置入术组39例(B组)。对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用药情况及住院期间心脏事件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补救性支架置入术组发生新近心肌缺血及再栓塞的机率明显低于急诊支架置入术组(P<0.05)。结论急性心梗后行补救性支架置入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介入性治疗手段,可以防止再栓塞和心肌缺血,降低死亡率,进一步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桂哌齐特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1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58例,观察组6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同时接受桂哌齐特静点,疗程2周。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血流变学及血清炎症因子的改变。结果观察组显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86.7%vs 70.7%,P<0.05);观察组血流变学指标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白介素-6(IL-6)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桂哌齐特可显著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及血液粘滞度,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围术期服用高剂量阿托伐他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急诊PCI手术治疗的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除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外,实验组:术前半小时口服负荷量阿托伐他汀80mg,术后d1开始口服40mg,每晚1次,持续3个月;对照组:术前半小时口服阿托伐他汀20mg,术后d1开始口服20m,每晚1次,持续3个月。比较两组术前半小时血清中肌钙蛋白(cTnI)、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胱抑素C、肌酐水平及术后24h cTnI、hs-CRP和术后48h胱抑素C、肌酐的水平;并比较术后3个月两组的LDL、肌酐、胱抑素C、肝功能,和主要不良事件(心源性死亡、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绞痛发作、肝损害及股骨肌溶解等)的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PCI术后24h cTnI、hs-CRP水平及术后48h胱抑素C、血清肌酐的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实验组术后3月LDL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急性心肌梗死、心绞痛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围术期高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疗效好且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中西医多元化护理对改善老年心肌梗死患者便秘效果及对生命体征的影响.方法 选择心内科收治的140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0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腹部环形按摩,子午流注卯时指压穴位及中药袋熨敷,特异性拍打腹部等多元化中西医综合护理,但不使用任何缓泻剂.治疗5d评定临床疗效,记录首次排便时间、排便引起的并发症、排便即刻及排便后20 min生命体征变化.结果 观察组的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首次排便时间低于对照组;排便即刻及排便后20 min的心率、血压、心肌耗氧量数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干预后2周内无任何排便诱发的并发症,对照组因排便引发并发症发生率(35.7%)明显高于观察组(0.0%),P< 0.05.结论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给予中西医多元化护理干预,可标本兼顾,明显改善排便症状,有效降低由便秘诱发的心血管不良反应,提高生存质量,积极改善预后,综合疗效优于传统治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内支架术治疗急性Q波型心肌梗死 (NQ -MI)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2 5例有PTCA指征患者行PTCA及支架植入术治疗设同期住院的 30例NQMI患者为对照组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及出院后 1年内总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初步评价介入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  2 5例治疗在严重的冠脉病变、多支病变占 84 % ,病变以严重固定狭窄为主 ,手术成功率 96 % ,无严重并发症。治疗组 1年内总心血管事件较对照组明显减少 (P <0 0 5 )。结论 冠脉内支架植入术治疗NQMI疗效明显 ,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冠心舒通胶囊预防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再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4月—2014年4月在西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接受PCI手术的15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78例。对照组采用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冠心舒通胶囊,3粒/次,3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心绞痛复发率,比较两组术前,治疗1、6个月时气虚血瘀证积分变化,同时比较两组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PR)和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的水平变化。结果对照组和治疗组心绞痛复发率分别为4.35%、17.6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第1、6个月时肌酸激酶(CK)下降,在治疗第1个月时,治疗组CK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气虚血瘀积分在治疗第1、6个月时显著下降且低于对照组,对照组在治疗第6个月时下降。与手术前相比,术后前3 d两组患者hs-CPR和SAA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术后第7天开始下降,且术后7 d、1个月时治疗组hs-CPR和SAA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舒通胶囊对预防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再狭窄的发生有较好的疗效,可改善患者的气虚血瘀证,其作用机制可能是抑制血管内皮的炎症反应,改善心肌缺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