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总结腹股沟疝修补手术的个体化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2009年-2011年113例实施各种腹股沟疝修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方式进行分析。结果113例手术中儿童斜疝5例行疝囊高位结扎并内环修补,21例中斜疝、斜疝嵌顿、直疝、股疝行经典的Bassini、Ferguson、McVay手术,87例斜疝、直疝行Lichtenstein平片法无张力疝修补术。根据疝的类型行不同术式,达到了最佳的修补效果,无复发病例。结论腹股沟疝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根据个体化原则选择合适的车术方支.可以取得受好酌效果。  相似文献   

2.
腹股沟疝是外科常见病和多发病,腹股沟疝修补术是外科最古老和最常见的手术之一。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由于手术损伤小,修补无张力,术后可早期活动,被喻为是20世纪疝修补术技术发展中的里程碑。我院自1999年1月至2002年11月用此手术方法治疗了123例腹股沟疝,效果满意。现将配合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腹股沟疝是普外科的一种常见病,传统的疝修补手术术后恢复时间较长,复发率高(约10%)。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治疗腹股沟疝的一种利用人工复合材料进行无张力疝修补术式,具有手术操作简单、安全性高、术后恢复快、术后复发率低等优点,目前已成为腹股沟疝修补术的首选方法。2005年1月~2007年1月我科用赫美补片治疗腹股沟疝62例,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基层医院高龄老年人腹股沟疝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采用改进腹股沟疝的传统手术方式治疗7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腹股沟疝106例.结果 随诊1~13年,复发低,无明显手术并发症发生,疗效确切.结论 改进后的手术方式是治疗腹股沟疝的有效方法,与其他术式相比该术式操作简单、创伤小、恢复快、费用少;尤其适用于基层医院及经济条件较差的老年腹股沟疝患者的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5.
王秀文 《医学文选》2006,25(4):921-922
腹股沟疝是普外科常见的疾病,腹股沟疝修补术是外科最古老和最常见的手术之一。自Bassini(1887年)首创了被奉为经典的Bassini疝修补术,100余年以来腹股沟疝的治疗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随着人们对腹股沟疝发生机制认识的不断提高,以及手术方法、治疗经验的进一步积累,腹股沟疝的修补术式也日臻完善,其中较为著名的有Macvay和Shald,并相继产生了无张力修补术和腹腔镜修补术。  相似文献   

6.
56例高龄腹股沟疝的外科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高龄老年人腹股沟疝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采用改进腹股沟疝的传统手术方式治疗7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腹股沟疝56例。结果随诊1—13年,复发低,无明显手术并发症发生,疗效确切。结论改进后的手术方式是治疗腹股沟疝的有效方法,与其他术式相比该术式操作简单、创伤小、恢复快、费用少;尤其适用于基层医院及经济条件较差的老年腹股沟疝患者的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7.
白海涛 《吉林医学》2012,(5):1047-1048
<正>腹股沟疝是腹外疝常见类型,儿童腹股沟疝多为先天性[1],儿童腹股沟疝手术则是小儿外科最常见的手术,在我国各基层医院已广泛开展,鉴于小儿腹股沟疝的解剖特点及手术医师的技术经验,术后复发较成人疝修补术比例较高。我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小儿腹股沟疝修补术围手术期未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与手术部位感染的关系.方法 整群选取并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12月小儿腹股沟疝修补术围手术期未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2281例患儿,比较手术前后腋下体温变化及手术部位感染情况.结果 术后患儿体温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切口甲级愈合率为100.00%,手术部位感染率为0.00%.结论 小儿腹股沟疝修补术围手术期未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不会导致手术部位感染率增加;小儿腹股沟疝修补术围手术期可不用抗菌药物预防手术部位感染.  相似文献   

9.
腹股沟疝有效的治疗是手术,如合并糖尿病,围手术期应予处理,以避免和减少手术复发。无张力疝修补术被誉为疝修补术的里程碑,该术式采用聚丙烯材料,故围手术期控制血糖至关重要。我院自2004年至今,完成30例腹股沟疝合并糖尿病患者手术,未发生补片感染等并发症,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手术3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成芳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35):120-120,159
目的探讨无张力腹股沟疝手术的优点。方法选择我院2006年4月~2008年10月住院的腹股沟疝病例65例,行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手术35例为实验组和传统开刀腹股沟疝修补手术30例为对照组,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镇痛药的应用、术后下地时间、术后疼痛、术后复发情况、术后切口感染、术后住院天数等。结果无张力腹股沟疝手术和传统开刀腹股沟疝修补手术相比,手术时间分别为(10&#177;10)min、(30&#177;15)min(P〈0.05);术中出血量分别为5mL、50mL(P〈0.01);术后镇痛药的应用分别为0、75.2%(P〈0.01);术后进食时间分别为8h、48h(P〈0.01);术后复发分别为0、6.7%(P〈0.01);术后切口感染率分别为0、8.2%(P〈0.01);术后住院天数分别为4、8d(P〈0.01)。结论无张力腹股沟疝手术和传统开刀腹股沟疝修补手术相比,无张力腹股沟疝手术具有较明显优势,为当今疝修补手术首选。  相似文献   

11.
腹股沟疝是普通外科的常见疾病之一,包括腹股沟斜疝和腹股沟直疝2种。传统的腹股沟疝修补术复发率高,约10%以上[1]。疝无张力修补术可减少复发和减轻术后疼痛,已成为腹股沟疝手术的首选手术治疗方法[2]。我科2010年1月~2012年8月收治90例腹股沟疝行无张力修补手术的患者,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腹股沟疝修补的术式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志刚 《中原医刊》2007,34(2):53-54
腹外疝中最常见的类型是腹股沟疝,约占腹外疝总数的90%-95%.故在外科临床上腹股沟疝手术被认为是最基本的手术。但由于腹股沟区的解剖既精细又复杂,对腹股沟区解剖认识不清成为手术失败的最基本原因,使手术有很高的失败率。经过数个世纪的不断探索,特别是16世纪现代解剖学理论建立以后,疝手术才开始遵循解剖学的基础进行,逐渐建立了现代腹股沟疝的外科治疗。  相似文献   

13.
我院于1995年1月~2003年12月收治老年腹股沟疝123例,笔者对其诊断和治疗情况进行了总结,不难得出加强对老年腹股沟疝的围手术期管理至关重要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腹股沟疝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外科疾病。在腹股沟疝修补术中,由于医师对腹股沟区正确的解剖结构认识不足,手术技巧存在缺陷,可能造成医源性损伤。因此,应引起临床外科医师的高度重视。笔者现就腹股沟疝手术的医源损伤及预防浅谈一些认识。[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腹股沟疝是普外科常见病、多发病,需手术治疗。传统手术尽管术式多样,但都没能完全解决复发率较高的问题。近年来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由于创伤小、恢复快、复发率低倍受推崇。我院2002年11月-2005年5月利用该技术治疗腹股沟疝26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李俊  韦日明 《柳州医学》2003,16(4):213-215
一、疝手术演变的历史回顾 腹股沟疝是普外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腹股沟疝修补术是外科最古老的手术,自从Bassini首创经典的Bassini疝修补术以来,腹股沟疝修补术历经百年,由有张力到低张力,最后为无张力疝修补术的历史演变。由于有张力疝修补术所致的高复发率和给患者带来的诸多不便,现正在逐渐被弃用。1945年加拿大的外科  相似文献   

17.
邵家松  岳毅刚  周海 《华夏医学》2004,17(2):223-224
治疗儿童腹股沟疝的手术有多种方式,我科自1999年采用腹横纹小切口治疗儿童腹股沟疝452例,术后观察及随访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腹股沟疝在我国是一个老年人群的高发性疾病,随着我国人口正迅速向老龄化发展,其发病率将逐年上升。回顾分析我院自2005年1月-2008年12月手术治疗110例老年腹股沟疝,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子宫圆韧带囊肿误诊为腹股沟疝9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子宫圆韧带囊肿易误诊为腹股沟疝,1996—2004年我院共收治子宫圆韧带囊肿误诊为腹股沟疝9例,经手术治疗,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同期施行经尿道前列腺手术与腹股沟疝修补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4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BPH 合并腹股沟疝患者60例,将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两组,治疗组患者同期施行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与腹股沟疝修补术,对照组患者则分期进行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通过比较,治疗组患者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住院时间、医疗费用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 <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治疗 BPH 合并腹股沟疝时,同期施行经尿道前列腺手术与腹股沟疝修补术,效果显著,能够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避免二次手术对机体的影响,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