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4 毫秒
1.
目的探讨时间序列分析[自回归求和移动平均(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ARIMA)模型]在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预测中的应用,建立乙脑报告发病数的预测模型,预测2010年乙脑发病趋势。方法使用2003年1月~2009年12月中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中的乙脑报告月发病资料,使用SPSS软件专家建模器,考虑季节因素建立ARIMA预测模型,并用所得模型对2010年全国乙脑报告发病数进行预测。结果 ARIMA(0,0,1)(0,1,1)12模型能较好地拟合时间序列,2010年乙脑预测病例数为4579例,高峰仍在7、8月份。结论该ARIMA模型可较好地拟合乙脑发病的时间序列趋势;与2009年比较,预测2010年乙脑报告发病数相对平稳。  相似文献   

2.
应用曲线拟合对乙脑发病率进行分析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乙脑进行有效监控预测,为乙脑疾病的预防与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倒数函数、幂函数、对数函数、S型函数四个曲线函数拟合乙脑发病率,经比较选择倒数函数为较优拟合模型.结果建立预测乙脑发病率模型.结论所建立的模型拟合效果好,预测精度高,外推预测值可信.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我国乙脑流行趋势,探讨GM(1,1)统计模型在疾病发病预测中的应用,为预防和控制乙脑疫情提供准确和科学的依据。[方法]利用我国1990~2009年乙脑发病率资料,运用GM(1,1)模型对其进行拟合和预测。[结果]1990~2009年全国乙脑发病率实际值和预测值吻合程度较好,拟合精度为Ⅰ级。预测2010~2012年乙脑发病率分别为0.25/10万、0.23/10万、0.20/10万。[结论]运用GM(1,1)模型对乙脑发病进行预测是可行的,该模型的拟合和预测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江阳区乙脑趋势分析,为制定乙脑综合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江阳区历年乙脑疫情资料、气象资料、三带喙雌库蚊密度监测结果、乙脑疫苗整体接种水平、健康人群乙脑抗体保护水平调查结果对乙脑发病趋势进行综合分析与预测.[结果]江阳区的乙脑发病与去年相比将有所上升;乙脑发病数在6~30例之间:发病仍将集中在2~6岁儿童.[结论]乙脑是江阳区主要的蚊媒传染病,充分利用现有资料进行分析与预测,是控制乙脑发生与流行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利用层次聚类分析法,对我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发病进行综合评判分类,并对全国未来发病趋势进行预测,为降低乙脑发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全国各省1992-2011年乙脑发病率数据;采用Q型聚类分析对我国各省乙脑发病率进行综合评判分类,应用GM(1,1)模型对全国未来发病趋势进行预测.结果 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全国乙脑高发省份为贵州、重庆、云南、河南、四川、安徽、陕西等省(直辖市),其余省聚为一类,发病率较低;我国乙脑发病近年呈下降趋势,GM(1,1)模型预测得到乙脑发病的趋势与实际值基本一致,进一步预测2012-2014年乙脑的发病率分别为0.24/10万、0.22/10万、0.20/10万.结论 我国乙脑的未来发病仍呈下降趋势,乙脑发病存在明显的高发区,应对该地区进一步加强防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ARIMA模型用于预测流行性乙型脑炎发病的可行性,并利用模型预测贵州省2017年乙脑发病趋势。方法 采用SPSS20.0对贵州省2007 - 2016年乙脑报告病例数进行分析并构建ARIMA模型,使用筛选的最优模型预测贵州省2017年乙脑发病。结果 ARIMA(0,0,1)(1,1,0)12模型为最优模型,模型BIC = 6.769,稳定的R2 = 0.496;除常数项外,该模型各参数均有统计学意义,残差序列为白噪声序列。用该模型拟合贵州省2008 - 2016年乙脑月发病数,拟合数与报告数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贵州省2017年乙脑预测病例数为41例,高峰仍在7、8月。结论 ARIMA模型可以较好地拟合贵州省乙脑的发病趋势,可用于短期预测;与2016年相比,预测2017年乙脑发病相对平稳。  相似文献   

7.
大面积使用地鼠肾细胞乙脑灭活疫苗以来,我国一些地区的乙脑年发病率里逐渐下降趋势.其下降的轨迹近似双曲线。对于这类地区乙脑疫情的预测,可采用双曲线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8.
目的 为及时采取有效的乙脑预测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血清流行病学方法进行预测研究。结果 12~24月龄獐 离免疫成功率为84.33%,GMT为1:26,健康人群的乙脑抗体阳性率28.5%,乙脑抗体阳性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高。结论 新沂市今后发生乙脑暴发或流行的可能性水在,但散发还会发生。  相似文献   

9.
我省1974年发生流行性乙型脑炎(以下简称乙脑)大流行。为摸清乙脑流行规律,做好乙脑的预测预报和防治工作,从1975年起我们开展了对不同流行地区的蚊虫季节消长和带毒情况的监测。现报告并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为及时采取有效的乙脑预防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血清流行病学方法进行预测研究。 [结果 ]12~ 2 4月龄儿童乙脑免疫成功率为 84 3 3 % ,GMT为 1∶2 6,健康人群的乙脑抗体阳性率为 2 8 5 % ,乙脑抗体阳性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高。 [结论 ]新沂市今后发生乙脑暴发或流行的可能性不大 ,但散发还会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山西省运城地区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发病率与气象因子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00-2009年7-9月运城地区乙脑发病率及同期气象资料,用SPSS17.0软件分析两者相关性,并用逐步回归分析建立乙脑发病率的气象因子拟合模型。结果运城地区乙脑病例多在6月开始出现,7月增多,8月达到高峰,9月减少,10月偶有发生。乙脑发病率与月平均温度、月平均气压等相关,与月温差、月日照、相对湿度、月降雨量无关。逐步回归分析得出乙脑发病率的气压回归方程,ap1(提前1个月的平均气压)有良好的拟合效果。结论气象因子对乙脑发病有重要影响,可以利用气压拟合模型预测乙脑发病率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2.
杨柳青  庄肃慧  栗箫 《职业与健康》2006,22(16):1274-1275
目的了解临沂市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的流行情况及控制措施。方法应用流行病学方法分析该市1956~2004年乙脑流行特征。结果自70年代起,临沂市乙脑发病即呈下降趋势,尤其是80年代计划免疫正规实施之后,乙脑发病大幅下降,发病呈明显夏秋季高峰,10岁以下儿童发病居多。结论控制乙脑发病应以预防接种为主,同时加强环境卫生管理,重视防蚊、灭蚊。在现有情况下,还应加大疾病监测力度,提高疾病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13.
用基于联系数的主因子分析预测法预测流行性乙型脑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发生率与预测因子的关系,为预测提供一种简单、行之有效的新方法。方法 首先计算历史上预测因子与发病率的联系数,根据联系数值的大小依次排列出最主要因子、次主要因子、再次主要因子,剔除联系数值为最小的次要因子;再把新近出现的预测因子观测值与历史上同类因子值相比较,与之最接近的因子值为该次预测用因子值,并根据该因子值与当时发病率的同一度建立预测方程,代入新因子值,解此方程得到预测值;当预测用因子数为 n′(n′≥2)时,取 n′个预测值的平均作为该次预测值。结果 应用以上预测方法预测某地某年乙脑,预测值与实际发生率很接近,仅相差0.0264/10万,准确率为97.94%。结论 可以应用基于联系数的主因子分析预测法预测乙脑。  相似文献   

14.
1994~2004年桂平市流行性乙型脑炎疫情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桂平乙脑流行情况,为防治乙脑提供依据。方法收集1994~2004年乙脑疫情进行整理分析。结果1994~2004年,共报告乙脑病例205例,年均发病率1.17/10万,死亡12例,年均死亡率为0.07/10万,病死率在3.57%~11.11%。10岁以下儿童,占发病总数92.2%(<7岁占84.8%);男性比女性多,疫情6月为高峰期,7月开始下降。结论预防控制乙脑疫情的有效措施主要是以乙脑疫苗预防接种及切断传播途径(防蚊灭蚊),辅以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卫生宣教和疫情监测、预测、预警。  相似文献   

15.
关于流行性乙型脑炎监测项目选择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流行性乙型脑炎(以下简称乙脑)是对人体健康危害较严重的虫媒传染病。为预测当年乙脑流行强度,做好二脑防治工作,一些地区开展了对动脑病毒传播媒介、扩散宿主及易感人群监测工作。由于监测项目多、工作量大、逐年进行,需要许多人力、物力和经费,长期监测困难较大。我们经对辽宁省5市、县6年间(1982~1987)乙脑监测资料分析,认为乙脑监  相似文献   

16.
疫情是预防工作的基础资料,准确的发病时间及数量是预测疾病流行的决定因素。在工作中发现,我市汇集的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疫情资料与实际发病时间不相符合。为此,我们于1990~1991年对乙脑病人进行了个案调查,并查阅了乙脑报告卡。现将核查结果与疫情报告资料的吻合性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7.
通径分析在乙脑流行因素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径分析在乙脑流行因素分析中的应用苏州市卫生防疫站潘耀东近几年来,随着微机的应用不断普及,国内外应用数学模型对流行性乙型脑炎(以下简称乙脑)流行因素的分析、预测研究报道不少[1-3]。但流行因素分析尚未见报道。为积极主动做好乙脑的防治工作提供较为可靠...  相似文献   

18.
1990年,河南省发生了较大的乙脑流行,全省共报告发生乙脑病人9511例,发病率为11.12/十万,死亡565例,病死率为5.86%。有关专家预测:1991年如不采取有力措施,可能会发生更大的疫情。为了减少乙脑病人的发生,全省卫生部门积极开展乙脑防治工作。一是把乙脑防治作为重点疾病来抓,列入与各市、地签订的防病目标。制订了防治方案,要求各地对基层专业人员进行培训,做到“三早一就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就地隔离治疗)。印发防治乙脑传单10万张发至基层,要求村村张贴,发动群众开展爱国卫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运用RS/GIS技术探索性研究影响广西壮族自治区(简称广西)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流行的环境因素,为广西乙脑的区域性生态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04年广西各市县乙脑的病例数据、人口数、归一化植被指数、地表温度、土地利用类型和高程等资料,利用反距离加权插值和Spearman相关分析研究生态因素与乙脑发病率的关系.结果 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归一化植被指数、平均高程、林地构成比与乙脑发病率存在正相关关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 <0.05);而地表温度、耕地面积构成比、建筑用地构成比与乙脑的发病率存在负相关关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 <0.05);尚不能认为草地构成比、水域构成比和未利用土地构成比与乙脑的发生有关.反距离加权插值图显示乙脑发病率与环境因素在空间上具有一定的分布一致性.结论 广西乙脑流行的空间格局与多种环境因素有关.通过RS/GIS技术可以提取和分析乙脑相关的环境因素,进而实现乙脑的生态监测,这是对乙脑流行趋势进行早期预测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分析目前筛选乙脑传播媒介蚊虫常用的筛选方法,为预测乙脑提供一种科学有效的综合方法,使所筛选出乙脑传播媒介的蚊虫种类更加准确可靠。方法选用目前调查某种蚊虫为乙脑的自然传播媒介较为常用的方法。结果自然带毒率调查是进行乙脑传播媒介蚊虫种类调查最直接的方法,实际工作中运用的最多,时间也最长久,取得了丰富经验,获得了成功的结果,分别从三带喙库蚊、淡色库蚊、骚扰阿蚊等26种蚊虫中分离出了乙脑病毒。结论通过模糊数学方法和媒介定量分析方法优选出传播乙脑的主要媒介,再由自然带毒率调查和PCR技术等做旁证,由此确定当地乙脑可能的传播媒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