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评价纹牙弧轨钉板系统在经可扩张通道固定融合术中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方法:自2007年8月至2010年8月,采用外科手术治疗108例腰椎失稳性疾病患者,其中男61例,女47例;年龄26~57岁,平均41岁;腰椎间盘突出症2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4例,腰椎管狭窄症49例,腰椎滑脱症3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微创组与开放组,每组54例。微创组应用自行设计的纹牙弧轨钉板系统经可扩张通道行微创椎弓根钉固定椎间融合术,开放组采用传统开放入路椎弓根钉固定椎间融合术。对两组的手术时间、内置物置入时间、出血量进行观察;分别于术后1周、3个月、1年对两组患者的VAS评分、ODI评分及改善率进行比较;通过X线对手术前后不同时期的椎间隙高度、术后融合率进行观察。结果:所有患者切口Ⅰ期愈合,无硬脊膜撕裂、神经根或马尾损伤及椎间隙感染等并发症出现。微创组的手术时间较开放组长,术中及术后失血量明显少于开放组,椎弓根钉系统置入时间比开放组短。VAS评分:术后1周、3个月、1年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均比术前明显下降;术后3个月开放组VAS评分比术后1周明显增加,而微创组变化不明显;术后1年两组VAS评分比术后1周、3个月均降低。ODI评分:术后3个月、1年两组患者ODI评分比术前均明显下降。术后1年两组ODI评分比术后3个月均降低。术后1周、3个月、1年,两组间VAS、ODI评分比较,微创组均低于开放组。术后1年,微创组的改善率为(77.46±6.34)%,开放组的改善率为(72.73±4.49)%,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两组椎间隙高度有明显增加。术后3个月,两组椎间隙高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年,两组椎间隙高度均有丢失,但微创组椎间隙高度大于开放组。术后1年所有患者获融合。结论:经可扩张通道微创固定融合术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疼痛轻、术后恢复快等特点,椎间融合率与开放手术疗效相似,是治疗腰椎失稳性疾病的一种有效方法。纹牙弧轨钉板系统设计合理,安装方便,复位效果好,固定可靠,适合可扩张通道下使用。  相似文献   

2.
【摘要】〓目的〓评价腰椎后路微创Quadrant 通道下椎间融合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初步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1月~2012年12月,我科收治25例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后路原切口双侧肌间隙入路(Wiltse入路),经微创Quadrant 通道下行椎间融合术。应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疼痛视觉类比评分(VAS)对患者再次手术前、手术后进行临床疗效评价,腰椎薄层CT扫描及三维重建评估椎体间融合。结果〓2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的时间为12~36个月,平均19.2个月。术前VAS平均评分为8.26±1.4分,术后末次随访VAS平均评分为2.47±0.65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DI评分术前平均40.32±3.14分,术后末次随访平均为6.67±2.54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椎体间植骨均融合,无椎弓根螺钉断裂和融合器移位。结论〓微创Quadrant通道下椎间融合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显微镜辅助下经通道固定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显微镜辅助下经通道固定融合术治疗2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并发症。采用疼痛VAS评分及ODI评分评估手术疗效,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估手术的优良率,术后定期复查并统计椎间融合率。结果手术时间130~180(160. 0±15. 2) min,术中出血量100~150(120. 0±36. 3) ml,术后引流量45~75(55. 0±15. 3) ml。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22(15. 4±5. 9)个月。VAS评分、ODI评分术后3、12个月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12个月与术后3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12个月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估手术优良率为24/26。术后复查椎间植骨融合良好,融合率100%,无内固定松动、断裂等情况。结论显微镜辅助下经通道固定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融合率和优良率均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经Quadrant可扩张通道单侧椎弓根钉内固定及椎体间融合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0-06—2014-05经Quadrant扩张通道行单侧椎弓根钉内固定及椎体间融合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18例。比较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1年ODI指数及VAS评分,根据Suk法判断椎间植骨融合情况。结果 18例术后随访12~18个月,平均14.6个月。术后1个月VAS评分及ODI指数较术前明显降低,术后1年VAS评分及ODI指数较术后1个月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8例均达到骨性融合标准,融合率达100%。结论经Quadrant可扩张通道单侧椎弓根钉内固定及椎间融合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可以为椎间融合提供足够的稳定性,具有微创手术的优点,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但需要术者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估MeyerdingⅡ~Ⅴ度腰椎滑脱症微创手术与开放手术的中期临床疗效,以及原位融合与复位融合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0-01—2015-09手术治疗的139例MeyerdingⅡ~Ⅴ度腰椎滑脱症,42例接受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手术治疗(微创手术组);97例接受开放手术治疗(开放手术组),其中63例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34例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微创手术组18例滑脱椎体原位融合(微创原位融合组),24例滑脱椎体复位融合(微创复位融合组)。开放手术组29例滑脱椎体原位融合(开放原位融合组),68例滑脱椎体复位融合(开放复位融合组)。结果 微创手术组术后5年疼痛VAS评分、ODI指数高于开放手术组(P<0.05),两组椎间骨性融合率、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复位融合组术后5年疼痛VAS评分、ODI指数、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微创原位融合组(P<0.05),两组椎间骨性融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开放原位融合组术后5年疼痛VAS评分、ODI指数高于开放复位融合组,椎间骨性融合率低于开放复位融合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通道下单侧钉棒固定微创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MIS-T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Quadrant通道下单侧椎弓根钉棒固定MIS-TLIF治疗3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记录疼痛VAS评分、ODI评分、椎间cage植骨融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1~28个月。所有患者未出现椎间隙感染、内固定松动断裂、椎间融合器移位等并发症。末次随访均达到椎间骨性融合。VAS评分: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分别为0~4(1. 25±0. 65)分、0~2(1. 01±0. 35)分,与术前6~10(7. 81±1. 63)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末次随访与术后3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ODI评分: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分别为4~36(15. 3±7. 5)分、0~16(9. 1±2. 7)分,与术前42~88(61. 25±12. 53)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末次随访与术后3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Quadrant通道辅助下单侧椎弓根钉棒固定结合MIS-TLIF微创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经Quadrant通道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LIF)与传统后路切开椎体间融合术治疗相邻双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06—2014-05经Quadrant通道微创TLIF治疗的12例相邻双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微创组),并与采用后路切开椎体间融合术治疗的16例(传统组)比较。结果 2组手术时间、切口总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少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8例获得随访13~30个月,平均22个月。术后3 d微创组VAS评分较传统组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与传统组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ODI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Quadrant通道微创TLIF治疗双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具有出血少、组织破坏少、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微创Quadrant通道下单侧内固定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手术治疗的1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患者,经后路单侧肌间隙入路,微创Quadrant通道下行单侧椎弓根内固定+椎间融合术。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疼痛视觉类比评分(VAS)对患者再次手术前、手术后进行临床疗效评价,腰椎CT检查评估是否椎体间融合。结果所有的患者均随访6~25个月,平均12.6个月。术前VAS平均评分为7.31±1.6分,术后末次随访VAS平均评分为3.15±0.54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DI评分术前平均38.54±3.21分,术后末次随访平均为5.96±3.12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椎体间植骨均融合,无椎弓根螺钉断裂和融合器移位。结论微创Quadrant通道下单侧内固定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显微镜辅助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单侧Quadrant通道下双侧减压术与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01—2018-12诊治的72例腰椎管狭窄症,33例采用显微镜辅助MIS-TLIF单侧Quadrant通道下双侧减压治疗(微创组),39例采用TLIF治疗(开放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术后引流量,比较2组术后3、6、12个月腰痛VAS评分、腿痛VAS评分、ODI指数。结果 72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完整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8.6个月。微创组手术时间较开放组长,术中出血量较开放组少,术中透视次数较开放组多,术后引流量较开放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术后3个月腰痛VAS评分、腿痛VAS评分、ODI指数低于开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及术后12个月2组腰痛VAS评分、腿痛VAS评分、ODI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显微镜辅助MIS-TLIF单侧Quadrant通道下双侧减压与PLIF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均可以改善患者腰背痛,但前者手术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更快。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微创入路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治疗中老年单纯腰椎间孔狭窄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2011年3月我院收治的28例单纯腰椎间孔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54~79岁,平均(58.6±8.7)岁。其中,L4/5狭窄9例,L5/S1狭窄17例,L4/5及L5/S1狭窄2例,均采用微创入路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治疗。观察比较手术前后VAS、JOA、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及症状改善率。结果本组2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5~4 h,平均(2.5±0.8)h,术中出血量150~500 ml,平均(307.5±124.4)ml。28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3~12个月。本组患者术后1周及术后3个月VAS及ODI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JOA评分较术前显著提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症状改善优良率为75%(21/28),术后3个月为89.3%(25/28),患者术后症状改善显著。结论采用微创入路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孔狭窄症疗效确切,可直接实现椎间孔减压及脊柱融合,减少对组织的损伤及对神经的牵拉,术中出血少、手术时间短,并能减少术后瘢痕组织形成,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微创Wiltse入路与传统后正中入路手术治疗双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2006年3月~2011年6月手术治疗215例双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其中113例采用微创Wiltse入路经椎间孔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手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A组),男54例,女59例,L2/3~L3/4 6例,L3/4~L4/5 27例,L4/5~L5/S1 80例,年龄43~84岁,平均57岁;术前ODI为(59.16±21.47)%,腰痛VAS评分6.1±3.0分,腿痛VAS评分4.1±2.3分.102例采用传统后正中入路椎板切除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手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B组),男50例,女52例,L2/3~L3/4 5例,L3/4~L4/5 30例,L4/5~L5/S1 67例,年龄48~76岁,平均55岁;术前ODI为(53.14±20.32)%,腰痛VAS评分5.4±2.9分,腿痛VAS评分4.3±2.2分.记录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随访患者腰痛和腿痛VAS评分和ODI改善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结构、性别比例、手术节段构成比、术前ODI和腰腿痛VAS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平均随访19个月,B组平均随访21个月,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手术时间、术后末次随访时ODI和腿痛VAS评分分别为140~190min (165±37min)、(13.20±7.9)%和1.1±0.9分;B组分别为130~220min(155±46min)、(15.20±6.72)%和1.3±1.1分,两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末次随访时腰背痛残留率和腰痛VAS评分分别为4~5cm(4.5±1.1cm)、140~400ml (260±215ml)、1.2±1.1分和2.7%,B组分别11~18cm(14.2±2.4cm)、300~1200ml(420±437ml)、1.9±1.5分和18.6%,A组均明显优于B组(P<0.05).两组术后ODI和腰腿痛VAS评分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改善(P<0.05).结论:微创Wiltse入路经椎间孔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手术与传统后正中入路椎板切除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手术治疗双节段腰椎管狭窄症均能达到良好的减压效果,但微创Wiltse入路手术损伤小,术后腰背痛残留率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成人腰椎峡部裂型滑脱症的微创外科治疗方法与临床效果.方法 成人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患者21例,男12例,女9例;年龄29~73岁,平均51.7岁;L4.5滑脱7例,L5S1滑脱14例;双侧峡部裂19例,单侧2例.根据Meyerding分级:Ⅰ度滑脱13例,Ⅱ度滑脱7例,Ⅲ度滑脱1例.患者全麻,经后路双侧旁中央26 mm切口,在内镜辅助下行单侧或双侧椎管减压、椎间植骨cage融合、新型Sextant-R经皮椎弓根螺钉系统复位与内固定.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170 min,平均出血量160 ml,平均卧床时间7.5 d,平均住院时间19 d.20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4~32个月,平均12.5个月.术后1年随访17例,患者VAS腰痛评分从术前平均(6.0±2.6)分降至(2.9±2.5)分;VAS腿痛评分从术前平均(6.7±3.3)分降至(2.8±1.6)分;Oswestry功能指数从术前平均44.3%降至27.1%;Nakai分级优良率90%.矢状面X线片腰椎滑脱率从术前35.5%±2.5%降至8.3%±7.5%,滑脱椎的腰前凸角从术前平均11.5°±1.7°增至16.8°±9.5°,椎间隙平均高度从术前(5.4±2.5)mm增至(9.1±3.0)mm.根据Lenke动态X线片评估标准:13例(76%)椎间骨性融合、2例(12%)椎间部分骨性融合、2例(12%)椎间无明显骨性融合.3例发生并发症.结论 内镜辅助下后路腰椎管减压、椎间植骨cage融合及经皮椎弓根螺钉系统复位与内固定治疗成人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手术创伤小,近期临床疗效好.  相似文献   

13.
Wang J  Zhou Y  Zhang ZF  Li CQ  Ren XJ  Chu TW  Wang WD  Zheng WJ  Pan Y  Huang B 《中华外科杂志》2011,49(12):1076-1080
目的 回顾性分析和比较微创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MIS-TLIF)和开放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OTLIF)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结果.方法 自2006年6月至2010年5月,371例Ⅰ°或Ⅱ°腰椎滑脱症患者接受TLIF和腰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并获得随访,男性134例,女性237例;年龄37~85岁,平均50.4岁.采用可扩张通道下单节段TLIF和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患者172例(MIS-TLIF组),传统开放TLIF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方法治疗患者199例(OTLIF组).分析两组手术时间、术中术后出血、放射线暴露时间和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采用视觉模拟评分( 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评估临床结果,行腰椎动力位X线片和薄层CT扫描重建检查评价椎间融合情况.结果 37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 58个月,平均32.7个月.术前两组性别、年龄、滑脱类型和融合节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中出血MIS-TLIF组平均为(310±75)ml,OTLIF组(623±156)ml,MIS-TLIF组显著优于OTLIF组(t=2.836,P<0.01).术后出血MIS-TLIF组平均为(38±13)ml,OTLIF组(184±72)ml,MIS-TLIF组显著优于OTLIF组(=3.274,P<0.01).与OTLIF组放射暴露时间(20±10)s比较,MIS-TLIF组放射暴露时间(51±19)s更长(t=2.738,P<0.01).两组在手术时间、腰痛VAS评分、ODI评分和并发症发生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针对Ⅱ°以下腰椎滑脱症,MIS-TLIF安全有效,相对而言,与开放固定比较具有出血少及组织损伤轻优点.  相似文献   

14.
王博  杨群  张德强  王宏  吴春明  马凯  唐开  刘阳 《中华骨科杂志》2011,31(10):1110-1115
 目的 探讨椎间盘镜下减压、B-Twin融合器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腰椎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 3月至 2010年 5月, 收治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腰椎不稳患者 87例, 男 49例, 女 38例;年龄 37~65岁, 平均 47援6岁。均为单节段病变, L3, 43例、L4, 543例、L5S1 41例。采用单枚 B-Twin椎间融合 51例(单枚组), 双枚融合 36例(双枚组)。采用 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估患者术后疗效, 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融合时间和椎间隙高度的变化。结果均获得 12~46个月的随访, 平均 35.8个月。术后腰腿痛症状均明显缓解或消失。 ODI术前平均为 78%±3%, 末次随访平均为 18%±3%;VAS评分术前平均为(8.70±1.3)分, 末次随访平均为(0.65±0.48)分;椎间隙高度术前平均为(8.76±1.3) mm, 术后 1个月平均为(12.8±1.5)mm, 术后 12个月平均为(11.8±0.6) mm。单枚组与双枚组 ODI、VAS和椎间隙高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但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单枚组少于双枚组。均获融合或可能融合, 融合时间 3.9~8援6个月, 平均为 5援6个月。结论椎间盘镜下减压、B-Twin融合器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腰椎不稳的疗效满意, 单枚与双枚融合疗效相近, 单枚融合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医疗费用低的优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分析椎间盘镜下髓核切除术(MED)与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TLIF)治疗伴Modic改变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9月至2008年12月解放军第188医院收治的59例伴Modic改变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MED组30例、微创TLIF组29例,对比两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的差异。结果59例患者均获得有效随访,随访时间0.5~5年,平均随访时间3年2个月。两组患者术后切口均获Ⅰ期愈合,无椎间隙感染和神经功能损伤。MED组术后5例复发,均表现为下腰痛伴下肢放射性疼痛,MRI检查证实为原位椎间盘再次突出,后采用TLIF术治愈;微创TILF组术后无复发,X线片检查示所有患者骨性融合。术前两组患者VAS及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VAS及ODI评分均较术前显著下降(P<0.05);微创TLIF组明显优于MED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MED比较,微创TLIF治疗伴Modic改变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复发率低、疼痛缓解理想、功能恢复快等优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小切13单侧固定的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TLIF)治疗下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中期临床疗效.方法 2004年4月至2005年12月采用旁正中入路下小切口(长约3 cm)TLIF结合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43例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其中男性24例,女性19例;年龄38~71岁,平均49岁.均为单节段手术,其中L3~43例,L4~527例,L5~S113例.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切口愈合情况,分析相关并发症.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ODI)和日本骨科学会评分(JOA)评价疗效,并且通过影像学检查对椎间隙不同部位高度、术后椎体间融合情况以及手术邻近节段的退变情况进行评价.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110 min,术中出血最约150 ml,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平均随访时间46个月,ODl分值由术前的(60±10)分下降到末次随访时(12±4)分(P<0.01),JOA分值由术前的(9.6±2.2)分提高到末次随访时(23.8±2.O)分(P<0.01),最终疗效评价优良者占86%.椎间隙腹、背侧高度均有显著提高,末次随访总融合率为94%,相邻节段影像学观察退变发生率为17%.未发现继发性脊柱侧弯,螺钉松动、断裂等情况.结论 旁正中人路下小切口TILF结合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下腰椎退行性疾病,手术创伤小,经济方便,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微创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联合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术(unilateral pedicle screw fixation,UPSF)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discogenic low back pain,DLBP)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3月-2009年7月,采取微创TLIF联合UPSF治疗57例单节段DLBP患者。其中男27例,女30例;年龄38~61岁,平均45.6岁。病程9个月~11年。病变节段L2、32例,L3、45例,L4、529例,L5、S121例。记录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植骨融合率及手术并发症。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临床疗效,并根据造影剂诱发一致性疼痛压力大小及椎间盘封闭敏感性高低对患者手术疗效进行分组比较。结果患者手术时间(84.6±37.4)min,切口长度(3.4±0.6)cm,术中出血量(132.5±23.2)mL,术后引流量(58.7±21.4)mL,住院时间(6.5±0.8)d。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年2个月~5年4个月,平均3.2年。末次随访时ODI及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ODI评分改善率获优27例,良22例,可6例,差2例,优良率为86.0%;均获得坚强椎间融合。末次随访时,造影剂注射低压力敏感组的ODI及VAS评分优于高压力敏感组(P<0.05);椎间盘封闭高敏感组的ODI及VAS评分优于低敏感组(P<0.05)。结论微创TLIF联合UPSF治疗DLBP手术创伤小,对腰椎后部结构破坏小,并发症少,疗效确切,但必须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造影剂注射低压力敏感或椎间盘封闭高敏感患者手术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