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报道应用超声检查48例小儿腹部恶性肿瘤,并经手术病理或细胞学检查证实,超声诊断符合率为89.6%,本文较详细地描述了小儿腹部恶性肿瘤声像图特点,以及腹膜后肿瘤与腹腔肿瘤的鉴别要点。认为在小儿腹部肿瘤的诊断中应以超声检查作为一种首选的、可靠的无创性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超声检查对腹膜后肿瘤的诊断价值 ,评价超声检查对腹膜后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 对 5 5例腹膜后肿瘤患者进行B超检查并有阳性发现 ,与手术或病理活检的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良性肿瘤 18例 ( 32 7% ) ,原发性恶性肿瘤 31例 ( 5 6 4 % ) ,转移性恶性肿瘤 4例 ( 7 3% ) ,交界性肿瘤 2例 ( 3 6 % )。其中超声诊断腹膜后肿瘤 4 9例 ,误诊 6例 ,定位诊断正确率 89 1% ,良恶性诊断符合率 6 6 7%。结论 超声检查是一种简便、准确、无创的腹膜后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3.
肾肿瘤的超声诊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肾肿瘤可分为肾实质肿瘤和肾孟肿瘤两大类。应用超声检查肾脏肿瘤是一种既方便、经济,又有明显效果的影像诊断方法,深受病员欢迎和临床的重视。1超声检查肾肿瘤应注意点1.1检查前应排空膀腕因膀跳充盈常会引起肾孟的轻度扩张而造成不必要的误解。1.2肾肿瘤的超声诊断应通过多途径进行检查常规采用的检查途径有俯卧位或仰卧位。俯卧位较易显示肾脏声像,可进行双侧对比观察;横切扫查时更可了解两野两极间的关系,有助鉴别诊断。仰卧位从侧腰部检查所获得的肾脏声像,易于与X线造影结果相比较、印证。肾脏占位性病变检查时,两种途径都…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告了因呕血、腹痛、腹块、衰竭急诊胃肿瘤患者31例,B 型超声诊断检出率97%。并就胃肿瘤超声的特点、分区、分型及与手术的关系进行了探讨。这是一种最简便无创性检查方法,任何病人都可以接受。提出了急诊超声检查诊断重症胃肿瘤患者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加强肿瘤生物学标志的研究和评价   总被引:76,自引:3,他引:73  
在肿瘤的研究和临床实践中,关键是早期发现和早期诊断问题。肿瘤标志在肿瘤普查、诊断、判断预后和转归,评价治疗效果和高危人群随防观察等方面都具有较大实用价值。然而直至近十几年,随着分子生物学与免疫学的发展,及对肿瘤早期诊断的重视,肿瘤标志才成为从事肿瘤基础研究和临床工作者十分关注的热点。近来,接受肿瘤标志检查的人越来越多,在临床上肿瘤标志已成为肿瘤患者的重要检查指标。肿瘤标志的临床评价  一、肿瘤标志在临床应用中的评价理想的肿瘤标志应是:(1)特异性强;(2)灵敏度高;(3)其表达量或血中水平与肿瘤组织扩展或大小呈正…  相似文献   

6.
经腹超声检查在结肠肿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经腹超声在结肠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7例经腹超声检查诊断为结肠癌病例的超声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病理表明67例肿瘤直径均大于3 cm,包括结肠癌61例,非结肠癌6例,超声检查定性诊断符合率为 91%(61 / 67),结肠癌病变部位、浆膜破坏、肠系膜淋巴结转移、肝转移诊断符合率分别为 85%、70%、94%、94%,病变长度、肿瘤大小与手术标本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59例(96.7%)结肠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检出高速高阻血瘤信号.结论经腹超声检查3 cm以上结肠肿瘤是一种方便、经济、有效和较全面的检查方法,有助于术前对病情的全面了解.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对肿瘤患者行PET/CT显像检查质量的影响,以期建立一种有助于医生精确掌握患者病情发展的护理方案。方法选取我院住院治疗的肿瘤患者12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2例。检查前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个性化护理方案。两组患者均采用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为显像剂进行PET/CT肿瘤代谢显像检查,分别详细统计显影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空腹血糖浓度、检查图像质量、身体移位、检查中断和肌肉显影方面的差异经检测均与个性化护理相关。结论 PET/CT显像检查前,给予肿瘤患者个性化护理有助于显像质量的提高,利于医生对患者的病情发展做出精准的诊断。  相似文献   

8.
正阑尾肿瘤在消化道肿瘤中发病率较低,在阑尾术后病理学检查中占比不足2%~([1])。其中阑尾黏液性肿瘤是一种罕见的病理分型,临床表现多不典型,多以腹痛、盆腹腔肿块急腹症症状就诊。超声检查具有方便、快速、无创、低成本及可重复检查的优势,已经成为急诊医学中一种重  相似文献   

9.
张郁林  黄烨  周波  杨卫东  聂军  李奎  万沛 《临床误诊误治》2011,24(11):33-34,109
目的探讨原发性心脏肿瘤的临床特点与诊治措施。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例原发性心脏肿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因活动后胸闷、气促20 d入院。胸部CT检查示左心房及右心房交界处占位性病变;心脏MRI检查示心房间隔后顶部占位性病变。于全麻体外循环下行手术治疗。术中见房间隔顶部、上腔静脉、右肺动脉及主动脉之间有一肿物,完整切除。术后病理检查诊断心脏肿瘤并陈旧性出血及钙化。术后24 h脱离呼吸机。术后10 d康复出院,心功能Ⅱ级。结论原发性心脏肿瘤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超声和MRI检查对其有很好的诊断价值,一经确诊即应限期手术,甚至还需急诊手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原发性输尿管肿瘤的早期诊断方法与治疗。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3年8月至2009年3月收治的16例输尿管肿瘤患者的诊断方法及治疗。结果通过超声检查、排泄性静脉尿路造影、逆行肾盂造影、CT、输尿管镜及脱落细胞学检查等,术前诊断符合率为93.8%(15/16)。除1例行快速病理检查证实为息肉外,其余均为输尿管肿瘤。全部肿瘤患者除1例外,均行患侧肾、输尿管全切和膀胱袖状切除。结论多种检查方法相结合是原发性输尿管肿瘤早期诊断与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非典型脑膜瘤的CT及MRI表现,提高脑膜瘤术前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检查确诊的非典型脑膜瘤20例的CT与MRI表现。结果肿瘤边缘多不规则,CT及MRI平扫分别呈密度或信号不均匀,增强后呈不均匀强化。MRI检查还可见肿瘤内流空的血管影、脑膜尾征;MRA及MRV检查可清晰显示肿瘤的血供及静脉窦受侵。结论非典型性脑膜瘤的影像表现不典型,但仍具有脑外肿瘤的影像学特征,MRI检查在肿瘤定位及了解肿瘤与相邻的组织及血管的关系具有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探讨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联合DWI(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检查对腮腺肿瘤患者良、恶性鉴别诊断效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就诊的120例腮腺肿瘤患者(2015年1月~2018年6月),对腮腺肿瘤患者实施常规MRI检查、DWI检查,以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为参照,计算和比较常规MRI检查、DWI检查对腮腺肿瘤的定性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析其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之间的一致性。根据手术病理诊断结果将腮腺肿瘤患者分为良性病变组与恶性病变组,比较不同性质腮腺肿瘤患者的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结果:以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为参照,DWI检查对腮腺肿瘤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均高于常规MRI检查(P 0. 05)。一致性分析结果显示,DWI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之间的一致性达到良好水平,而常规MRI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之间的一致性仅为中等。不同性质腮腺肿瘤患者的ADC值比较,恶性病变组在b值分别为600 s/mm~2、800 s/mm~2、1000 s/mm~2时的ADC值均低于良性病变组(P 0. 05)。结论:在腮腺肿瘤定性诊断时,采用MRI联合DWI技术可对腮腺良性病变与恶性病变予以准确鉴别区分,具有较好的定性诊断价值,有利于实现量化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精细化护理干预配合心理安慰在肿瘤患者行PET-CT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行PET-CT检查的肿瘤患者266例,将其随机等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精细化护理干预配合心理安慰,比较两组患者检查时间、重复检查率、检查合格情况、检查配合情况、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检查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重复检查率低于对照组(P0.05),图像合格率、检查配合率及检查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精细化护理干预配合心理安慰应用于肿瘤患者行PET-CT检查中可缩短检查时间,提高检查质量与检查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肿瘤超声及超声造影在肾上腺肿瘤患者中的临床价值及可行性。方法:选择2016年5月-2017年12月入院诊断的肾上腺肿瘤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最终经手术病理组织学检查得到确诊。手术前患者均行肿瘤超声、超声造影检查,将肿瘤超声与超声造影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肿瘤超声及超声造影早肾上腺肿瘤患者中的诊断价值及可行性。结果:60例肾上腺肿瘤均经过手术病理检查最终确诊,53例经手术治疗,7例经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确诊。肿瘤中,排在前三位的分别为:皮质腺瘤、嗜铬细胞瘤、髓样脂肪瘤,分别占:53.33%、13.33%和10.00%;肾上腺肿瘤患者均完成肿瘤超声与超声造影检查,肿瘤超声最终确诊53例;肿瘤超声联合超声造影检查最终确诊58例;肿瘤超声联合超声造影在肾上腺肿瘤中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均高于单一肿瘤超声和超声造影(P<0.05);常规超声检查下确诊的30例腺瘤直径(9-37)mm,平均(23.14±4.61)mm,内部呈均质细点状回声,边界光滑、整齐,包膜完整;7例嗜铬细胞瘤直径(40-71)mm,平均(56.74±4.51)mm,内部呈均匀低回声,边界呈较高的清晰回声;5例髓样脂肪瘤直径(31-55)mm,平均(38.42±4.62)mm,圆形均质回声,形态规则、边界清。联合超声造影剂检查时造影剂均进入病灶部位,肿瘤边界更加清晰,且腺瘤、嗜铬细胞瘤与髓样脂肪瘤造影剂填充较快,达峰强度低于周围肝实质或与肝实质相当。腺瘤患者超声造影剂下周围均匀增强,内部存在散在造影剂;髓样脂肪瘤超声造影下不均匀增强,中央高而周围回声低。结论:肿瘤超声用于肾上腺肿瘤中能提高临床确诊率,而超声造影能显示肾上腺肿瘤血流灌注情况,能作为肿瘤超声的补充,肿瘤超声及超声造影联合能能实现肾上腺肿瘤的诊断与鉴别,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评估四肢骨及软组织肿瘤血管侵犯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河南省洛阳市第一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94例四肢骨与软组织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磁共振成像(MRI)、MSCTA检查与手术治疗。将手术探查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分析MRI、MSCTA检查四肢骨与软组织肿瘤血管侵犯相关诊断效能。结果 结合本院及外院手术探查结果发现,94例四肢骨与软组织肿瘤患者中存在血管侵犯61例,无血管侵犯33例,血管侵犯检出率为64.89%(61/94)。kappa检验显示:MRI检查四肢骨与软组织肿瘤血管侵犯与手术探查结果一致性较为理想(kappa值=0.631,P=0.001),MSCTA检查四肢骨与软组织肿瘤血管侵犯与手术探查结果一致性极高(kappa值=0.886,P=0.001)。MSCTA检查四肢骨与软组织肿瘤血管侵犯的灵敏度[93.44%(57/61)]、准确度[94.68%(89/94)]高于MRI[77.05%(47/61)、85.11%(80/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SCTA检查四肢骨与软组织肿...  相似文献   

16.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5):1083-1084
50例患者行超声检查、多排螺旋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将CT和超声检查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从肿瘤大小、转移和分期情况比较CT和超声检查效果。与超声检查肿瘤大小准确率(86.0%)、淋巴细胞转移准确率(18.0%)、远处转移准确率(14.0%)和肿瘤分期准确率(38.0%)比较,多排CT肿瘤大小准确率(98.0%)、淋巴细胞转移准确率(40.0%)、远处转移准确率(46.0%)和肿瘤分期准确率(72.0%)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排螺旋CT多期扫描检查胰腺癌具有较好的优势,对胰腺癌瘤体大小、转移、分期和手术切除具有较高的评估价值,是临床参考价值较高的诊断技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磁共振检查在纵隔肿瘤定性诊断及术前评估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1月~2020年6月收治的纵隔肿瘤患者63例,均行磁共振、CT检查,对比术后病理结果,分析磁共振及CT检查对纵隔肿瘤定位、定性的准确率,并分析影像学检查结果。结果:磁共振检查定性准确率明显高于胸部CT检查(P<0.05)。结论:磁共振检查应用于纵隔肿瘤定位、定性均具有较高价值,可明显提高诊断准确率,对肿瘤良恶性鉴别、术前评估有临床意义,对部分少见、难以鉴别的肿瘤可结合胸部CT检查共同判断。  相似文献   

18.
骶骨肿瘤的影像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骶骨肿瘤的X线平片、CT和MRI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65例骶骨肿瘤的各种影像学表现,所有病例均摄X线平片,其中CT检查32例,MRI检查20例,CT和MRI均检查13例。结果:早期骶骨肿瘤X线平片不易诊断,CT、MRI可清楚显示骶骨肿瘤破坏范围、肿瘤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结论:骶骨肿瘤的X线平片、CT和MRI影像学资料结合临床表现对骶骨肿瘤的诊断和制订手术方案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正卵泡膜细胞瘤-纤维瘤组肿瘤是指包括自纤维瘤至明显卵泡膜分化的一组良性卵巢肿瘤~([1]),根据肿瘤所含卵泡膜细胞与成纤维细胞及纤维的比例,分为卵泡膜细胞瘤、纤维卵泡膜细胞瘤和纤维瘤~([2]),是绝经前、后女性最常见的卵巢实体性肿瘤~([3])。虽然MRI是女性盆腔病变检查中比较有效的检查手  相似文献   

20.
椎管哑铃形肿瘤的诊断和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提高椎管哑铃形肿瘤的诊治水平。方法:对19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及手术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椎管哑铃形肿瘤患者临床表现与一般椎管内肿瘤表现相似,CT与MRI检查有助于确诊。采用后正中切口入路一期手术全切除肿瘤16例,联合栓旁或椎前入路二期手术全切除肿瘤3例。16例痊愈出院,3例好转,无一例死亡或发生周围组织器官损伤。结论:椎管哑铃形肿瘤表现缺乏特征性,MRI确诊最好的方法。根据具体的肿瘤位置、大小和性质来选择手术方式有利于提高疗效,大多数椎管哑铃形肿瘤可经后正中切口入路一期手术全切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