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 (MP)感染的肺外并发症。方法 回顾分析 2 13例MP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2 13例MP感染中 ,4 4例有肺外并发症 ,发生率为 2 0 7% ,主要有支原体脑炎、心肌炎、泌尿系统受累、肝功能损害、粒细胞减少、皮疹等。结论 MP感染可引起机体多系统损害 ,部分患儿可同时有 2种或 2种以上的合并症 ,少数以肺外合并症为首发症状 ,易误诊、漏诊 ,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2.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肺外并发症44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肺外并发症。方法 回顾分析213例MP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213例MP感染中,44例有肺外并发症,发生率为20.7%。主要有支原体脑炎、心肌炎、泌尿系统受累、肝功能损害、粒细胞减少、皮疹等。结论 MP感染可引起机体多系统损害,部分患儿可同时有2种或2种以上的合并症,少数以肺外合并症为首发症状,易误诊、漏诊。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肺外损害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383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383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中,81例出现肺外损害的表现,发生率为21.15%.结论 MP感染后导致多脏器损害发生率较高,少数患儿以肺外损害为首发表现,易误诊、漏诊.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2000-2006年杭州市3岁以上儿童肺炎支原体(MP)肺炎临床特征变化趋势.方法 研究对象为2000年1月-2006年12月收治的3岁以上MP肺炎患儿288例,比较3个时间段(2000-2002年,2003-2004年,2005-2006年)MP肺炎的临床表现、胸X线片及治疗转归的变化趋势.结果 (1)发热与热程变化:共281例患儿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占97.6%,不同时段患儿热程中位数分别为7.2 d,8.5 d和11.2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呼吸道症状:3个时段患儿呼吸道症状包括喘息/呼吸困难(6.1%,9.9%,16.3%)、寒战(6.9%,11.3%,19.8%)、胸痛(12.2%,15.5%,22.1%)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5.87,11.46,5.21,P<0.05).(3)3个时段肺外损害发生率(13.0%,38.0%,4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1.27,P<0.01).(4)胸X线片改变:主要表现为大片状阴影,2005-2006年30.2%患儿伴有胸腔积液、肺不张等肺内并发症,不同时间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治疗与转归:红霉素和阿奇霉素对MP肺炎的治疗效果在不同时段间比较,有效率逐渐下降.经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后发热的持续时间中位数分别为3.2 d,4.5 d,6.2 d,住院天数中位数分别为7.0 d,8.7 d,11.4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000-2006年杭州市3岁以上儿童MP肺炎呈现发热时间延长,呼吸道症状加重,并发症和肺外损害发生率增加,难治和重症MP肺炎病例明显增多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腺病毒肺炎12例临床特点和鉴别诊断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提高对腺病毒肺炎的再认识。方法选取2001年3月至2005年4月确诊的12例腺病毒肺炎患儿为对象,对其临床特点和辅助检查进行分析,并且与10例肺炎链球菌肺炎、10例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患儿的临床特点进行比较。结果12例腺病毒肺炎患儿均持续高热、有细湿罗音,10例(83.3%)患儿有持续性的喘鸣音、并出现合并症,其中合并心力衰竭10例(83.3%),呼吸衰竭6例(50.0%),中毒性肝炎6例(50.0%),脑病2例(16.7%),心肌炎1例(8.3%)。死亡2例。影像学特点:为假大叶5例,有大片影5例,小片融合灶1例,薄片影1例,有肺气肿9例,有肺门增大7例。10例(83.3%)患儿的胸片示病灶逐渐增多成为多叶的病灶。与其他两种肺炎比较,腺病毒肺炎合并症发生率高,需用IVIG和全身激素的比率明显较对照组为高。结论腺病毒肺炎的合并症发生率高,病死率高,治疗难度大。  相似文献   

6.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特点及年度流行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5年10月~1996年2月用微量颗粒凝集法检测肺炎患儿494例,肺炎支原体(MP)抗体阳性者148例,阳性率为30.0%。示婴幼儿MP感染比例有增高趋势,95年秋冬季沈阳地区有MP感染流行。婴幼儿和儿童期MP肺炎的临床表现不同,年龄愈小,MP感染的临床表现愈不典型,因而易漏诊、误诊。儿童期MP肺炎表现较典型容易诊断,但病程长,肺外并发症多,尤以肺外表现为首发症状时易误诊。  相似文献   

7.
330例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肺外并发症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肺炎支原体(MP)感染及肺外并发症.方法 回顾分析330例MP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330例支原体肺炎患儿有97例合并肺外并发症.结论 注意肺炎或肺外并发症在一般抗生索治疗效果不好时,应想到支原体感染.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感染与反复呼吸道感染(RRI)的关系及其对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住院疑诊为MP感染和RRI患儿,采用明胶颗粒法检测其血清抗MP-IgM,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IgG、IgA、IgM。比较肺外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MP感染发生率13.94%(687/4 930例),在RRI中发生过MP感染者24.29%(85/350例),其中发生反复MP感染者12.86%(45/350例)。RRI并反复MP感染组肺外并发症发生率较高(P〈0.05)。学龄前RRI组IgG、IgA水平低于健康儿童,学龄前RRI+反复或非反复MP感染组血清IgG、IgA水平高于学龄前RRI组(P〈0.01)。IgM无差异(P〉0.05)。补体C3、C4水平均无显著性上升;学龄前RRI组及学龄前RRI+反复MP感染组补体C3水平下降(P〈0.05)。结论MP感染是RRI的重要原因之一,RRI及MP感染的患儿均存在体液免疫功能紊乱,RRI患儿如有反复MP感染应警惕MP肺外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提高对小 儿肺炎支原体(MP)肺炎的临床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对2005 09—2006 05间106例确诊为MP肺炎住院患儿的临床特点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发 病年龄多为学龄儿童,6~13岁占49.1%。持续发热伴刺激性咳嗽的患儿占93.4%,早期无明显阳性体征。MP痰培养阳性率低,仅为6.6%。但用颗 粒凝集法检测血清MP IgM阳性率高(92.5%)。外周血白细胞大多正常(占71%),但血沉(85.0%)及CRP(52.0%)都升高。胸片以一侧大片絮状阴影 为多见,占88.7%,右侧(57.6%)多于左侧,下叶(72.3%)多于中上叶。35例(33.0%)有肺外合并症,伴有渗出性胸膜炎者占39.4%,此外尚有贫血 、肝损害等。所有病例用红霉素、阿奇霉素治疗效果良好,尚未发现耐药情况。结论小儿MP肺炎好发于学龄儿童,颗粒凝集法检测血清Mp IgM 阳性率高,利于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合并EB病毒(EBV)混合感染后肺炎的临床及实验室特征。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4年4月期间因肺炎住院治疗且病原学检测MP及EBV均阳性的122例患儿作为混合感染组,并将同期入院的45例单纯MP肺炎患儿作为对照组。收集所有患儿的临床和实验室检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MP及EBV混合感染检出率为5.51%(122/2 213)。随着年龄增大,混合感染检出率逐渐升高(χ2=84.08,P0.001)。大叶性肺炎患儿混合感染检出率明显高于支气管肺炎患儿(χ2=37.44,P0.001)。MP合并高考贝数EBV感染组(高混组)、低混组与对照组三组间比较,高混组ALT及CK-MB升高,大叶性实变发生率高,发热时间及住院时间较长(P均0.05)。高混组ALT、CK-MB升高发生率,发热时间及住院时间高于低混组(P均0.05)。结论 MP及EBV混合感染可加重肺内外损伤,EBV拷贝数高低是影响MP混合EBV感染后肺炎肺内外损伤程度的重要原因。当MPP患儿临床症状较重、肺外损伤明显时,必要的EBV检测,特别是定量检测可有利于临床正确的诊断及合适的治疗。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发病率明显增加,已成为小儿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之上一。MP感染肺内炎症有轻、重不同程度的改变,且可以引起多系统肺外并发症,已引起广泛关注。我院儿科1999年~2002年间收治的87例MP肺炎中18例存在肺外表现,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肺外表现   总被引:98,自引:6,他引:98  
肺炎支原体 (MP)感染是引起呼吸系统疾病和全身性病变的常见病因 ,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约占门诊呼吸道感染的 15 %~ 2 0 % [1] 。其病变范围从轻度呼吸道感染到严重的非典型肺炎 ,并可引起多系统损害 ,肺外表现包括神经、心脏、肝脏、肾脏和胃肠道病变及溶血性贫血、多关节炎、各种皮诊 ,现就MP肺炎肺外表现的若干进展作一综述。一、流行特点MP是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一种微生物 ,含有DNA和RNA ,无细胞壁。MP肺炎为世界性 ,全年均可发生。以秋、冬季多见 ,可散发或小流行 ,流行周期 4~ 6年 ,在流行期间发病率比平时可增高 3~ …  相似文献   

13.
肺炎支原体感染肺外并发症118例   总被引:24,自引:9,他引:15  
目的分析肺炎支原体(MP)感染肺外器官受损的临床特征、疗效及预后。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MP IgM、IgG,对阳性的且鼻咽部洗液呼吸道病毒检测和呼吸道分泌物细菌培养均为阴性的226例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26例中118例肺外多器官受累,占52.20%,其中以消化、泌尿、心血管系统及浆膜腔积液多见,分别为38.98%、33.89%、21.11%和17.79%。均经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14d好转。MP IgM均阳性,IgG阳性率35.5%,痰MP培养阳性率32.20%,冷凝集试验阳性率47.46%。结论MP感染可引起大量肺外并发症,故对不能完全以细菌、病毒感染解释的多脏器受累的呼吸道感染,应考虑到MP感染的可能。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肺炎支原体(MP)感染发病率的增加,引起肺外合并症也逐渐增多,且全身各系统均可受累,但MP感染致噬血细胞综合征临床报道较少,现报道两例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 (MP)感染与毛细支气管炎的相关性。方法 前瞻性对 137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采用ELISA方法进行血清MP IgM测定 ,并设IgM阳性为MP感染组、IgM阴性为对照组 ,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37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中 ,MP IgM阳性 2 2例 (16 % ) ,其临床特征为 :1~ 6月龄 10例 (4 5 5 % )、6个月~ 2岁 12例 (5 4 5 % )。冬春 13例 (5 9 1% ) ,夏秋 9例 (4 0 9% )。均有咳嗽、喘憋表现和发作性呼吸困难 ,发热 14例 (6 3 6 % )。肺部片状阴影 12例 (5 4 5 % ) ,白细胞总数 >15× 10 9/L 9例 (4 0 9% )。肺外表现 :神经系统 2例 (9 1% ) ,皮疹 4例 (18 2 % ) ,肝功能ALT升高 9例(4 0 1% )。无心力衰竭发生。病程平均 19d。 2~ 6周大环内酯类药正规治疗 2 0例 (10 0 % )有效。结论 肺炎支原体急性感染可引起毛细支气管炎 ,病程较长 ,肺外表现多 ,肺部X线多伴有片状阴影。大环内酯类药正规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16.
С������֧ԭ�����106���ٴ�����   总被引:44,自引:0,他引:44  
目的提高对小儿肺炎支原体(MP)肺炎的临床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对2005-09—2006-05间106例确诊为MP肺炎住院患儿的临床特点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发病年龄多为学龄儿童,613岁占49.1%。持续发热伴刺激性咳嗽的患儿占93.4%,早期无明显阳性体征。MP痰培养阳性率低,仅为6.6%。但用颗粒凝集法检测血清MP-IgM阳性率高(92.5%)。外周血白细胞大多正常(占71%),但血沉(85.0%)及CRP(52.0%)都升高。胸片以一侧大片絮状阴影为多见,占88.7%,右侧(57.6%)多于左侧,下叶(72.3%)多于中上叶。35例(33.0%)有肺外合并症,伴有渗出性胸膜炎者占39.4%,此外尚有贫血、肝损害等。所有病例用红霉素、阿奇霉素治疗效果良好,尚未发现耐药情况。结论小儿MP肺炎好发于学龄儿童,颗粒凝集法检测血清Mp-IgM阳性率高,利于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7.
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表现和肺外并发症   总被引:34,自引:1,他引:34  
肺炎支原体(MP)感染不仅可引起呼吸道感染,也可引起肺外其他器官病变。目前,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的临床表现以及MP感染引起的肺外表现逐渐受到重视。本文总结了MP感染呼吸道的临床表现以及肺外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感染并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传单)患儿肺外并发症的临床特征。方法对18例有不规则发热、颈部淋巴结大、咽炎、肝脾大、肺内感染等症状,经ELISA检测MP-IgM( )、EBV-IgM( ),临床诊断为MP感染并传单的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肺外并发症8例(44.4%),其中肝脏损害3例(16.6%),心肌损害1例(5.56%),心脏、肝脏同时受损2例(11.1%),泌尿系统损害、神经系统损害各1例(各5.56%)。并发症多于原发病后1周左右发生,无典型临床表现,仅1例脑炎以神经系统表现为首发症状,主要依靠辅助检查确诊。病例均予以大环内酯类治疗3周,更昔洛韦治疗5~7d,辅以并发症和支持治疗,均痊愈。结论MP感染并传单引起肺外并发症的发病率较单一感染高,多数临床症状不典型,易被原发病症状掩盖。少数以肺外表现为首发症状时,易造成误诊,早期诊断、规则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9.
支气管肺泡灌洗在小儿支原体肺炎并肺不张治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肺炎支原体(MP)肺炎近年来发病率逐年升高,在非流行年间占小儿肺炎病原的10%~20%,流行年份则高达30%以上[1].MP肺炎可产生多种肺内外合并症,其中最多见的是肺不张,对这些患儿如果仅仅以全身抗生素治疗,往往疗程长而效果不佳,使病情迁延反复,甚至可发生肺纤维化.  相似文献   

20.
肺炎支原体感染所致中枢神经系统损害26例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肺炎支原体感染是儿科较为常见的一种感染 ,其肺外疾病中常见有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 ,此种损害已引起临床上的高度关注。该文探讨肺炎支原体所致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分析30 8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30 8例肺炎支原体感染中 2 6例 (8.4 % )有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结论 肺炎支原体所致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发生率有上升趋势 ,早期诊断及治疗肺炎支原体感染所致中枢神经系统损害 ,对减少死亡率及致残率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