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持续负压引流对食管癌术后颈部切口感染的影响.方法 将170例食管上、中段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除常规治疗外,施行颈切口硅胶管连接无菌一次性负压引流器,持续负压引流约72 h左右;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的同时颈部切口采用传统橡皮片自然引流.结果 观察组颈部切口感染率及吻合口瘘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平均住院日及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持续负压引流较传统橡皮片自然引流能降低食管癌术后颈部切口感染及吻合口瘘发生率,缩短了平均住院日减少了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持续负压引流对食管癌术后颈部切口感染的影响.方法 将170例食管上、中段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除常规治疗外,施行颈切口硅胶管连接无菌一次性负压引流器,持续负压引流约72 h左右;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的同时颈部切口采用传统橡皮片自然引流.结果 观察组颈部切口感染率及吻合口瘘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平均住院日及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持续负压引流较传统橡皮片自然引流能降低食管癌术后颈部切口感染及吻合口瘘发生率,缩短了平均住院日减少了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负压吸引在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治疗及护理中的作用。方法:对2001-07/2009-02 32例食管癌根治术后发生颈部食管吻合口瘘患者进行分析,随机分为对照组15例,负压吸引组17例,比较两组吻合口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两组均及时拆开颈部切口缝线,负压组瘘口周围给与鼻导管负压吸引,保证引流液及坏死组织及时清理。结果:32例食管癌根治术后颈部食管发生吻合口瘘,恢复良好,无死亡,负压组吻合口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常规换药组。结论:负压吸引可以有效治疗食管癌术后颈部吻合口瘘,加快吻合口愈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生物补片在食管癌根治术中加强修补吻合口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接受食管癌根治术经颈部吻合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随机法将患者分为补片组(n=25)和对照组(n=27)。补片组采用生物材料补片加强修补食管残胃吻合口,对照组行颈部食管残胃吻合后不使用补片修补加固。记录补片组和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补片组颈部切口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补片组未发生食管、气管瘘,对照组出现1例食管、气管瘘。2组肺部感染、吻合口狭窄、吻合口瘘发生率和手术时间、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利用生物材料补片在食管癌根治术中对吻合口加强修补,有助于降低切口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康璐  袁娟  洪宇彤 《护士进修杂志》2020,35(11):1043-1045
目的探讨微氧渗透辅助负压封闭治疗在食管癌三切口术后颈部吻合口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胸科收治的37例食管癌三切口术后发生食管胃颈部吻合口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19例,对照组18例。观察组采用微氧渗透辅助负压封闭治疗,对照组给予持续负压封闭治疗。比较两组瘘口温度、渗液pH值、渗液量、治愈率、愈合时间、护理满意度等指标。结果观察组瘘口温度随治疗时间增加而升高更明显(P0.01),观察组渗液pH值、渗液量随治疗时间延长而下降更明显(P0.01),治愈率、愈合时间、护理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氧渗透辅助负压封闭治疗颈部吻合口瘘可以改善瘘口微环境,强化除菌效果,有效引流渗液,缩短瘘口的愈合时间和提高瘘口治愈率,且护理满意度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糖监测管理对食管癌手术高血糖老年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6年6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82例接受食管癌手术的高血糖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平均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两组,每组各41例.观察组接受血糖监测管理,控制血糖达标,对照组接受常规管理.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死亡情况,血糖、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数值情况,切口引流以及吻合口瘘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4.63%(6/4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3.41%(26/41);观察组患者无死亡现象,对照组患者出现2例死亡现象;观察组患者切口引流、吻合口瘘情况好于对照组;观察组血糖值、CRP以及白细胞等指标均低于观察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糖监测管理能够显著减少食管癌手术高血糖老年患者并发症的发生以及死亡例数,且患者其他生化指标较稳定,切口引流及吻合口瘘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并发吻合口瘘患者应用腹腔持续冲洗护理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本院行食管癌术后并发吻合口瘘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持续冲洗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2组患者吻合口瘘愈合效果、吻合口瘘愈合时间、护理质量评分、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吻合口瘘愈合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吻合口瘘的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护理治疗评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病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结论食管癌术后并发吻合口瘘患者应用腹腔持续冲洗护理能够有效提高吻合口瘘的治疗效果,较少愈合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60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9例)和对照组(31例).对照组进行围手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围手术期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及治疗依从性.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均成功,观察组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为3.45%,治疗完全依从者23例;对照组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为29.03%,患者完全依从者17例,两组患者吻合口瘘发生率、依从性比较均有显著差异(均P<0.05).结论 对食管癌患者进行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可明显减少患者术后吻合口瘘并提高其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9.
姜炜  吕必宏  何健明  朱卫东  杨军 《新医学》2014,(10):680-682
目的:探讨纵隔引流管在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诊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分析61例食管癌切除术后出现吻合口瘘的患者的资料,于术中常规放置胸管加放纵隔引流管的28例被设为引流组,仅常规放置胸管的另外33例被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确诊吻合口瘘的时间、发热持续时间、继发肺部感染的发病率、住院日数以及预后等情况。结果引流组确诊吻合口瘘的时间为术后(6.2±0.5)d,短于对照组的(10.7±2.3)d (P <0.05);引流组发热持续时间为(7.2±1.5)h,短于对照组的(45.3±18.5)h (P <0.01)。引流组与对照组吻合口瘘后继发肺部感染的发病率分别为18%和42%(P <0.05)。引流组经保守治疗后全部痊愈出院,术后住院日数为(24.5±5.6)d;对照组1例死于肺部感染,其余患者均痊愈出院,术后住院日数为(43.5±5.8)d ,明显长于引流组(P <0.05)。结论食管癌术中留置纵隔引流管有利于早期诊治吻合口瘘,减低继发肺部感染的发病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0.
崔培明 《临床医学》2005,25(10):94-94
颈部吻合口瘘是食管癌术后严重的并发症,我科自开展食管癌手术以来,共做食管癌手术524例,其中颈部切口吻合术共337例,发生吻合口瘘的48例,发生率为7.0%。全部治愈出院,现就吻合口瘘的护理体会浅谈如下:术后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以便早期发现吻合口瘘。术后观察的重点是体温变化,是否伴有情绪激动、烦躁不安、多汗、失眠等症状。颈部吻合口换药,应严格无菌操作,并细致检查颈部吻合口是否有局部红肿、压痛、皮下气肿,一旦发现,就提示发生了颈部吻合口瘘。应尽快采取措施,切口处引流。在我们护理的过程中,有31例发现体温异常,检查吻合口及时发…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颌面颈部间隙感染患者经小切口负压引流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50例颌面颈部间隙感染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为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小切口负压引流治疗,对照组给予广泛切开引流术.比较两组术后愈合时间、皮肤瘢痕长度及宽度.结果 观察组术后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瘢痕长度及宽度显著小于对照组(P<0.01).结论 小切口负压引流治疗颌面颈部间隙感染患者临床疗效显著,有利于缩短术后愈合时间,缩小瘢痕范围,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低位三管引流在直肠癌保肛术后预防吻合口瘘的临床价值及护理。方法:将我院收治并行保肛手术的168例直肠癌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90例术中给予低位三管引流(2根经肛肠腔内置于吻合口上端、下端,1根经肛旁置于骶前腔);对照组78例采用传统引流(经肛旁放置一骶前腔引流管)。观察两组术后切口感染及吻合口瘘的发生率。结果:对照组切口感染发生率为7.77%(7/78),观察组为为8.89%(8/90),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吻合口瘘发生率为11.54%(9/78),观察组为3.33%(3/90),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低位三管引流能够显著降低直肠癌患者保肛术后并发吻合口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颈部吻合口瘘中的治疗及护理。方法:对10例食管癌术后颈部吻合口瘘患者采用低负压持续吸引技术治疗及护理。结果:10例患者全部治愈,无吻合口狭窄的发生。随访5-7个月,无复发病例。结论:对食管癌术后颈部吻合口瘘使用低负压持续吸引技术进行治疗及护理,治疗效果好,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及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食管癌术后患者留置2种不同胃管行胃肠减压时发生非计划拔胃管率及吻合口瘘的发生率.方法 将380例食管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190例,留置气囊胃管行胃肠减压;对照组190例,留置普通胃管行胃肠减压.观察2组患者非计划拔胃管及吻合口瘘的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非计划拔胃管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吻合口瘘发生率的差异虽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实验组吻合口瘘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留置气囊胃管对食管癌患者行胃肠减压,可以降低非计划拔胃管的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有利于减少吻合口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颈淋巴结结核患者术后使用负压引流的效果。方法 选择临床诊断经病理证实的颈淋巴结结核患者493例,按时间先后分为实验组327例,对照组166例。实验组使用一次性吸痰管接负压引流袋行负压引流,而对照组使用橡皮管接普通引流袋行传统引流,观察记录两组患者引流管引流时间、局部血肿和伤口窦道的情况、切口Ⅰ期愈合例数及发生率。结果 所有患者切口均愈合。实验组Ⅰ期愈合率96.02%高于对照组90.96%(P<0.05),局部血肿发生率1.52%低于对照组8.43%(P<0.01),伤口窦道发生率2.14%低于对照组6.02%(P<0.05),引流管引流时间平均3.8d,低于对照组的5.1d。结论 颈淋巴结结核患者术后使用负压引流能有效减少切口感染,利于切口愈合。  相似文献   

16.
吻合口瘘是食管切除、食管重建术后最常见、病死率较高的并发症,也是术后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我院自1999年1月至2008年6月在食管、贲门癌术后用负压球细管引流替代传统的粗胶管水封瓶闭式引流治疗食管癌、贲门癌826例,并发吻合口瘘22例,其发生率为2.7%,其中死亡2例(9.1%),颈部吻合口瘘3例,吻合口、支气管瘘1例,其余18例为胸内瘘.  相似文献   

17.
程丽 《当代临床医刊》2020,(1):37-37,15
目的分析食管癌术后胸内并发胸内吻合瘘的原因,总结其预防与护理措施。方法分析我院自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184例食管癌术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2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实施预防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吻合口瘘的发生率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实施预防护理后吻合口瘘发生率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实施预防护理后所有经食管癌根治术处理后发生胸内吻合口瘘患者均痊愈出院,实施预防护理后的食管癌根治术患者住院天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预防护理可显著降低食管癌根治术吻合口瘘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有利于患者预后情况,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食管癌术后患者肠内营养耐受与发生吻合口瘘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收集医院2017年7月一2021年5月收治的149例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发生食管吻合口瘘分为有吻合口瘘组(n=19)和无吻合口瘘组(n=130).比较2组临床症状发生情况,分析食管癌术后患者肠内营养耐受与发生吻合口瘘的相关性.结果 食管癌术后患者吻合口瘘总发生率为12.75% (19/149).术后喂养不耐受患者的吻合口瘘发生率为32.08%(17/53),高于耐受患者的2.08% (2/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吻合口瘘患者腹胀、反流发生率高于无吻合口瘘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吻合口瘘组患者的住院时间长于无吻合口瘘组,住院费用高于无吻合口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高,术后肠内营养不耐受的患者易导致吻合口瘘不良结局的发生,要避免患者腹内压过高和严重反流情况的发生.护理人员需评估患者肠内营养的耐受性,针对高危患者制订有效的干预措施,以提高患者肠内营养耐受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食管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将60例食管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制定临床护理路径表并实施.比较两组护理效果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平均住院日、术后卧床天数、平均住院费用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表对食管癌手术患者实施护理,可缩短住院日和术后卧床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减少住院费用,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估半潜式持续冲洗加低负压吸引技术对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的治疗价值。方法按照随机分组的方法将广东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茂名石化医院普外科2012年1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患者6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半潜式持续冲洗加低负压吸引装置;对照组行常规普通引流。结果观察组在瘘口愈合时间、换药次数、住院时间及住院总费用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潜式持续冲洗加低负压吸引法能有效地阻止肠内容物对吻合口的污染,是治疗吻合口瘘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