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卵泡晚期子宫内膜运动与临床妊娠率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子宫内膜的运动是子宫平滑肌运动的外在表现.子宫内膜运动功能对不孕症患者的影响研究较少。为探讨不孕症患者促排卵自然受孕周期中,卵泡晚期子宫内膜运动类型与临床妊娠关系。本次研究对214例行促排卵自然受孕治疗的不孕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在诱发排卵周期的不同阶段,对子宫内膜波状运动进行观察和分类,初步探讨不同形式内膜运动对辅助生殖技术治疗结果的影响。方法借助高分辨力经阴道超声,对62例接受辅助生殖技术治疗的妇女子宫内膜波状运动进行观测,继而比较治疗结果不同的患者(受孕和未孕)在卵泡晚期和黄体早期子宫内膜运动频率和形式的变化。结果①子宫内膜波状运动的形式可分为5种:无运动、不规则运动、正向运动、负向运动、相向运动;②诱发排卵的不同阶段,子宫内膜运动的频率和形式呈周期性改变;③未孕者卵泡晚期和黄体早期子宫内膜运动的频率较高,且存在较多负向运动。结论子宫内膜波状运动对生殖过程的完成可能具有重要意义,适度的内膜运动有利于胚胎着床。而当内膜运动出现异常,则意味内膜功能紊乱,接受性差,容易导致助孕术治疗失败。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厚度、类型及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状态对体外受精与胚胎移植(IVF-ET)中子宫内膜容受性的预测价值。方法:应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131例接受IVF-ET的不孕症患者于控制性超排卵(COH)周期启动日及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注射日进行子宫内膜厚度、类型及子宫动脉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检测。结果:131例患者中临床妊娠49例,妊娠率为37.40%。周期启动日子宫内膜厚度为3~8mm,HCG注射日子宫内膜厚度为8~17mm时,随着内膜厚度的增加,妊娠率提高。当周期启动日子宫内膜厚度≥9mm及HCG注射日子宫内膜厚度≤7mm或≥18mm时妊娠率为零。三线型子宫内膜患者妊娠率(46.34%)明显高于均质型(22.45%)(P〈0.05)。周期启动日及HCG注射日妊娠组子宫动脉PI、RI均小于未妊娠组(P〈0.05)。结论: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可通过检测子宫内膜厚度、类型及子宫动脉PI、RI,无创性预测子宫内膜容受性,评估IVF-ET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卵泡期和黄体中期的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探讨其相互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阴道彩超分别观测37例正常生育期妇女和45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卵泡期,黄体中期子宫动脉血流参数,受检者同时还测定了血清激素水平。结果: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和正常生育期妇女的子宫动脉血流参数在黄体中期存在显著差异(P<0.05),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黄体中期的血清雌,孕激素水平低于对照组。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子宫动脉血流的阻力在黄体中期升高可能与黄体功能不良合并不孕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环氧化酶-2(cox-2)和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S-P法检测11例正常子宫内膜。15例子宫内膜增生过长,46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COX-2、survivin蛋白的表达。结果:COX-2在子宫内膜癌中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或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差异有显著性(P〈0.05)。Survivin在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子宫内膜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8%、60%、87%,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随组织学病理分级的增加、手术临床分期的进展、肌层浸润程度的加深和淋巴结的转移,COX-2及survivin表达阳性率逐渐上升,差异有显著性(P〈0.05);COX-2、survivin蛋白表达呈正相关性(r=0.38,P=0.008)。结论:COX-2、survivin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联合检测可为子宫内膜癌的早期诊断、进一步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子宫内膜运动是子宫平滑肌收缩运动的结果,如何采用简便、直观、有效的方法检测子宫内膜运动性状被人们所关注。本文应用经阴道超声和POWERDVD图像播放、处理软件对2l例不孕不育患者卵泡晚期的子宫内膜运动功能进行分析,以提高对子宫内膜运动功能的认识,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Galectin-3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Galectin-3在不同类型子宫内膜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子宫内膜癌发病机制中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livisionTM法及原位杂交法检测Galectin-3在18例正常增生(NE)、22例简单一复杂型增生过长(SH-CH)、30例不典型增生(AH)子宫内膜及58例子宫内膜腺癌(EC)中的表达。结果:(1)Galectin-3在NE、SH-CH、AH及EC中的表达逐渐升高(P〈0.05)。AH组及EC组表达显著高于NE组及SH-CH组(P〈0.01)。(2)Galectin.3表达强度在子宫内膜腺癌不同病理分级之间、淋巴结转移与否及肌层浸润深浅程度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在不同临床分期及年龄的子宫内膜腺癌患者中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Galectin-3的过度表达与子宫内膜异常增生及恶变有关,同时与子宫内膜癌局部肌层侵袭有关。[著者文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上皮型钙粘蛋白(E-CD)与β连环素(β-CA)在子宫内膜癌变过程中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0例正常子宫内膜,11例子宫内膜增生过长,11例CIN,37例子宫内膜癌中E-CD与β-CA的表达。结果E-CD、β-CA在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增生过长、CIN及子宫内膜癌中的异常表达率分别为逐渐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CD随着内膜癌病理分级的增加,异常表达率逐渐提高,其在G1-G2G3(P〈0.05),在Ⅰ期及Ⅱ期及Ⅲ期(P〈0.05)。有肌层浸润和有淋巴结转移组显著高于元肌层浸润(P〈0.01)和元淋巴转移组(P〈0.01);浸润程度越深浸润程度越深,β-连环素异常表达越高(P〈0.05)。E-CD与β-CcA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758P〈0.01)。结论E-CD,β-CA可能参予了子宫内膜的恶性转化过程,与肿瘤的发生浸润转移有关,两者的异常表达,可作为子宫内膜癌变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小剂量雌激素对克罗米芬诱导排卵增殖期子宫内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小剂量雌激素补佳乐对克罗米芬诱导排卵增殖期子宫内膜厚度、雌孕激索受体的影响。方法:30例不明原因不孕妇女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例。试验组采用克罗米芬联合补佳乐治疗,对照组采用克罗米芬治疗。两组均B超监测优势卵泡、增殖晚期子宫内膜厚度,并取内膜测雌孕激素受体,测定同期血中雌孕激素水平。结果;试验组子宫内膜厚度及雌孕激素受体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试验组排卵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小剂量雌激素能改善克罗米芬诱导排卵时子宫内膜发育不良,增加子宫内膜ER、PR表达。  相似文献   

10.
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33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DUB)临床效果。方法将66例围绝经期DUB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3例,口服米非司酮10mg,1次/d,连用3个月;对照组33例,服用炔诺酮首次剂量5mg,3次/d;止血后隔3d减量至2.5~5mg。观察2组阴道出血情况及治疗组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和激素水平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孕酮水平,子宫内膜厚度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比较年轻女性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carcinoma,EC)与子宫内膜息肉(endometrialpolyps,EP)的相关发病因素、早期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等的异同,来揭示年轻女性EC的临床高危因素。方法:以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2008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48例年龄≤40岁的年轻女性早期EC作为研究组,与同期收治的80例年龄≤40岁的EP(对照组)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研究组肥胖者占42%,不孕不育者36%,平时月经稀发者29%,对照纽分别为35%、21%、8%,除肥胖在两组差异无显著性外,其余在两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研究组合并糖尿病6%,高血压15%,肿瘤家族史6%,多囊卵巢综合症13%;对照组分别为1%、3%、4%、1%;其中合并高血压及多囊卵巢综合症患者比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主诉月经失调者占92%,对照组为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贫血者17%,B超提示宫腔内实质结构者40%,内膜欠均者52%;对照组分别为1%、9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肥胖,不孕不育,长期月经稀发,有高血压、多囊卵巢综合症等病史,月经失调尤其月经过多伴经期延长、月经紊乱继发贫血者及月经稀发者,B超提示宫腔实质结构或内膜回声欠均等是年轻女性早期EC的临床高危因素,以上多种因素存在时应尽早行诊刮或宫腔镜检查,以便早期诊断EC,并合理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对氯米芬抵抗的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采用来曲唑促排卵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76例氯米芬抵抗的PCOS患者分为3组:A组采用来曲唑5 mg·d-1.第4-8天口服治疗;B组采用来曲唑2.5 mg·d-1,第4-8天口服,第9天开始注射尿促性素75 U·d-1;C组采用第5天开始注射尿促性素75 U·d-1.比较3组优势卵泡数、子宫内膜厚度及雌二醇水平、排卵率、妊娠率及流产率.结果 A、B组间有排卵周期的子宫内膜厚度、优势卵泡数及E2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与C组比较优势卵泡数及E2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排卵率、妊娠率比较:A组为85.2%和48.1%,B组为88.0%和48.0%,C组为58.3%和33.3%,A、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A、B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来曲唑及来曲唑加尿促性素可以作为氯米芬抵抗的促排卵药,可以提高妊娠率,而单独使用尿促性素使优势卵泡过多,周期放弃率高,妊娠率下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人附睾分泌蛋白4(HE4)和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在子宫内膜癌的表达及两者与子宫内膜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85例子宫内膜癌患者、30例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患者及30名健康女性(对照组)血清HE4和SCCAg含量,并对比分析两者对子宫内膜癌的临床价值。结果子宫内膜癌组血清HE4和SCCAg水平分别为(199.6±31.2)pmol/L、0.98(0.15~4.85)μg/L,明显高于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组[(91.6±16.8)pmol/L、0.18(0.02~1.41)μg/L,P均0.05]和对照组[(82.5±9.7)pmol/L、0.13(0.03~1.32)μg/L,P均0.05];HE4和SCCAg对子宫内膜癌诊断的敏感性分别为63.5%、14.1%,特异性为96.7%、100.0%;血清HE4和SCCAg水平及阳性率均随临床分期升高逐渐上升,两者在子宫内膜癌晚期的阳性率(HE4:Ⅲ期90.0%、Ⅳ期100.0%;SCCAg:Ⅲ期30.0%、Ⅳ期25.0%)明显高于早期(Ⅰ期分别为61.1%和5.6%,P均0.05);在不同的临床病理因素中,非子宫内膜样腺癌HE4阳性率达92.0%,明显高于子宫内膜样腺癌(51.7,P0.05),HE4在子宫内膜癌的表达与肿瘤大小、病理类型、肿瘤侵润肌层深度及肿瘤转移均有关(P均0.05);而SCCAg在子宫内膜癌的表达仅与肿瘤转移有关(P0.01)。结论血清HE4检测对子宫内膜癌的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作为子宫内膜癌病程监测的可靠指标。而SCCAg单独作为子宫内膜癌诊断指标尚无太大意义,仅在病程监测及判断肿瘤转移上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观察腹腔镜下电凝子宫内膜畀位病灶后在位内膜着床因子白血病抑制因子(LIF)表达的变化,了解电凝异位病灶对不孕症治疗的意义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选择美国生殖学会(AFS)分期Ⅰ-Ⅱ期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不孕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选择因男方因素经腹腔镜检查为正常盆腔的不孕妇女50名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行腹腔镜检查,发现异位灶尽量电凝去除。在行不孕腹腔镜检查前1个月经周期及术后第1、3个月经周期的第19~24天,取子宫内膜做LIF免疫组织化学及原位杂交检测,计算每份标本的染色强度,即子宫内膜LIF的含量。结果:子宫内膜LIFmRNA的表达:不孕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者术前为3.0±0.6,术后1个月4.1±0.9,3个月4.8±1.1,对照组则分别为5.9±1.2、6.1±1.1、6.3±1.0。研究组术前与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前、术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子宫内膜LIF的变化:不孕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者术前为9.0±1.9,术后1个月11.6±2.4,3个月13.6±3.4,对照组分别为17.7±3.4、17.8±3.3、18.01±3.3。研究组术前与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前、术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位内膜着床因子LIF表达有缺陷,腹腔镜下电凝异位病灶对其表达有一定改善.但无法恢复到正常人状态。  相似文献   

15.
目的讨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及痛经患者内膜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1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患者的在位子宫内膜组织及30例合并痛经的在位内膜组织中MIF的表达。结果MIF在EMs合并不孕的在位内膜中的表达明显高于非合并不孕的患者(P〈0.05);MIF在EMs合并痛经的在位内膜中的表达明显高于非合并痛经的患者(P〈0.05)。结论MIF可能在EMs导致的不孕及痛经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神经松动术对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偏瘫患者随机40例,随机分为2组各20例,2组均给予常规药物对症治疗及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加用下肢周围神经松动技术。治疗前后测定10m最大步行速度、患肢运动功能(FMA)及胭绳肌、胫前肌最大等长收缩时的肌电信号值(iEMG)。结果:治疗12周后,2组10m最大步行速度、FMA及胭绳肌、胫骨前肌iEMG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各项指标较对照组提高更明显(P〈0.05)。结论:神经松动术对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恢复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低强度脉冲超声理疗为主的综合护理干预对桡骨远端骨折复位后愈合的效果。方法:对90例闭合性挠骨远端A型骨折患者骨折手法复位后石膏固定,随机分为超声理疗为主的综合护理干预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综合护理干预组采用低强度超声仪进行理疗,并在超声理疗过程中给予患者心理护理、石膏固定护理、患肢血供和肿胀观察、疼痛护理、饮食指导和功能锻炼指导等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单纯骨折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观察两组骨折复位后愈合、疼痛反应、功能恢复等相关指标并予以统计学分析。结果:综合护理干预组和对照组相比,骨折愈合时间(P〈0.01)、疼痛反应VAS评分(P〈0.05)、sarmiento法腕功能评分(P〈0.05)。结论:低强度超声理疗为主的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促进桡骨远端骨折的愈合,有效减轻患者疼痛程度并有利于腕关节功能的完全恢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培美曲塞联合草酸铂与吉西他滨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3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按抽签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2纽:(1)培关曲塞联合草酸铂化疗纽(研究组)15例,培美曲塞500mg/m^2静脉滴注第1天给药,草酸铂130mg/m^2静脉滴注第1天给药,3~4周为1个周期,共2~4个周期;(2)培美曲塞联合吉西他滨化疗组(对照组)15例,培美曲塞500mg/m^2静脉滴注第1天给药,吉西他滨1250mg/m^2第1、第8天给药,3~4周为1个周期,共2~4个周期。结果:(1)近期疗效研究组的有效率(33.3%,5/15)与对照组的有效率(26.6%,4/15)无显著差异(P〉0.05)。但腺癌患者的有效率(38%,8/21)与鳞癌患者的有效率(22.2%,2/9)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生存质量采用Karnofsky功能状态(Karnofskyperformancestatus,KPS)评分标准,治疗后KPS评分较治疗前升高≥10分者为改善,升高〈10分为稳定,下降者为进展,改善和稳定为有效。研究组有效率为73.3%(11/15);对照组有效率为53.3%(8/15),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不良反应研究组血液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非血液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培美曲塞联合草酸铂二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有较好疗效,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患者更易耐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促排卵中子宫内膜血流、厚度、类型与妊娠的相关性。方法对119例4组[克罗米芬(CC)、克罗米芬+补佳乐组(CC+PGV)、克罗米芬+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组(CC+HMG)、来曲唑(LE)]PCOS不孕患者进行145个周期促排卵对照研究,比较各组卵泡中、晚期子宫内膜血流参数值PI(搏动指数)、RI(阻力指数)、S/D(收缩期与舒张期速度比值),内膜厚度,类型,妊娠率。结果 (1)CC+HMG及LE组卵泡中、晚期:子宫内膜血流值小于CC及CC+PGV组(P<0.05);子宫内膜厚度大于CC、CC+PGV组(P<0.05),两者间均有统计学差异。(2)CC+PGV组卵泡中期子宫内膜血流值小于CC组(P<0.05);两组间子宫内膜厚度无统计学差异。(3)各组间子宫内膜类型无统计学差异,CC+HMG组妊娠率较其它三组高(32.3%,P<0.05)。(4)妊娠者卵泡晚期子宫内膜血流值小于非妊娠者(P<0.05);内膜类型A型率(70%)大于非妊娠者(22%)(P<0.05),两者间内膜厚度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CC+HMG和LE治疗PCOS不孕者子宫内膜血流灌注、子宫内膜厚度优于CC及CC+PGV,CC+HMG有显著的妊娠率,加用PGV后可改善CC对子宫内膜血流灌注的影响。子宫内膜血流参数值PI、RI、S/D,厚度和类型与妊娠率相关,是评价子宫内膜容受性较好的手段。  相似文献   

20.
背景:抗阻训练能够缓解肌肉衰减征的发生并能够弱化骨骼肌细胞凋亡。目的:观察年龄和抗阻训练对SAMP8小鼠骨骼肌p53,bax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分别取3月龄(青年组)和6月龄(老年组)的SAMP8小鼠进行8周爬梯运动,每周3次,以不参加运动的同龄小鼠作为对照。结果与结论:Real-time PCR结果显示,与青年组比较,老年组小鼠骨骼肌纤维p53,baxm RNA的表达量显著上升(P〈0.05),而与相同月龄对照组比较,抗阻训练的小鼠骨骼肌纤维中p53,bax mRNA的表达量明显降低(P〈0.05)。提示抗阻训练能抑制衰老小鼠骨骼肌p53,bax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