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临床资料。例1:男性,农民,28岁。因脐部隐痛、渗液3月而入院。患者3月前,出现脐部隐痛,轻度红肿,少许渗液,有轻度异味。先后于多家医院门诊、个体诊所诊治,均诊断为“脐炎”。先后全身应用青霉素、先锋霉素、甲硝唑、阿米卡星等抗生素,局部涂抗生素软膏、撒消炎粉等治疗效果均不佳。查体:体温36.8℃,血压120/70mmHg,心肺无异常。腹平软,脐部轻度充  相似文献   

2.
1病历报告患者,男,38岁,主因脐周及下腹部肿痛伴脐孔部渗液10余年,于1996年8月15日入院。患者10年前开始,无明显诱因出现脐周及下腹部肿痛,脐孔处有少量黄色混浊渗液。经用抗生素治疗,症状消失,但经常反复发作。无明显尿道刺激症状,食欲好,大便正常,无腹痛腹胀。入院查体:T37.SC,营养一般,发育正常。脐部隆起,脐周及下腹部明显红肿,压痛(十),腹肌紧张。脐孔处有少量黄色混浊渗液,无粪臭味。从脐孔处注入美蓝液,尿液(+)。实验室检查:WBC13.6X10‘/L,N0.71,L0.29。尿液镜检有少量脓球及WBC。诊断为脐尿…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新生儿断脐后3L手术黏贴巾在脐部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608例剖宫产术后新生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改良组,每组各30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改良组则在常规护理上使用3L手术黏贴巾护理新生儿脐部.结果:应用后改良组在5~7天新生儿脐部干洁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新生儿脐部的渗血、渗液以及脐周的发红现象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改良组应用3L手术黏贴巾护理新生儿脐部能明显提高干洁率,有效减少了新生儿脐部的渗血、渗液及脐周发红的现象,能减少和预防脐部的感染率,防止新生儿脐炎和败血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徐颖 《微创医学》2002,21(3):412-412
新生儿脐炎是一种急性脐蜂窝组织炎,常见的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菌、大肠杆菌或溶血性链球菌.新生儿出生时免疫系统尚未完善,易感染疾病,受感染后又不易控制,常可发展为新生儿败血症[1],临床上常用全身支持疗法及抗生素治疗.由于新生儿服药、输液难,又不易配合,既增加产妇的心理痛苦,又不方便哺乳.近年来,我们将安迪灵粉剂应用于新生儿脐部炎症或者有少量渗液的患儿,直接外用于新生儿脐部,对新生儿脐炎疗效显著,明显缩短了治疗时间,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卵黄管发育异常致婴幼儿脐部渗液性疾病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56例卵黄管发育异常致婴幼儿脐部渗液性疾病的患儿采用局部硝酸银烧灼治疗、手术切除以及抗生素控制感染等综合疗法.结果在56例病例中,46例脐茸行局部硝酸银烧灼治疗,其中有42例治愈,4例效果不佳患儿局麻下将脐部粘膜切除缝合后治愈;3例带蒂脐茸用丝线结扎根部后脐茸坏死脱落而治愈;5例脐窦患儿静脉麻醉后手术切除,其中4例行腹膜外瘘管切除和脐成形术,1例患儿瘘管较长行开腹手术;2例确诊为脐肠瘘患儿行手术治疗.结论卵黄管发育导致脐部渗液性疾病,以脐茸、脐窦、脐肠瘘较为常见,影响患儿身心健康,增加护理难度,应引起高度重视,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6.
徐颖 《医学文选》2002,21(3):412-412
新生儿脐炎是一种急性脐蜂窝组织炎 ,常见的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菌、大肠杆菌或溶血性链球菌。新生儿出生时免疫系统尚未完善 ,易感染疾病 ,受感染后又不易控制 ,常可发展为新生儿败血症[1] ,临床上常用全身支持疗法及抗生素治疗。由于新生儿服药、输液难 ,又不易配合 ,既增加产妇的心理痛苦 ,又不方便哺乳。近年来 ,我们将安迪灵粉剂应用于新生儿脐部炎症或者有少量渗液的患儿 ,直接外用于新生儿脐部 ,对新生儿脐炎疗效显著 ,明显缩短了治疗时间 ,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1 999年 5月~ 2 0 0 1年 1 2月收治的 66例新生儿 …  相似文献   

7.
王跃东  竺扬文  李保军 《浙江医学》2005,27(5):383-383,395
笔者于2003年6月和2004年1月,分别为2例脐尿管瘘行腹腔镜辅助脐尿管瘘切除术,现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2例均为男性,年龄分别为28岁和35岁.脐部反复红、肿、痛和溢液1年和3年,多次应用抗生素治疗疗效父佳.入院时脐部有红、肿和压痛,脐窝湿润,轻轻按压有少许偏稀脓液流出.术前静脉应用抗生素4~5d.  相似文献   

8.
脐炎是新生儿常见疾病 ,也是产生新生儿败血症的主要感染途径。治疗脐炎是杜绝细菌进入血液循环的重要环节。自 1 999年以来 ,我们将传统的龙胆紫改为碘酒+诺氟沙星 ,对脐炎患儿进行脐部护理 ,结果发现抗生素外用治疗 ,疗效明显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文 1 0 0例均为本病区住院患儿 ,其脐部与脐周皮肤红肿 ,伴脓性分泌物 ,把他们随机平分成两组 ,抗生素组 5 0例 ,男 2 8例 ,女 2 2例 ,龙胆紫组 ,男 2 6例 ,女 2 4例。治疗 抗生素组 :用 3%双氧水清洗脐窝及脐残端 ,至脐窝无泡沫为止 ,然后用 2 %碘酒消毒脐窝及脐根部 ,再将诺氟沙星胶…  相似文献   

9.
病人,男,25岁,未婚。2年来第4次出现下腹痛,脐部间歇渗液。无尿频、尿急、尿痛症状的发生,与反复憋尿有关,每次脐部溢出少许分泌物后下腹胀痛即缓解。1个月前又感脐下及下腹胀痛,伴尿频,尿急,白天排尿8~10次,夜间3~4次,尿常规正常。  相似文献   

10.
脐部先天性病变常于儿童时得到诊治 ,至成人才就诊临床少见 ,易误诊。现就我院1990~1997年间收治的4例作一报道 ,以期提高认识。例1 :男性 ,50岁。因脐部反复渗液50年 ,肿块伴红肿痛10天以脐部感染入院 ,体检 :体温38℃。脐部肿块4cm×6cm大 ,局部红肿 ,压痛 ,脐部见脓性分泌物 ,经抗炎治疗红、肿痛消退 ,肿块仍存在。经脐孔插管造影示一窦道 ,静脉肾盂造影未见膀胱与脐部相连通道 ,诊断为脐窦 ,行脐窦切除 ,脐孔修补术 ,痊愈出院。例2 :女性 ,28岁。脐下腹壁红、肿、痛2天 ,以腹壁脓肿入院。体检 :体温38.…  相似文献   

11.
1.婴儿脐炎:婴儿或新生儿脐部残端易遭细菌侵袭而发炎,此时,可先用生理盐水或新洁尔灭清除局部分泌物,然后在患处擦上白药1支,再用消毒纱布覆盖,绷带包扎,隔日1次,一般2~3次可愈。 2.婴儿湿疹:先用茶油涂患部,除去黄痂,再以野菊花100克加盐少许煎水外洗,待干后撒上一层白药,次日渗液明显减少。10天即可痊愈。  相似文献   

12.
病儿,男性,40天,因脐部流黄水30天,小肠由脐部翻出9小时急诊入院。病儿为足月顺产第一胎。住院生产后第8天出院,发现脐部稍红,第10天脐脱落后,见有少许分泌物,中央发黑坏死,且扩大形成溃疡,不断向外流出黄色分泌物。入院前9小时突然于脐孔突出肠管。生后一直食乳,大小便均正常,从无呕吐、发热、哭闹及其他不适。检查:发育营养中等,较消瘦,轻度脱水,口唇苍白,精神不佳,呼吸急促,哭声无力,体温36.8℃。头外观正常,前后囟门未闭,无突出或内陷。颈柔软。两肺正常,心音130次/分。腹部中等膨胀,柔  相似文献   

13.
患者女,9个月,1992年3月10日入院,患几出生后脐上约2cm处无诱困出现1cm×1cm小孔,先脐部排出少许脓性分泌物,后脐上小孔亦排出少许脓血性分泌物,同时或交替出现。  相似文献   

14.
患,男性,35岁,脐部不适6个月.脐窝部息肉样肿物并有浅黄色渗液3个月.息肉渐大。无下腹部包块及脐部溢液史,排尿时不引起脐部溢液增多。查体:一般状态良好,心肺正常。脐窝内1直径约1.2cm圆形息肉样增生肿物.表面潮红,附少许脓苔,少量浅黄色分泌物。膀胱造影及B超未见异常。初诊:脐尿管瘘合并脐部感染。经手术探查证实为脐部增生肿物深部1完整无生命的螨虫。脐尿管闭锁完好。肿物病理检查为炎性组织。  相似文献   

15.
患儿男性,足月顺产第一胎.生后4小时于1993年3月27日以“脐膨出”入院.体检:心肺未见异常,全部小肠及部分结肠从脐部椭圆形缺损处膨出.脐部腹壁缺损约8×6cm~2,周边覆有破裂的胶性包膜,膨出之肠管壁增厚,无光泽,表面有炎  相似文献   

16.
脐尿管窦是泌尿外科一种少见的疾病〔1~5〕。我院1993年4月~1999年7月共收治8例病人,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患者男6例,女2例,年龄6~24岁,平均17岁。有症状时间最短1月,最长半年。临床表现:脐部有一小孔,充血水肿,有肉芽组织生长并有少量脓液溢出,无明显粪味及尿味,血常规、尿常规均正常。在院外均诊断为“脐炎”,给予抗炎治疗未能治愈。入院B超检查示:脐与膀胱之间可见一囊肿,大小在2cm×2cm×2cm~3.5cm×3cm×3cm之间。经脐部小孔插入软质导管并注入15%泛影葡胺3~5ml后拍正侧位X线片证实囊肿存在,并有一通向脐部的窦…  相似文献   

17.
目的:缩短脐带残端脱落时间,减少新生儿脐部炎性分泌物的产生,防止脐部感染。方法:对符合二次剪脐指证的新生儿,进行二次剪脐后,以75%酒精棉签消毒脐窝及脐周皮肤后,立即用云南白药粉洒于脐窝,并用无菌纱布覆盖。结果:对实施二次剪脐的120例新生儿中,有117例经二次剪脐后,观察无出血及分泌物,脐愈合佳,愈合率为97.5%。3例有少许血性分泌物渗出,愈合延迟,占2.5%。无1例发生感染。结论:新生儿二次剪脐后,断面使用云南白药,可减少脐部分泌物,促进创口干燥,有效防止了新生儿脐部感染。  相似文献   

18.
<正> 患儿男,30天,生后七天脐带脱落后,脐及脐周反复红肿,并有少量脓性分泌物溢出。三日前突然从脐部流出粪便后,于1984年3月13日入院。体检:生长发育良好,哭声有力,体温37.2℃,心率120次/分,心肺正常,腹平,未见肠形及蠕动波,脐周红肿范围2.0×2.0厘米,脐部有黄色粪便流出,未见粘膜样组织。实验室检查:白细胞17,200,分叶78%,淋巴22%。诊断为脐粪瘘,脐周感染。入院后经全身抗炎治疗,局部用1‰雷夫奴尔外敷,红肿消退。肠道准备后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乙状结肠中段成角粘连,其尖端与脐周腹膜粘连并与脐  相似文献   

19.
脐尿管异常为一种先天性畸形 ,临床上少见。我院自 1988年 5月~ 2 0 0 1年 8月共收治 5例 ,现报告如下。1 病例介绍例 1:女 ,16岁 ,出生后即发现脐部隆起 ,脐部有一肉芽肿样物 ,时有尿味 ,有时疼痛、发热、尿频、尿急、尿痛 ,自膀胱注入美蓝后 ,可见脐部有蓝色液体溢出。拟诊 :脐尿管瘘 ,遂入院行手术治疗。术中见脐与膀胱之间有一约 8cm× 7cm× 8cm肿物 ,与膀胱相连 ,行手术切除 ,处理脐芽 ,术后恢复好。例 2 :女 ,2 0岁 ,下腹部正中皮肤疼痛、发热、尿频、尿急 ,皮肤溃破 1年 ,脐部漏尿 3个月 ,收入院。入院后给予抗炎 ,窦道剃刮…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留置针贴膜用于新生儿沐浴时预防水浸泡脐带,保护脐带创面干燥预防脐炎发生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5月-9月出生的足月新生儿200名,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实验组新生儿沐浴前先用留置针贴膜贴住脐带残端及周围腹部皮肤,对照组新生儿沐浴是脐带残端不使用留置针贴膜,以后每天观察比较两组新生儿脐带部干燥情况、潮红、渗血及分泌物情况,并对脐分泌物部进行细菌培养。结果:两组新生儿脐部干燥、潮红、渗血情况及脐部分泌物培养结果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实验组脐部分泌物培养结果显示感染率为1%,对照组脐部分泌物培养结果显示感染率为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5.66,P0.05)。结论:新生儿沐浴时脐带使用留置针贴膜更利于保护脐带残端干燥,对预防新生儿脐炎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