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5 毫秒
1.
髓质海绵肾(附16例报告)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综合报道16例髓质海绵肾,就本病的命名、发病年龄、性别、合并症、X线诊断和鉴别诊断等问题进行了探讨。主要X线表现是:(1)平片显示成簇的小结石,分布的范围相当于肾乳头;(2)分泌性造影显示肾小管扩张常为早期充盈,锥体内可见粗的条纹影;(3)肾小盏变大并向外展开,或变扁;(4)肾影轻度增大;(5)病变常为双侧。  相似文献   

2.
肾母细胞瘤(NB)是来自肾胚胎组织的恶性肿瘤,最常见于婴幼儿,1899年Wilms首次报告,故又名Wilms瘤,其治愈率20年代低于20%,而目前已达80%,是治疗最成功的恶性肿瘤之一[1]。美国于1969年即成立了国立Wilms瘤研究协作组(NWTS),欧洲则有一个国际小儿肿瘤中心(SIOP),都对NB进行过深入研究,他们的治疗方案不同,但所取得的疗效相似。临床表现NB发生于2~6岁占65%,2岁以下占20%,6~10岁占14%,10岁以上只占1%[2]。男性和女性、左侧与右侧的发病率相差不显著,双侧约占5%。它突出的临床表现是偶然发现的上腹部较大肿…  相似文献   

3.
4.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是肾脏最为常见的良性肿瘤,多位于肾皮质边缘,影像典型者诊断不难。但直径小于3cm的可仅含少量脂肪或无脂肪组织,其影像学表现和肾癌很难鉴别。笔者收集20例直径小于3cmB超初诊为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病例,其中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共16个病例,  相似文献   

5.
在肾脏的超声显像中常可遇一侧“肾缺如”的征象,其可由多种病理情况引起,包括先天性孤立肾、异位肾,肾功能衰竭,手术切除等,超声检查方便适时,格可为真假“肾缺如”及肾发育不全提供可靠的诊断。1临床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文中13例为门诊及住院病人,男路例,女9例,年龄最小1岁,最大43岁。7例一例肾缺如者无自觉不适,均于体检或其它病行B超检查时发现:6例一例肾发育不全者表现为泌尿系症状及/或伴有高血压、腰痛等。1.2方法:仪器为ZOB410、SDO-500C、Au4型,探头频率3.SMH2。检查前病员无需特殊准备,取仰卧位,俯卧…  相似文献   

6.
7.
肾动脉栓塞治疗肾出血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创伤性肾出血在保守治疗无效情况下进行肾动脉栓塞的造影表现及栓塞治疗肾出血的方法。方法 采用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治疗31例肾损伤患者,所有病人在栓塞前都进行肾动脉造影证实诊断。栓塞材料以明胶海绵加金属钢圈。结果 31例患者栓塞后,临床症状较快改善,1月后行静脉尿路造影检查,伤侧肾功能恢复。仅1例栓塞后仍有持续性血尿行肾切除。结论 对创伤性肾出血病人,采用肾动脉栓塞治疗,止血效果好,能最大限度保护肾功能,并发症少,是目前治疗肾损伤出血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随着检查手段的进展(B超、CT、MRI)肾错构瘤的发现逐渐增多,其报告者零散见于文献,专题报告者甚少。我们收集了13例进行分析,13例中女9例,男4例,平均年龄49岁,性别与年龄均与文献相似。该瘤因组织结构复杂,脂肪的成多界面强回声反射而使超声影像显示清晰的边缘整齐的强回声团,且由于血管分布,仔细观察可在强回声国内发现极小的呈网状分布的低回声区,相互交错构成特征性的混合性声像图。是与其他良、亚性肿瘤声像图有显著区别的。并报告了1例并发出血和1例与MRI对照检查的病例,进行了有关的讨论。  相似文献   

9.
自发性肾破裂致肾包膜下和肾周出血的CT与DSA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分析自发性肾破裂致肾包膜下和肾周出血CT与DSA表现,着重讨论其发现肾破裂病因方面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分析24例自发性肾破裂伴肾周出血患者,24例全部经CT检查,3例行DSA检查并栓塞治疗,其中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24例自发性肾破裂中19例为肾肿瘤,其中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2例,肾细胞癌7例。结论:诊断急性自发性肾破裂出血,CT是最有价值的检查方法,其病因诊断准确率可达90%;而D  相似文献   

10.
肾癌侵犯肾周间隙的CT表现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观察肾癌侵犯肾周间隙的CT表现。材料一方法:分析经CT扫描发现有肾周间隙异常的肾癌58例,所有病例均经病理证实。结果:肾癌累及肾周间隙的主要CT征象有多发结节、条索状影、赘状突起和肾周筋膜增厚,这些CT下象的病理基础为肾周间隙内淋巴结转移,肿瘤直接侵犯或压迫引起的血管曲张和肾周间隙内桥间隙的流体淤积。结论:熟悉肾周间隙的解剖和仔细分析肾周间隙的CT征象有助于对肾癌的正确分期。  相似文献   

11.
肾动脉栓塞治疗肾脏疾病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肾动脉栓塞术在肾外伤出血及肾肿瘤术前病人的临床应用。方法 对106例进行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其中72例为肾肿瘤术前栓塞,34例为肾外伤性出血,应用明胶海绵碎屑及金属圈.栓塞肿瘤血管及出血动脉。结果 肾肿瘤术中易剥离,出血少,术野清晰、缩短术时;肾出血34例,除一例肾切除外.其余栓塞后出血均停。结论 肾动脉栓塞有助于肾肿瘤的手术切除。对肾外伤出血者采用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可降低开放手术率.最大限度保存肾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正常肾脏及常见肾脏疾病MR灌注加权成像(PWI)的主要表现特征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搜集共31例患者行MR PWI,其中9例非泌尿系统疾病患者作为正常肾对照组,肾癌14例,肾囊肿6例,肾结核2例.31例均行冠状面常规T1WI、T2WI与PWI.原始图像经工作站处理后获得灌注曲线及各功能图像,比较正常肾脏及病变部位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血容量(RBV)、血流量(RBF)、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值时间(TTP)及相应灌注功能图像.正常肾脏灌注参数(RBV、RBF、MTT和TTP)的相对值通过左肾/右肾获得,异常肾脏灌注参数通过病变组织/对侧同一部位肾组织获得.观察两组肾脏的血流灌注参数变化,并结合灌注图像对其病变组织的血流变化进行分析.对正常对照组左、右肾和正常肾皮、髓质各灌注参数的比较采用t检验;对异常肾与正常肾各灌注参数的比较行q检验.结果 正常肾脏皮质的相对RBV(1.33±0.08)和RBF(1.44 ±0.09)均明显大于髓质相对RBV(0.58 ±0.05)和相对RBF(0.78 ±0.1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9.2241和5.0336,P值均<0.01);肾脏皮质相对MTT(1.11±0.08)和相对TTP(1.04 ±0.06)与髓质相对MTT(0.97±0.04)和相对TTP(0.94±0.0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2551和2.2613,P值均>0.05).肾癌相对RBF(1.35±0.34)明显高于正常肾脏组织相对RBF(1.02±0.06)(q=3.0882,P<0.01).结论 PWI可以测量正常肾组织与病理情况的血液动力学变化,在肾功状态变化和疾病的鉴别诊断方面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创伤性肾包膜下血肿的临床特点及诊疗策略。方法选择18例创伤性肾包膜下血肿病例,其中外伤性肾包膜下血肿13例,医源性肾包膜下血肿5例,分析CT和B超检查结果,分别选择保守治疗、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引流治疗和手术探查治疗。结果18例中选择保守治疗11例,选择微创治疗5例,手术探查2例。2例手术探查者由于肾包膜下血肿和肾创伤严重均实施肾切除术。保守治疗和微创治疗的16例随访1~5年,14例愈后良好,保守治疗组有2例在1年后复查有不同程度的肾萎缩,患肾功能减低。18例均无肾性高血压、肾积水和肾脏感染的发生。结论医源性肾包膜下血肿是由于诊疗过程中操作不规范所致,13例外伤性肾包膜下血肿,有9例肾合并有其它肾脏疾病,CT和B超检查是诊断肾包膜下血肿并明确血肿严重程度的主要检查方法,根据肾包膜下血肿的严重程度分别选择保守治疗和微创治疗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应严格掌握手术探查指征。  相似文献   

14.
成人肾母细胞瘤的影像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15.
肾细胞癌边缘部CT征象与病理对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探讨肾细胞癌边缘部CT征象与病理基础。材料与方法:搜集3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细胞癌,观察其术前边缘部的CT征象与术后病理改变对照。结果:(1)CT肿瘤边缘形态分3类:肿瘤边缘清楚无分叶(50%);边缘清楚伴分叶(28%);边缘不清(22%)。(2)肿瘤边缘病理分3种类型:包膜完整(48%);包膜不完整或锯齿状(33%);无包膜(19%)。(3)肿瘤平扫边缘不清者有7例,增强后病灶“缩小”或  相似文献   

16.
髓质海绵肾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结合文献复习进一步探讨髓质海绵肾各种影像学检查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了 11例髓质海绵肾腹部平片 ( 1例 )、静脉肾盂造影 (IVP) ( 2例 )、B超 ( 3例 )及CT( 9例 )表现。结果 X线平片 1例 1肾见肾乳头、髓质区成簇排列的圆形、椭圆形高密度影。IVP 2例 3肾显示收集管呈线状、刷子状、囊状扩张。B超 3例 5肾见肾髓质内有散在密丛状排列的强回声光点 ,后方伴有声影 ,2例 3肾集合管呈囊样扩张。CT 9例 16肾有沿肾髓质分布的海绵肾结石 ,3例 5肾增强CT扫描后见结石被造影剂覆盖 ,同时有增强的条纹状高密度影从乳头伸向髓质。结论 平片、IVP、B超、CT均可用于诊断髓质海绵肾 ,X线平片、IVP仍是首选检查方法 ,IVP对集合管的扩张显示较为特异、直观 ,B超特别是CT对海绵肾结石显示率高 ,对集合管的扩张也能做出一定评价  相似文献   

17.
肾静脉造影诊断肾静脉血栓形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腔镜根治性肾癌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5例后腹腔镜下行肾癌根治术临床资料作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25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严重并发症,术后平均9.5 d出院,恢复良好。病理报告21例为肾透明细胞癌,4例为肾颗粒细胞癌。结论:后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术安全可靠、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9.
20.
肾癌患者行肾动脉栓塞术,能够使肾切除手术取得缩短手术时间、简化操作、减少对肿瘤的反复挤压、明显减少出血的效果,尤其姓肾门区巨大肿瘤,栓塞使得手术中错夹肾蒂变得十分容易c本文总结了3年来本院肾切除术前的肾动脉栓塞术8例,结合手术所见对肾动脉造影及栓塞方法进行探讨。材料与方法8例患者男6例,女2例,平均年龄54.8岁(28~引岁)。均确诊为肾癌(1~皿期)。采用Seldinger技术经股动脉穿刺,首先选用已0F猪尾状导管行腹主动脉造影,然后换用6.0~7.OFCobraCZ型导管选择患肾动脉主干远端或各一级分枝分别进行栓塞。栓塞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