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目的对小儿烧伤流行病学特征进行调查和分析。方法选取本院自2007年-2012年之间收治的856例小儿烧伤患者资料,对他们的年龄、性别、烧伤时间、烧伤原因、烧伤部位、烧伤地点、烧伤程度等各项进行统计。结果1-5岁阶段小儿烧伤占到总体烧伤人数的一半,烧伤发生最多的是夏季和冬季,热液烧伤是最主要的原因,在所有烧伤原因中占首位,小儿烧伤大部分发生在家中。结论要防止小儿烧伤的发生家长要加强安全意识,烧伤发生之后要及时入院治疗。  相似文献   

2.
烧伤又称灼伤,狭义的烧伤指热液烫伤及火焰烧伤,广义的烧伤,除热力烧伤外,还包括化学烧伤(如强碱、强酸、电烧伤以及放射性烧伤)。烧伤是工矿、农村生产劳动及家庭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外伤之一。  相似文献   

3.
电接触烧伤,又名电烧伤。随着工农业的发展,电烧伤的病例也有所增加,由于电烧伤较一般热烧伤致残率高,因此应特别重视电烧伤的防治问题,我院外科烧伤病房自1973年6月至1983年1月,共收治电烧伤49例,并全部治愈,今简要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小儿烧伤相关因素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聂学  尚大庆 《吉林医学》2007,28(4):482-483
目的:调查儿童烧伤的相关因素,为预防儿童烧伤进行理论指导。方法:对2004年1月~2004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346例儿童烧伤的相关因素进行了调查。结果:烧伤原因以热液烧伤为主,占烧伤病人总数的74.57%;其次为火焰烧伤,占烧伤患儿总数的20.63%;婴幼儿烧伤多为热液烧伤,较大儿童多为火焰烧伤。结论:加强对儿童家长预防烧伤知识的教育对预防儿童烧伤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纳米银烧伤贴对小面积烧伤创面的治疗效果。方法:运用纳米银烧伤贴治疗小面积烧伤患者36例,根据病程不同阶段调整换药次数。其中Ⅰ度烧伤24例,Ⅱ度烧伤12例。结果:36例小面积烧伤创面均治愈,未留明显瘢痕,无功能障碍,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应用纳米银烧伤贴治疗小面积烧伤疗效满意,方法简便,使烧伤创面皮肤原位再生修复,不需植皮,安全可靠;是一种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烧伤创面处理的好坏,对烧伤病人的预后起着关键的作用。而烧伤创而外用药物的正确使用是修复烧伤创面的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选择了60例烧伤病人,随机分别应用红树烧伤液。磺胺嘧啶银和湿润烧伤膏,以比较其在海南热带地区对烧伤创面的治疗效果。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儿童烧伤患者伤因特点,为预防控制及治疗儿童烧伤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12月至2011年12月7年间收治的12岁以下(含12岁)127例烧伤患儿病例资料,对其烧伤的原因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儿童烧伤男孩高于女孩,主要发生在3岁以下儿童,其中1岁幼儿烧伤风险最高。农村高于城镇,且热液烧伤是最主要的原因,占83.46%。热液烧伤多为轻、中度烧伤;火焰烧伤以轻度烧伤为主;火焰烧伤和电烧伤更易导致特重度烧伤。结论针对各种类型烧伤发生的特点采用不同的预防和处置措施,加强对广大民众烧伤预防知识宣传,降低儿童的烧伤率。  相似文献   

8.
手部是电烧伤常见发病部位之一,其伤情包括两种情况,第一种以手部电烧伤为主:第二种以全身电烧伤为主,手部电烧伤仪为其中的一小部分,此种手电烧伤创面处理需服从于全身治疗,应优先考虑全身抢救,主要创面处理等.本组病例为第一种手部电烧伤.在手部电烧伤中以手指电烧伤最为常见.电烧伤常可造成肌肉、肌腱、血管、神经以至骨质的深度烧伤,导致手部功能严重障碍,所以对手指电烧伤的修复尤应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9.
根据烧伤的严重程度,可分为轻度烧伤、中度烧伤、重度烧伤、特重烧伤.烧伤总面积在50%以上,3度烧伤在20%以上,或已有严重并发症,则称为重症烧伤.我科于2005年10月11日,收治了一名因意外火灾引起的烧伤面积达70%,其中3度烧伤为 25%,2度烧伤为45%的病人,现将对该病人的抢救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介绍山楂液来源、配制、使用、治疗烧伤病员效果.方法 通过6135例使用山楂液治疗烧伤患者,452例使用湿润烧伤膏患者,136例其他方法治疗患者进行分析.结果 山楂液治疗烧伤,优于普通治疗烧伤效果,治疗后Ⅱ°烧伤愈合基本上不留疤痕,与湿润烧伤膏治疗烧伤比较,发现其疗程、疤痕形成方面优于湿润烧伤膏,提示山楂液治疗烧伤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规范烧伤疾病诊断和编码是提高烧伤病案质量的有效方法.本文根据烧伤外科疾病的特点,提出了烧伤疾病诊断应由烧伤诊断、烧伤并发症诊断和并存疾病诊断三部分组成,并结合实例对如何进行烧伤疾病的诊断书写、主要诊断的选择、ICD-10编码方法进行了详尽说明.  相似文献   

12.
烧伤又称为灼伤。狭义的烧伤指热液烫伤及火焰烧伤。广义的烧伤,除热力烧伤(如热液、热蒸汽、火焰等烧伤)外,还包括化学烧伤(如强酸、强碱、电烧伤以及放射性烧伤)。烧伤是工矿、农村生产劳动及家庭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外伤之一。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大部分家庭里使用电器、液化石油气、高压锅等。但使用时如忽视安全操作,则发生一些烧伤事故,如高压锅爆炸时热液、热气喷出烧伤面部及其它部位。液化石油罐漏气,则可引起火灾或因爆炸烧伤一人或多人。冬季取暖,一氧化碳中毒后倒在火炉上或摔倒在农村的地炉旁,都可造成严重烧伤。热水袋是家庭常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烧伤止痛膏治疗烧伤创面的应用经验和治疗方法,确定其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对我院2005年9月-2007年9月期间收治的256例应用烧伤止痛膏治疗的烧伤患者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烧伤止痛膏治疗烧伤创面止痛效果显著,抗感染能力强,使用方便,疗效确切,未发现有毒副作用及过敏反应。结论烧伤止痛膏对于Ⅱ度烧伤创面具有消炎、促进创面愈合及止痛效果,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烧伤创面外用药。  相似文献   

14.
手是人的重要器官,经常暴露于外面,因而易被烧伤,受伤时常无意中用手捕打火焰而加重了烧伤的深度及发生率,手背解剖特点皮肤薄、无脂肪层,往往易造成严重烧伤。手在烧伤中的发生率很高,大庆医院报告烧伤50.7%,本院手烧伤占所收治的烧伤患者17.4%,而严重烧伤中手烧伤占50.16%,因此手烧伤的处理需要及时、合理,使手的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恢复,否则将造成严重畸形,致终身残废。早期削痂治疗手深度烧伤,是最大限度恢复手功能的良好方法,现结合本院收治的手部深度烧伤提出几点粗浅体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急诊小儿烧伤的临床特点及家庭早期处理.方法 分析急诊小儿烧伤657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烧伤患儿男女之比为1.77 ∶1;小儿家庭烧伤的主要原因为热液,烧伤部位以四肢最常见,以轻、中度烧伤为主.家长对早期正确处理方法 掌握较差.结论 普及烧伤急救常识,提高社区居民的安全防护意识,以减少小儿烧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唐建兵  陈璧 《继续医学教育》2006,20(14):70-71,72
1烧伤治疗的现状概述烧伤作为一种常见的外伤可以发生在人体各部位,临床表现也较复杂,在其治疗上既要注重局部处理又要重视全身治疗。我国广泛开展烧伤治疗的研究始于50年代大跃进时期。在老一辈烧伤专家的带领下,我们广泛开展了关于烧伤休克、烧伤感染、烧伤免疫、创面处理、吸入性损伤、多器官功能衰竭、皮肤移植、烧伤后期整复等各方面的研究[1],使得我国的烧伤治疗水平已位居世界先进行列,并且能够成功救治特大面积及成批的危重伤员,总结出了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烧伤治疗方案。2烧伤治疗的系统化观念2.1烧伤系统治疗的概念及由来烧伤的系…  相似文献   

17.
中药烧伤膏包扎治疗烧伤创面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国胜 《当代医学》2011,17(6):146-146
目的总结中药烧伤膏包扎治疗烧伤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996年5月~2010年6月收治的480例烧伤病人,全程采用中药烧伤膏包扎治疗创面,根据病程不同阶段调整换药次数。结果 480例病人烧伤创面完全愈合,创面无瘢痕,无功能障碍,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利用中药烧伤膏包扎治疗烧伤创面,方法简便,使烧伤创面皮肤原位再生修复,不需植皮,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8.
复方桐叶烧伤油与磺胺嘧啶银治疗烧伤创面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复方桐叶烧伤油与磺胺嘧啶银治疗烧伤创面的疗效。方法:采取复方桐叶烧伤油与磺胺嘧啶银粉纱条覆盖组织治疗烧伤创面进行比较。结果:采用复方桐叶烧伤油换药的创面出血减少,愈合加快且患者换药痛苦明显减轻。结论:复方桐叶烧伤油可以在烧伤创面上推广使用,尤其是Ⅱ度烧伤创面。  相似文献   

19.
烧伤死亡病例的50%~70%死于烧伤感染.烧伤感染的主要途径是创面,尤其是深度烧伤创面更与烧伤病人的安危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烧伤患者血清肌钙蛋白Ⅰ(cTnⅠ)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本院2002年~2003年收治烧伤患者44例,其中大面积烧伤组23例,小面积烧伤组21例,分别在入院后即刻及入院后4h、6h、12h、24h采血测定cTnⅠ水平.正常对照组18例,一次性采血检测.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大面积烧伤组和小面积烧伤组烧伤后12h cTnⅠ水平均显著升高,大面积烧伤组cTnⅠ升高的百分率和水平均高于小面积烧伤组.结论烧伤后引起心肌损伤,且心肌损伤程度与烧伤程度有关.cTnⅠ检测对指导烧伤治疗有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