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评价床旁12导联ECG在鉴别急性肺栓塞(Acute pulmonary embolism,APE)和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NSTE-ACS)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0月连续收治的80例APE患者和40例NSTE-ACS患者。对两组患者入院时的ECG进行组间比较。结果右束支传导阻滞(RBBB)及S1Q3T3改变在两组间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分别是APE(8例,10%)/NSTE-ACS(5例,13%)和APE(21例,26%)/NSTE-ACS(6例,15%)。而V1~3T波倒置同时伴有Ⅱ、Ⅲ、aVF导联T波倒置在APE组明显增多,阳性预测价值和特异性分别是83%和85%。结论右束支传导阻滞(RBBB)及S1Q3T3对于鉴别APE和NSTE-ACS没有帮助,而V1~3同时伴有Ⅱ、Ⅲ、aVF导联T波倒置是APE较特异的心电图表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肺栓塞患者病程中心电图的变化及其诊断价值。方法筛选确诊的128例急性肺栓塞患者,对其治疗前后心电图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急性肺栓塞患者心电图可出现心律失常、Ⅲ导联和aVF导联T波倒置、V2~V4导联T波倒置、aVR导联ST段抬高、V4~V6导联ST段压低、右心室高电压及肺性P波等改变。经治疗后,心电图可出现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心电图改变敏感性较高,但缺乏特异性,结合临床特征对急性肺栓塞患者的早期筛查及疗效判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外科手术后患者急性肺栓塞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我院2000年—2006年期间外科手术后肺栓塞患者18例的一般资料、临床特点及实验室检查、治疗经过。结果平均发病年龄52.5岁,15例出现氧分压下降,呼吸困难是急性肺栓塞最常见的临床症状,8例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只有3例出现心电图的典型改变(SⅠ,QⅢ,TⅢ),16例D-二聚体检查阳性(有鉴别诊断价值)。加强CT及肺灌注扫描是安全、可行的检查项目,具有诊断价值。结论外科手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是急性肺动脉栓塞的主要危险因素,积极的溶栓治疗可显著改善预后,临床医师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4.
翟莉  吕豪  许宏  韩向东  黄洁  程显声 《军事医学》2012,36(2):158-159
肺栓塞是临床常见疾病,其心电图(ECG)的变化对于该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极为重要。常见的ECG改变是SⅠQⅢTⅢ,但肺栓塞患者随着病情的演变ECG也会出现一系列的变化,本文所述病例是颅脑外伤合并右髋关节脱位术后出现肺动脉栓塞,患者的ECG演变从入院时的正常ECG到发生  相似文献   

5.
急性肺栓塞心电图特点(43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和总结急性肺栓塞心电图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近年收治的例急性肺栓塞患者43例入院时、溶栓后及治疗2~4周后心电图的变化。结果:43例肺栓塞患者中心电图异常者39例占(90.7%),正常4例占(9.3%)。结论:心电图变化特征及在急性肺栓塞诊断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肺动脉栓塞2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肺动脉栓塞诊治中的经验、教训,以提高对肺栓塞的认识。方法对27例肺栓塞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心电图、影像学检查,误诊情况与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7例中≥60岁者15例,平均年龄68·3岁。81·5%(22/27)有下肢静脉血栓。临床症状:81·5%(22/27)有呼吸困难,胸痛只有8例,咯血只有9例,晕厥只有3例。动脉血气分析:PaO2降低25例,ALT升高19例。心电图只有13例呈SⅠQⅢTⅢ变化。X胸片有5例正常。19例行放射性核素肺灌注显像,其中呈双肺多处血流灌注缺损18例。27例中曾被误诊22例。经溶栓或其他治疗,死亡8例。结论肺动脉栓塞最常见的危险因素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典型“三联症”很少见,临床误诊率很高,放射性核素肺灌注显像是诊断肺栓塞的安全可靠方法,抗凝治疗效果优于单纯对症治疗。  相似文献   

7.
<正>病人,女,77岁。因间断胸痛3年余,再发3 h于2013年3月2日入院。患者曾于3年前因持续胸痛发作就诊我院,当时心电图示:窦性心律,Ⅲ、aVF导联Q波,Ⅱ、Ⅲ、aVF导联ST段弓背向上抬高0.2 mV,T波高尖,Ⅰ、aVL、V1、V2导联ST段压低0.1~0.2 mV,T波倒置。诊断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示:前降  相似文献   

8.
TV1,V2>TV5,V6综合征58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8年 6月—2003年 8月,笔者诊断心电图TV1,V2>TV5,V6综合征 58例。正常人胸导联T环向量几乎平行于V4导联轴正侧,V4导联T波振幅最大。胸导联T波变化规律是V1 ~V4导联逐渐增大,V4 ~V6导联又逐渐减小,通常TV5,TV6 >TV1,TV2。当冠状动脉机能不全影响心室肌除极复极之间的向量关系,使其发生改变时,缺血的心肌纤维激动力差,不能完全产生应有的电动力,心室除极时综合向量的方向发生改变 [1],致使T环向右向前移位,最大T向量几乎平行于V1或V2导联正侧,TV1,TV2 >TV5,TV6,即TV1,V2>TV5,V6综合征。此综合征在老年患者心电图报告…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急性前间壁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T波变化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关系,为心肌梗死诊治提供新依据。方法 选择2020年3月至2023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急性前间壁心肌梗死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心电图T波检查结果分为倒置组(38例)与直立组(42例)。依据早期最大倒置T波(NTmax)水平倒置组患者分组,将NTmax≥10 mm、4~10 mm、<4 mm患者分别作为深倒置T波组(11例)、中度倒置T波组(14例)、浅倒置T波组(13例)。对比直立组与倒置组患者心功能指标,统计对比直立组不同T波恢复直立时间患者LVEF水平,统计不同NTmax水平倒置组患者LVEF水平,采用Peason分析NTmax与LVEF水平。结果 倒置组患者LVEF低于直立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显著高于直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左心室峰值充盈时间(LVTPFRv)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直立组患者不同T波恢复直立时间患者LVEF水平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NTmax水平倒置组...  相似文献   

10.
王勇霞 《人民军医》2014,(10):1142-1142
1病例报告患者男,49岁。因右上腹不适、恶心,心慌、气短2个月,近10天症状逐渐加重,并出现双下肢水肿,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入院。查体:脉搏90/min,呼吸22次/min,血压150/90mmHg颈静脉怒张,心界大,心律不齐,双下肢水肿。心电图检查:窦性节律,心率89/min,Ⅱ、Ⅲ、avF、V4、V5导联可见Q波,Ⅱ、Ⅲ、avF V4~V6ST段上移,T波倒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合并左心室肥厚的心电图改变。方法:对27例经超声心动图(UCG)和/或X线心脏检查,对ECG的RV5(V6)+SV1(V2)、Rx+Sz、空间QRS向量、QRS时间、额面QRS电轴等测量分析。结果:证实有LVH者12例,分为甲组;无LVH者12例,乙组;3例双侧心室肥厚未予以分组。统计结果两组额面QRS电轴及QRS电压无显著性差异(P〉0.05),QRS时间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在CLBBB时,诊断LVH以QRS时间≥150 ms为标准,较额面QRS电轴及QRS电压指标敏感可靠。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异丙酚联合不同剂量芬太尼对日间手术麻醉深度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探索合适的芬太尼联合镇痛剂量。方法选择门诊日间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4组。Ⅰ组静脉注射异丙酚至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值降到50,Ⅱ、Ⅲ、Ⅳ组静脉注射芬太尼分别为0.50、0.75、1.00μg/kg,然后Ⅱ、Ⅲ、Ⅳ组均缓慢推注异丙酚至BIS值降到50。术中根据患者对刺激的反应适量追加异丙酚,记录用药前(T1)、睫毛反射消失时(T2)、手术或操作开始(T3)、手术或操作结束(T4)、苏醒时(T5)各时间点的BIS、心率(HR)、血压(BP)、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心电图(ECG)。记录苏醒时间、肢体运动情况及异丙酚用药量。结果Ⅱ、Ⅲ、Ⅳ组异丙酚用药量分别为(1.3±0.1) mg/kg、(1.2±0.1) mg/kg、(1.2±0.1) mg/kg,明显少于Ⅰ组(2.0±0.1)mg/k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肢体运动反应Ⅱ、Ⅲ、Ⅳ组明显少于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Ⅰ组BP、SPO2下降较Ⅱ、Ⅲ、Ⅳ组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芬太尼0.75μg/kg联合异丙酚用于日间手术麻醉安全有效,苏醒时间短且费用低廉,是较为理想的联合用药麻醉选择。  相似文献   

13.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主动脉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诊断主动脉病变的能力。方法:对临床可疑主动脉病变75例患者行MSCTA检查,对比剂使用碘海醇90~100ml,流速3~4ml/s,采用Surestar技术跟踪扫描,阈值140~160HU;采用多种图像后处理技术,包括容积重组(VR)、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组(CPR)及最大密度投影(MIP)。结果:主动脉瘤20例(发生在开主动脉3例,主动脉弓部7例,腹主动脉10例);主动脉壁内血肿2例,主动脉硬化性溃疡6例,主动脉缩率1例,其中,主动脉瘤及夹层动脉瘤行介入治疗13例,与选择性血管造影结果一致。结论:从SCTA作为一种无创性血管成像技术应用于主动脉病变的诊断,具有安全、可靠、简便、快捷的优势,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对肛瘘分级价值。方法经手术证实的肛瘘患者26例,全部行MRI检查,检查序列主要包括轴面T1WI、T2WI和轴面、冠状面抑脂T2WI序列。结果 26例肛瘘中,Ⅰ级10例,Ⅱ级6例,Ⅲ级5例,Ⅳ级3例,Ⅴ级2例。MRI诊断26例肛瘘中共有28个瘘管,26个内口,31个外口,14个脓肿,敏感度分别达93%、93%、97%、100%。结论 MRI可以对肛瘘准确分级,对正确的手术治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及临床分型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例主动脉夹层患者均行多层螺旋CT胸腹主动脉联合扫描并进行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容积重建(VRT)等后处理。结果20例均较好地显示了真假腔和主动脉夹层内膜瓣,显示破121位置18例,显示分支血管受累情况16例,按DeBakey分型:Ⅰ型8例,Ⅱ型1例,Ⅲ型11例。出现胸腔积液9例,出现心包积液1例。结论多层螺旋CTA是诊断主动脉夹层首选的无创性检查方法,并能提供准确的临床分型,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256层螺旋CT血管造影(DSCTA)对主肾动脉及肾段动脉的显示能力及图像质量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256层螺旋C T和94例64层螺旋C T检查的肾动脉M SC T A图像,以C T原始横断位图像为基础,结合V R、M IP等重建图像对各级肾动脉进行综合分析。结果98例患者共显示肾动脉196条,主肾动脉及Ⅰ级、Ⅱ级皆显示清晰,显示率为100%,Ⅲ级分支显示率98.3%,Ⅳ级分支为90.2%,Ⅴ级分支为72.9%,Ⅵ级分支为30.9%。94例患者共显示肾动脉188条,其中主肾动脉及Ⅰ级皆显示清晰,显示率为100%,Ⅱ级分支显示率99.1%,Ⅲ级分支显示率90.3%,Ⅳ级分支为70.2%,Ⅴ级分支为4.8%,Ⅵ级分支为0%,两者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 <0.05)。两组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4.537±0.177)分和(3.965±0.189)分,两者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 P <0.05)。结论256层螺旋C T血管造影显著提高了肾动脉图像质量,特别是对肾段动脉的显示,从而为临床诊断肾段动脉狭窄和了解肾肿瘤分支血供提供了重要的信息。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脂微球载体制剂(Lipo-PGE1)对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并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RBBB)经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无复流患者左心室功能和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102例确诊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并完全性RBBB的患者,且所有患者均从发病至到达我院行直接PCI时间〈12h,术后血流只达到TIMI2级,且完全性RBBB仍存在,予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予生理盐水20mL加Lipo-PGE120μg静脉缓慢推注2次/d,共3d;对照组予硝酸甘油用5%葡萄糖稀释(糖尿病患者用生理盐水)50~100μg/min持续静脉缓慢滴注3d。两组患者均予心电监护、心电图检查及彩色多普勒二维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术后住院期间LVDd、LVEF均无显著性差异。随访1年,治疗组患者的LVDd明显降低,LVEF明显提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术后1周内治疗组中完全性RBBB消失的例数多于对照组,室性心动过速的病例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PCI术后存在无复流现象,经应用Lipo-PGE1可改善心肌微循环,挽救更多濒死心肌,减少心律失常发生,从而达改善心泵功能,提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崔晓明  杨炯  刘志超  李三强 《武警医学》2022,33(12):1020-1022
 

目的 探讨健康体检人群行心电图与冠状动脉CTA筛查冠心病的对比分析。方法 选取2021-05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健康医学科参加体检的3293人为研究对象,剔除未接受冠脉CTA检查的97人,未行心电图检查的10人,入选3186人,对体检结果异常心电图及冠状动脉狭窄的判断进行分析。结果 3186人中通过冠状动脉狭窄判断结果,共检出冠心病237例;异常心电图表现:ST-T改变750例,心电轴左偏137例,左室高电压83例,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42例,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41例。冠心病患者中ST-T改变33.3%,高于非冠心病组的2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642,P<0.05)。结论 心电图操作简单方便,在大规模人群健康体检中对冠心病有提示作用,可配合动态心电图、心脏彩超等其他检查,进行冠心病筛查。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高原驻训官兵心电图状况及其与年龄、驻训海拔高度和驻训时间的相关性。方法 随机抽取阿坝藏区各驻训部队官兵中575份体检心电图报告作为研究对象,以海拔高度、驻训时间和年龄作为分组变量。所有心电图报告由同一心内科高级职称医师复核并修正后形成最终的心电图报告,记录异常心电图情况。结果 575例中,异常心电图者238例,占41.39%。其中窦性心动过缓188例,占32.70%,窦性心律不齐109例,占18.96%。其他异常心电图28例,占4.87%,包括ST段改变13例,束支传导阻滞4例,T波改变3例,房室传导阻滞2例,房性期前收缩2例,心房颤动1例,频发室性期前收缩1例,异常Q波1例,P波增宽1例。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不齐发生率在不同年龄组、不同海拔高度组和不同驻训时间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他异常心电图的发生率在不同海拔高度组和不同驻训时间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示海拔高度越高驻训时间越长发生率越高。结论 高原驻训官兵心电图异常以窦性心动过缓和窦性心律不齐为主,其他异常心电图类型发生率低,但与海拔高度和驻训时间呈正相关,需重点关注及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