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责任制整体护理合作模式对护士床边综合护理能力的影响,使医生、护士、患者更加满意。方法制定出从入院时、住院期间、出院时一整套的医护一体化合作责任制护理模式,采用调查表,对医护人员对医护合作态度得分、床边综合能力考核结果、患者满意度、医生满意度和护士满意度进行问卷调查,同时采集护理质量及不良事件等数据,与实施医护一体化合作责任制护理模式前的调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实施医护一体化合作责任制护理模式前,护士满意度、医生满意度及患者满意度分别为(4.06±0.39),(4.18±0.41),(4.03±0.36)分,实施后分别为(4.42±0.41),(4.38±0.26),(4.36±0.38)分,较实施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7.5895,7.0062,3.5418;P<0.01)。床边综合能力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临床效果评分在病情掌握、并发症预防、理论知识、专业护理能力方面实施后分别为(4.81±0.31),(3.59±0.24),(3.92±0.44),(3.91±0.40)分,较实施前的(3.04±0.55),(2.91±0.31),(3.29±0.26),(3.67±0.47)分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0.711,19.000,13.503,4.260;P<0.01)。结论实施医护一体化合作责任制护理模式,能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及护士的专业护理能力,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充分发挥护士的优势,有效地促进医护合作,达到患者满意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品管圈对急诊科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后应激障碍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温州市某几家医院第一次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急诊科护士45人随机分为观察组( n=24)和对照组( n=21),观察组成立品管圈小组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对照组采用一般心理干预方法。分别在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早期(1周内)及3个月后进行问卷调查,包括一般人口社会学资料问卷、职业倦怠感问卷、创伤后应激障碍自评量表问卷( PTSD-SS)及简易应对方式问卷( WCQ),并对问卷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遭受工作场所暴力早期,两组护士PTSD-SS评分、职业倦怠感、应对方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后观察组护士的PTSD-SS评分为主观评定(2.01±0.19)分、社会功能(5.03±1.09)分、重现体验(20.12±1.80)分、回避症状评分(20.11±3.98)分,均低于对照组[(3.09±0.23),(6.63±1.27),(26.31±1.91),(28.92±4.7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516,2.121,2.331,2.453;P<0.05)。职业倦怠感、积极应对方式、消极应对方式评分分别为(3.51±1.01),(34.29±7.17),(14.98±1.94)分,与对照组[(4.17±0.98),(30.83±8.33),(20.25±1.51)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值分别为2.118,2.098,2.382;P<0.05)。两组警觉性增高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62,P>0.05)。干预后3个月,观察组护士的应激障碍自评量表评分、职业倦怠感、消极应对评分降低,积极应对评分增高,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仅有警觉性增高评分升高,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可有效改善急诊护士经历工作场所暴力后精神心理健康状况,有利于患者精神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医护合作模式对提高肝病区护理人员专科知识及护理质量的效果。方法2012年1月-2013年12月对肝病区实施医护合作模式,并与2011年1-12月未实施医护合作模式前进行对比,分析两阶段护理人员专科知识、医护合作态度及医、护、患三方面对护理模式的满意度。结果实施医护合作模式后护士专科知识考核评分(92.36±4.62)分、实操评分(91.25±3.76)分显著高于实施前(85.78±5.02),(85.32±4.1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4.323,4.116;P<0.05)。实施医护合作后医生合作态度评分(65.36±10.46)分、护士合作态度评分(64.33±11.27)分显著高于实施前(52.36±8.28),(51.98±9.7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5.986,6.023;P<0.05)。实施后医生、护士、患者满意度分别为100.00%,93.33%,96.00%显著高于实施前55.56%,53.33%,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6.986,7.129,9.442;P<0.05)。结论对肝病区应用医护合作模式可提高医护人员专科知识,增强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提高护理质量,提高医生及患者满意度,促进科室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晨间护理质量评分表管理模式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意义。方法比较晨间护理质量评分表管理模式实施前后,两组护士对晨间护理工作的评价、护士认可程度、护士自我效能感评分和工作满意度、患者或家属满意度、晨间护理质量检查合格率和护理部每月考核平均分数,观察引入该管理模式前后的差异。结果两组护士对晨间护理工作8个方面的评价比较,实施后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4.830,-6.082,-5.699,-5.798,-6.259,-6.340,-6.173,-6.340;P均〈0.01);护士对使用晨间护理质量评分表管理模式后在8个方面认可程度比较,实施后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7.416,P〈0.01);护士自我效能感评分的比较[(28.89±4.30)分比(31.56±4.5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57,P〈0.05);护士满意度的比较实施后(96.42%)高于实施前(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76,P〈0.05);在患者或家属满意度、患者晨间护理质量合格率、基础护理质量考核方面,实施后均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20.77,8.546;t=-9.029;P均〈0.01)。结论晨间护理质量评分表管理模式能明显提高晨间护理质量和护士的自我管理能力,对临床护理业务发展和管理水平的提高起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责任护士负责制在心血管外科病房中的应用效果,以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护理质量。方法根据能级管理原则,心血管外科病房实施护士长领导下的责任护士负责制,比较实施前后护理综合质量和患者满意度。结果实施前护理综合质量得分为(90.5±2.1)分,实施后得分为(98.6±1.2)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7,P〈0.05);实施前患者满意度为(80.2±4.1)%,实施后为(95.0±1.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83,P〈0.05)。结论责任护士负责制的管理模式,使护理人力资源得到合理配置,是提高护理质量管理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短信平台传达信息在新生儿病房护理管理中的效果。方法在新生儿病房护理管理中应用短信平台与护士沟通。比较实施短信平台沟通前(2012年1-6月)和实施后(2012年7-12月)护理信息传递时间、信息接收率、护士对信息的知晓率、会议参会率、护士满意度,评价实施后的效果。结果短信平台建立后,信息传达时间(0.04±0.15)min/条,信息接收率(99.00±1.23)%,知晓率(98.00±1.23)%,参会率(98.34±1.23)%,均优于实施前的(3.12±1.20) min/条,(8±.00±2.34)%,(88.00±2.23)%,(88.12±2.2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13.95,-24.86,-21.74,-29.18;P<0.0±)。实施短信平台后,护士对医院管理方式、领导与下属关系的满意度分别为(2.79±0.99),(4.50±0.64)分,分别高于实施前的(2.03±0.74),(4.12±0.5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分别为4.7629,3.4612;P<0.0±)。结论短信平台缩短了信息传达时间,提高了信息接收率、知晓率、参会率及护士满意度,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护理质量,且短信方便、快捷、准确,适合护理管理的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提升基层医院护士执行力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提高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方法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通过加强护理文化建设、健全管理机制、建立激励机制、强化沟通等方式,提升护士执行力,对实施前后护理满意度及护理质量评分进行比较。结果实施后护理满意度为99.0%,高于实施前的9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0.46,P〈0.05),实施后护理质量评分为(98.5±0.7)分,高于实施前的(96.0±0.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0,P〈0.05)。结论提升护士执行力能够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在外科护理管理中应用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将本院外科100例护理工作人员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48例,采取常规管理模式;研究组52例,实施层级护理管理模式。采取自制的护理质量评分问卷及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问卷对两组护理工作进行质量考核及满意度调查。比较两组护理工作人员的护理质量、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及护理安全质量指标。结果研究组护理质量总评分和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总满意度分别为(94.62±3.22)分、(95.36±5.66)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1.27±4.13)分、(91.87±7.89)分(P<0.05)。实施层级管理前后,患者意外发生率和护理差错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在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有效地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能级进阶模式在ICU的实施效果。方法以Benner“从新手到专家”理论实践为基础,实行ICU护士能级管理,制定各能级进阶模式。对实施能级进阶模式前后护士理论及急救技能考核成绩、护理质量、护理科研论文数量、护理工作满意度等指标进行评价。结果实施能级进阶模式后,ICU护士理论与急救技能考核成绩明显提高,理论平均分从实施前的(80.25±2.52)分提高至(87.56±2.3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52.86,P<0.01)。操作平均分从实施前的(85.54±1.87)分提高至(92.35±3.2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45.28,P<0.01)。发表论文及科研立项明显增多,护士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由实施前的(60.05±2.53)分提高至(67.74±2.7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6.00,P<0.01)。结论实施能级进阶模式可有效提高ICU护士的核心能力,还可提高护理质量及护理工作满意度,为临床护士提供展示能力的舞台,达到持续发展护理队伍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护理配套支持系统的建设对优质护理服务工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护理部组织协调,成立静脉配置中心、中央运输中心,食堂及环境保洁实行社会化管理,职能部门工作前移服务临床,减轻护士人力资源压力,落实非护理专业项目的减负工作。比较配套支持系统建设实施前后护理时间、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结果配套支持系统建设实施后护士为患者的直接护理时间由实施前的(2.97±0.40)h增加到(3.86±0.50)h,输液配制时间由(5.03±0.40)h减少至(3.46±0.12)h,护理质量平均得分由(96.11±0.70)分提高到(99.38±0.5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13.9138,13.9137,10.44;P〈0.01);患者满意度由95.13%提高到99.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03,P〈0.01)。结论配套支持系统有助于缓解护士压力,提高护理质量,使护士直接护理患者时间增加,患者满意度提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护士能级管理的实践效果,以增强各级护士的质量意识,提高医院护理整体质量。方法(1)采用问卷调查法和现场访谈法,对医院病房各级护理人员进行调查,评估目前护理质量管理存在的不足。(2)应用护士能级管理模式,2年后对护理质量再次进行问卷调查和现场评估。结果基础护理由实施前的(95.62±0、73)分上升到(99.10±0.44)分;消毒隔离由实施前的(94.47±1.34)分上升到(99.65±0.32)分;护理文件书写由实施前的(95.59±0.46)分上升到(99.66±0.17)分;病房管理由实施前的(94.24±0.95)分上升到(99.50±0.28)分;物品、设备功能完好由实施前的(93.21±0.46)分上升到(99.88±0.17)分;患者满意度由实施前的(94.00±0.99)分上升到(97.00±0.00)分(P〈0.05)。结论开展护士能级管理是体现以人为本,全面提高护理质量管理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医护同步责任管理模式的临床应用。方法将病房责任护士分层组合并纳入医疗组与医生同步共同对患者实施医疗护理的医护同步责任管理模式(管理后),与传统责任管理模式(管理前)比较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护士对自身工作满意度及护理质量。结果管理前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平均(90.18±3.05)分,管理后平均(97.24±2.78)分,管理后高于管理前(t=5.274,P〈0.01);管理前护士对自身工作满意度平均(88.36±4.11)分,管理后平均(96.91±3.53)分,管理后高于管理前(t=12.420,P〈0.01)。护理质量各项指标消毒隔离管理、规范化服务、护理文件书写、基础护理、分级护理、病区规范化管理、健康教育知晓率管理后均比管理前明显提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528,4.773,4.569,5.031,4.983,6.249,7.667;P值均〈0.01)。结论医护同步责任管理模式可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高护士的工作满意度,调动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在肝胆外科围手术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肝胆外科病区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包括改进照护模式、落实分级护理、优化工作流程、科学人力配置及完善护理质量监督体系,比较实施前后患者对专科疾病知识的了解情况、患者满意度、对责任护士知晓率、院内护理质量评分结果、护士直接护理时间及护理文件书写时间。结果实施后患者对各专科疾病知识的了解情况均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患者满意度及对责任护士知晓率分别为98.22%,93.96%,均高于实施前的96.22%,89.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7.16,11.84;P〈0.05);实施后危重患者护理、急救技术、基础护理及消毒隔离的护理质量评分分别为(98.00±1.22),(96.56±1.22),(99.10±0.22),(99.30±0.22)分,均高于实施前的(91.58±1.22),(90.70±1.22),(91.84±1.22),(83.72±1.2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分别为4.74,5.01,4.34,6.24;P〈0.05);实施后护士直接护理时间为(368±12)min,高于实施前的(329±21)min,而护理文件书写时间为(20±4)min,低于实施前的(49±11)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分别为3.35,3.02;P〈0.05)。结论责任制整体护理的实施,有利于为患者提供全面、全程、专业、无缝隙的护理,促进了住院患者围手术期的专令与舒活.提高了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席。  相似文献   

14.
目的:应用护理绩效管理的激励作用,引导更多的有专业知识、有能力且有丰富经验的护士留在临床一线工作。方法采用关键业绩指标方法( KPI)对全院护理单元的绩效考核指标和权重分配进行专家论证,并与护理代表进行充分交流与沟通,最终选择可实际操作的指标纳入考核项目,建立护理绩效考评管理体系,并在实际工作中给予实践,比较绩效管理前后护士工作满意度和患者对护士工作满意度。结果实施前后护士工作满意度总均分分别为(3.02±0.32),(4.28±0.3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2,P<0.05)。患者对护士工作满意度实施前后总均分分别为(4.08±0.46),(4.68±0.5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6,P<0.05)。结论护理绩效管理是提高护士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管理方法和科学工具,在实现医院战略目标的同时使护士实现自身价值,提高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在神经外科护理管理中应用“五常法”的效果。方法选择解放军第四六三医院神经外科22名护理人员,在实施五常法管理前后分别对实验人员进行考核,比较实施前后护理差错率、患者满意度、一次性耗材使用费用等。结果实施“五常法”管理后,神经外科病房护士共发生10起护理差错、一次性耗材费用为52146元、抢救患者准备物品所需时间为(40.3±177;5.2)s ,均明显低于实施前的78435元和(54.9±177;6.47)s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患者满意度为91.0%(1032/1134),明显高于实施前的80.8%(935/11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神经外科护理管理中应用“五常法”能够显著提高护士工作效率及服务质量,进而确保患者的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将精细化管理应用于临床护理路径,使其形成模式化并有效推进。方法围绕精细化管理模式中的分层管理、流程制度、培训实施、绩效考核4要素,通过每日实时评价、中期评价、终末评价进行临床护理路径管理。将使用精细化管理前后的试点病种患者及病区护士,分别设为对照组和干预组。采用患者满意度问卷调查、护理质量考核及临床工作能力考核,比较患者满意度、护理质量及护士临床综合能力。结果应用CNP精细化管理模式后,患者平均住院天数(8.62±0.41)d,平均住院费用(12920.54±415.19)元,均低于实施前的(10.46±0.54)d,(14061.74±423.17)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37.41,24.35;P<0.01);患者满意度从(86.18±3.41)%提高到(95.27±3.62)%,护士临床综合能力总分从(73.21±4.21)分提高到(81.24±4.3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分别为-23.12,-13.23;P<0.01)。结论在临床护理路径推进过程中应用精细化管理模式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新生儿监护病房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针对新生儿病房特点,通过完善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加强护士培训,改变排班模式,细化基础护理项目等,比较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前(n=1578)和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后(n=1507)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护理质量改进及护理缺陷发生情况。结果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后,基础护理达标率为96.7%,护理文书书写达标率为98.0%,均高于实施前91.1%,91.O%,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6.827,11.368;P〈0.01),其他护理指标达标率实施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评分比较:实施后环境设施(4.71±0.31)分,人文关怀(4.56±0.34)分,均高于实施前评分(3.72±0.69),(3.95±0.4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1.01,41.74;P〈0.01),其他护理服务满意度评分实施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9〈0.01);护理缺陷发生率实施后低于实施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7.007,8.993,6.563;P〈0.05)。结论新生儿病房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可以提高护理质量和新生儿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减少护理缺陷。因此,在新生儿病房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住院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我院呼吸内科2012年7月开始全面实施护理风险管理,选择实施风险护理管理前患者64例为对照组,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64例患者为干预组,比较两组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患者对护理满意度从87.5%提高至96.9%,无一例责任差错事件和技术缺陷事件,实施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3.12,4.15,5.27;P<0.05);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干预组基础护理质量为(94.5±8.5)分,危重患者护理质量为(92.6±9.4)分,均优于护理风险管理前对照组的(83.8±7.9),(82.3±6.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3.62,3.24;P<0.05)。结论在呼吸内科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提高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减少责任差错事件和技术缺陷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  相似文献   

19.
刘琴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26):3182-3183
目的通过将“3H”护理服务模式引入社区医院输液服务管理,从而提高护理人员对患者个性化服务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方法门急诊输液室通过建立静脉输液管理小组、改进硬件设施、增强护理人员沟通礼仪培训等措施,落实“3H”护理服务模式,并对患者满意度、患者对健康教育认知度及护士工作满意度评价其实施效果。结果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中工作的现状实施前(34.57±5.53)分,实施后为(37.86±4.56)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2,P〈0.05);输液患者健康宣教知晓率实施前(20.45±2.48)分,实施后为(22.35±2.01)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77,P〈0.01)。结论“3H”护理服务模式在社区医院输液服务管理中的运用,有利于提高护士工作积极性,提高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责任包干制整体护理模式联合临床护理路径在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实践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50名护士进行自身前后对照,比较实施责任包干制整体护理模式联合临床护理路径前后护士专业成就感、考试成绩、护理质量、护理投诉、护理缺陷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实施责任包干制整体护理联合临床护理路径工作模式后,150名责任包干护士专业成就感分数由(6.91±1.79)分提高至(11.92±2.39)分,理论考试成绩由(89.04±8.34)分提高至(95.17±5.45)分,技术操作成绩由(86.03±11.01)分提高至(94.25±12.1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10.41,6.33,6.89;P〈0.05);1年中护理投诉由0.22%降低到0.09%,护理缺陷由0.43%降低到0.25%,患者满意度由92.31%上升至98.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28.871,1.190,17.419;P〈0.05);实施后护理质量中基础护理、病房管理、护理文书、消毒隔离4方面得分均较实施前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责任包干制整体护理联合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激发了护士的工作热情,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提高了患者满意度,降低了护理投诉及护理缺陷,促进了优质护理的落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