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变应性鼻炎与支气管哮喘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变应性鼻炎和支气管哮喘的流行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而且这种趋势是全球性的。由于上、下呼吸道炎症反应的一致性,Th2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在呼吸道变态反应中的共同作用,变应性鼻炎与支气管哮喘密切相关,对变应性鼻炎患者应重视并评估支气管哮喘,对支气管哮喘亦应注意评估变应性鼻炎。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深圳地区变应性鼻炎患者的调查,发现并发有支气管哮喘、过敏性结膜炎、过敏性皮肤病等其他过敏性疾病的患者,其家族史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单纯变应性鼻炎患者.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个人哮喘病史、过敏性结膜炎病史、家族哮喘病史、家族变应性鼻炎病史、母亲患有变应性鼻炎及一级亲属患有过敏性疾病是变应性鼻炎的发病的重要因素,其中个人哮喘病史的OR值最大,进一步论证了变应性鼻炎与哮喘属“同一气道,同一疾病”的概念,提示在临床中应注意变应性鼻炎-哮喘综合征(CARAS)的诊治.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江苏省南通地区遗传因素对变应性鼻炎及支气管哮喘患病相关性的影响.方法 按随机抽样法,对本地区95 300人进行了变应性鼻炎和支气管哮喘患病相关性遗传流行病学的调查研究.人群患病情况采用SPSS11.5进行卡方检验,遗传度采用Falconer公式计算.结果 变应性鼻炎患者并发支气管哮喘的比例为25.92%(296/1142),支气管哮喘患者并发变应性鼻炎的比例为40.49%(296/731).变应性鼻炎患者Ⅰ、Ⅱ、Ⅲ三级亲属支气管哮喘的患病率分别为8.19%(280/3418)、3.08%(154/5002)及3.16%(85/2687);支气管哮喘患者Ⅰ、Ⅱ、Ⅲ三级亲属变应性鼻炎的患病率分别为15.81%(466/2947)、4.61%(229/4967)及2.51%(134/5345),均高于一般人群支气管哮喘及变应性鼻炎患病率(分别为1.20%和0.77%,P<0.05).支气管哮喘患者三级亲属变应性鼻炎患病的加权平均遗传度((x)±s,以下同)为94.2%±1.9%;变应性鼻炎患者三级亲属支气管哮喘患病的加权平均遗传度为81.8%±2.1%,均大于60%,二者患病相关性与遗传高度相关.结论 支气管哮喘与变应性鼻炎患病具有明显相关性,与多基因遗传有关,支持二者是同一气道,同一疾病的学说.  相似文献   

4.
儿童变应性鼻炎肺功能及相关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变应性鼻炎患儿肺功能改变对早期发现气道高反应性及预测哮喘发生可能性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变应性鼻炎患儿94例,并设60例同龄健康儿童作对照组.全部患儿应用振荡法测定:呼吸阻抗(Zrs),气道总阻力(R5),中心气道阻力(R20),周边小气道阻力(R5-R20),弹性阻力(X5),响应频率(Fres);5岁以上患儿同时做常规用力通气肺功能检查:用力肺活量(FVC),用力呼吸量(FEF1),呼气峰流量(PEF),用力呼气中流量25%、50%、75%(FEF25,FEF50,FEF75).肺功能正常时加做支气管激发试验,肺功能异常时加做支气管舒张试验.结果 52例(55%)变应性鼻炎肺功能检测结果正常,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差异;42例(45%),异常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差异,表现FEF25,FEF50,FEE75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R5,R20,X5,Fres较健康同龄儿增高(P<0.05).52例结果正常加做激发试验,其中25例为阳性;42例结果异常加做舒张试验,其中32例为阳性.肺功能异常患儿与过敏史及家族史有明显相关性(P<0.01).结论 ①本研究得出变应性鼻炎患几肺功能异常发生率61%,同时存在支气管激发试验和舒张试验阳性,提示变应性鼻炎患儿存在着发生支气管哮喘的危险.为早期诊断和干预治疗隐匿哮喘提供依据.②变应性鼻炎及支气管哮喘与过敏史和家族史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5.
分泌性中耳炎常合并呼吸道变应性疾病,如变应性鼻炎、鼻息肉、支气管哮喘等.变态反应在分泌性中耳炎病因中的作用日趋受到重视,皮质类固醇激素、变应原脱敏治疗等可能在其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对近年来分泌性中耳炎合并变应性鼻炎的病因和治疗研究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6.
变应性鼻炎是一种发生在鼻黏膜的变态反应性疾病,以阵发性喷嚏、大量清水样鼻涕、鼻塞、鼻痒为主要特征,可严重影响患者的睡眠、学习、工作或生活.近年来变应性鼻炎的患病率逐渐升高,并且有关数据显示其与哮喘具有相关性,可认为是哮喘发展过程的危险因素,造成了社会巨大的经济负担.本文就变应性鼻炎的治疗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变应性鼻炎和哮喘均为呼吸道炎症,常在同一患者身上共存.自"同一气道,同一疾病"的观点提出后,越来越多的证据支持变应性鼻炎-哮喘综合征这个新的医学术语.其发病机制与肥大细胞关系密切,类胰蛋白酶几乎全由肥大细胞分泌,并以活性形式储存在肥大细胞的分泌颗粒中,可以作为肥大细胞储存及其活化的特异性标志.本文就类胰蛋门酶与变应性鼻炎-哮喘综合征的关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南京地区支气管哮喘患者合并变应性鼻炎的调查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了解南京地区支气管哮喘患者合并变应性鼻炎的情况,计算支气管哮喘患者中变应性鼻炎的发生率,并对其变应性鼻炎的治疗现状作一初步分析。方法问卷调查106例确诊为支气管哮喘的南京地区患者,详细了解其临床表现及治疗现状,建立相应的个人数据库档案,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06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年龄3~72岁,平均年龄为31±20.9岁,男57例,女49例;其中70例(66.0%)并发变应性鼻炎,年龄5~72岁,平均年龄为33±20.7岁,男38例,女32例。106例患者中,36例(34.0%)直系三代内有气道炎症相关性疾病家族史。结论支气管哮喘合并变应性鼻炎的发生率为66.0%;气道炎症相关性疾病家族史34.0%;目前对于支气管哮喘和变应性鼻炎的治疗现状均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9.
儿童变应性鼻炎也称儿童过敏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在我国的患病率约为10%[1-2],且呈继续增加趋势.由于儿童变应性鼻炎对下呼吸道炎性疾病(如支气管哮喘)的发生发展、严重程度及临床转归均有重要影响,因此制订本诊断和治疗指南,对规范临床诊疗及哮喘防控均具有重要意义.本指南适用于2~14岁的儿童患者.  相似文献   

10.
VCAM-1表达在上下呼吸道一致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VCAM-1)在呼吸道变应性炎症患者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将39名患有变应性鼻炎并哮喘的患者和21例仅患有变应性鼻炎的患者分成两组,取鼻腔黏膜和支气管黏膜进行活组织病理检查,并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对VCAM-1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变应性鼻炎并哮喘组支气管黏膜中嗜酸粒细胞数显著高于变应性鼻炎组(t=12.81,P〈0.01),变应性鼻炎组鼻腔黏膜中VCAM-1阳性细胞比例与变应性鼻炎并哮喘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变应性鼻炎并哮喘组支气管黏膜中VCAM-1阳性细胞比例显著高于变应性鼻炎组(t=9.43,P〈0.01),变应性鼻炎并哮喘组支气管黏膜中VCAM-1阳性细胞比例和支气管黏膜嗜酸粒细胞数呈显著正相关(r=0.788,P〈0.01)。结论:VCAM-1表达的上调,导致呼吸道变应性炎症的蔓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舌下免疫疗法(sublingual immunotherapy,SLIT)治疗粉尘螨变应性鼻炎伴哮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83例变应性鼻炎伴哮喘患者进行粉尘螨滴剂SLIT,疗程2年.分别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症状和用药评分、肺功能指标、皮肤点刺试验、血清特异性IgE水平的变化,并观察SLIT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SLIT治疗2年后,变应性鼻炎和哮喘症状评分、用药评分及肺功能指标与治疗前相比较均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皮肤点刺试验指数和血清特异性IgE水平与治疗前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LIT治疗期间没有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粉尘螨滴剂SLIT对变应性鼻炎伴哮喘有较好的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鼻部疾病可大致分为4类:变应性鼻炎、非变应性鼻炎、感染性鼻炎以及结构性或机械性鼻病.鼻部疾病可导致肺功能发生改变,表现为大气道、小气道气流受限以及气道反应性的增强.本文简述了反映不同类型鼻病对肺功能影响的有关指标,以期拓宽临床工作者对两者之间相互关系的认识,用于指导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13.
变应性鼻炎(AR)是一个全球性健康问题,全球发病率10%~40%,且患者人数仍在增加,影响日常生活、工作及学习,造成经济和健康上的沉重负担。AR是全身变态反应的一部分,中重度AR与哮喘控制不良相关,常年性AR患者中哮喘发病率较高,更引起了人们对AR诊治的关注[1~4]。为此,2001年世界卫生组织参与制定的AR及其对哮喘的影  相似文献   

14.
二氧化硫(sulphur dioxide,SO2)在变应性鼻炎发病中的作用已普遍受到学者们的关注.SO2作为一种常见的大气污染物,与变应性鼻炎的发病和病情加重存在一定相关性,并且SO2可能是通过自身刺激损伤上皮清除抗原,致使鼻黏膜处于超敏状态,诱发炎症反应及发生IgE介导的变态反应等途径来影响变应性鼻炎的.了解SO2与变应性鼻炎的关系对临床诊治变应性鼻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变应性鼻炎的研究,七十年代着重在免疫方面,八十年代则着重在其与全身变应性疾病的关系,鼻粘膜神经化学感受器、受体,以及鼻分泌物的活性介质方面。【变应性鼻炎与哮喘的关系】早就发现,婴儿期或一周岁时患变应性湿疹的,以后罹患变应性鼻炎与哮喘的机会增多。对Brown大学1352名学生的调查,发现哮喘、常年性变应性鼻炎和季节性变应性鼻炎的初发年龄分别是6.9、9.1及10.6岁。大部分学生有变应性鼻炎,但无肺部症状或哮喘史,肺功能检查却都不正常。连续观察7年,变应性鼻炎患者中,  相似文献   

16.
变应性鼻炎(AR)是一个全球性健康问题,全球发病率达10%~40%,且患者人数仍在增加,影响日常生活、工作及学习,造成经济上的沉重负担。为此2001年世界卫生组织参与制定了变应性鼻炎及其对哮喘的影响(allergic rhinitis and its impact on asthma,ARIA)指南,  相似文献   

17.
变应性鼻炎和哮喘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了解变应性鼻炎与哮喘的相关性。方法 对1526例变应性鼻炎患者与哮喘的相关性进行了临床调查。采用阿罗格点刺试验对患者进行变应原检查。结果 发现43.8%的变应性鼻炎患者并发哮喘。其中,先有鼻炎后有哮喘者占52.3%,先有哮喘后有鼻炎者占36.5%,二者在统计学上有明显差异。42.4%的变应性鼻炎患者有明显的过敏性疾病家族遗传史,而合并哮喘的患者过敏性疾病家族遗传史高达61.7%。调查中还发现有30.7%的变应性鼻炎患者合并过敏性皮肤病。结论 特应性个体产生呼吸道炎症后,不管哮喘发生在先,还是鼻炎发生在先,都容易诱发全呼吸道炎症;变应性鼻炎不仅和支气管哮喘相关,也和其他过敏性疾病相关;变应原点刺试验结果以屋尘螨的阳性率最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变应性鼻炎患者鼻腔灌洗液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molecule-1,ICAM-1)和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与气道反应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54例变应性鼻炎患者和20例健康对照,在特异性变应原鼻激发试验(specific allergen nasal provocation test,SANPT)后1h的鼻腔灌洗液中ICAM-1和IL-6的浓度。对54例变应性鼻炎患者和36例鼻炎合并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者及20例健康对照进行肺功能检查和非特异性乙酰甲胆碱支气管激发试验,并采用直线相关分析方法分析其鼻腔灌洗液中ICAM-1、IL-6水平与肺功能第1秒用力呼气率(FEV1)的相关性。结果 变应性鼻炎患者鼻腔灌洗液中ICAM-1、IL-6的浓度分别为(272.75±32.25)pg/ml、(52.11±16.54)pg/ml,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的(158.82±32.88)pg/ml和(25.64±10.14)pg/ml,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均<0.01)。变应性鼻炎患者肺功能FEV1为(83.90±4.87)%,鼻炎合并哮喘患者为(78.82±7.41)%,健康对照为(90.25±4.69)%,三组间差异均有极显著意义(P均<0.01)。变应性鼻炎患者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率为64.8%,鼻炎合并哮喘患者为83.33%,健康对照组无阳性,三组间差异均有极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合并支气管哮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80例常年性变应性鼻炎合并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观察组40例采用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进行治疗,对照组40例采用微波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支气管哮喘总有效率为90%,其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总有效率为9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鼻结膜炎生存质量问卷(RQLQ)评分、视觉模拟量(VAS)评分以及成人哮喘生存质量问卷(AQLQ)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结论 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合并支气管哮喘疗效显著,改善了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0.
变应性鼻炎、鼻及鼻窦炎常常并发哮喘,其间的关系探讨已久.在解剖生理、病理生理、免疫病理等方面三者都存在很大程度的一致性和系统性.这种共同性的揭示及进一步探索为三者的共同治疗,改善其预后带来新的思路和方法.本文对变应性鼻炎、鼻及鼻窦炎、哮喘治疗及预后的相互关系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