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对《伤寒论》少阴病辨治的时间规律,进行了系统的研讨。认为在少阴病辨治方面,有一定的时间规律可循,并以列表的方式,总结和反映了少阴病辨治的时间规律。同时指出,应用这一规律,把少阴病的发生与发展,放在连续的时间上进行考查,将有利于掌握少阴病变化的全局,有利于提高对少阴病辨证论治的水平。  相似文献   

2.
谈仲景的辨病与辨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辨病与辨证的学术问题。对仲景的辨证论治体系进行分析。认为张仲景对某些病证有很深的认识。并揭示了它们的证治规律;《伤寒杂病论》中有些疾病以单个症状命名,存在局限性;张仲景将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但更多的注重辨证论治,指出,当前不应回避辨病(西医病名)和辨证(中医证名)相结合这一中西医互补而有利于提高疗效的方式。  相似文献   

3.
通过从中医临证实践中出发,列举若干实际问题,如只知辨证不知辨病、缺乏中医疾病鉴别诊断等,意在指出辨病论治的重要性和病证鉴别之间的关系。从中医理论体系的发生发展和历史沿革中表述不同时期的疾病分类,总结目前存在对中医疾病的认识和辨病的不足,并举医案具体分析辨病、辨证论治的关系和异同,强调二者之间的主次关系以及与治疗效果的关联。以期继承和重振中医辨病的重要地位和建立符合实践需求的新型辨病证体系。  相似文献   

4.
病与证是中医基础理论中两个最基本的概念,辨证与辨病均为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本概念。但笔者在临床当中,时常听到有同行或者对中医略感兴趣的人说:'冲医治本,西医治标;中医重在辨证,西医重在辩病。"这种说法割裂了中医学中辨病与辨证的整体关系,忽视了辨病在临床中的治疗作用。殊不知,辨病和辨证在中医学及其临床当中,仍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中医辨证仍是注重部分疾病在某个阶段的辨证规律,涉及到的只是这个疾病在某个阶段的证候特点。而辨病却注重疾病的整个特征。只有通过辨病认识到疾病的整体特征,才能逐步分析了解…  相似文献   

5.
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是《伤寒论》的基本诊断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是对疾病全过程基本规律、基本矛盾的概括,具有“连续性”和“特异性”两个特征。“证”,则是对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病机特点的概括。“证”具有“阶段性”和“非特异性”。在一个“病”下面,可以有若干个“证”。辨病,是对疾病全过程的纵向认识,具有总体把握、纲领性的意义;辨证,则是对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横断面认识。辨病与辨证是分别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对疾病进行诊断。在辨病的前提下进一步辨证,则具有提纲挈领、纲举目张的意义。《伤寒论》既辨病又辨证,将辨病与辨证有机地结合起来,首创了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诊断模式。所以研究《伤寒论》,首先要学会掌握应用病与证相结合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6.
辨病就是了解和掌握疾病的基本矛盾及疾病的演变规律,而辨证是对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个阶段的概括,二者从不同的角度反映出疾病的本质。只辨病不辨证不能了解到疾病的特殊性,而过分强调辨证则容易忽略疾病发生的本质。“以病为纲,以证为目,病证结合”的诊治方式既可以发挥传统医学的整体观,又可以吸收现代医学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7.
<正>当前,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现代科学的相互渗透与发展,我国的中医药事业亦得到了很大发展;特别是近年来世界范围内“回归大自然”思潮的兴起,更为以自然药物治病的中医药事业添注了活力。新的中成药不断研制成功,其治病疗效,取得了世人的重视和瞩目。从去年中药剂型品种统计来看,就达5000余种,这么繁多的品种剂型,对我们临床医生,特别是刚刚步入临床的青年医生,怎样才能更好地、有针对性的应用中成药治病,取得最佳疗效,亦带来了一些问题。本文就此,略谈几个值得注意的问题。1 应用中成药应辨病与辨证相结合 中成药的研制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即针对病又针对症而研制的。因此,应用中成药应首先了解辨病与辨证的辨证关系及其各自特性。辨病论治与辨证论治虽都是中医治疗学的重要内容,但辨病时所反映出来的“病”,是指疾病的全过程,“病”反映了整个疾病过程的特点和全貌,具有相对固定的病因、病理和特异性理论检查指标。与仅凭感官得到的证是有所区别的。所以辨病论治是纵观疾病全过程,针对某一疾病的病理变化规律及特定的病因、病机、证型进行治疗的一种方式。其缺陷是治病只着眼于疾病的病理变化规律,着眼于矛盾的普遍性。对整个疾病的本质只能概括或者说一定程度上规定每一个体,某一疾病阶段的病理本  相似文献   

8.
病证结合是目前中西医结合临床采用的主要诊疗模式,主要包括:中医辨病与辨证结合即传统的病证结合,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结合即现代的病证结合2种模式;西医对疾病的认识是以病理学内容为核心的疾病分类体系;中医证候是以病机为核心的疾病分类体系。病证结合的实质是将疾病概念体系与证候概念体系相结合总结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以指导疾病防治。  相似文献   

9.
辨证论治发端于《伤寒杂病论》,其本质是强调"辨证求因,审因论治",因此辨证论治远不是中医临床诊疗的唯一和全部;辨病这一概念源自《五十二病方》,能反映某种疾病全过程的总体属性、特征和规律,但中医学对疾病的认识尚为粗浅且发展缓慢。虽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中医药对辨证论治或辨病论治有所侧重,但却始终未曾在实际诊疗中将二者割裂开来,辨证和辨病都是从不同角度对疾病规律的认识,二者应相辅相成,立足自身,以病机研判为共同旨归。  相似文献   

10.
“辨证”与“辨病”,是中西医从两个不同的角度对人体的生理、病理、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的防治规律进行研究的手段和方法,有其各自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针灸临床上,要在明辨病位、病因、病性、病机、证候等基础上,才能依据近部选穴、远部选穴、辨证选穴、对症选穴的原则确定腧穴;要在辨明表里虚实寒热等病性的基础上才能确定相应的针灸方法和刺灸技术。而各种不同的辨证方法对这些辨证要素的辨别具有相对的特异性,因此从"治"谈"辨",各种辨证方法均适宜于针灸临床。在各种辨证方法中,经络辨证至关重要,辨病位是核心,并可以兼辨病性。经络辨证适合于几乎所有的病症甚至是一些疑难病、复杂病的辨治,尤其对肢节、官窍、皮外科病等病位较明显、局限的疾患最为适宜。脏腑辨证不可或缺,在确定脏腑病位基础上辨证候是关键,脏腑辨证适合于以全身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脏腑病、无明显局限病变部位的疑难病,以及一些官窍病等。八纲辨证执简驭繁,辨病性是根本,对于表里、寒热、虚实证错综复杂者,有提纲挈领的指导作用,使用范围较广。另外,病因辨证在针灸临床中对于辨病位、辨病性、选穴和选择刺灸法方面发挥着积极的指导作用,气血津液辨证常与辨经络结合使用,能够有效地指导针灸辨证施治的各个环节。因此,从"辨"谈"治",诸种辨证方法各有所长,针灸临床要择宜而用,针灸临床中虽然以经络辨证为基本辨证施治的方法,但应与其他多种辨证方法相互补充、相互结合使用。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初始向心型经脉模式和后期脏腑-经络环型模式下的经络辨证的基本内容。初始的向心型经脉模式相较于脏腑-经络环型模式更加侧重于经气在四肢的变化规律,该模式下的经络辨证意在说明机体远隔部位之间的联系,体现了针灸诊疗的核心与特色;而脏腑-经络环型模式将经脉络属脏腑,使得在该模式指导下的经络辨证,更侧重于对机体整体功能的探索与总结,意在说明所生病症与脏腑、经络之间的病理、生理联系,用以明确病因病机。认为明辨此两种经脉模式的特点与区别,才能更好地指导针灸临床。   相似文献   

13.
结合《中医诊断学》课程的特点,介绍贯通法在该课程教学中的运用,具体包括中医基础理论和中医诊断学知识的贯通、四诊内容的贯通、辨证内容的贯通、四诊与辨证内容的贯通。  相似文献   

14.
中医骨伤科学教学中普遍存在一些教学与临床脱节的问题,特别是类似疾病的鉴别。石印玉教授在长期的骨伤科教学实践中提出了"鉴别比较教学法",非常贴近临床实践。并以膝骨关节炎的诊疗为例,介绍鉴别比较教学法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以四逆散为例,介绍了陈潮祖教授运用四逆散治疗五脏病症的经验。并介绍了陈潮祖教授三焦膜腠理论辨证五脏疾病的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16.
谈《伤寒论》对脾胃病证的论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归纳总结《伤寒论》在六经病的辨证论治中,始终都贯穿着顾护脾胃的思想,强调护胃气是治疗六经病的基本法则,从理、法、方、药各个方面奠定了后世脾胃学说的诊治基础。  相似文献   

17.
重新思考异病同治中证的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异病同治中的证有着丰富的内涵,是基础证、复杂证、理论证、笼统证,属于总证或母证范畴。受疾病等诸多因素影响,临床运用时将形成具体证、细证或子证。必须进行细化分型,才能使辨证细致精确,具有针对性,有效地指导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介绍了我国著名中医张海峰教授之子张经生主任在临床上对坏疽、癫痫、乙肝等疾病通过正确的中医辨证施治取得相当不错的治疗效果。本篇所介绍的3例疾病均是经西医治疗后疗效欠佳,后经中医辨证施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如:本例坏疽采用的治法是: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佐以益气排脓生肌,方药以四妙勇安汤加减。本例癫痫是因脑胶质瘤术后水肿并发癫痫,治法为:理气化痰、清胆和胃、开窍定痫,方药以温胆汤加味。乙肝是目前比较难治的一种疾病,本例乙肝经辨证施治以疏肝解郁、健脾和中为法,方药以柴芍六君子汤加减治疗。  相似文献   

19.
根据疾病的动态变化去辨证分析,把握其发展趋势,并指导治疗的辨证分析方法称为动态辨证法。《伤寒论》在运用六经辨证辨治六经病证的过程中,始终注意运用动态的思维方法去观察六经病证的病情变化,通过分析邪正消长及病理演变过程,明确病机性质,准确的把握疾病。本文从判断疾病的传变、病势转归及预后,分析疾病的演变规律及病因病机等五方面,对动态辨证法在《伤寒论》中的应用及意义作了归纳探讨。  相似文献   

20.
哈氏妇科是全国中医妇科十大流派之一,传承已百年,临证凸显中医辨证论治、治病求本的特色,应用通因通用法治疗妇科疾病疗效显著。主要介绍哈氏妇科临证中以活血法治崩漏、理气法疗经行吐衄、化瘀法医产后恶露不绝等治疗妇科常见疾病,值得深入学习和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