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瘢痕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特征。方法:对11例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腹壁内膜异位症的超声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腹壁瘢痕处探及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内部回声不均的低回声肿块,位于皮下脂肪层6例,累及腹直肌前筋膜2例,累及腹直肌2例,累及大网膜1例。彩色多普勒显示肿块周边部血流丰富,多普勒色多谱勒显示肿物内部及周边有星点状、短棒状和束状血流信号,为低速高阻的动脉频谱,最高速(PsV)15.8~24.9cm/s,最低速度(EDV)4.1~5.8cm/s,阻力指数(RI)0.66~0.78。结论:彩色多谱勒超声对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彩色多谱勒超声对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二维及彩色多谱勒超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为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二维及彩色多谱勒超声图像。结果:15例患者肿物均位于腹壁切口内,其中9例肿物位于皮下脂肪层,5例肿物位于腹直肌内,1例肿物边界不清超出腹直肌几乎接受腹腔,肿物最大直径为0.7~4.4cm,无包膜,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内部回声不均质,部分内部见无回声。彩色多谱勒显示肿物内部及周边有星点状、短棒状和束状血流信号,为低速高阻的动脉频谱,最高速度(PSV)15.8~24.9cm/s,最低速度(EDV)4.1~5.8cm/s,阻力指数(RI)0.66~0.78。结论:彩色多谱勒超声对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超声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声像图特点,总结其主要的临床表现、超声特点及超声的诊断。结果超声诊断23例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分腹直肌型和腹壁脂肪型,其中腹直肌型17例,以弱回声夹杂液暗区多见;腹壁脂肪型6例低回声伴后方回声衰减多见;彩色多谱勒显示肿块内部血流及边缘性血流以腹直肌型多见,腹壁脂肪型多见于边缘性血流,病理诊断22例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1例腹壁纤维瘤。结论超声对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在选择治疗方案、指导治疗及治疗后随诊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特征。方法 对1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超声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彩色多普勒超声准确诊断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15例,诊断准确率达88%。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探及腹壁切口处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内部不均质的低回声肿块,肿块周边部血流信号较丰富,脉冲多普勒检测多呈高阻型动脉频谱。结合病史,彩色多普勒超声可诊断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特点。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07年4月-2011年1月收治的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86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86例患者中,肿块浸润腹直肌前鞘及皮下脂肪9例,肿块浸润至腹直肌77例,其中浸润到耻骨后间隙16例。术后病检,均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切口均甲级愈合。随访临床症状完全消失,62例有不明显团块分布在腹壁局部,但无相应临床症状。结论: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和子宫切口有一定相关性,需最大限度地降低剖宫产率,提倡母乳喂养,降低子宫内膜在切口的种植率,以减少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超声对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总结了10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声像图特征。结果 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声像图特征:腹壁切口处腹直肌鞘内或皮下浅筋膜层显示形态欠规则,边界模糊、内部回声不均匀低回声结节,周边见血流信号,内部血流信号稀少,以动脉频谱为主,具有低速高阻的特点。结论 超声对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信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超声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42例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进行诊断,对超声声像图特征给予分析。结果所有患者都在腹壁切口部位发现肿块,16例在皮下脂肪层内,13例累及到腹直肌前筋膜,7例累及到腹直肌,1例累及到膀胱浅筋膜,5例累及到大网膜。最大的肿块为:(48×26)mm,最小的肿块为:(13×9)mm。结论剖宫产术后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采取超声诊断,方便快捷,无痛苦,而且重复性较强,可对病情进行动态观察,为最佳的诊断方法,值得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8.
腹壁瘢痕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超声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壁瘢痕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特征。方法对15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腹壁瘢痕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超声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腹壁瘢痕处探及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内部不均质的低回声肿块,彩色多普勒血流显示肿块周边部血流信号丰富,多普勒频谱表现为低速高阻的特点,PSV 6.5~19 cm/s,R I0.71~0.8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有助于对腹壁瘢痕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9.
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11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近5年收治的112例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112例患者均为剖宫产术后,其中11例肿块浸润皮下脂肪及腹直肌前鞘,101例肿块浸润至腹直肌,其中22例肿块浸润到耻骨后间隙.所有病例均行病灶切除, 对病灶直径>3 cm或浸润深度达腹直肌的101例患者给予3周期的预防性假孕疗法治疗.术后随访,112例患者症状完全消失,95例患者腹壁局部虽有不明显团块但无相应临床症状.结论 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根据病史、典型的临床表现及妇科检查可以明确诊断.预防该病的发生极为重要,手术是首选的治疗方法, 切除的彻底性是治疗该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价值。方法:对7例剖宫产术后腹壁肿块来我院就诊的并经手术及病理诊断为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彩色多普勒超声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例腹壁肿块患者中5例位于腹壁皮下脂肪层内,2例位于腹直肌鞘内,呈不规则、无明显包膜的实性低回声,彩色多普勒显示肿块内部可见点状和/或条状血流信号,为低速高阻的动脉血流,且患者均有有剖宫产史及逐渐加重的周期性下腹疼痛。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与临床资料结合,是诊断和鉴别诊断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十分有价值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5例剖宫产术后腹壁肿块来我院就诊的并经手术及病理诊断为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彩色多普勒超声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5例腹壁肿块患者中28例位于腹壁皮下脂肪层内,7例位于腹直肌鞘内,呈不规则、无明显包膜的实性低回声,彩色多普勒显示肿块内部可见点状和/或条状血流信号,为低速高阻的动脉血流,且患者均有剖宫产史及逐渐加重的周期性下腹疼痛。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与临床资料结合,是诊断和鉴别诊断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十分有价值的方法,能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影像学信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史亮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16):2016-2017
目的:探讨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10年收治的52例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2例患者均为剖宫产术后,其中11例肿块浸润皮下脂肪及腹直肌前鞘,38例肿块浸润至腹直肌,3例累及腹膜。所有病例均行病灶切除,对病灶直径≥3cm或浸润深度达腹直肌的41例患者给予3周期的预防性假孕疗法治疗。术后随访,52例患者症状完全消失,随访至今无复发病例。结论: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根据病史、典型的临床表现及妇科检查可以明确诊断,手术治疗是首选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超声诊断.方法 对自2006年8月~2011年12月收治的31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为继发于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二维声像图显示腹壁切口瘢痕处探及不均匀低回声肿块,肿块位于腹壁各层,形态不规则,边界欠清晰,未见明显包膜回声,部分低回声肿块内可见单个或多个小无回声区.大部分与月经周期有关,经前及经期肿块增大,经后肿块缩小.彩色多普勒血流显示部分肿块内部无明显血流信号,部分肿块内可见星点状或短线状血流信号,多普勒频谱显示为动脉血流,呈低速高阻型的特点.结论 超声检查是诊断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有效手段,具有方便、快捷、可靠、无痛苦、可重复性强等优点,并能动态观察病情变化,是目前诊断内膜异位症的最佳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4.
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治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慧  曾玲慧 《当代医学》2011,17(12):57-57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临床诊治及预防措施.方法 对收治的继发于剖宫产术后的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3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患者32例,24例病灶位于皮下脂肪及腹直肌前鞘,6例病灶向下浸及腹直肌,2例病灶累及腹直肌后鞘及腹膜.所有患者均行局部病灶切除,切除范围达病灶外1~1.5cm正常组织,术后随访未见复发.结论 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降低剖宫产率,提高剖宫产的手术质量,可预防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  相似文献   

15.
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超声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宏科  冯婧 《吉林医学》2010,31(21):3534-3534
目的:采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临床可疑的下腹壁子宫内异位症包块进行探查,统计分析其与传统外科检查的差异性,探讨超声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择42例腹壁肿块收住院的剖宫产术后患者。单组比较设计,入选病例均于术前行全面系统的外科查体、血尿粪常规检查、X线腹透及超声检查。外科查体与高频超声检查两种结果比较。结果: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时下腹壁近切口处局部见类圆形低回声肿块。CDFI(彩色多普勒血脉显像):肿块周边见稀疏血流信号,中心部分无血流信号。PW(脉冲多普勒):肿块周边见低速低阻动脉频谱。其他腹壁肿块有相应的超声表现。术前诊断与超声检查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005。结论: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时,超声可作为一种首选检查手段,结合临床能大大提高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6.
谢珊莉  杨晋蓉 《中外医疗》2010,29(33):53-54
目的探讨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诊断、治疗及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4年8月至2009年8月收治的25例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5例患者均有剖宫产史,病灶均经手术切除,其中10例累及腹直肌前鞘,10例累及腹直肌,5例累及腹膜,对于腹直肌及腹膜受累、直径〉3cm或多发者,术后给予口服孕三烯酮治疗。随访1例术后8年确诊为子宫腺肌症行子宫切除术。结论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依据病史、临床表现和查体多可确诊,首选治疗方法是手术,降低其发生关键在预防。  相似文献   

17.
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3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临床诊治及预防措施.方法:对收治的继发于剖宫产术后的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32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32例,24例(75.00%)病灶位于皮下脂肪及腹直肌前鞘,6例(18.75%)病灶向下浸及腹直肌,2例(6.25%)病灶累及腹直肌后鞘及腹膜....  相似文献   

18.
剖宫产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超声诊断及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何兴云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6):71-71,73
目的探讨剖宫产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超声诊断及临床分析。方法通过对26例剖宫产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超声诊断,结合临床进行分析,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结果26例剖宫产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声像图表现为低回声肿块,无包膜,边界不规则,部分呈无回声。彩色多普勒:包块内部及周边血流信号不丰富,或呈星点状血流信号。结论剖宫产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是一种医源性子宫内膜异位症。降低剖宫产率是减少该病发生的根本因素。规范剖宫产手术,严格掌握剖宫产手术特征,提高剖宫产手术质量,避免切口种植发生,是预防剖宫产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原因、临床特征、治疗及预防方法。方法对26例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6例患者术前诊断与术后病理100%符合;临床症状主要为腹壁切口瘢痕附近发现渐进性增大的触痛肿块,26例中80.77%(21/26)发生于横切口,19.23%(5/26)发生于纵切口;好发部位:横切口的76.19%(16/21)位于脂肪层,23.81%(5/21)侵及腹直肌前筋膜层或膀胱间隙,纵切口的80%(4/5)位于脂肪层,20%(1/5)侵及腹直肌前筋膜层,两者均易发生在脂肪层;2次手术切除后随访1年无复发。结论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与手术切口的选择密切相关,手术是治疗的主要方法,降低剖宫产率是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最好的预防方法。  相似文献   

20.
李琪虹 《当代医学》2011,17(31):46-46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剖宫产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高频超声诊断仪对8例剖宫产术后诊断为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患者的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主要分析腹壁切口各层的连续性,切口部位包块大小、形态、位置、边界、内部状况及其血流情况。结果腹壁切口皮下软组织异常区回声内呈实性回声1例,囊性回声1例,囊实混合回声6例;7例位于皮下脂肪层,1例位于肌层;8例均无包膜,切口下浅筋膜至腹直肌前鞘边界显示欠清;肿块随月经周期改变:月经期肿块增大0.5~2cm,平均增大1cm,而压痛明显,月经期后缩小至月经期前大小,压痛减轻。结论高频超声诊断仪因其无创、简便、安全、可重复性,在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应注意结合其病史及随月经期变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