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曼 《吉林医学》2012,33(28):6120-6120
目的:探讨复方甘草酸苷辅助治疗小儿急性黄疸型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94例急性黄疸型肝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7%,对照组总有效率85.1%,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肝功能恢复时间、退黄时间、症状消失时间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复方甘草酸苷能有效控制肝组织炎性反应、保护肝细胞,是治疗小儿急性黄疸型肝炎的有效辅助药物,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道我省11所医院联合用肝酶灵对急型黄疸性肝炎170例,慢性活动性肝炎18例,SGPT作用进行临床观察。用药一月后急性黄疸型肝炎小儿观察组SGPT复常率100%优于对照组90%平均复常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01);成人观察组复常率91.23%优于对照组80.77%,平均复常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05)。成人慢活肝的复常率100%优于对照组83.3%,平均复常时间稍短于对照组(P>0.05)。作者认为肝酶灵对病毒性肝炎SGPT活力增高者有一定作用。无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3.
用RIA法检测102例肝病患者及30名正常人的血清结合胆酸(CCA)。结果各组肝病患者CCA均值皆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急性黄疸型肝炎、肝硬化、慢性活动型肝炎和重症肝炎CCA试验的阳性率(91.7~100%)高于急性无黄疸型肝炎和慢性迁延型肝炎(分别为69.2%及57.1%)。慢性活动型肝炎、急性黄疸型肝炎和肝硬化患者有70~75%的患者CCA值大于正常值5倍以上,而慢性迁延型肝炎和急性无黄疸型肝炎仅有14.28%及15.38%的患者大于此值。作者认为,该项试验对于肝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都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从脾论治急性黄疸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6例患者分为中药治疗组22例和对照组24例,中药治疗组以茵陈蒿汤和茵陈五苓散为基本方加减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退黄时间、肝功能等改善情况。结果:两组肝功能指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中药治疗组总有效率90.91%,对照组87.50%,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中药治疗组黄疸消退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从脾论治急性黄疸型肝炎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5.
赶黄草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117例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我省11所医院联合用赶黄草对急性黄疽型肝炎117例的临床疗效。结果临床显效率为93.2%,未见无效病例与毒性反应,对SGPT平均复常时间显著(P<0.05)优于对照组。本药对乙型肝炎及非乙型肝炎的治愈率分别为79.5%与76.9%,前者显著(P<0.05)优于对照药复方灵芝干糖浆的疗效(47.4%),而后者则与对照(71.0%)相近。据此,作者认为,本药是治疗急性黄疽型肝炎的安全有效单味中草药。  相似文献   

6.
五虎参灵片治疗病毒性肝炎174例,有效率84.48%;对照组54例,有效率48.15%,两组相比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其中,急性肝炎有效率为95.12%,慢性迁延型肝炎有效率为82.64%,慢性活动型肝炎有效率为66.67%;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7.
《陕西医学杂志》2019,(7):933-935
目的:探究多烯磷脂酰胆碱在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急性黄疸型肝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给予常规保肝治疗,治疗组40例在常规保肝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多烯磷脂酰胆碱,观察两组在治疗前后的症状体征及肝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水平均显著降低,且治疗组的上述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患者厌食、乏力、腹胀、肝区不适等临床症状均有明显的改善,治疗组临床症状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4周两组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显著降低,且治疗组下降更明显(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5.0%)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有较好的临床效果,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曹慧  冯艳 《吉林医学》2011,(24):5045-5046
目的:探讨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方式在临床急性黄疸型肝炎治疗上的应用与疗效。方法:选取收治的58例急性黄疸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被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29例并分别进行了西医对照与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显效率(51.7%)与总有效率(96.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显效率(27.6%)与总有效率(69.0%)。在血清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换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等肝功能指标方面比较,研究组患者较对照组在改善程度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急性黄疸型肝炎的治疗应从中医辨证和从西医的发病机理出发,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有助于加快黄疸消退,改善肝功能及促进临床症状恢复。  相似文献   

9.
袁良胜 《黔南民族医专学报》2011,24(4):259+266-259,266
目的:观察清开灵注射液对小儿急性黄疸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将76例小儿急性黄疸型肝炎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6例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40例在上述治疗上加用清开灵注射液静脉滴注。结果:治疗组显效为57.5%,有效37.5%,无效5%,总有效率95%;对照组显效率为36.1%,有效率41.7%,无效22.2%,总有效率77.8%。两组疗效具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清开灵注射液对小儿急性黄疸型肝炎的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0.
小儿病毒性肝炎1182例血清学及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昆明市小儿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特征,我们以1994年1月~1997年5月我院传染科收治的1182例小儿病毒性肝炎病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血清学及流行病学调查。结果,1182例小儿病毒性肝炎病例中,各型肝炎病毒的检出率依次为:HAV89.17%>HBV24.70%>HEV6.09%>HCV2.28%>HGV1.10%>HDV0.00%。各型肝炎病毒单一感染占76.99%,混合或重叠感染占21.40%(其中二重感染18.78%,三重感染1.69%,四重感染0.93%)。临床分型中急性黄疸型(93.15%)明显高于急性无黄疸型(2.71%)、慢性肝炎(3.13%)、重症肝炎(0.51%)及肝硬化(0.51%)。提示HAV感染是昆明市小儿病毒性肝炎的最主要病因,急性黄疸型甲型病毒性肝炎是小儿病毒性肝炎的主要临床类型。通过调查还揭示了小儿病毒性肝炎不同性别、年龄、季节中的分布规律,对制订病毒性肝炎的预防策略,落实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自拟黄疸汤结合常规保肝疗法治疗小儿急性黄疸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本院收治的急性黄疸型肝炎患儿9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采取常规保肝疗法(门冬氨酸钾镁静脉滴注,肌酐、维生素C及能量合剂支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自拟黄疸汤并随症加减。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肝功能检查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包括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观察治疗后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和毒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的ALT、AST及TBIL含量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且治疗后观察组ALT、AST和TBIL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任何明显的毒副反应。结论自拟黄疸汤结合常规保肝疗法治疗小儿急性黄疸型肝炎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200例急性黄疸型肝炎患者九牛二贞汤治疗后肝功能恢复的结果,与96便应用西药治疗的急性黄疸型肝炎患者进行了比较,发现九年吐虎汤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改善生黄疸型肝炎患者的肝功能,其中包括降低血清胆红素(BILIT)和谷丙转氨酸(ALT)。另外,临床症状、体征恢复也很快。21天治愈率为85%,总有效率为100%。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复方茵陈方加减汤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2组均给予西医基础治疗,治疗组同时加用复方茵陈方加减汤口服,疗程8周,24周时随访。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及随访期肝功能指标、并发症发生率、中医临床症状评分和临床疗效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6.7%,对照组为50.0%,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24周随访时,治疗组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且前者的临床治愈率显著高于后者(P<0.05)。在改善肝功能指标及中医证候、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上,治疗组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前后自身对比,治疗组3项肝功能指标均显著改善(P<0.01),而对照组仅丙氨酸转氨酶(AL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复方茵陈方加减汤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体外培育牛黄辅助治疗黄疸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4例黄疸型肝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7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异甘草酸镁注射液、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静脉滴注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以体外培育牛黄口服治疗。连续治疗4周后,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水平变化;比较2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肝功能指标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9.1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97%(P0.05)。结论应用体外培育牛黄辅助治疗黄疸型肝炎可显著改善肝功能指标,提升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对散发性戊型肝炎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抗-HEV ELIsA法对222例散发性戊型肝炎患者进行了血清流行病学分析。[结果]不同民族,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戊型肝炎患病构成均统计学分析均无显著性差异(X2检验,P>0.05),不同民族间及儿童青少年与成人间血清抗体型别构成亦无统计学显著性差异,(X2检验,P>0.05)。[结论]结果表明本组资料儿童青少年多呈急性黄疸型肝炎(62.5%,30.48%),而成人以无黄疸型肝炎多见(63.22%,110/174)(X2检验,P<0.01),且儿童青少年肝功能损害较成人明显(t检验,P<0.01)。  相似文献   

16.
血清GGT、GGT/ALT及AFP检测对肝脏良恶性疾病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检测血清GGT、GGT/ALT以及AFP对肝脏良恶性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114例肝脏良、恶性疾病患者GGT、ALT活性,采用酶标仪检测AFP活性。结果:原发性肝癌组GGT活性高于慢性肝炎组和肝硬化组(P<0.05);胆道梗阻组GGT活性显著高于急性黄疸型肝炎组(P<0.01)、慢性肝炎组(P<0·01)、肝硬化组(P<0.01)及肝癌组(P<0.05);原发性肝癌组GGT/ALT比值显著高于肝硬化组(P<0.05)、急性黄疸型肝炎组(P<0.01)、慢性肝炎组(P<0.01)。原发性肝癌病例进行AFP和GGT联检可提高阳性率。结论:血清GGT、GGT/ALT比值以及AFP联合检测可有效辅助鉴别肝脏良恶性病变。  相似文献   

17.
急性黄疸型肝炎是临床常见传染病.大多数疗程约为20~30天.为了缩短病程,提高治愈率,我们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20例急性黄疸型肝炎(以下简称"急黄肝")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药多途径给药配合特色护理治疗老年性急性戊型病毒性肝炎黄疸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6例老年性急性戊型病毒性肝炎黄疸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23例)和对照组(23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医多途径给药并配合护理。观察治疗10 d后2组患者的治愈率、治疗前后肝功指标比较以及黄疸消退和临床症状缓解时间。结果:两组患者在治愈率、肝功复常及黄疸消退时间等方面有显著差异。治疗组治愈率为100%,对照组为86.96%;治疗组谷丙转氨酶(ALT)治疗前平均(285.6±35.7)μmol/L,治疗后平均(32.4±10.1)μmol/L,对照组治疗前平均(269.6±41.8)μmol/L,治疗后平均(57.9±13.7)μmol/L;黄疸消退时间治疗组平均(5.2±2.4)d,对照组平均(8.9±0.7)d。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多途径给药配合特色护理对老年性急性戊型病毒性肝炎黄疸型的治疗有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9.
禹萌  赵香梅  耿晓林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7):830-830,832
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治疗小儿急性黄疽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将我科2007—2008年收治的35例符合急性黄疽型肝炎的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分别给予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和常规保肝治疗,对其疗效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及肝功能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治疗小儿急性黄疸型肝炎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0.
痰热清治疗病毒性肝炎退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退黄疗效。方法83例急性黄疸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2例给予痰热清20 ml加入250~500 ml液体中静滴,门冬氨酸钾镁20~30 ml及强力宁120 ml加入250~500 ml液体中静滴,均每日1次,连用4周;对照组只给予门冬氨酸钾镁及强力宁,剂量疗程与治疗组相同。结果治疗组黄疸消退时间优于对照组(P<0.01);肝功能TBIL改善程度与对照组比较、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ALT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痰热清具有消炎利疸,退黄功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