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60多岁的老王非常注重养生,深信"春捂秋冻"的道理,所以一直坚持秋冻。前几天气温骤降,老王仍旧穿着短袖汗衫外出锻炼,没想到却冻感冒了。生活中,像老王这样的老年人还真不少。俗话说"春捂秋冻,不生杂病",指的就是秋季不要过早过多地添加衣服,适当地冻一冻,激发身体逐渐适应寒冷的气候,可预防冬季多种疾病。因为秋天人体的毛孔跟夏天一样,是张开的。随着气温的  相似文献   

2.
王荣华 《健康生活》2014,(11):35-35
古话说,“冻九捂四”,“春捂秋冻,不生杂病”。指的是在乍暖还寒的4月不要急于减少衣服,不妨捂一捂;相反到了9月不必急于增加衣服,不妨冻一冻。《黄帝内经》指出,“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古往今来,“秋冻”是中医一直强调的一种养生保健方法,是耐寒锻炼的一种体现。  相似文献   

3.
秋天,对于人体健康来说,也是“多事之秋”,这时,该如何做好自身保健?讲究科学的衣食住行是至关重要的。 衣——秋季气侯由暖转凉,且昼暖夜凉,乍寒乍暖,所以要牢记“春捂秋冻”和“急脱急着,胜似服药”的名谚。秋凉后不可过早地穿得太多,以保证身体在“秋冻”中得到锻炼,提高防寒抗病能力。但中  相似文献   

4.
《食品与健康》2010,(11):51-51
问:春捂秋冻这种说法有道理吗? 天津王丽芳答:“春捂秋冻”是民间的一条保健谚语,从气候学的观点来分析有一定的科学道理。春秋都是过渡季节,但有差异。  相似文献   

5.
<正>"春捂秋冻,不生杂病"是自古以来就流传着的养生保健谚语。秋天进行秋冻锻炼,能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对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起到积极的预防作用。虽然"春捂秋冻"是我国民间的一条保健谚语,但从气候学的观点来分析还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春与秋虽都是过渡季节,但仍有差异。我国通常把3~5月称为春季,9~11月称为秋季。最高气温的平均值春季高于秋季;平均最低气温秋季则高于春季。这说明虽然春季白天的温度高了一些,但是早、晚温度还是比较低的。另外,春季是回暖期,室内温度的回暖速度不及室外,所以在春季虽然室  相似文献   

6.
甘洁明 《健康天地》2009,(10):70-72
<正>古话说,"冻九捂四"指的是在乍暖还寒的四月不要急于减少衣服,不妨捂一捂;相反到了九月不必急于增加衣服,不妨冻一冻。因此,也有"春捂秋冻"的说活。"秋冻"可以保证机体从夏热顺利地过渡到秋凉,提高人体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与抗寒能力。这样的防寒  相似文献   

7.
《现代养生》2013,(19):71-71
入秋之后,天气逐渐转凉,早晚温差较大。此时,中老年人在起居和衣着上应该有所讲究,起居宜“早卧早起”,穿衣要“春捂秋冻”。秋季在起居上之所以要做到早卧早起。是因为“早卧”可调养人体中的阳气,“早起”则可使肺气得以舒展,防止收敛太多。秋季适当早起,还可减少血栓形成的机会,  相似文献   

8.
李文 《健康世界》2012,(10):58-59
民间有种说法:“春捂秋冻”,但很多人都不知道秋天该冻到何种程度。有些人盲目秋冻,从初秋一直冻到深秋,结果把感冒、肺炎都冻出来了。究竟该如何秋冻呢?  相似文献   

9.
季节交替,免不了会让人们感受到一些不适应。身体经历了整个夏天的湿热,积累的湿浊、毒素,使人抵抗力下降;接踵而至的冷空气,又使得一些胃肠道疾病、呼吸道疾病和心脑血管疾病高发……因此,人们对秋季养生尤其关注,古往今来也留下了不少民谚,比如“春捂秋冻”、“贴秋膘”、“秋季养肺,要以肺补肺”等。殊不知,这些俗理儿都要因人而异,切不可盲目照搬照套。  相似文献   

10.
常怡勇 《大众健康》2014,(11):58-59
“春捂秋冻”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养生方法.“秋冻”不是提&#183;倡冻得瑟瑟发抖,应以“略感凉意,但不觉寒冷”为原则.要想“冻”出健康,这里还大有学问.  相似文献   

11.
古话说“冻九捂四”.指的是在乍暖还寒的四月不要急于减少衣服,不妨捂一捂;相反到了九月不必急于增加衣服,不妨冻一冻。“秋冻”可以保证机体从夏热顺利地过渡到秋凉。以提高人体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与抗寒能力。这样的防寒锻炼能激发机体逐步适应寒冷的环境,对疾病,尤其是呼吸道疾病的发生起到积极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2.
养生在春季     
春季不似严冬寒冷,也无炎夏之暑热,是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春归大地,冰雪消融,万物复苏,欣欣向荣。此时人体的阳气也顺应自然,向上向外疏发,构成了春季养生的诸多特点。 春捂 “春捂秋冻”是民间的经验,“春不忙减衣,秋不忙加冠”。运用得当,确可获益。为适应春季天气多变的特点,人们宜创造出一个相对宜人的“衣服气侯”.这是就“捂”的作用。但“捂”得要适度,不可“捂”出汗来,要  相似文献   

13.
"春捂秋冻,百病难碰"是养生保健谚语.中医提示:"秋冻"要适度,切忌太盲目. 有四个部位冻不得 脖子秋季,风很容易吹到脖子.这个部位分布着丰富的神经和毛细血管,受凉后,向下容易引起有肺部症状的感冒;向上则会导致颈部血管收缩,不利于脑部供血.所以秋季千万别忽略防风措施.  相似文献   

14.
古话说,"冻九捂四","春捂秋冻,不生杂病"。指的是在乍暖还寒的4月不要急于减少衣服,不妨捂一捂;相反到了9月不必急于增加衣服,不妨冻一冻。《黄帝内经》指出,"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古往今来,"秋冻"是中医一直强调  相似文献   

15.
立秋过后,夏季的暑气逐渐消退,天气慢慢转凉,标志着时节已经从初秋进入到仲秋. 秋季气候宜人,是一年中锻炼身体的好季节.很多人也相信“春捂秋冻”这句老话,并没有适当增加衣服去进行户外运动.但是“春捂秋冻”这个说法并不适合所有人.中医也有“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的讲究.意思是说天气逐渐变凉,该增加衣物了,特别是有骨关节疾病的人,需要及时根据天气变化添加衣物,以防感受风寒,加重骨关节疾病症状.为避免在秋季诱发骨关节疾病,我们也可以在适当增加衣物同时,进行家庭简便自我推拿方法,通过简便的手法去预防骨关节疾病复发.下面介绍腰痛和膝痛两个常见疾病的自我推拿保健小妙招.  相似文献   

16.
正秋令时节,自然界的阳气渐收,随着"阳消阴长"由热转寒,天气慢慢转凉。人体的生理活动也随自然环境而变化,不但情绪不稳定,而且容易生病,为此古人把秋天称为"多事之秋"。所以,秋季养生一定要重视衣食住行的调节,尤其要注意以下事项。秋冻要因人而异俗语说:"春捂秋冻,不生百病。"秋季因为是寒热交替季节,气候往往变化无常,即使是同一个地区也会有"一天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相似文献   

17.
阿翁 《自我保健》2012,(4):72-73
俗话说“春捂秋冻”,中医认为,“春捂”既是顺应阳气生发的养生需要,也是预防疾病的自我保健。适当“春捂”,能起到很好的养生防病效果,但该怎么“捂”呢?乱“捂”可是会养生不成反致病的,那可真是没事找事了。  相似文献   

18.
早春,乍暖还寒。昼夜温差大,一不留神,就容易生病。俗话说“春捂秋冻,老来无病”,适当的“捂”可以抵御冷风通过毛孔侵入人体。那么,“捂”哪里?  相似文献   

19.
崔玉艳 《健康文摘》2009,(10):33-33
老话常说“春捂秋冻”,就是让自己冻一冻,这样才更健康。 但是专家提醒大家,秋冻应该有个度,有些部位如脚、脖子、腹部和肩膀,应该多注意保暖。  相似文献   

20.
“春捂秋冻”是我国传统医学总结出来的养生之道,具有一定的科学道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