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目的基于现代名老中医诊治支气管哮喘的文献,对支气管哮喘常见证候及其临床特征进行分析,为支气管哮喘临床辨治提供依据。方法检索现代名老中医肺病数据库、期刊中医肺病数据库,筛选名老中医诊治支气管哮喘文献,采用频数、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等方法对支气管哮喘症状、证型进行分析。结果检索出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2459篇,频率≥3.0%的证型包括痰热壅肺证、痰湿阻肺证、寒饮停肺证、风寒袭肺证、肺脾气虚证、肺肾阳虚证、肺肾气虚证、肾气虚证、肺气虚证、寒痰阻肺证、肺气阴两虚证。对症状进行因子分析及聚类分析,得到5类较有意义的症状聚类组合,结果结合临床实际,总结出支气管哮喘的常见证候有痰热壅肺证、风寒袭肺证、肺脾气虚证、肺气虚证、肺气阴两虚证,并分别得到各证候的主症、次症。结论支气管哮喘的临床常见证候有痰热壅肺证、风寒袭肺证、肺脾气虚证、肺气虚证、肺气阴两虚证,每个证候均有症状特异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昆明市中医医院肺病科29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总结分析哮病中医证型分布情况,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进行中医四诊的采集,参照哮病中医诊断标准进行辨证分型,统计各证型所占比例。结果:风痰哮占51.0%,冷哮占31.7%,热哮占11.0%,虚哮占3.1%,喘脱危证占1.4%,肺脾气虚占1.0%,肺肾两虚占0.7%。结论:290例支气管哮喘中医证型以风痰哮为最多,其次为冷哮,治疗中应注重祛风涤痰,降气平喘,并重视温肾助阳,发作期及慢性持续期以祛邪兼扶正治疗为主,缓解期以固护正气治疗为主。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成人过敏性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与证候特征.方法 采用回顾性、横断面调查研究方法,收集过敏性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临床资料,设计中医证候调查表,将患者辨证分为外寒内饮证、痰浊阻肺证、风痰阻肺证、痰热壅肺证4个证型.运用SPSS 25.0软件建立中医临床数据库,分析不同中医证型患者主要症状、伴随过敏性疾...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患者不同中医证型与肺功能的关系,为临床辨证论治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将118例支气管哮喘患者按照辨证标准分为寒哮型、热哮型、肺虚型、肾虚型和肺肾两虚型,以及兼瘀血型、兼痰浊型和无兼证型,并检测各患者肺功能指标FVC、FEV1.0、PEF、MMEF。结果:支气管哮喘各常见证型肺功能指标均降低。缓解期3组肺功能指标均按肺虚纽、肾虚纽、肺肾两虚组排序依次降低。痰浊、瘀血兼证组肺功能指标均低于无兼证组。结论:哮喘患者中医证型与肺功能指标有一定的相关性,可为哮喘临床辨证提供一定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慢性支气管炎急发期痰热壅肺证、痰浊阻肺证患者的咽部微生态状况,探索中医辨证分型与微生态量化指标的内在联系。筛选出152例符合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痰热壅肺型、痰浊阻肺型患者,进行呼吸道微生态检测。结果:两型患者菌群密集度增多,多样性降低,优势菌改变,痰浊型患者较痰热型患者变化更为显著。慢支急发期痰热壅肺型、痰浊阻肺型患者的咽部微生态明显失衡。提示两型之间的微生态指标差异可初步从微生态角度揭示中医证型的科学性,为中西医结合防治本病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哮喘是呼吸系统常见的病症,因外邪、饮食、情志、劳倦等因素,使气滞痰阻,气道挛急、狭窄所致.以发作性喉中哮鸣有声、呼吸困难,甚则喘息不得平卧为主要临床表现.中医辨证分型为风寒袭肺、痰热壅肺、痰浊阻肺及肺脾气虚、肺肾气虚五型,本文试就哮喘的一般护理要点及各型的辨证施护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不同中医辨证分型的心功能差异情况,为慢性肺心病辨证分型提供一定参考。方法选取符合诊断标准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心脏彩超和hsCPR检测,将不同证型患者的心功能指标2组间比较,研究各证型间心功能差异性。结果共纳入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共101例,按中医辨证分型为痰浊阻肺组、痰热郁肺组、肺肾气虚组、阳虚水泛组,其中痰浊阻肺组/痰热郁肺组与肺肾气虚组和阳虚水泛组的2组间比较,其中RV、RVOT、PAS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浊阻肺组和痰热郁肺组的RV、RVOT、PAS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LVEF、hsCPR 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V、RVOT、PASP均值从高到低依次为阳虚水泛组、肺肾气虚组、痰热郁肺组和痰浊阻肺组。结论 4组肺心病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与证型有关,不同证型肺心病患者的心功能情况具有一定差异性,可为肺心病的中医辨证客观化提供部分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哮喘缓解期患者肺功能与中医辨证分型、病程、年龄、性别之间存在的相关性,为缓解期中医辨证分型提供量化指标。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3月至2009年3月哮喘缓解期患者235例,将中医辨证分型、病程、年龄及性别因素与其肺功能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寻找其相关性。结果:入选患者4个证型肺功能指标平均值由高到低排序为:阴虚肺燥证〉痰瘀阻肺证〉脾肺气虚证〉肺肾两虚证。肺肾两虚证FEF50%显著降低,而肺脾气虚证和肺肾两虚证的FEV1%、FEF25%值在性别之间有显著性差异,男性显著低于女性。肺功能在证型与病程的关系方面,各证型的肺功能各项指标与病程的长短有一定的相关性,病程越长肺功能越差。结论:哮喘缓解期肺功能与中医辨证分型、年龄、病程及性别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哮喘是呼吸系统常见的病证,以呼吸困难为特征,甚至张口抬肩、喉间哮鸣、不能平卧,严重者可致虚脱。“喉间有声者谓之哮,气促而无声者谓之喘”,临床上常哮喘并见。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大多数好发于秋冬季及气候变化时。中医根据其病因病机辨证分型为风寒袭肺、痰热壅肺、痰浊阻肺及肺脾气虚、肺肾气虚5型哮喘。现将笔者临床一般护理要点及各型的辨证施护略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肺胀患者常见中医辨证分型与心脏结构功能变化之间的量化关系。方法选择符合中医诊断标准肺胀的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并行心脏彩超检查,将不同证型的心脏彩超结果进行比较,研究各证型与超声结果的相关性。结果本次分析共纳入肺胀患者102例,按照中医辨证分为痰浊阻肺型、痰热郁肺型、阳虚水泛型、肺肾气虚型,结果显示不同证型的肺胀患者之间,主肺动脉内径、左房径、右室径、右室流出道、心率均呈现出一定差异性(P0.05),其中主肺动脉内径、右室径、右室流出道、心率的差异较显著(P0.01)。结论心脏超声结果与肺胀患者常见中医证型有一定的相关性,可作为该病中医辨证分型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中医对蛋白尿病因病机的认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孙慧  云鹰 《河南中医》2008,28(9):17-19
蛋白尿的产生不外乎本虚标实,邪实正虚,且两者相互影响。本虚责自肾脾肺,标实多见湿、浊、风、毒、瘀。肾虚封藏失司,固摄无权,精微下流;脾虚不能升清降浊,清气不升反而下泄,加之湿邪、外感风邪、毒邪、瘀血等,导致瘀阻肾络,精气不能畅流,壅而外溢,精微下泄而成蛋白尿。  相似文献   

12.
探讨古代名方天王补心丹的组方规律及深刻内涵,结合历代著名医家方论,研究该方的组方规律,发掘其蕴藏的丰富理论内涵,以期对临床组方用药及更好地运用此方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3.
王自立主任医师业医近60年,形成了运脾、柔肝、温阳、辨湿等独特的学术思想,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同时,王老提出了“慎补”的观点,形成自己鲜明的养生观。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抑郁症发病机理的深入研究后认为:脾胃枢机是人体气机升降出入的关键,是抑郁症发生的重要病机,在抑郁症发病及临床治疗中具有特殊意义,并对抑郁症的治疗提出了健运脾胃,运化水湿为重点的调节中焦方法。  相似文献   

15.
地运探秘     
目的 探索地运与该运的当旺山向对应关系的规律性和渊源.方法 比较二十四山向图与伏羲先天八卦方位图,分析各当旺山向(当旺方位)的地运与该方位先天卦数的对应关系.结果 伏羲先天八卦方位图中代表先天八卦方位的一、二、三、四先天卦数和该方位顺时针旋转15°对应的二十四山向图中当旺山向的地运(以五运代替一运,因为一运无当旺山向)分别相同(地运也为一、二、三、四):而伏羲先天八卦方位图中代表先天八卦方位的五、六、七、八先天卦数和该方位顺时针旋转15°对应的二十四山向图中当旺山向的地运(以五运代替九运,因为九运无当旺山向)分别相差一个卦数(地运为六、七、八、九).结论 地运的运行轨迹是有规律可循的,与伏羲先天八卦方位图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望、闻、问、切是中医采集患者临床信息最基本的四种方法,依靠这四种方法将病人的病情进行收集,进而辨证施治。望诊作为四诊采集的第一步,以通过对患者直观信息的采集,快速对患者作出基本判断为优势,被称为四诊之首。但临床中不能单纯依靠某种诊断方法,而是需要四种方法相互印证、相互补充,即为四诊合参,通过四诊合参使辨证更加准确。  相似文献   

17.
张永丰  李乃民 《中医杂志》1992,33(12):42-43
对255例胃十二指肠穿孔患者的舌象观察与分析表明,患者舌象具有明显的变化特点和演变规律,与相关疾病患者相比较,在舌质、舌苔等诸项指标上均存在着非常显著差别。这一研究使舌象作为诊断胃十二指肠穿孔的辅助手段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8.
冯珂  纪立金 《山东中医杂志》2012,(9):627-629,695
"脾主为卫"的"卫",是"卫士"、"护卫"之意。"脾主为卫"的内涵应作"脾胃主为卫"。"脾主为卫"的机制是:脾胃运化功能正常,正气充盛,邪不外侵,卫气化源充足,卫外有权。脾胃之气健旺,肌肉丰满,护卫内在脏腑,防止邪气内侵。脾升胃降气机枢纽运转正常,一可调衡五脏之气,防止太过与不及;二可运代五脏之气,适应自然;三可调衡情志,使正常情感活动勿太过与不及。  相似文献   

19.
本文将中医、傣医对生命起源的认识进行比较。认为:二者所表述的人生命现象的基本内涵是一致的,均认为人生命具有物质性和意识性双重属性。但两者在构成生命的基本元素、形质与功能形成的顺序、生命运动的内在形式、对生命现象采取的观察方法等方面仍存在着差别。两者对生命起源的认识和对生命现象的诠释,对于现代生命科学的发展,具有重要启示作用和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全息针刺药氧疗法对脑出血后遗症的神经系统功能康复的临床意义.方法:将脑出血后遗症患者121例随机分为全息针刺药氧组与普通针刺组进行对照观察,1个月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前后2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总有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