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评价避孕方法知情选择干预措施对已婚育龄妇女避孕知识、知情选择相关知识和态度的影响,探索影响干预效果的潜在因素。对象和方法:本研究以计划生育门诊为基础的干预研究,进行基线调查后对到干预门诊就诊的妇女进行避孕节育知情选择宣教,培训干预门诊的服务人员并提供咨询服务,干预后进行效果评估调查。结果:干预措施显著提高了干预组服务对象避孕知识、知情选择知晓率和正确理解程度,提高了服务提供者的咨询技巧。计划生育干部和技术人员认为基层技术人员数量少、素质低,给知情选择的开展带来一定的困难。结论:应通过多种渠道给予育龄群众更广泛全面的信息,加强基层服务提供者的培训。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开展避孕节育优质服务后,甘肃省农村已婚育龄妇女人工流产状况的变化。方法:从甘肃省永靖县、临泽县随机选择6个乡镇育龄妇女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进行基线调查,于2002年1月起对干预组育龄妇女进行“避孕节育知情选择和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系列宣传、教育、培训。终期调查于2004年3月干预措施结束时进行。结果:甘肃省农村已婚育龄妇女在基线和终期调查中,干预组人工流产率分别为4.27%和2.91%,对照组分别为4.04%和3.49%。终期调查干预组不同社会特征育龄妇女人工流产率与对照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且均低于基线调查时结果。干预组中接受避孕知识宣传材料或培训活动超过3次的育龄妇女,其人工流产率低于对照组。Logistic多元回归结果显示,对紧急避孕知识缺乏了解,文化程度高且理想子女数多者易发生人工流产。结论:开展及加强“避孕节育知情选择”,有利于降低农村已婚育龄妇女的人工流产率,提高生殖健康的水平,维护其身心健康;应进一步加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的力度,正确引导农村育龄妇女的避孕行为,降低人工流产率。  相似文献   

3.
开展避孕节育优质服务对农村育龄妇女人工流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开展避孕节育优质服务后,甘肃省农村已婚育龄妇女人工流产状况的变化.方法从甘肃省永靖县、临泽县随机选择6个乡镇育龄妇女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进行基线调查,于2002年1月起对干预组育龄妇女进行"避孕节育知情选择和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系列宣传、教育、培训.终期调查于2004年3月干预措施结束时进行.结果甘肃省农村已婚育龄妇女在基线和终期调查中,干预组人工流产率分别为4.27%和2.91%,对照组分别为4.04%和3.49%.终期调查干预组不同社会特征育龄妇女人工流产率与对照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且均低于基线调查时结果.干预组中接受避孕知识宣传材料或培训活动超过3次的育龄妇女,其人工流产率低于对照组.Logistic多元回归结果显示,对紧急避孕知识缺乏了解,文化程度高且理想子女数多者易发生人工流产.结论开展及加强"避孕节育知情选择",有利于降低农村已婚育龄妇女的人工流产率,提高生殖健康的水平,维护其身心健康;应进一步加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的力度,正确引导农村育龄妇女的避孕行为,降低人工流产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社区妇女对避孕知识的知晓和行为状况,以便更好地为她们提供计划生育服务和教育,提高避孕节育知情选择的正确率。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对385例社区妇女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各种避孕知识及避孕方法知晓率为86%,行为正确率64%,其中紧急避孕行为正确率偏低。影响避孕知识水平的因素是文化程度的高低和职业。结论:要加大计划生育的宣传、咨询和指导力度,为社区妇女提供多种形式的、有针对性的机会生育优质服务,提高育龄妇女对避孕节育方法,尤其是紧急避孕方法的知晓度,扩大她们对避孕节育方法的选择范围,减少非意愿妊娠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我国不同农村地区已婚育龄妇女避孕节育情况。方法: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基于已获得的调查数据,结合文献研究与专家问卷,确定评价指标,并计算综合得分。结果:①避孕节育综合评价涵盖3个方面,其内容及权重依次为知情选择与避孕落实(0.4)、人工流产与并发症(0.31)、避孕知识(0.28);②中、西区域各地区"避孕知识"及"知情选择"得分普遍偏低;③综合评价结果中、西部没有差别,但与东部相差悬殊。结论:在本次调查的8个省农村地区中,东部地区已婚育龄妇女避孕节育水平明显高于中、西部。灰色关联综合分析法适于综合评价我国不同地区的计划生育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6.
上海市闵行区已婚流动人口避孕节育知情选择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上海市闵行区已婚流动人口的避孕节育知情选择情况,探讨潜在的影响因素。方法:共招募到1197名流动人口,其中应用避孕措施的对象1032名,采用面对面的结构式问卷调查流动人口的避孕节育知情选择情况,统计分析以χ2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结果:已婚流动人口对计划生育部门提供的避孕方法以及相关方法的费用知晓情况并不十分理想,虽有超过70%的对象主动听说过宫内节育器和男用避孕套,但对其免费获得的知晓率均只有40%左右。就现用避孕方法的选择,46.12%的流动人口由夫妻双方共同决定,20.83%的对象由本人决定,由计划生育人员决定的比例高达22.67%。CMH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均显示:流动人口避孕节育知情选择情况受性别、学历及年龄的影响,其中女性、学历越高、年龄越大者更能自主选择避孕方法。CMH检验还显示:不同的流动人口流出地和来到流入地后是否才开始用现用避孕方法对自主选择也存在影响,但多因素分析未显示差异。另外,避孕方法的效果、使用是否方便和获得的容易程度是流动人口选择避孕方法时考虑的主要因素。结论:流动人口的避孕节育知情选择的比例仍较低;对常用避孕方法的知晓率有待提高;避孕节育知情选择工作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  相似文献   

7.
实施避孕节育知情选择的障碍及其对策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了解实施避孕节育知情选择的障碍及对策。方法 :从政策与管理、技术服务和群众三个层面系统分析实施避孕节育知情选择过程中的一系列障碍。结果 :通过分析发现知情选择的障碍有 :管理人员的认识参差不齐 ;传统的计划生育考核模式 ;缺乏实现性和生殖权的条件 ;不同社区团体缺乏合作 ;服务人员与服务对象之间权力与知识的不平衡 ;咨询和服务往往不能满足个性化需求 ;计划生育服务的“医疗模式”;选择的方法不可得 ;群众参与不够 ;男性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未婚人群的参与意识薄弱等。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结论 :要实施避孕节育知情选择 ,必须排除现有的障碍。  相似文献   

8.
云南白族、贵州苗族已婚育龄妇女节育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少数民族计划生育工作现状和节育模式,调查了云南白族、贵州苗族地区2026例已婚妇女,结果显示白族、苗族计划生育工作成绩显著,育龄妇女节育比例均高于80%,云南白族以宫内节育器为主要避孕方法(62.03%),贵州苗族以男女绝育为主(76.62%)。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夫妇的生育意愿、性别偏好、计生干部作用均影响是否采用绝育措施本道避孕方法较少、曾用避孕方法较多者倾向于绝育。两地相比,云南白族地区的计划生育工作较好,妇女避孕知识较多,自觉节育比例更大。鉴于今后计划生育全程服务和“知情选择”的推广,建议少数民族地区在继续推行现行的长效避孕方法(绝育和宫内节育器)的同时,积极宣传避孕知识,加强对群众生育观念的正确引导,增强基层计生技术力量,逐步向知情选择过渡。  相似文献   

9.
避孕节育咨询与知情选择对农村地区已婚育龄妇女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了解农村地区已婚育龄妇女避孕知识状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对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知情选择项目四个试点县的3 901名 20~49岁已婚育龄妇女的避孕知识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问卷调查,并采用SAS8.2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调查对象的避孕知识综合得分平均为25.44分,50分以上的仅有4.36%。得分最高的避孕方法为宫内节育器(72.17分),最低的为宫颈帽(2.57分)。不同知识类别得分中名称知晓得分和用法得分两者较高,避孕方法原理、优点及缺点得分均较低。②调查对象的避孕知识主要通过培训班、讨论会、咨询(56.17%)的形式从乡镇或村(社区)计生人员处获得(68.21%)。③影响避孕知识得分的因素包括年龄、家庭人均收入、文化程度、对象的咨询状况以及与避孕知情选择有关的知识和态度等。④88.57%的对象认为面对面交流、培训班为获得避孕知识的最佳方式,88.40%的对象认为是乡镇或村(居委会)的计划生育技术人员,是提供避孕知识咨询的最佳人选。结论:农村已婚育龄妇女避孕知识水平较低,亟需通过宣传教育来提高,以期能使知情选择在广大农村育龄妇女中更好地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从个体角度解析知情选择避孕方法对人工流产发生的影响,并进一步探究两者间的相互关系。方法:采取病例对照研究方法(case-control),根据已婚育龄妇女管理信息系统登记名单,从浙江省德清县、山东省即墨市、安徽省居巢区、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四县(市、区)中,每县(市、区)随机抽取在2002 ̄2004年间有过人工流产经历的已婚妇女200名,以及截止2004年底从未有过人工流产经历的已婚妇女200名进行1∶1配对。结果:IUD使用者对IUD禁忌证、副作用知情,以及避孕套使用者对正确使用知识知情,可降低人工流产的发生;此外,促进群众能够主动地选择避孕节育方法,而不是由计划生育干部代替选择,则人工流产的发生会降低。从提供个性化咨询服务、规范化筛查服务以及常规化随访服务等方面提高服务能力和质量,促进知情和自主选择避孕方法,可以降低人工流产的发生。结论:对使用IUD和避孕套者,知情可降低人工流产的发生;自主选择对减少避孕失败的发生有重要的影响;技术服务贯穿整个知情选择的全过程,服务到位是降低人工流产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研究腹主动脉球囊预置术与髂内动脉球囊预置术在植入型凶险性前置胎盘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4月住院治疗的植入型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64例,随机分为两组,择期剖宫产术前行腹主动脉球囊置管32例(腹主动脉组)和双侧髂内动脉球囊置管32例(髂内动脉组),观察比较两组孕妇术中、术后情况及新生儿出生和婴儿期生长发育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最高体温、输血率、子宫切除率、住院时间、球囊预置术后穿刺部位出血率、感觉障碍发生率、新生儿Apgar评分、新生儿身高、出生体质量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腹主动脉组球囊预置时间、透视时间、放射剂量均显著低于髂内动脉组(P0.05)。术后1年内随访,两组婴儿在42天、3个月、6个月、1年的体质量及身高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主动脉球囊预置术与髂内动脉球囊预置术在植入型凶险性前置胎盘的治疗中均能安全、有效减少术中出血。而腹主动脉球囊预置术X线暴露时间更短、预判效果无需造影剂,对母胎保护性更强,可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Morcellation at laparoscopy is a commonly used minimally invasive method to extract bulky tissue from the abdomen without extending abdominal incisions. Despite widespread use of morcellation, complications still remain underreported and poorly understood. We performed a systematic review of surgical centers in the United States to identify, collate and update the morcellator-related injuries and near misses associated with powered tissue removal. We searched articles on morcellator-related injuries published from 1993 through June 2013. In addition, all cases reported to MedSun and the FDA device database (MAUDE) were evaluated for inclusion. We used the search terms “morcellation,” “morcellator,” “parasitic,” and “retained” and model name keywords “Morcellex,” “MOREsolution,” “PlasmaSORD,” “Powerplus,” “Rotocut,” “SAWALHE,” “Steiner,” and “X-Tract.” During the past 15 years, 55 complications were identified. Injuries involved the small and large bowels (n = 31), vascular system (n = 27), kidney (n = 3), ureter (n = 3), bladder (n = 1), and diaphragm (n = 1). Of these injuries, 11 involved more than 1 organ. Complications were identified intraoperatively in most patients (n = 37 [66%]); however, the remainder were not identified until up to 10 days postoperatively. Surgeon inexperience was a contributing factor in most cases in which a cause was ascribed. Six deaths were attributed to morcellator-related complications. Nearly all major complications were identified from the FDA device database and not from the published literature. The laparoscopic morcellator has substantially expanded our ability to complete procedures using minimally invasive techniques. Associated with this opportunity have been increasing reports of major and minor intraoperative complications. These complications are largely unreported, likely because of publication bias associated with catastrophic events. Surgeon experience likely confers some protection against these injuries. Understanding and implementing safe practices associated with the use of the laparoscopic morcellator will reduce these iatrogenic injuries.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20.
目的:探讨宫腔镜下清宫术治疗剖宫产瘢痕妊娠(CSP)前不同预处理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本院住院中B超检查提示妊娠囊下缘距子宫切口小于1.0 cm行宫腔镜下清宫术并确诊为CSP的患者17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直接行宫腔镜下清宫术的患者23例(A组);行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药物治疗后在宫腔镜下行清宫术的患者29例(B组);行米非司酮+甲氨蝶呤+米索前列醇杀胚治疗后在宫腔镜下行清宫术的患者40例(C组);行子宫动脉灌注+介入栓塞术后在宫腔镜下行清宫术的患者78例(D组),比较4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①所有患者手术顺利,无一例发生术中大出血和组织残留,4组患者治疗后血β-HCG较治疗前明显下降,术后血β-HCG、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A组和D组住院时间较短,B组和C组较长,A组与D组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余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A组住院费用最少,D组最多,B组住院费用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余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术后不良反应情况:A组术后无一例发生不良反应,B组术后有2例肝功能受损,3例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C组术后有3例肝功能受损,26例发生胃肠道反应;D组1例发生肝功能受损,16例发热,57例疼痛,对症治疗后好转。结论:CSP的治疗应根据患者病情、经济条件、个人意愿和医院的技术设备条件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