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卡孕栓对足月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影响。方法:选择正常足月非高危妊娠100例分成两组:对照组50例在胎儿娩出后立即静脉注射缩宫素10U,实验组50例在胎儿娩出后立即静脉注射缩宫素10U另加直肠加置卡孕栓1枚(500ug)(东北制药总厂500ug/粒),容积法和称重法观察产后2小时和24小时出血量。结果产后2小时及24小时出血量对照组为(220.6±66.8)ml、(318.5±108.7)ml。实验组为(180.6±42.5)ml、(236.5±56.9)ml;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P<0.05)。卡孕栓与缩宫素合用是预防产后出血的发生、降低因产后出血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第三产程产后出血防治措施的分析   总被引:78,自引:0,他引:78  
目的 :探讨第三产程产后出血的防治措施。方法 :前瞻性观察我院住院分娩的产妇 45 0例 ,其中阴道分娩30 0例 ,随机分为 5组。A组 :缩宫素组 (6 0例 ) ,于胎儿娩出后静脉推注生理盐水 2 0ml加缩宫素 2 0U ;B组 :卡前列甲酯组 (6 0例 ) ,于胎儿娩出后将卡前列甲酯 1mg塞肛 ;C组 :手法按摩组 (6 0例 ) ,胎儿娩出后手法持续宫底按摩≥ 5分钟 ,适度牵拉脐带 ;D组 :缩宫素加手法按摩组 (6 0例 ) ;对照组 (6 0例 ) :于胎儿娩出后静脉滴注生理盐水 5 0 0ml。另 15 0例剖宫产分娩者 ,随机分为 3组 ,A组 :缩宫素组 (5 0例 ) ;B组 :手法组 (5 0例 ) ;C组 :缩宫素加手法组 (5 0例 )。准确测量产后 2小时及 2 4小时出血量 ,记录第三产程时间。结果 :阴道分娩各组中 ,D组的第三产程时间最短 ,产后 2小时内出血量最少 ,C组、B组、A组依次减少 ;剖宫产各组中 ,C组的产后出血量及产后出血发生率与A组、B组相比 ,差异有显著性 ;剖宫产组产后出血量与阴道分娩组比较 ,其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胎儿娩出后及时使用缩宫素或卡前列甲酯等促宫缩药 ,并采取主动手法辅助娩出胎盘 ,可减少产后出血 ,其预防产后出血的效果显著优于上述其他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并探讨肛塞米索前列醇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90例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三组,A组产妇于胎儿娩出时宫颈肌注缩宫素,B组产妇肛塞米索前列醇片,C组产妇同时宫颈肌注缩宫素与肛塞米索前列醇片,对比三组产后2小时内的出血量、产后出血发生率及不良反应。结果:产后2小时出血量A组>B组>C组(P<0.05);产后出血发生率A组>B组>C组;三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肛塞米索前列醇片较缩宫素具有更好的预防产后出血的效果;两者联合使用,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卡前列甲酯栓、缩宫素用于足月剖宫产术后产妇的临床效果,探讨卡前列甲酯用药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选取2014年11月~2015年1月在我院行剖宫产术的128例产妇,根据手术指征随机配对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4例。对照组产妇剖宫产术后常规应用缩宫素,20U静脉滴注,1次/d,连续3天;观察组产妇术后给予卡前列甲酯栓1.0g,直肠给药,1次/d,连续3天。观察两组产妇的产后出血量、自主排尿时间、排气时间等指标。结果:观察组的术后2h产后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191.64±25.27)ml vs(237.58±38.30)ml,t=8.01,P0.05];术后24h产后出血量亦显著低于对照组[(244.23±31.08)ml vs(299.61±38.61)ml,t=8.94,P0.05]。观察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导尿管拔出后首次排尿时间亦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过程中,缩宫素无药物不良反应;而少部分患者对卡前列甲酯栓有较轻的不良反应,可耐受。结论:剖宫产术后直肠应用卡前列甲酯栓比缩宫素运用预防产后出血效果好,能减少肠胀气发生,促进排尿的临床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用药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缩宫素联合益母草注射液对经阴道分娩和剖宫产产后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9年5月我院经阴道分娩产妇50例,剖宫产产妇50例进行研究,随机抽签分为单一组和联合组,每组25例阴道分娩产妇和剖宫产产妇,分别给予缩宫素治疗和缩宫素联合益母草注射液治疗。结果联合组术后2 h、12 h、24 h出血量,均少于单一组产妇(P<0.05)。结论缩宫素联合益母草注射液治疗经阴道分娩和剖宫产产后出血效果突出,能有效增强产妇子宫收缩,减少出血量。  相似文献   

6.
卡孕栓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产后出血是产科临床常见的严重并发症 ,是导致我国孕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 〔1〕,而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是宫缩乏力 ,临床常用药物是缩宫素及麦角新碱。自 1976年有人报道用天然前列腺素治疗产后出血以来 ,已有许多报道显示卡孕拴用于预防产后出血效果显著。本文研究卡孕栓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 ,与常规使用的缩宫素对比 ,观察两组患者产后出血量 ,产后血压及用药后副反应。1 研究对象与方法1.1 对象与方法10 0例患者选自 1999年 4~ 9月在我院产科住院的足月初产孕妇 ,所有患者均为头先露 ,阴道分娩 ,无妊娠合并症或并发症 ,近期内未服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探讨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防治瘢痕子宫剖宫产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具有剖宫产史的孕产妇8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两组产妇均采用改良式剖宫产方法,对照组产妇仅使用静脉注射缩宫素,观察组在对照组产妇的基础上,胎儿分娩后立即服用米索前列醇400μg,比较两组产妇术中出血量、术后2 h出血量、术后24 h出血量以及产后出血发生率情况。结果结果表明,观察组产妇的术中出血量、术后2 h出血量、术后24 h出血量以及产后出血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瘢痕子宫孕产妇实行剖宫产分娩的时候,应用米索前列醇的同时联合缩宫素,可以有效促进宫缩,对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率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明显降低孕妇的病死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产后出血是产科临床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是当前我国孕产妇死亡的首位原因。在产后出血常见四大原因中,子宫收缩乏力是最常见的病因,占产后出血总数的70%~80%,因此积极防治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关键。我院将卡孕栓(PGF2α)用于具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产妇,在剖宫产术中应用卡孕栓联合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垂体后叶素配伍缩宫素在预防剖宫产患者产后出血中的应用。方法:本组抽取我院于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剖宫产产妇158例,将产妇随机均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采用垂体后叶素联合缩宫素进行预防治疗,对照组采用缩宫素进行预防治疗。观察两组产妇产后出血状况。结果:比较两组产妇的出血状况,其中观察组79例,4例产妇出现产后出血症状,出血率为5.06%,对照组79例,10例产妇出现产后出血症状,出血率为12.65%,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两组产妇的产后出血量和第三产程时间,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垂体后叶素配伍缩宫素可有效预防剖宫产产妇的产后出血状况,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欣母沛与马来酸麦角新碱对阴道分娩产后出血(PPH)的预防效果及子宫复旧的影响。方法 240例经阴道自然分娩的产妇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80例。A组胎儿娩出后应用缩宫素,B组应用缩宫素联合马来酸麦角新碱,C组应用缩宫素、马来酸麦角新碱和欣母沛。比较三组产后出血量、PPH发生率、产后恢复及子宫复旧情况等。结果 B、C组产后2 h及24 h累计出血量显著低于A组,且Hb、RBC下降值显著低于A组(P 0.05),且C组显著低于B组(P 0.05);B、C组PPH发生率、宫腔积血率、子宫复旧不良率显著低于A组,恶露持续时间、42 d宫体大小显著低于A组(P 0.05);C组优于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欣母沛与马来酸麦角新碱联用可有效防治PPH并促进子宫复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宫腔填塞联合米索前列醇预防高危因素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有剖宫产产后出血高危因素产妇125例,随机分为A组(n=63)和B组(n=62)。A、B组所有患者均于胎儿娩出后给予子宫壁肌肉内注射缩宫素20 U、静脉滴注缩宫素10 U,手术结束后给予肛塞米索前列醇400μg。但A组另于胎盘娩出、宫腔清理后给予纱布填塞宫腔。观察术中、术后2 h、术后24 h出血量及手术时间、产褥感染、不良反应情况。结果:A组术中、术后2 h、术后24 h出血量分别为:150.3±42.3 ml,282.2±55.2 ml,355.8±92.5 ml;产后出血率为1.59%;B组术中、术后2 h、术后24 h出血量分别为:206.7±33.9 ml,456.2±75.3 ml,568.4±83.2 m1;产后出血率为12.90%;A组出血量及产后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5),而手术时间、产褥感染、不良反应情况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宫腔填塞纱布联合米索前列醇预防高危因素剖宫产产后出血疗效显著,可明显减少产后出血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米索前列醇用于有高危出血因素剖宫产者预防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选择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剖宫产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38例,胎儿娩出后宫体注射缩宫素20 U、静脉注射缩宫素20 U,同时术中口服米索前列醇.对照组30例,胎儿娩出后宫体注射缩宫素20 U,再静脉注射缩宫素20 U.观察两组术中及术后2小时内出血量.结果:观察组术中及术后2小时平均出血量252 4±56 ml,与对照组358±63 ml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血压、血氧饱和度、心率的影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使用缩宫素的同时,采用术中口服米索前列醇,预防有高危出血因素的患者剖宫产术后出血临床效果较好,且用药方便、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卡孕栓预防产后出血、促进子宫复旧及排气、排尿等方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8月至2015年11月国内15个省共145家医院的剖宫产孕妇共计13 692例纳入研究。分为卡孕栓联合缩宫素(观察组)和单独使用缩宫素(对照组)两组,分别研究:(1)两组初产妇和经产妇产后2、24 h出血量,产后宫底高度,产后排气、排尿时间等方面的差异。(2)比较卡孕栓在舌下含服、阴道及直肠3种不同给药途径产后出血量,产后宫底高度,产后排气、排尿时间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1)观察组在产后2、24 h出血量,产后宫底高度,产后首次排气及排尿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其中对初产妇的作用更为明显。(2)与其他两种途径给药方式相比,经阴道给药产后2、24 h出血量明显减少(P<0.01);经阴道、直肠及舌下含服给药3种途径均能有效地促进子宫复旧,降低术后第1、2天宫底高度(P<0.05),但经阴道给药术后宫底高度偏高;舌下含服给药产后首次排尿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3种给药途径产后首次排气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孕栓对子宫、胃肠道及膀胱平滑肌均有较强的兴奋作用,能够有效地预防产后出血,促进产后排气、排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与预防措施,提高产科质量,降低孕产妇的死亡率。方法对2011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在北京市房山区妇幼保健院发生的235例产后出血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剖宫产产后出血率3.15%,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率3.20%,两种生产方式产后出血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娩年龄大于35岁的产妇产后出血率高于分娩年龄小于35岁的产妇;孕次大于3次的产妇产后出血率高于孕次小于3次的产妇的出血率;经产妇的产后出血率高于初产妇;胎儿体重大于4 000g的产后出血率高于胎儿体重小于4 000g的产后出血率;妊娠合并症的产后出血率高于无合并症的产后出血率;因巨大儿行剖宫产术中应用缩宫素及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欣母沛)与单纯应用缩宫素比较可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出血的受分娩年龄、孕产次、胎儿体重、并发症等因素的影响,加强高危孕产妇管理,正确评估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提前采取预防措施,是降低产后出血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卡孕栓预防产后出血、促进子宫复旧及排气、排尿等方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8月至2015年11月国内15个省共145家医院的剖宫产孕妇共计13 692例纳入研究。分为卡孕栓联合缩宫素(观察组)和单独使用缩宫素(对照组)两组,分别研究:(1)两组初产妇和经产妇产后2、24 h出血量,产后宫底高度,产后排气、排尿时间等方面的差异。(2)比较卡孕栓在舌下含服、阴道及直肠3种不同给药途径产后出血量,产后宫底高度,产后排气、排尿时间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1)观察组在产后2、24 h出血量,产后宫底高度,产后首次排气及排尿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其中对初产妇的作用更为明显。(2)与其他两种途径给药方式相比,经阴道给药产后2、24 h出血量明显减少(P0.01);经阴道、直肠及舌下含服给药3种途径均能有效地促进子宫复旧,降低术后第1、2天宫底高度(P0.05),但经阴道给药术后宫底高度偏高;舌下含服给药产后首次排尿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3种给药途径产后首次排气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孕栓对子宫、胃肠道及膀胱平滑肌均有较强的兴奋作用,能够有效地预防产后出血,促进产后排气、排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缩宫素联合麦角新碱预防瘢痕子宫剖宫产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100例瘢痕子宫剖宫产产妇为研究对象,根据摸球法分为两组,双数号为对照组,单数号为试验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缩宫素治疗,试验组采用缩宫素联合麦角新碱治疗,比较两组产后出血量、产后出血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试验组产后24 h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产后出血发生率为2.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00%(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单用缩宫素相比,缩宫素联合麦角新碱预防瘢痕子宫剖宫产产后出血的效果更好,能显著减少产后出血量及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将缩宫素与垂体后叶素联合应用于剖宫产术后出血所获得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进行剖宫产术的产妇50例作为研究对象,在患者产后对其行不同药物预防产后出血。按照给予的药物不同,产妇可分两组进行对比,比较两组产妇的术中出血量、术后2 h出血量、术后24 h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血压变化。结果除术后血压变化外,研究组数据均远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剖宫产产妇术后行缩宫素联合垂体后叶素治疗,可以有效预防产后出血,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中缩宫素不同用法的效果。方法:将100例符合纳入条件的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新生儿娩出后,先于产妇子宫肌层注射缩宫素10 U,A组产妇同时给予5 U缩宫素55~60秒静脉推注,并联合缩宫素20 U加入0.9%氯化钠液500 ml中快速静脉滴注(速度0.3 U/min)。B组产妇仅予以缩宫素20 U加入0.9%氯化钠液500 ml中快速静脉滴注(速度0.3 U/min)。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产妇在术中出血量、术后24小时出血量及其他宫缩抑制剂应用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两组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收缩压及舒张压下降率、心率上升率较B组明显(P0.05)。结论:剖宫产术中,子宫肌层肌注缩宫素后单纯静脉滴缩宫素即能达到良好的促宫缩、减少出血的目的;若联合应用静脉推注缩宫素,其心血管反应较明显,在低血容量或合并心功能不全等血流动力学异常的产妇应谨慎使用,以免诱发心衰等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9.
卡孕栓预防剖宫产术后出血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72,自引:0,他引:72  
目的观察卡孕栓用于预防剖宫产术后出血的效果.方法选择50例有发生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剖宫产者,随机分为卡孕栓组及对照组,各25例.实验组术后30 min内经直肠置入卡孕栓1 mg.对照组无特殊处理,观察两组术中及术后出血量的差异.结果术中出血量两组差异无显著性,而术后平均出血量实验组为147 ml,对照组为184 ml,差异有显著性(P<0.05).产后24 h出血量实验组平均为389 ml,对照组平均为422 ml,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卡孕栓促进子宫收缩作用明显,能很好地预防剖宫产术后出血,且用药方便,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探讨采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剖宫产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方法选取收治的剖宫产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采用相同的剖宫产方式,在胎儿娩出后,向对照组患者宫体内注射缩宫素、益母草注射液;向试验组患者宫体内注射缩宫素及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比较两组患者的产后出血率,产后2 h、产后1天的出血总量。结果试验组产后出血率为1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6%,且孕妇产后2 h、产后一天的出血总量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剖宫产后子宫收缩无力性的产后出血患者,使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可以显著减少产妇的出血程度,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其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