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4 毫秒
1.
目的:了解心理支持治疗和认知行为疗法对产后抑郁症状的影响。方法:将30名伴有抑郁症状的产妇给予常规治疗的同时采用支持性心理治疗和认知行为疗法。心理干预前、干预2月、干预4周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分别评估病人心理状态。结果:心理干预四周SCL-90躯体化,焦虑精神症状得分及SAS,SDS标准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四周SCL-90各因子得分及SAS,SDS标准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支持治疗和行为疗法能有效改善心身症状。  相似文献   

2.
帕罗西汀联合心理治疗对产后抑郁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帕罗西汀加心理治疗治疗产后抑郁的效果。方法: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症状自评量表(SCL-90)、自尊量表(SEI)、特质应对量表(TCSQ)调查62例产后抑郁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理状态。实验组患者服用帕罗西汀加40分钟的心理治疗;对照组只予以帕罗西汀,为期8周。结果: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消极应对水平减少,自尊、积极应对水平提高,实验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帕罗西汀加心理治疗治疗产后抑郁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发生状态,探讨早期心理干预在妊娠期高血压患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妊娠期高血压患者32例,分心理组干预组和对照组进行对比,心理学量表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结果干预组根据心理干预后,抑郁、人际敏感以及恐怖症状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0.01)。结论:有效的心理干预有利于患者的治疗及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在了解卵巢恶性肿瘤患者心理状况的基础上,辅以综合心理干预措施,并评价其效果,为卵巢恶性肿瘤患者及时有效地进行心理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50例卵巢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2组,干预组接受生物学治疗及心理干预,对照组仅接受生物学治疗,试验前后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判定。结果:心理干预前,2组患者各量表评分与全国常模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结束以后,干预组与全国常模之间各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卵巢恶性肿瘤患者有明显的焦虑及抑郁症状,心身状况较差,心理干预能改善其焦虑、抑郁情绪,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在了解卵巢恶性肿瘤患者心理状况的基础上,辅以综合心理干预措施,并评价其效果,为卵巢恶性肿瘤患者及时有效地进行心理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50例卵巢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2组,干预组接受生物学治疗及心理干预,对照组仅接受生物学治疗,试验前后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判定。结果:心理干预前,2组患者各量表评分与全国常模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结束以后,干预组与全国常模之间各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卵巢恶性肿瘤患者有明显的焦虑及抑郁症状,心身状况较差,心理干预能改善其焦虑、抑郁情绪,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肺癌患者化疗期间的心理反应,探讨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D)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200例肺癌患者化疗期间的实验组在对照组一般心理护理的基础上,采用较全面的心理干预计划。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χ2=19.315,8.149)。结论:认真细致的做好患者的心理干预,可降低患者负性心理所致的影响,较顺利地完成化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前后妇女潮热与焦虑、抑郁之间的关系.方法:将符合条件的1 206名40~60岁妇女分为潮热组、无潮热组,分别完成调查问卷.问卷具体内容包括一般情况、潮热状况、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结果:潮热组妇女SAS和SDS的平均值高于无潮热组妇女(SAS:39.8±7.3 vs 36.0±6.1;SDS:44.1±8.3 vs 40.9±8.9,P均<0.05),潮热组轻度焦虑和抑郁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无潮热组(焦虑:8.3%vs 3.4%;抑郁:23.3%vs 14.2%,P均<0.05).潮热妇女焦虑、抑郁的发生风险分别是无潮热妇女的4.1倍(95%CI,1.20~13.74)、2.4倍(95%CI,1.15~4.92).重度潮热妇女较轻度潮热妇女SAS和SDS得分均高(SAS:46.4±7.9 vs 38.8±6.6; SDS:43.9±6.9 vs 52.7±12.5,P均<0.05).潮热妇女的月经状况与SAS和SDS得分无关.结论:围绝经期潮热妇女易发生焦虑、抑郁症状,且重度潮热妇女更易发生.对妇女进行潮热治疗时,还应对妇女进行心理疏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的男性其发生焦虑、抑郁情绪情况以及治疗结局的影响因素。方法:随机抽取200名接受IVF-ET治疗的男性患者,在治疗周期的第1日完成自行设计的问卷,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Olson-婚姻质量问卷的3个分量表,了解婚姻满意度,夫妻交流,性生活情况。结果:接受IVF-ET男性抑郁发生率达49%,焦虑发生率达27%;焦虑、抑郁得分较高者IVF妊娠失败比例较高(P0.001);婚姻满意度、夫妻交流、性生活得分值较低的患者IVF妊娠失败比例较高(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人均住房面积、父母对IVF治疗态度、舆论影响、婚姻满意度、抑郁情绪与治疗结局相关。结论:焦虑和抑郁情绪普遍存在于接受IVF-ET治疗的男性患者中,且与妊娠结局有关。因此,不孕生殖中心医务人员对接受IVF-ET治疗的男性在治疗过程中进行心理支持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张巧利  李芬  于英  盛秋 《生殖与避孕》2012,32(3):205-209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前后妇女潮热与焦虑、抑郁之间的关系。方法:将符合条件的1 206名40~60岁妇女分为潮热组、无潮热组,分别完成调查问卷。问卷具体内容包括一般情况、潮热状况、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结果:潮热组妇女SAS和SDS的平均值高于无潮热组妇女(SAS:39.8±7.3 vs 36.0±6.1;SDS:44.1±8.3 vs 40.9±8.9,P均<0.05),潮热组轻度焦虑和抑郁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无潮热组(焦虑:8.3%vs 3.4%;抑郁:23.3%vs 14.2%,P均<0.05)。潮热妇女焦虑、抑郁的发生风险分别是无潮热妇女的4.1倍(95%CI,1.20~13.74)、2.4倍(95%CI,1.15~4.92)。重度潮热妇女较轻度潮热妇女SAS和SDS得分均高(SAS:46.4±7.9 vs 38.8±6.6;SDS:43.9±6.9 vs 52.7±12.5,P均<0.05)。潮热妇女的月经状况与SAS和SDS得分无关。结论:围绝经期潮热妇女易发生焦虑、抑郁症状,且重度潮热妇女更易发生。对妇女进行潮热治疗时,还应对妇女进行心理疏导。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影响产妇产后抑郁症的相关因素,并提出相对应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采用抑郁自评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以及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500例产妇产后的抑郁心理状态和影响产后抑郁症的相关因素进行调查分析。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妇女抑郁、焦虑状态相关因素及综合护理干预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妇科就诊的40~60岁之间的522名妇女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工具选择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有抑郁、焦虑症的妇女给予综合护理干预,4周后再次进行SDS、SAS评定,比较干预前后评分的差异。结果:522名妇女中抑郁、焦虑的发生率分别为9.39%、7.66%;夫妻关系差、性欲下降及合并躯体疾病者抑郁、焦虑的发生率高(P<0.01或P<0.05);对抑郁、焦虑症妇女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后,其抑郁、焦虑评分均有显著好转(P<0.01)。结论:围绝经期妇女中抑郁、焦虑症的发生率比较高,除生理因素外,夫妻关系、性生活情况及躯体疾病等均是其相关影响因素。辅以综合护理干预,可以缓解其抑郁、焦虑程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心理干预方法对改善不同程度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和家属焦虑、抑郁症状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4年11月在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我院)建卡并住院分娩的GDM孕妇及家属(患者丈夫或母亲)各300例,整个孕期用饮食治疗和运动治疗后血糖满意者为GDM A1(251例);如果需要加用胰岛素治疗者为GDM A2(49例)。根据心理干预方式随机分为集体干预组、面对面(face to face)干预组和无心理干预的对照组,孕期心理干预共6次,对比分析干预前(初次诊断GDM后1周内),干预后(孕36周,产后48 h内,产后42 d)各组GDM患者和家属的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和妊娠结局。结果:第1次评估时无论是GDM A1还是GDM A2,3组孕妇及家属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与干预前比较,GDM A1、GDM A2孕妇及家属SAS、SDS评分在集体干预组、面对面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干预后的集体干预组和面对面干预组的GDM A1和GDM A2孕妇及家属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而且集体干预组低于面对面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3组GDM孕妇的妊娠结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干预组母体并发症和剖宫产率呈降低趋势。结论:心理干预能有效改善GDM孕妇及家属的焦虑、抑郁症状,集体干预更有利于改善患者及家属的焦虑、抑郁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女性妊娠不同阶段焦虑、抑郁情绪变化及其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对IVF-ET女性在孕前(进入周期时)、早孕期、中孕期、晚孕期进行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问卷调查,分析随访资料完整的88例(IVF-ET组)和同期行孕前检查并于妊娠后定期产检的妇女88例(对照组)的相关资料,比较两组妊娠4个不同时段SAS及SDS评分的情况,以及IVF-ET组不同妊娠结局(胎膜早破、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儿、分娩方式)与4个时段中SAS及SDS评分的关系。结果:IVF-ET组的SAS评分在4个不同时段均高于对照组(P0.05),并且IVF-ET组内孕前、早孕期及晚孕期的SAS评分高于中孕期(P0.05);两组在4个不同时段的SD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IVF-ET组中分娩方式为剖宫产的孕妇其在4个不同时段的SAS评分均显著高于阴道分娩孕妇(P0.05),而早产、胎膜早破组、低出生体质量儿中其SAS、SD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IVF-ET治疗的女性孕前及孕期焦虑的情绪高于正常女性,且焦虑症状在早孕期和晚孕期仍然明显,孕期焦虑可能会导致剖宫产率升高。IVF-ET女性的抑郁情绪变化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心理干预对子宫肌瘤患者术后焦虑情绪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子宫肌瘤患者术后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1年3月入住于江苏省盐城市妇幼保健医院妇产科行手术治疗的356例子宫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自编一般情况问卷及焦虑自评量表(SAS)分别于术前和术后3个月对其情绪进行评估。结果:手术前,干预组焦虑得分与未干预组焦虑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06,P=0.613);手术后,干预组的得分明显低于未干预组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95,P=0.002)。结论:心理干预对于子宫肌瘤患者术后焦虑情绪的改善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螺内酯治疗经前期综合征(PMS)的疗效.方法:60例PMS患者随机分为螺内酯组(观察组,30例)及维生素Bs组(对照组,30例),并给予相应药物治疗;治疗前后分别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焦虑及抑郁进行评分,并比较患者血浆醛固酮、血钾、血钠及尿量变化.结果:治疗前上述指标组间差异...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过程中心理护理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0年12月采用IVF-ET技术治疗的自愿参与调查的不孕症患者200例,于建立档案时发放症状自评量表(SCL-90),根据调查结果由专人对患者进行系统的全程心理护理。于移植日再次发放SCL-90,并将其各项因子得分与护理前进行比较。结果200份有效问卷中,术前、术后SCL-90中躯体化因子[(1.40±0.40)分,(1.24±0.33)分]、强迫因子[(1.80±0.65)分,(1.46±0.57)分]、抑郁因子[(1.58±0.51)分,(1.33±0.45)分]和焦虑因子[(1.64±0.51)分,(1.37±0.47)分]等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99例患获得临床妊娠,妊娠率为49.5%(99/200)。结论 IVF-ET治疗过程中行专业的全程心理疏导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患者的焦虑程度,缓解情绪,可获较高的妊娠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不孕症女性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状态和相关的影响因素,及其对体外受精(IVF)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对IVF的女性患者进行焦虑抑郁情绪自评调查,分析临床和实验室资料,随访妊娠结局。结果共纳入842例女性患者,统计量表结果显示,29.5%的患者存在情绪问题,其中18.4%有焦虑情绪,21.6%有抑郁情绪。文化程度是不孕患者出现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因素,文化程度低的不孕患者比文化程度高者更易出现焦虑或抑郁情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P=0.000)。不孕年限≥10年的患者更容易出现抑郁情绪。妊娠组和非妊娠组的SAS、SDS标准分、焦虑抑郁程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未提示焦虑抑郁情绪对妊娠结局有不良影响。结论文化程度高是不孕症女性患者出现情绪问题的保护因素。我们的研究并未提示轻中度焦虑抑郁情绪对IVF妊娠结局有明显不良影响,严重焦虑抑郁情绪是否影响妊娠结局尚不清楚。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存在焦虑、抑郁的女性血液透析患者实施心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实验课题研究时间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6月,研究对象选取为我院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女性患者,按照随机抽取方式将本次实验中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标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另一组标为实验组(常规干预+心理护理),对所有观察对象干预前与干预后分别进行焦虑自量表(SAS)与抑郁自量表(SDS)进行测试,并进行记录观察。结果干预前实验组SDS和SAS评分与对照组与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实验组患者优于对照组患者,实验结果评分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临床心理干预可有效的改善女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IVF-ET治疗过程中心理应激状态与妊娠结局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IVF-ET治疗过程中心理应激变化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60例初次接受IVF-ET/ICSI治疗的妇女,于取卵日(OPU)行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测试.测定OPU日、移植(ET)日和ET后5天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A)及肾上腺素(A)水平.结果:未妊娠妇女的SDS评分明显高于妊娠妇女(P<0.05).妊娠妇女OPU日血浆A 1.36±1.04 nmol/L低于未妊娠妇女3.33±2.35 nmol/L;妊娠妇女ET日血浆NA 2.07±0.71 nmol/L低于未妊娠妇女3.78±1.36 nmol/L(P<0.05)ET日血浆NA与SDS评分正相关(r=0.670,P<0.01);OPU日血浆A和OPU日、ET日的血浆NA与SAS评分正相关(P<0.05).结论:治疗过程中不同阶段的心理应激不同,并影响治疗结局,OPU日抑郁分值高的妇女妊娠率低;OPU日A及ET日NA水平高的妇女妊娠率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地震中丧失孩子需要再生育妇女在月经和心理方面的影响.方法:以汉川地震极重灾区197例再生育妇女为研究对象(极重灾区再生育组),时照组为276例极重灾区无重大丧失的妇女(极重灾区对照组)和2%例非灾区妇女(非灾区对照组).研究对象均符合纳入标准,完成人口学、健康行为、月经史和生育史的问卷调查,并对自己的心理状态做出评佑-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结果:极重灾区再生育组月经周期异常发生率为32.49%(64/197),经量减少发生率为16.75%(33/197),均显著高于该人群在地震前的发生率(P<0.05),显著高于极重灾区对照组和非灾区对照组(P<0.05).极重灾区再生育组SAS标准分总均分为52.66士6.05,SDS标准分总均分为68.09土16.78,均显著高于极重灾区对照组和非灾区对照组(P<0.05);其中有44.7%(88/197)的再生育妇女处于焦虑状态,91.9%(181/197)处于抑郁状态,均显著高于极重灾区对照组和非灾区对照组(P <0.05),,logisti.回归分析显示,地震后月经周期异常与亲历地震、在地震中丧失孩子、地震后焦虑状态和地震后抑郁状态有关.结论:地震对在地震中丧失孩子需要再生育的妇女在月经和心理方面产生了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