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观察后巩膜加固术治疗高度近视的疗效。方法 应用异体巩膜或异体地18例(32眼)高度近视患者行后巩加固术。结果 术后随访1月-22月,术后视力提高1-2行12眼,提高3行以上5眼,总共提高17眼,无变化14眼(43.75),下降1眼(3.125%);术后眼轴稳定29眼(90.625%),结论后巩膜加固术对高度近视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后巩膜加固术治疗高度近视的效果.方法 对36例(60眼)高度近视巩膜加固术随访2-5年,平均2.5年.结果 33眼提高了裸眼视力,40眼提高了矫正视力,50眼屈光度未再发展.结论 后巩膜加固术可增强眼球后部球壁的抵抗力,防止眼轴向后延伸,有稳定屈光度远期效果,是目前阻止高度近视发展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自体阔筋膜遮盖暴露义眼座的临床效果。方法:13例,13眼根据原眼球摘除术的术式用3种方法修补:(1)眼的内容物剜除术后义眼座暴露者,钝性分离已裂开的球结膜及Tenons囊,暴露恐膜及义眼座,将阔筋膜置于暴露义眼座及巩膜表面,于阔筋膜边缘与相应处恐膜间断缝合,将球筋膜覆于阔筋膜上间断缝合,连续缝合球结膜;(2)眼球摘除术后眼座暴露在修补术中未找到4条眼外直肌者,分离球结膜,Tenons囊及义眼座,将阔筋膜置义眼座暴露处与Tenons囊之间,将阔筋膜边缘与后部球筋膜间断缝合,将前部球筋膜覆于阔筋膜上间断缝合,连续缝合球结膜;(3)眼球摘除术后义眼座暴露,在修补术中找到4条眼外直肌者,将阔筋膜置于义眼座暴露处,4条直肌按原生理功能缝于阔筋膜相应处,分别缝合球筋和球结膜。结果:13例术后及反应轻,无结膜裂开及坏死,无义眼座裸露,脱位,感染等发生,眼窝成形好。结论:阔筋膜作为修补暴露义眼座的一种材料,取材方便,来源丰富,无免疫反应,效果满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本病通过对29例48眼高度近视患者手术前后眼压、巩膜硬度、屈光度、视力的检查,分析施行后巩膜增强术对眼内压的影响,经观察患者术后大部分视功能获得改善,眼压得以降低,48眼术后降低眼压达30眼,占62.5%,平均每眼术后比术前眼压降低0.399kPa,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5),说明手术可以改善降低眼内压,同时亦说明高度近视患者多伴有低巩膜硬度及眼压偏高现象,因此,开展后巩膜增强术对防治高度近视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禤中宁  雷进民  张家  林辉跃 《广西医学》2002,24(9):1343-1345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在高度近视白内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眼轴≥26mm的48例55眼高度近视白内障患施行巩膜隧道切口的超声乳化吸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观察术中,术后主要并发症及术后视力。结果:术后矫正视力≥0.339眼(70.5%);术中2眼后囊膜破裂,术后6个月有1眼出现视网膜脱离,结论: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行超声乳化吸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可以降低手术中后囊膜破裂及术后视网膜脱离的发生率,较大切口手术安全。  相似文献   

6.
后巩膜加固术治疗高度进行性近视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后巩膜加固术治疗高度进行性近视疗效的效果.方法 对28例(53眼)后巩膜加固术治疗高度进行性近视的患者资料完整者进行术前和术后对比分析.结果 后巩膜加固术治疗高度进行性近视超过90%患者视力稳定,部分患者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患者的眼轴和屈光度数稳定.结论 后巩膜加固术治疗高度进行性近视疗效的效果观察确实有效,是阻止近视发展、保护视功能的有效方法,是目前为止治疗高度近视的有效预防方法.  相似文献   

7.
后巩膜加固术治疗高度近视术后眼表改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后巩膜加固术治疗高度近视术后患者的眼表改变,为了解和减少手术并发症提供依据.方法 对我院高度近视患者20例(40眼)行后巩膜加固手术治疗,分别于术前1 d及术后1周、2周、4周、3个月依次行患眼基础泪液分泌(Schirmer I)试验、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荧光素染色(FL)检查.结果 手术前1 d及术后1周、2周、4周、3个月Shirmer I试验基础眼泪分泌时间、BUT、FL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后巩膜加固术能影响眼球表面微环境,为避免术后干眼症状的发生,手中应尽量减轻手术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8.
高度近视为常见病,其视力低,矫正差,特别是青中年高度近视对工作、学习带来极大不便,患者求医迫切性甚高,渴望能提高视力,降低近视屈光度,以改善和提高生活、工作质量。我们自1993年始开展了后巩膜加固联合透明晶体摘除术,治疗20例35眼高度近视眼,取得较好疗效[1],现将术后远期随访观察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均为住院行后巩膜加固联合透明晶体摘除术之高度近视患者,无选择性地对资料完整的20例35眼随访观察,其中男性10例19眼,女性10例16眼。年龄20岁~51岁,平均34.…  相似文献   

9.
岳军 《华中医学杂志》2000,24(4):220-220
高度近视是以眼轴增长引起眼底组织进行性损害的一种眼病。后巩膜加固术 ( PSRO)能机械性地加强后部巩膜 ,控制眼轴延长 ,是治疗高度近视的原因疗法 ,是阻止病情恶化的唯一选择 [1]。我院自1 994~ 1 997年应用后巩膜加固术治疗高度近视 54例 99眼 ,经随访观察 ,疗效肯定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 :本组 54例 99眼 ,其中男 2 9例52眼 ,女 2 5例 47眼 ,年龄 7~ 41岁 ,平均 1 8.5岁。术前、术后及复查时均行视力 (裸眼、矫正 )、晶状体、玻璃体、眼底、眼压、屈光度 (散瞳检影 )检查 ,A超测定眼轴长。术前屈光度 - 7.0 0 D~ - …  相似文献   

10.
目的:测量儿童后巩膜加固术前及术后眼轴及视力,评估后巩膜加固术对儿童病理性近视的疗效.方法:随访门诊高度近视儿童,应用异体巩膜做后巩膜加固术的加固材料,将其中的13例(25只眼)行后巩膜加固术,术前术后均行散瞳检影验光进行屈光度检查,IOL-Master测量眼轴,分别观察术前术后屈光度的增长速度以及眼轴的增长情况.结果:后巩膜加固术前随访8~43个月,平均23.56±11.79个月,屈光度平均每年增长-1.33±1.08D,术后随访6~30个月,平均17.08±9.22个月,屈光度平均每年增长-0.36±1.19D.术前术后屈光度增长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7<0.01).结论:后巩膜加固术对阻止儿童病理性近视的发展有确切的疗效,且安全.  相似文献   

11.
我科曾用硅胶义眼胎植入加自体巩膜、真皮或阔筋膜“戴帽”加固术,为168例眼球摘除的病人施行了手术,取得满意效果。为了减少取皮的痛苦,改用异体巩膜代替真皮手术11例,报告如下。同种异体巩膜的制备将摘除的眼球除去内容及巩膜内外所附着的组织,然后放入75%酒精或10%甲醛溶液内,密封瓶口放入冰箱内保存备用,如施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后巩膜加固术治疗进行性近视的疗效。方法将50例(92眼)进行性近视患者采用消毒灭菌的异体巩膜行后巩膜加固术,观察患者术前及术后3个月屈光度、最佳矫正视力、眼轴、视网膜动脉前期充盈时间及黄斑区视网膜厚度与形态的变化。结果 50例(92眼)患者术后屈光度、最佳矫正视力及眼轴长度均要好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前视网膜动脉前期的充盈时间为(15.02±0.05)s,术后为(14.43±0.54)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0眼合并有黄斑变性患者黄斑区视网膜厚度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无一例出现巩膜穿孔及血管破裂出血并发症,5例术后出现球结膜水肿,3~6个月后消失。结论后巩膜加固术治疗进行性近视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的疗效。方法:87例(96眼)翼状胬肉在局麻下行胬肉切除,将同侧眼颞上方带角膜缘干细胞的结膜瓣移植到胬肉处的巩膜上。术后随访6~24个月。结果:术后移植片均在位存活。术后随访6~24个月,治愈86例(95眼),治愈率98.6%;1例(1眼)复发,复发率1.04%。结论: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有利于重建角膜缘功能,是一种治疗翼状胬肉有效的手术方法,在基层医院易于开展,应推广普及。  相似文献   

14.
近视眼典型的病理改变主要见于高度近视眼,故称为病理性近视或变性近视眼.主要病变在眼球后极部,眼球呈梨形式蛋形,由于眼轴过长和持续性的过度牵引,导致后巩膜葡萄肿形成.由此加重脉络膜循环障碍,构成发生脉络膜萎缩和漆状裂纹的基础,从而引起出血、渗出、疤痕化等一系列变化.因此进行性眼轴延长是高度近视眼的病理解剖基础.后巩膜加固术是从阻止眼轴进一步延长的角度来达到防治近视眼为目的 的.200年前Scarpa就认识到了角度近视眼球扩张出现后巩膜葡萄肿.1856年Von Arlt阐明了高度近视的眼轴增长与后极部葡萄肿的形成有关.19世纪Von Ammon、Von Grafe的研究把巩膜葡萄肿与高度近视的病理联系在一起,为后巩膜加固术治疗角度近视奠定了理论基础.1954年前苏联学者Malbran首次将该手术应于于临床,从此不断出现不同形式、用不同材料的后巩膜加固术.20世纪80年代俄罗斯在非手术巩膜加固术即亚手术方法治疗高度近视方面做了一些新探索(选用多种聚合物,同种异体巩膜或软骨悬液注入球后等).  相似文献   

15.
1 临床资料 女患,72岁,因双眼自幼视力低下加重5年,经我院门诊检查,以双眼白内障,双眼高度近视,于1995-04-10入院。既往有糖尿病及高血压病病史。入院检查:血压18.5/ 12.0kPa,双眼视力0.02,双眼晶状体呈白色絮状混浊,玻璃体液化、混浊,眼底窥视不清,眼压正常。诊断:(1)老年性双眼白内障;(2)双眼高度近视。于入院后第4天行右眼白内障现代囊外摘除联合后巩膜加固术。先行Pivavorof式后巩膜加固术,术程顺利。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在高度近视患者中应用乳化超声并摘除透明晶体、人工晶体折叠后植入的临床疗效。方法截取我院2009年3月-2012年1月共60例(共100眼)高度近视患者,行乳化超声并摘除透明晶体、人工晶体折叠后植入治疗,按切口不同分透明角膜缘切口(A组)及巩膜隧道切口(B组),并对比观察该治疗在高度近视患者中的治疗意义。结果巩膜隧道切口、透明角膜缘切口手术后裸眼视力均优于术前矫正视力;裸眼视力优于0.3分别为74%、90%;轴长〈29mm的39只患眼中有32只(82%)术后BCVA优于0.5,对比轴长≥29mm的61只患眼中仅38只(62.3%)术后BCVA优于0.5,以上数据行统计分析提示P均小于0.05。结论高度近视患者中应用乳化超声并摘除透明晶体、人工晶体折叠后植入的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7.
林智 《海南医学》2010,21(24):95-96
目的探讨盖帽式巩膜瓣在羟基磷灰石义眼座(Hydroxyapatite,HA)植入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5例行球内容摘除后用自体巩膜制成盖帽式巩膜瓣遮盖(HA)义眼座植入术患者和24例将(HA)义眼座植入巩膜腔内患者的临床资料,将两组分别记为A组和B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与术后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 A组患者术后反应轻,无义眼座暴露、脱出等并发症发生,外观满意显著优于B组患者(P〈0.05);且A组患者的优良率为93.3%(14/15),显著优于B组79.2%(19/24)(P〈0.05)。结论自体盖帽式巩膜瓣遮盖羟基磷灰石义眼座植入术术后并发症少,义眼座活动好,手术方便易行、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研究巩膜瓣形态对小梁切除术后效果的影响。方法:行方形巩膜瓣下小梁切除术43眼,三角形巩膜瓣下小梁切除术39眼,对术后效果和并发症进行观察对比。结果:术99d眼压低于3.17kPa者方形巩膜瓣组40眼(93.02%),三角形巩膜瓣组29眼(74.36%)。方形巩膜瓣组发生术后并发症14眼(32.56%),三角巩膜瓣组24眼(61.54%),结论:三角形巩膜瓣比方形巩膜瓣下小梁切除术效果差,易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自体巩膜覆盖羟基磷灰石(HA)义眼座眶内植入术治疗重度眼球破裂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15例(15只眼)重度眼球破裂伤患者眼内容物剜除术后,保留自体巩膜,植入羟基磷灰石义眼座。结果 15只眼术后外观满意,义眼活动度好,无感染、移位和脱出等并发症发生。结论自体巩膜覆盖义眼座眶内植入术方法简单,效果良好,保留的自体巩膜可以使羟基磷灰石义眼座得以双层巩膜加固,能够避免义眼座暴露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2007年3月-2009年3月91例(152眼)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观察术前术后视力、眼压、屈光度数、术后并发症。结果术中无后囊膜破裂,术前视力〈0.1123眼,0.1-0.229眼,术后第1天裸眼视力〈0.14眼(2.63%),0.1-0.348眼(31.58%),0.4-0.8100眼(65.79%)。结论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行超乳白内障摘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复明效果显著,视力提高不明显或不提高者为眼底病变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