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比较末梢血两种不同采集方式对儿童全血细胞分析结果的影响。方法分别用毛细管吸取和抗凝管刮取两种方式采集两组末梢血标本,每例标本同时用两种不同的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并进行人工镜检。比较两组标本白细胞散点图出现异常杂点的比例、异常报警的假阳性率及白细胞分类结果的准确性。结果白细胞散点图出现异常杂点的比例,抗凝管刮取组在两种血细胞分析仪中分别为28.06%、31.65%,毛细管吸取组分别为6.42%、5.50%;未成熟细胞、异常/异型淋巴细胞、血小板聚集的异常报警假阳性率,抗凝管刮取组高于毛细管吸取组;白细胞分类结果相对人工镜检分类,抗凝管刮取组的嗜酸细胞、单核细胞分类偏差较大。结论用毛细管方式采集末梢血对血细胞分析结果的影响较抗凝管刮取方式少,更适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Sysmex XE-2100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儿童末梢血异常细胞报警提示功能进行评价。方法采用Sysmex XE-2100血细胞分析仪对804例儿童末梢血标本进行检测,同时进行血涂片检查血细胞形态,通过统计比较,评价该血细胞分析仪异常细胞报警提示功能的可靠性能。结果 Sysmex XE-2100血细胞分析仪对儿童末梢血异常细胞报警提示功能的灵敏度为100%,特异性为69.80%,阳性预测值为54.10%,阴性预测值为100%,仪器检出准确度为77.74%,假阳性率为45.90%。结论 Sysmex XE-2100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儿童末梢血异常细胞报警提示系统的功能良好,灵敏度高,可降低涂片复检次数,提高临床工作效率和检验质量,但同时也存在较高的假阳性率,需进一步对其进行血涂片镜检加以确认。  相似文献   

3.
目的减少血细胞分析仪血小板计数的误差。方法凡血细胞分析仪血小板计数低于100×109/L者,首先取原抗凝管中血液,加入草酸铵稀释液混匀,滴入血细胞计数板,显微镜计数,复检正常者,结果为正常。对于手工计数,血小板仍然低于100×109/L的则重新采集患者末梢血,稀释、镜检计数,并报告最终计数结果。结果复检仪器法检测血小板低于100×109/L的758例标本,用原抗凝管血液稀释、镜检计数,血小板正常228例,占复检人数30.1%。复检后血小板仍低的530例,重新采集患者末梢血,稀释镜检计数,再次复检,正常有249例,占仪器法血小板减少人数的32.8%,复检血小板减少符合血细胞分析仪的有281例,为仪器法血小板减少人数的37.1%。结论必须加强对仪器法血小板计数的手工复检,以控制血小板的分析误差。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不同抗凝剂对血小板计数结果的影响。方法选择5例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DT A‐K2)抗凝全血标本血细胞分析仪计数血小板结果重度减低的患者,采集EDT A‐K2、枸橼酸钠、肝素锂、氟化钠抗凝静脉血标本和手指末梢血标本,分别采用血细胞分析仪(仪器法)和显微镜计数法(手工法)计数血小板,并同时制备涂片标本,经瑞氏‐姬姆萨染液染色后显微镜镜检。结果5例患者EDT A‐K2、枸橼酸钠、肝素锂及氟化钠抗凝静脉血标本仪器法、手工法血小板计数结果均明显低于手指末梢血标本,血涂片标本镜检均可见血小板大片聚集;手指末梢血标本仪器法、手工法血小板计数结果均正常,血涂片标本镜检可见血小板分布正常,无聚集现象。结论多种抗凝剂均有可能诱导血小板发生聚集,从而引起血小板假性减少。发生抗凝剂依赖性血小板假性减少时,应采用不加抗凝剂的手指末梢血标本进行血小板计数,从而获得准确结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三种不同采血方式对血细胞分析5项测定参数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在该院门诊检验科进行血细胞分析的患者40例,对同一患者按采血方式与采血容器的不同组合同时采取三种EDTA抗凝血样:(1)采集2ml静脉血置于真空负压管(简称真空管);(2)取静脉血160μl置于微量抗凝管(简称微量管);(3)采集末梢血160μl置于微量抗凝管(简称末梢血管)。所有样本均用XT-1800i血细胞分析仪进行检测。结果(1)静脉血微量管5项主要参数均略高于真空管;末梢血WBC、RBC、Hb、MCV检测结果高于静脉血真空管和微量管,血小板则偏低,尤以〈100×10^9/L组最为明显。但微量管与真空管、末梢血与静脉血检测数据呈显著相关,且微量管与真空管、末梢血与静脉血之间的偏差均低于CLIA′88规定的允许范围。(2)三种血样在血细胞分析仪上的Plt检测结果不同程度地低于显微镜计数结果,以末梢血PltB组(Plt〈100×10^9/L)最为明显。同时血膜片镜检发现,三种血样均约有半数可见大血小板和/或血小板聚集现象。结论不同样本类型及采血容器对血细胞分析检测结果的影响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利用EDTA真空负压管采集静脉血具有结果稳定、样本量多、便于复查等诸多优点,在优先推行静脉采血的同时可根据临床实际情况选择样本类型及采血容器。当出现血小板减少的数据,应重采静脉血或应用相差显微镜-草酸铵法计数,有条件的最好采用免疫血小板计数法进行复检。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希森美康XN-1000血细胞分析仪(仪器法)对静脉血白细胞分类计数的准确性,为临床标本检查的规范化提供依据。方法选择120份用仪器法检测血常规结果出现白细胞分类计数有报警提示的标本,同时进行人工涂片分类(镜检法)复检,比较仪器法和金标准镜检法的结果。结果仪器法与镜检法比较,白细胞计数分类中,中性粒细胞与单核细胞分类两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0),仪器法检测存在单核细胞假性升高,中性粒细胞假性减低;仪器法和镜检法符合率是69.17%(阳性标本83份),仪器法假阳性率是30.83%(37份假阳性)。结论希森美康XN-1000血细胞分析仪白细胞出现报警提示可以有效筛选阳性标本,但同时对阳性标本需要进行人工镜检复核,以避免假阳性结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分析新生儿末梢血与静脉血的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差异,为临床新生儿血常规检验的标准化操作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选取在我院出生的健康足月新生儿100例,同时采集末梢血和静脉血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上进行检测,并对检测结果中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E)、淋巴细胞计数(LY)、单核细胞计数(MO)、嗜酸性粒细胞计数(EO)、嗜碱性粒细胞计数(BA)、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含量(HGB)、红细胞压积(HCT)、血小板计数(PLT)10项主要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新生儿末梢血与静脉血的WBC、NE、RBC、HGB、HCT和PLT 6项指标平均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Y、MO、EO、BA4项指标平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末梢血并不能完全反映循环系统血液的整体情况,因此临床遇到结果存疑时,建议进行静脉采血复查,以免造成误诊。  相似文献   

8.
末梢全血的放置时间对白细胞及血小板计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液分析仪因其方便、快速、准确已被广泛应用 ,但全血细胞的测定时间对其结果的可靠性有一定的影响。本文主要讨论末梢全血的测定时间对白细胞及血小板计数的影响 ,对来我院就诊的 2 0例患儿进行末梢全血分析 ,现报道如下。1 仪器与材料1 1 仪器 SYSMEX K10 0 0血液分析仪。1 2 试剂 SYSMEX K10 0 0专用配套试剂。1 3 材料 含EDTA K2抗凝剂的试管及美国MICROTAIN ER一次性末梢安全采血针。2 方 法2 1 检测末梢全血之前对仪器进行全面保养 ,并做好质控与校正。表 1   2 0例末梢全血采血后 0min与 15min白细胞和血…  相似文献   

9.
吴辉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1,32(18):2148-2149
目的探讨采集血标本后放置不同时间对白细胞(WBC)和血小板(PLT)上机检测的影响。方法对135例患者采集末梢全血,138例患者采集静脉全血,均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DTA-K2)抗凝管混匀抗凝,然后分别放置0、10、30min后在血细胞分析仪上检测,记录对比3个时间测定的白细胞、血小板计数。结果末梢全血患者的0、10min的结果与30min的结果比较(白细胞数升高,血小板数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全血患者的0、10min的结果与30min的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提高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常规的准确性,血标本采集后最好在放置一段时间后再上机检测,尤其是末梢全血应采集放置10min后检测,建议最好用静脉血代替末梢全血检测患者血常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CD-1700血细胞分析仪与手工法检测外周血细胞的结果差异与相关性。方法收集150例门诊标本,分别用CD-1700血细胞分析仪和手工镜检法检测外周血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并用瑞氏染色镜栓分类,比较处于低值、参考范围与高值标本两种方法结果的差异,同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仪器法和手工法在参考值范围标本内的计数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相关性良好。但是,在血小板低值标本和白细胞高值标本,两种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白细胞分类仪器法和手工法结果比较,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呈正相关。结论CD-1700血细胞计数仪对血小板计数降低与白细胞计数显著增多的标本须通过手工镜检复查,以获得准确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静脉血与末梢血检测血小板计数的分析,探讨血常规标本采集的方法。方法对本院门诊患者采用同时检测静脉血和末梢血血小板计数,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静脉血与末梢血检测血小板计数存在明显差异。结论不同血标本直接影响血小板检测结果,为保证检验质量,实验室应尽量采集静脉血作血小板计数检测。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血液分析仪XE-2100血小板计数的准确性和血涂片复检的关系。方法测定血液分析仪XE-2100、CD-3700和手工法血小板计数精密度、线性和相关性;选择仪器CD-3700随机检测有报警的标本用XE-2100和手工法计数血小板;比较仪器血小板计数在不同范围内的标本例数与标本血片血小板数量估计值例数的符合率。结合观察血涂片红细胞、白细胞形态。与血液分析仪血小板计数报警进行对照比较。结果XE-2100血小板计数精密度较高,变异系数〈3%,血小板计数有良好的线性。其PUI-O法和PLT-I法血小板计数与手工法血小板计数相关性为γ=0.9。标本血小板浓度越低。仪器血小板计数与血片血小板估计值符合率越低。XE-2100血小板计数报警“血小板凝集”、“PLT分布异常”分别与血片上“大血小板”、“红细胞碎片”、“小红细胞增多”的例数相关。血小板计数在正常范围(100-300)&#215;10^9/L时,仪器PLT-O法和PLT-I法血小板计数的报警与血片上所见血小板形态最为一致。结论XE-2100血小板计数准确性较高:但当血小板浓度异常、特别是浓度减低时,仪器计数结果需结合散点图、报警内容进行血片显微镜复查。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血液分析仪XE-2100血小板计数的准确性和血涂片复检的关系。方法测定血液分析仪XE-2100、CD-3700和手工法血小板计数精密度、线性和相关性;选择仪器CD-3700随机检测有报警的标本用XE-2100和手工法计数血小板;比较仪器血小板计数在不同范围内的标本例数与标本血片血小板数量估计值例数的符合率。结合观察血涂片红细胞、白细胞形态。与血液分析仪血小板计数报警进行对照比较。结果XE-2100血小板计数精密度较高,变异系数〈3%,血小板计数有良好的线性。其PUI-O法和PLT-I法血小板计数与手工法血小板计数相关性为γ=0.9。标本血小板浓度越低。仪器血小板计数与血片血小板估计值符合率越低。XE-2100血小板计数报警“血小板凝集”、“PLT分布异常”分别与血片上“大血小板”、“红细胞碎片”、“小红细胞增多”的例数相关。血小板计数在正常范围(100-300)×10^9/L时,仪器PLT-O法和PLT-I法血小板计数的报警与血片上所见血小板形态最为一致。结论XE-2100血小板计数准确性较高:但当血小板浓度异常、特别是浓度减低时,仪器计数结果需结合散点图、报警内容进行血片显微镜复查。  相似文献   

14.
末梢血与静脉血血细胞分析计数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80例患者末梢血和静脉血血细胞参数的差异。方法:采集患者无名指末梢血,按标准用EDTA-K2抗凝,同时用EDTA-K2真空负压管采集静脉血,在美国雅培CD-1700血细胞分析仪上进行检测。结果:两种方法比较,WBC和PLT的P值0.001;RBC和HGB的P值0.01。结论:末梢血细胞计数受自身及外界因素影响,使血细胞参数发生变化,而静脉血细胞计数较稳定,应提倡用静脉血样做血细胞分析。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不同抗凝剂对血小板检测结果 的影响.方法 分别采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DTA-K2)、柠檬酸钠两种抗凝剂采血真空管,采集150例随机患者血常规标本,用贝克曼-LH750血细胞全自动分析仪检测.同时对血液标本进行涂片,显微镜观察血小板的凝集状况及对血小板数量进行计数.结果 EDTA-K2与柠檬酸钠抗凝样本显微镜检测血小板聚集情况存在一定差异,采集血液后立即检测,比较结果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192,P=0.045,P<0.05),2 h与4 h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45,P=0.089;χ2=0.845,P=0.089);2 h与4 h后仪器法检测结果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DTA-K2可导致血小板假性减少,用柠檬酸钠抗凝能一定程度降低EDTA-K2对血小板计数的影响,同时其他因素(如时间)也会影响血小板假性减少,值得医学工作者注意.  相似文献   

16.
由于血小板与红细胞计数在血细胞分析仪的同一个通道内检测,小红细胞的存在可干扰血小板计数的准确性.我们选择了平均红细胞体积(MCV)<80fl的标本,分别用血细胞分析仪(简称仪器法)和显微镜法(简称镜检法)计数血小板,并对计数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血涂片血小板计数方法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血涂片血小板计数方法的意义。方法取抗凝静脉血制成血涂片,经瑞氏染色后普通光学显微镜下间接计数血小板,将其结果与血细胞分析仪上测出血小板计数和手工法计数进行比较。结果配对t检验比较,血小板降低组血涂片法与血细胞分析仪计数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手工法计数血小板结果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正常组和增高组采用血涂片法分别与血细胞分析仪计数和手工法计数进行比较,各方法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果显示,对血小板正常或升高的标本,血细胞分析仪计数结果比较准确,但对血小板降低的标本,计数结果准确性较差。血涂片法间接计数血小板直观、准确,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对血细胞分析仪有复核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UniCel DxH 8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全血细胞计数(CBC)的相关性能,并与LH 750和ADVIA 212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及显微镜白细胞分类计数比较.方法 使用新鲜血标本和仪器配套质控品评价UniCel DxH 800测定CBC的精密度、携带污染率和线性范围;以显微镜法为“金标准”,评价其白细胞分类计数和网织红细胞计数的准确性;计算UniCel DxH 800与LH750和ADVIA 2120血细胞分析仪测定结果的偏差和相关性,并比较3种仪器对异常细胞报警的有效性.结果 UniCel DxH 800测定RBC、Hb和MCV的批内精密度(CV)<0.5%,WBC和PLT的批内CV<1.5%.上述5项参数的批间CV均<2.5%,携带污染率均<0.51%.在临床样本所覆盖的浓度范围内,WBC、RBC、Hb、PLT测定值与理论值呈线性相关(r>0.999,P<0.01).UniCel DxH 800与LH 750、ADVIA 2120血液分析仪对WBC、RBC、Hb、MCV和PLT的测定结果有良好的相关性(r >0.973,P<0.01).UniCel DxH 800血细胞分析仪计数网织红细胞与显微镜法计数的相关性较好(r =0.920,P<0.01).UniCei DxH 800血液分析仪与显微镜法分类计数白细胞比较,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嗜酸粒细胞的相关性较好(r值分别为0.914、0.900和0.725,P<0.01),其次为单核细胞(r =0.612,P<0.01),优于类似检测原理的LH 750.UniCel DxH 800对异常细胞报警的敏感度为96.6%,假阴性率为2.5%;对中性粒细胞核左移的敏感度为90.5%,假阴性率为5.0%.结论 UniCel DxH 8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用于全血细胞计数具有高精密度、低携带污染率和宽线性范围的优点,与LH 750和ADVIA 212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的检测结果具有良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小板假性减少的原因及纠正措施。方法对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的30例血小板假性减少标本进行血凃片复检、手工计数血小板。结果 12例EDTA依赖患者、8例存在大血小板的患者、10例采血不顺患者仪器阻抗法血小板计数结果与手工计数血小板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DTA依赖引起血小板聚集导致血小板假性减少,电阻抗法计数大血小板有一定的误差也会导致血小板假性减少,采用手工计数血小板复检假性血小板减少标本可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血常规检测均采用全血标本,以往手工法(显微镜计数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沙利氏法或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法检测血红蛋白)均采集毛细血管血标本。十几年来随着血细胞分析仪使用的逐步普及,血细胞分析仪的精密度和准确度亦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血细胞分析仪需采集静脉血。对于采集毛细血管血标本或采集静脉血血标本.是否需要空腹和血浆浑浊对测定结果是否有影响,一直被人们所忽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