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人涎晾昧样囊性癌嗜神经侵袭在大体形态学上的发生发展过程。方法:将人涎腺腺样囊性癌肺高转移癌Acc—M细胞系接种于5只裸鼠双侧臀部肌肉内,从荷瘤长出开始,解剖出荷瘤与神经以观察它们的关系,以后每隔5天在同一部位解剖一次,连续观察1个月,同时观察和对比各裸鼠神经受肿瘤侵袭后相应肢体的功能变化。结果:腺样囊性癌发生嗜神经侵袭的方式是,瘤组织细胞以神经干为中心以边生长边包裹边侵袭的方式进行的。结论:腺样囊性癌嗜神经侵袭是以一种特殊的方式进行的,这对临床诊断与治疗具有良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SD大鼠坐骨神经对腺样囊性癌ACC-M细胞体外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将人腺样囊性癌细胞系(ACC-M)分别与条件培养液和坐骨神经培养液共培养24、48、72h。应用MTT比色法研究SD大鼠坐骨神经对腺样囊性癌ACC-M细胞体外增殖能力的影响。结果:坐骨神经培养液对ACC-M作用48和72h后,ACC-M细胞的增殖明显高于其它组别,而共培养液则对ACC-M细胞的增殖没有明显影响。结论:SD大鼠坐骨神经培养液作用于腺样囊性癌细胞,能有效促进腺样囊性癌细胞的增殖,这可能是腺样囊性癌嗜神经侵袭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下经海绵窦内侧壁途径切除海绵窦区转移瘤的手术方式。方法术中多普勒定位颈内动脉海绵窦段的行走,磨除蝶窦后壁骨质,暴露垂体及海绵窦内侧壁结构,准确定位海绵间窦,经海绵窦内侧壁途径切除海绵窦区肿瘤,术后多重颅底重建。结果术后常规病理转移性肝细胞性肝,免疫组化ck-p(+)、cd34(管+)、AFP(+)、cg-A(-)、ki-67(5%)、HMB45(-)、syn(-)、p53(+)。术后MR加增强提示海绵窦区转移瘤全切,术后随访3个月无脑膜脑膨出和脑脊液漏。结论神经内镜下结合术中超声多普勒经海绵窦内侧壁途径是处理海绵窦区病变的良好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4.
<正>腺样囊性癌(adenoid cystic carcinoma; ACC)可原发于外耳道软骨段,来源于耵聍腺导管上皮或肌上皮。临床上外耳道腺样囊性癌十分罕见,现对本院收治的2例外耳道腺样囊性癌患者进行分析如下。1病例特点患者1,女,41岁。因右耳疼痛8个月,伴右侧枕部放射痛,无耳鸣、耳闷胀感及面瘫,以"外耳道肿物"为主诉于2016年6月28日入住我科。查体:整个右侧外耳道被1. 0 cm×1. 0 cm大小的肿物阻塞,未窥及鼓膜。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经支气管镜氩等离子体凝固术(argon plasma coagulation, APC)在气管支气管腺样囊性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7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呼吸科收治的原发性气管支气管腺样囊性癌患者19例,其中12例气管腺样囊性癌、7例支气管腺样囊性癌,均行经支气管镜氩等离子体凝固术治疗。 结果19例患者进行了6~132个月(平均58.11个月)的随访,定期行胸部CT和支气管镜检查,治疗后近期有效率为100%,咳嗽、胸闷、气短等症状明显改善。其中完全有效10例(53%)、部分有效5例(26%)、轻度有效4例(21%)。19例患者气促指数,治疗前(3.5± 0.5)级、治疗后(1.5±0.6)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P<0.05)。无严重并发症。 结论APC对于气道腔内病变的治疗安全有效,可有效切除肿瘤,保证气道通畅,迅速改善临床症状,为气管支气管腺样囊性癌提供一种新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 研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1(Glutathione Peroxidase, GPX1)基因和超氧化物歧化酶1(Super Oxide Dismutase,SOD1)基因在唾液腺腺样囊性癌(SACC)中的表达,探讨两者在肿瘤中的潜在联系以及它们与SAC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35例SACC和18例癌旁腺体中GPX1和SOD1的蛋白表达,分析GPX1和SOD1的表达是否存在相关性及各自与SACC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采用SPSS 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GPX1和SOD1在SACC肿瘤组织细胞核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腺体(P<0.001);肿瘤细胞核中GPX1和SOD1的表达均与神经浸润有关(P=0.044和0.009);且两指标间存在正相关(P=0.022)。结论 GPX1和SOD1的核表达均与腺样囊性癌神经浸润密切相关,对腺样囊性癌诊断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提高对前列腺基底细胞癌诊断及治疗的认识.方法报告1例前列腺基底细胞癌患者诊治结果,结合文献复习,探讨本病的组织发生及诊治特点.67岁男性,间歇性肉眼血尿3年,前列腺Ⅱ度增生,右叶明显抬高,质地较硬.PSA 5 ng/ml.前列腺穿刺活检报告:前列腺腺样基底细胞肿瘤,低度恶性.术前口服氟他胺治疗45 d,行前列腺根治性切除术.结果病理报告:肿瘤有完整包膜,肿块呈分叶状,瘤细胞体积小,细胞核大并呈卵圆形、大小一致,核分裂相少见,部分细胞呈实性巢状或梁状排列,部分筛孔样结构.浸润性生长,边缘部分见前列腺腺体基底细胞增生.病理诊断为前列腺基底细胞样癌(腺样囊性癌).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无尿失禁,血尿消失.随访24个月无复发.结论腺样基底细胞癌/腺样囊性癌为前列腺腺癌的一个亚型,临床罕见,恶性程度低,生长缓慢,转移较晚,外科手术治疗效果较好,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甲状腺转移癌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方式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1958至2010年收治的35例甲状腺转移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均经细胞学或组织学病理确诊.结果 35例患者中,除了3例原发肿瘤不明外,其余原发肿瘤依次为肺癌16例、食管癌9例、乳腺癌2例、肾癌2例、下咽癌1例、鼻咽癌1例、软腭腺样囊性癌1例.其中12例以甲状腺转移癌为首发症状,其余23例从诊断原发肿瘤到发现甲状腺转移癌,时间间隔为0~168个月,中位时间为24个月,其中有6例时间间隔>3年.所有患者均经病理学证实,其中细针吸取细胞学诊断7例,手术标本组织病理学诊断24例,两种手段结合使用诊断4例.发现甲状腺转移癌后,全部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11.5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43.8%、27.8%和11.9%.有28例患者接受手术治疗,7例接受非手术治疗,手术组整体生存率明显高于非手术组(P<0.01).在合并颈淋巴结转移患者中,接受甲状腺切除合并颈清扫组的中位生存期与接受单纯甲状腺切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状腺转移癌临床少见,细针吸取细胞学可以有效的诊断甲状腺转移癌.甲状腺转移癌是恶性肿瘤的晚期表现,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9.
探讨乳腺腺样囊性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化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对6例乳腺腺样囊性癌的临床表现、组织学形态、免疫组化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治疗和预后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6例患者均为女性,发病年龄47~60岁,平均52.8岁。大体上,肿瘤与周围乳腺组织分界清楚。镜下可见筛状、小管-小梁状及实体结构模式。肿瘤由腺上皮、肌上皮及基底样细胞构成。腺上皮细胞表达CK7、CK5/6和CD117;肌上皮细胞表达SMA、Calponin和P63,基底样细胞不同程度表达CK5/6、P63和CD117。肿瘤细胞不表达ER、PR和Her-2。乳腺腺样囊性癌是一种罕见的具有形态学异质性的肿瘤,具有独特的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化特点,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0.
乳腺腺样囊性癌(adenoid cystic carcinoma,ACC)是种罕见的原发性乳腺癌,乳腺ACC病例不足0.1%[1]。文献报道大多数乳腺ACC呈ER、PR、HER-2阴性[2]。然而,与三阴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和涎腺的ACC具有高侵袭的生物学行为不同,乳腺ACC是一种预后较好的乳腺浸润性癌,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的发生率很低,十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3-4]。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提高海绵窦区肿瘤的全切率,降低神经功能的残障率。方法 回顾性总结了9例海绵窦内肿瘤,经前外侧或外侧硬膜外入路,通过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切开海绵窦外侧壁夹层,按神经走行方向切开,辨认肿瘤生长和颅神经的关系分块切除肿瘤。结果 9例海绵窦内肿瘤中,其中海绵状血管瘤1例,神经鞘瘤6例,脑膜瘤2例。全切除5例,3例次全切除,1例大部分切除。3例出现新的颅神经功能障碍症状,6个月后新出现的颅神经功能障碍症状减轻2例,完全恢复1例。结论 明确的海绵窦区显微外科解剖概念,娴熟的显微神经外科技术以及选择适当的手术入路是提高海绵窦区肿瘤的全切率,降低术中出血、术后残障率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2.
对头颈部恶性肿瘤采用药物控制血压变化与化疗并用(简称变压化疗),可显著增加肿瘤细胞内抗癌药物浓度及延长其作用时间。虽变压化疗的副反应多,但病人一般可耐受,无须作特别处理。1995年3月至1997年2月,我科收治54例头颈恶性肿瘤病人利用变压化疗,效果显著,护理如下。1临床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54例中男35例,女19例,年龄22~68岁,平均44岁。经病理学和/或细胞学检查明确诊断。鼻咽癌27例,扁桃体癌8例,非何杰金氏淋巴瘤6例,喉届3例,鼻腔腺样囊性癌2例,上颌骨癌2例,筛窦癌2例,上颌窦癌1例,鼻翼淋巴瘤1例,舌癌1例,颌…  相似文献   

13.
散发性甲状腺髓样癌是甲状腺髓样癌的主要类型,尽管临床少见,但预后较差。手术是治疗散甲状腺发性髓样癌的主要手段,不规范的手术会导致肿瘤和转移淋巴结残留,增加复发风险,降低治愈率和存活率。全甲状腺切除和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及治疗性颈侧区淋巴结清扫是治疗散发性甲状腺髓样癌的主要手术方式,在无明确影像学证据情况下,不推荐预防性颈侧区淋巴结清扫。年龄、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腺外侵袭、远处转移、手术方式、RET基因突变、血清降钙素和CEA水平是影响散发性甲状腺髓样癌预后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分化诱导剂苦参碱(Matrine)在体外对人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生长抑制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的Mat分别处理涎腺腺样囊性癌ACC-M细胞后,镜下观察癌细胞的生长情况;测定软琼脂克隆形成率;MTT(噻唑蓝)法测定生长抑制率。结果:①不同浓度苦Mat处理后细胞的生长明显受到抑制;②细胞生长抑制率随Mat的浓度增加而增加。结论:Mat对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散发性甲状腺髓样癌是甲状腺髓样癌的主要类型,尽管临床少见,但预后较差。手术是治疗散甲状腺发性髓样癌的主要手段,不规范的手术会导致肿瘤和转移淋巴结残留,增加复发风险,降低治愈率和存活率。全甲状腺切除和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及治疗性颈侧区淋巴结清扫是治疗散发性甲状腺髓样癌的主要手术方式,在无明确影像学证据情况下,不推荐预防性颈侧区淋巴结清扫。年龄、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腺外侵袭、远处转移、手术方式、RET基因突变、血清降钙素和CEA水平是影响散发性甲状腺髓样癌预后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消化道神经内分泌肿瘤生长较慢,转移多仅限于肝脏,当患者无症状时可采用观察态度,有症状者亦应先行肝脉栓塞加化疗、无效时可以考虑行原位肝移植手术,其主要适应证为转移瘤生长较快,出现明显压迫症状或因其产生大量激素样物质造成严重反应者.1990~1993年作者所在的纽约市Mount Sinai医院接受8例患者,其中包括2例血管活性肠肽瘤(Vipoma)、1例胃泌素瘤,1例类癌及4例无功能性肿瘤.8例患者中4例原发肿瘤及肝脏转移癌切除术.余下4例中1例曾因结肠类癌做过右半结肠切除术,还有3例未能明确原发肿瘤部位.临床症状包括转移瘤产生激素样物质的反应及肝脏显著肿大、消耗,疼痛及梗阻等.  相似文献   

17.
张新华  南欣荣 《中国美容医学》2013,22(12):1302-1306
目的:探讨Bcl-2和NF-KB在腮腺腺样囊性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侧49例腮腺腺样囊性癌和20例正常腮腺组织中Bcl-2和NF-KB的表达情况,统计学分析采用χ2检验,P<0.05判断为具有显著性差异。结果:Bcl-2和NF-KB的表达强度显著高于正常腮腺组织(P<0.05),Bcl-2、NF-KB的表达与病理无关(P>0.05),与TNM分期有关,Bcl-2和NF-KB两者存在正相关性(P<0.05,Kappa=0.387)。结论:在腮腺腺样囊性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NF-KB通过上调Bcl-2的表达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8.
胰腺囊性肿瘤包括胰腺囊性瘤和囊性癌。我院1962~1987年经手术及病理检查确诊6例,其中4例施行再次手术,3例切除原发肿瘤,1例因术中发现肝广泛转移而放弃原发肿瘤切除术。作者根据自己的经验并结合文献对本病的诊断与鉴別诊断,术中探查与细胞学检查和活检、治疗原则与术式选择诸问题予以讨论。  相似文献   

19.
乳腺和涎腺均为管泡状外分泌腺,乳腺部分肿瘤具有涎腺类肿瘤的形态特征[1].Hamperl等[2]把乳腺内涎腺类肿瘤分为两型:肌上皮分化的肿瘤和非肌上皮分化的肿瘤.前者占多数,包括良性腺肌上皮瘤、多形性腺瘤、腺样囊性癌、低度恶性腺鳞癌、恶性肌上皮瘤,后者包括腺泡细胞癌、嗜酸细胞癌和黏液表皮样癌,这些肿瘤都是乳腺内少见的肿瘤.  相似文献   

20.
肾脏转移性甲状腺滤泡癌由原发于甲状腺的滤泡性癌转移而来,临床上罕见.由于肾脏转移性甲状腺滤泡癌与原发于肾脏的甲状腺滤泡癌样肾细胞癌的治疗及预后截然不同,因此两者的鉴别至关重要.本文报告了1例肾脏转移性甲状腺滤泡癌的临床特征及诊治过程,并复习相关中、英文文献,以期为该肿瘤的诊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