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奥扎格雷钠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L-6和sICAM-1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奥扎格雷钠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白介素-6(IL-6)和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的影响.方法 80例ACI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奥扎格雷钠治疗,对照组加用维脑路通,采用双抗体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析.结果 2组治疗后血清IL-6和sICAM-1水平均降低,治疗组下降更明显.结论 血清sICAM-1及IL-6水平升高可能是脑梗死发病的危险因素,奥扎格雷钠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异常升高的IL-6和sICAM-1有降低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细胞介素-18(interleukin-18,IL-18)在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中的动态变化,并分析两者与ACI病情严重性之间的关系.方法 83例ACI患者在发病24 h内入院,分别在入院后第1、3、7d抽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动态监测血清IL-1β、IL- 18的水平,采用欧洲卒中神经功能缺损评分(European Stroke Scale,ESS)评价ACI的严重程度.同时监测32例健康成人的血清IL-1β、IL- 18的水平作为对照.结果 ACI组IL- 1β、IL- 18水平在发病后第1、3d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7d呈下降趋势. ESS与IL-1β,IL-18值呈负相关.结论 在ACI发病后血清IL- 1β、IL-18水平升高,说明炎性免疫因素可能参与ACI发生、发展过程,血清IL- 18水平能反映ACI病情及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转化生长因子-β 1(TGF-β1)与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四川三六三医院神经内科163例ACI患者为ACI组,根据病情分为轻度亚组、中度亚组和重度亚组,另选取8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  相似文献   

4.
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细胞因子及黏附分子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IL-1)I、L-6、肿瘤坏死因子(TNF)、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在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中的作用。方法收集108例首次发病且于起病24 h内入院的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检测其外周血IL-1I、L-6、TNF、sVCAM-1、sICAM-1水平。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根据神经功能缺损(SSS)评分判断。结果108例脑梗死患者中有29例(26.9%)于7 d内发展为进展性脑卒中,其入院时外周血IL-1I、L-6、TNFs、VCAM-1s、ICAM-1水平明显高于无进展的脑梗死患者,且皮层梗死患者外周血IL-1I、L-6、TNF、sVCAM-1、sICAM-1水平高于皮层下梗死患者(P<0.01)。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L-1I、L-6、TNF、sVCAM-1s、ICAM-1是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且其外周血浓度与体温、血糖、纤维蛋白原浓度以及梗死灶大小呈正相关。结论细胞因子及黏附分子不仅参与脑梗死后急性期反应,而且其外周血水平增高与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密切相关,可能在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白细胞介素6(IL-6)及血清雌二醇(E2)在脑梗死患者中的表达情况以及sICAM-1、IL-6与E2的关系。方法选取2011-01—2014-06 92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组);急性期52例,缓解期40例;根据体积大小分为3组,小梗死灶组42例,梗死灶体积5cm3;中梗死灶组28例,梗死灶体积5~10cm3;大梗死灶组22例,梗死灶体积10cm3。选择7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检测受试者血清E2、sICAM-1、IL-6水平,并对脑梗死患者血清E2、sICAM-1、IL-6表达与年龄、病情、梗死灶大小、BMI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观察组血清sICAM-1和IL-6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血清E2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随着脑梗死病情的加重,血清sICAM-1和IL-6水平均呈上升趋势(P0.01),血清E2水平呈下降趋势(P0.01);随着脑梗死体积的增加,血清sICAM-1和IL-6水平均呈上升趋势(P0.01),血清E2水平呈下降趋势;sICAM-1和IL-6的表达与脑梗死病情、梗死灶大小均呈正相关(P0.05);E2的表达与脑梗病情、梗死灶大小均呈负相关(P0.05);E2的表达与sICAM-1和IL-6的表达均呈负相关(P0.05),sICAM-1和IL-6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 sICAM-1、IL-6在脑梗死患者血清中高表达,E2在脑梗死患者血清中低表达,上述指标与脑梗死发病及病情进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急性脑梗死患者 sICAM-1、IL-8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动态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测定5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及32名正常对照者血清sICAM-1、IL-8水平.结果 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2d后血清sICAM-1、IL-8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 发病14d后血清sICAM-1、IL-8水平呈下降趋势,但仍未恢复正常水平(P<0.05).结论 sICAM-1、IL-8参与了脑梗死发病过程,其动态监测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病情进展及预后判断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肺炎衣原体(Cpn)与脑梗死之间的关系. 方法 选取自2005年9月至2007年10月珠江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血栓患者(150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52例)、脑出血伴梗死患者(62例)、高血压合并高血脂患者(52例)以及健康对照者52例,分别应用微量免疫荧光法(Micro-IFA)检测Cpn特异性抗体IgG、IgM和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各组患者血清中自介素-6(IL-6)和可溶性黏附分子1(sICAM-1)的水平. 结果 五组患者的Cpn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Cpn特异性抗体IgG与脑梗死有关,脑血栓组患者血清IL-6与sICAM-1水平呈明显正相关(r=0.356,P=0.000),Cpn IgG滴度与IL-6水平呈正相关(r=0.204,P=0.022),但与sICAM-1无明显相关性. 结论 Cpn感染可能通过影响IL-6、sICAM-1水平作用于血管内膜,促进白细胞内皮黏附参与脑梗死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8.
重症肌无力患者血清sICAM-1、IL-18及IFN-γ水平的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白细胞介素-18(IL-18)及干扰素-γ(IFN-γ)与重症肌无力(MG)的关系.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动态监测45例不同类型的MG患者(MG组)和25名健康者(NC组)血清sICAM-1、IL-18及IFN-γ水平,并对MG患者病情按许贤豪评分法进行量化.结果MG患者血清sICAM-1及IL-18水平均明显高于NC组(P<0.01),经皮质类固醇治疗后两者水平均明显下降(P<0.01);MG组和NC组血清均未检测到IFN-γ;病程<6个月组患者sICAM-1水平明显高于病程>1年组(P<0.01);MG患者血清IL-18水平与许贤豪绝对评分呈明显正相关(r=0.767)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清sICAM-1及IL-18水平可望成为观察MG患者疾病活动性、病情和免疫疗效有一定意义的参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白细胞流变特性和分子流变特性的改变在进展性缺血性卒中(PIS)发病中的作用。方法:128例首次发病的缺血性卒中患者(起病在24h内)作为研究对象,PIS的诊断根据神经功能缺损评分(SSS评分)的增加来判断,并对患者入院时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浓度及白细胞聚集性(LA)、白细胞黏附功能(LAF)进行检测。结果:128例脑梗死患者中有35例(27.3%)发展为PIS,PIS患者入院时IL-1、IL-6、TNF、sVCAM-1、sICAM-1浓度及LA、LAF明显高于无进展的脑梗死患者(P<0.01)。LA和LAF均与IL-1、IL-6、TNF、sICAM-1、sVCAM-1正相关。经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IL-1、IL-6、TNF、sVCAM-1、sICAM-1、LA、LAF是PIS独立的危险因素。结论:脑梗死患者存在白细胞流变特性及分子流变特性的异常,这种异常在PIS的发病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后会引发颅内炎性反应。研究显示,缺血区内大量白细胞(WBC)黏附于血管内皮细胞表面并外渗。炎性介质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与这一过程密切相关,而外周血可溶性ICAM-1(sICAM-1)、VCAM-1(sVCAM-1)主要来源于细胞表面模型ICAM-1、VCAM-1,其血浆水平的增高是内皮细胞和WBC损害或激活的标志。作者观察了38例ACI、33例恢复期脑梗死(remissonstages cerebral infarction,RSCI)患者血浆sICAM-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