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陈奕贤 《吉林医学》2010,31(10):1418-1419
目的:探讨分析汕尾地区无偿献血人群中梅毒螺旋体的感染情况,为梅毒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2007年5月~2009年4月汕尾地区无偿献血人群中梅毒抗体阳性的梅毒感染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汕尾地区无偿献血人群中梅毒螺旋体的感染率较高,青少年感染率最高,达71.54%。结论:采供血机构应提高梅毒抗体检测水平,采用特异性好、灵敏度高的梅毒诊断试剂,重视从低危人群中招募无偿献血者,减少因"窗口期"输血带来的危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雅安市2007-2009间无偿献血人群HBsAg、抗-HCV、梅毒、抗-HIV的感染率变化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站2007-2009间无偿献血人群HBsAg、抗-HCV、梅毒、抗-HIV的检查结果并将结果作统计分析。结果:无偿献血人群2007-2009年HBsAg淘汰呈递减趋势;抗-HCV淘汰呈递减趋势;梅毒淘汰2007—2008呈递增趋势,2008-2009递减趋势有的增加;抗-HIV初筛阳性和确诊阳性均呈递增趋势。结论:雅安市2007—2009年间无偿献血人群HBsAg、抗-HCV、梅毒、抗-HIV的感染率有的递增,有的降低,但均在较低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3.
无偿献血80221份血清标本梅毒检出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无偿献血者近年来的梅毒感染状况,为制定无偿献血招募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用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及双抗原夹心酶联免疫法对本市无偿献血80 221份标本进行梅毒抗体检测,并按不同年份、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以及性别之间进行比较,采用x2检验对梅毒检测的各分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80 221份标本,检出梅毒阳性1 017例,检出率为1.27%,其中无固定职业无偿献血者梅毒阳性439例,检出率为2.43%;而高校无偿献血者梅毒阳性43例,检出率仅为0.27%.2006~2009年间不同年份和不同年龄以及不同职业无偿献血者分布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梅毒抗体阳性率在百色市无偿献血人群中虽然有逐年下降的趋势,但梅毒感染率仍然很高;高校学生和军人的梅毒感染率较低,今后在制定无偿献血策略重点可从这些低危人群中招募血源.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无偿献血者梅毒感染情况,探讨血液筛查中梅毒检测阳性标本采用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 TPPA)确认的意义。方法统计分析2011—2013年广州地区无偿献血梅毒感染情况;采用2种国产梅毒抗体ELISA试剂A、B对本中心无偿献血者标本进行筛查,用TPPA法对筛查阳性标本进行确认,比较分析2012年A、B试剂梅毒抗体初筛和TPPA的阳性符合率。结果2011—2013年广州地区无偿献血843699例,筛查梅毒阳性标本4781例,TPPA确认阳性3156例,梅毒感染率为0.37%。不同献血来源和职业献血人群梅毒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礸2=984.5,P<0.05),其中街头流动人员献血人群梅毒阳性率最高(0.65%),大中专院校学生献血人群最低(0.06%)。18~29岁年龄段献血员梅毒阳性率为0.17%,阳性率随年龄段升高而升高。男性阳性率高于女性;2012年初筛阳性标本1610例,TPPA确认阳性1099例,阳性符合率为68.26%。 A、B试剂单检筛查阳性与TPPA确认结果的阳性符合率分别为86.13%、73.36%,双试剂联检阳性符合率为94.47%。结论广州地区无偿献血者中,梅毒抗体阳性人群在职业来源、年龄、性别分布均不同,这对日后招募低危献血人群有一定指导作用;对初筛阳性标本进行TPPA的确证是非常必要的,为梅毒阳性献血者的检测结果告知提供更准确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掌握劳教场所吸毒类人群艾滋病病毒(HIV)、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及梅毒感染状况及特点,以采取有效的预防和干预措施.结论:劳教场所吸毒类高危人群HCV抗体阳性和HBV五项标志物阳性率较高;梅毒阳性检出率次之;吸毒人群的HIV、HBV、HCV及梅毒合并感染比例较大;HIV抗体阳性检出率呈快速增长的势头.面对劳教所HIV和梅毒感染的现状,采取切实可行的所内宣传教育和防治干预措施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分析少数民族聚集区无偿献血人群中梅毒螺旋体的感染情况,为临床安全用血提供更有效的防控措施.方法 采用ELISA方法对2007年5月~2009年4月百色市39820名无偿献血人群进行梅毒抗体筛查.结果 阳性的梅毒感染者706人,梅毒平均阳率1.77%;不同性别、年龄段、职业,梅毒阳率均存在明显差异性(P<0.01).结论 百色市虽为少数民族聚集区,其无偿献血者梅毒阳性率明显高于大部分省区,感染人群多为文化程度较低且趋于低龄化,男性高于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本地区无偿献血人群梅毒阳性情况以及与性别、年龄的关系. 方法 对本地区2007-2009年70513名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梅毒ELISA试剂筛查阳性结果进行统计,并对不同性别、年龄梅毒阳性率进行分析. 结果 本地区2007-2009年无偿献血者梅毒阳性率为0.23%,其中男性为55.4%,女性为44.6%;在梅毒阳性无偿献血者中,35岁以下的为31.5%,35岁以上的为68.5%. 结论 本地区2007-2009年无偿献血者梅毒阳性率低于本站2003-2007年报道的平均水平0.29%,男性与女性梅毒阳性率无明显差异;35岁以上人群梅毒阳性率明显高于35岁以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北京市区无偿献血者梅毒传染指标流行情况,为无偿献血的招募策略调整提供依据。方法分析2007年1月1日~2011月12月31日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无偿献血者抗梅毒螺旋体的检测结果,按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献血方式、献血组织形式进行分层,回顾性调查分析各层5年间的整体情况。结果2007~2011年5年间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1065177人次无偿献血者梅毒抗体筛查阳性者4923例,阳性率为0.462%;女性的阳性筛查率高于男性(χ2=27.84,P〈0.05);梅毒抗体阳性检出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不同年龄层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种职业献血人群的阳性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合格率排序为农民〉其他〉工人〉职员〉学生;不同文化程度、不同献血形式以及不同献血组织形式献血人群的检测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机采项目的抗梅毒螺旋体检测阳性率高于全血,高中以下人群和家庭互助人群的阳性率最高。结论献血者选择过程的质量控制是招募安全血源的重要环节,根据本地献血人群的特点,应选择低危的、具有较高文化程度的年轻人和学生,积极引导他们成为固定献血者。同时,提高检测效能进一步保证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9.
韩银 《甘肃医药》2014,33(1):44-45
目的:我们通过对张掖市2005-2011年期间的所有无偿献血人员进行了梅毒检测,并且根据检测情况进行了一个较为全面的分析,为今后能够正确指导无偿献血招募,为进一步确保临床用血的血液安全,降低血液报废量,节约血液资源.方法:对全市2005 ~2011年间合计35230人次无偿献血者的血液进行梅毒抗体检测(包括家庭互助献血、单采血小板及单采血浆初筛检测),并且将呈反应性结果进行了统计学分析.结果:在该时间段梅毒抗体阳性率平均为0.43%,其中男性占69.93%,女性占30.07%,女性阳性率远低于男性;26~45岁人群中占阳性的人数为71.24%;其中一些职员、工人、农民、无固定职业者梅毒抗体阳性高达阳性总人数的80.05%.结论:职员、工人、农民、无固定职业者,及26~45岁无偿献血者都属于我市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在进行献血前一定要做好梅毒抗体的筛查工作,以确保临床用血者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10.
海南省2002~2008年无偿献血人群梅毒感染状况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调查海南省无偿献血者梅毒感染状况。方法用ELISA法对2002—2008年海南省342965名无偿献血者进行梅毒抗体检测,并将献血人群分为学生、现役军人组和其他职业组,采用)(2检验对梅毒抗体检测及分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42965名无偿献血者中,梅毒抗体阳性2940例,感染率为0.86%,2002—2008年的梅毒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16%、1.23%、1.15%、0.82%、0.59%、0.67%、0.64%,其中学生、现役军人献血人群梅毒抗体阳性278例,占其献血人数的0.26%,其他无偿献血人群梅毒抗体阳性2662例,占其献血人数的1.12%。结论海南省2002—2008年无偿献血者梅毒抗体阳性率逐年下降,学生、现役军人献血人群梅毒感染率较低,X2=633.852,P〈0.05,今后可重点从学生、现役军人群体中招募血源。  相似文献   

11.
不同方法检测深圳献血人群梅毒感染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TRUST、ELISA和TPPA法检测梅毒抗体的效果,评价深圳献血人群的梅毒感染情况.为临床安全用血提供依据.方法12 600例无偿献血标本皆采用TRUST和ELISA两种方法平行进行梅毒检测.对其中任何一种方法检测阳性,用TPPA方法进行确认(1:80以上为阳性).结果TRUST方法检测梅毒,阳性例数有62例,阳性检出率为0.49%;ELISA法为118例,阳性检出率为0.94%.后经TPPA确认,结果为116例阳性,确认阳性率为0.92%.TRUST检出率明显低于ELISA法和TPPA法. 结论单纯采用TRUST检测筛查献血人群梅毒抗体检出率低,不适用于健康人群梅毒抗体的筛查.  相似文献   

12.
李洪奎  周桂宇  臧素贤 《中外医疗》2010,29(35):57-57,59
目的通过对白山市5年来无偿献血者梅毒分布情况全面系统分析,正确指导今后全市无偿献血工作顺利开展,确保临床用血者血液安全、减少血液报废,节约血液资源。方法对全市5年来计40399人无偿献血者的血液进行梅毒抗体检测,对阳性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全市5年来梅毒抗体阳性率平均为1.1%,其中男性1%,女性1.2%,女性阳性率高于男性;36~55岁人群阳性率占阳性总人数的64%;职业中:职员、工人、其它(无固定职业者)梅毒抗体阳性率占阳性总人数的98%。结论职员、工人、其它(无固定职业者),及36~55岁无偿献血者为我市梅毒感染高危人群,在献血前要重点加强对其梅毒抗体筛查,以确保临床用血者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明确枣庄地区无偿献血人群中梅毒感染率及流行情况,选择低危健康无偿献血者,为献血者的筛选工作提供借鉴,降低血液的报废率,预防经输血传染梅毒。方法:应用ELISA方法对2006-2011年间145133名无偿献血者进行梅毒抗体的检测,初检复榆都呈阳性或单试剂双孔复试都呈阳性者即判定为阳性(血液报废)。结果:2006-2011年间145133名无偿献者梅毒感染总阳性率,感染者男女间无显著性差异。感染者年龄多为18~40岁。结论:枣庄地区无偿献血人群中梅毒感染近几年稍微增高趋势,针对其流行情况和特点,认真做好无偿献虹者的招募,体检咨询和血液榆测工作,预防经输血传染梅毒。  相似文献   

14.
李丽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24):3345-3347
目的:调查和分析淮安地区无偿献血人群梅毒的感染情况和特点,为控制梅毒的流行和安全输血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对2008--2012年247085名无偿献血者进行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结果:(1)淮安地区无偿献血者梅毒感染率逐年升高,到2012年达到最高,X2=13.1,P=0.0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男女感染率没有差异.)[X2=O.30,P=0.585。(3)易感年龄以31~40岁年龄组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73.00,P=O.000)。(4)从事服务性行业的人员和外出务工农民梅毒感染率高,学生、军人和公务人员感染率低.X2=407.00,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从事服务行业的人员是无偿献血的高危人群,尤其31~40岁这个年龄段人群较多。学生、军人和公务人员为无偿献血的低危献血人群。调查和分析无偿献血者梅毒感染状况将对梅毒的控制和预防提供重要理论依据。重点筛选高危人群,为临床输血提供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乌鲁木齐市收容教育女性中高危人群梅毒感染情况,为制定防治规划和进行干预活动提供准确信息。方法:对乌鲁木齐市收容教育所2006年1月1日~2008年12月31日新人所的具有高危行为的女性进行梅毒血清学检测和行为学调查。结果:337例目标人群中,梅毒阳性反应者17例,梅毒阳性检出率5.04oA。2006年、2007年和2008年梅毒阳性检出率分别为7.84%、1.91%、11.69%。维吾尔族梅毒感染率为25.80%(8/31),汉族为2.88%(8/2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人群与商业性性伴发生性行为时,每次都使用安全套的比例高于固定性伴,与固定性伴发生性行为时,从不使用安全套的比例高于商业性性伴,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006年~2008年乌鲁木齐市收教女性高危人群中维吾尔族女性感染梅毒的风险要高于汉族,高危人群在不同性伴间安全套使用率不平衡,与固定性伴容易忽视安全套的使用,应加强维汉双语宣传教育,防治梅毒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蔓延。  相似文献   

16.
广州地区1 226 507例无偿献血者梅毒筛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广州地区无偿献血者梅毒感染状况,确定梅毒感染低危人群,为安全输血提供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 选择广州地区2005~2009年无偿献血者梅毒筛查数据进行分析.梅毒血清学筛查试验采用ELISA试验,梅毒血清学筛查阳性标本采用TPPA试验确认.结果 1 226 507例无偿献血者中梅毒阳性率为0.45%.其中单位员工、大专院校学生、流动人员和其他献血人员(包括无偿机采成分献血者)梅毒抗体阳性率分别为0.44%、0.14%、0.69%、0.29%;年龄在20~39岁梅毒抗体阳性献血者5 126例,占梅毒抗体阳性者的93.4%:梅毒阳性率不同年龄和职业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年份无偿献血者中梅毒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广州地区2005-2009年无偿献血人群梅毒感染率保持相对稳定水平,无明显上升趋势.大专院校学生和单位员工为梅毒感染低危人群,可作为主要献血人群,发展献血者队伍.采供血部门应加强对流动人员的无偿献血筛查工作,以保证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固原市无偿献血人群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率调查分析,确保血液安全防止输血传播梅毒。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无偿献血者梅毒螺旋体抗体。结果2004年9月1日-2006年12月31日共检测无偿献血者标本11409份。检出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标本110份。阳性检出率0.96%。结论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是血液报废的重要原因之一。严格筛查献血人群,对血液实行强制性检测,是降低梅毒传播风险,确保临床输血安全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8.
陈迈  杨金桂 《吉林医学》2013,34(16):3193-3194
目的:分析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无偿献血人群梅毒抗体情况。方法:采用ELISA法,对37 384名无偿献血者血液样本进行梅毒抗体进行检测分析,并分析其与性别、血型、民族、学历、采血点等相关因素的关联性。结果:梅毒总检出率为0.99%,男性略高于女性,各血型、各民族组间梅毒抗体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中专院校采血点梅毒抗体阳性率低于其他采血点,高学历献血者梅毒抗体阳性率低于低学历者。结论: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无偿献血人群梅毒抗体检出率与性别、学历关系密切,与其他因素关系较小。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本市献血者艾滋病病毒(HIV)、梅毒螺旋体、丙型肝炎病毒(HCV)、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情况。方法对温州市中心血站2009年1月~2011年12月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情况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不合格率为1.66%,梅毒抗体不合格率为1.39%;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不合格率为1.24%,丙型肝炎病毒抗体不合格率为0.79%,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不合格率为0.66%,总检测不合格率为5.74%,并呈逐年上升趋势。结论无偿献血总不合格率呈上升趋势,ALT阳性是血液报废的最主要因素,血液梅毒抗体检测的阳性率逐年增高,是目前仅次于ALT阳性而造成血液报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白内障患者房水中梅毒特异性和非特异性抗体的检测,探讨梅毒是否通过房水传播。方法:对2003年以来准备接受白内障手术的1 673例患者进行常规的传染四项检查,包括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抗体(HCV抗体)、梅毒抗体(TP抗体)、艾滋病抗体(HIV抗体)四项指标,并统计梅毒发生的阳性率;应用特异性抗体试验—金免疫层析试验(GICA)和非特异性抗体试验—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检测梅毒患者血清及房水中的抗体。结果:1 673例白内障手术患者有21例患者血液中初筛出梅毒抗体,阳性率1.26%;21例梅毒抗体阳性患者血清中GICA阳性检出率为95.24%(20/21),房水中为33.33%(7/2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组患者血清中TRUST阳性检出率为52.38%(11/21),房水中为9.52%(2/2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近年来,梅毒感染阳性率相对稳定,并且梅毒可能不通过房水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