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海南美登木提取物调节人肝癌细胞凋亡基因p53、Fas和bcl-2的表达。方法应用体外细胞培养及RT-PCR法分析海南美登木提取物作用后肝癌细胞中凋亡基因p53、Fas及细胞增殖基因bcl-2表达。结果海南美登木提取物能对人体内肿瘤细胞进行诱导和分化,并且能够有效抑制肿瘤细胞DNA合成;细胞周期G0/G1期能够有效诱导细胞凋亡;经浓度为5、10 mg/L海南美登木对提取的癌细胞进行24、36及72 h处理,可以发现很多野生型p53基因,但是未发现Fas及bcl-2基因。结论海南美登木与患者体内诱导野生型p53基因关系密切,它能够有效清除患者体内恶变细胞,提高患者身体功能。  相似文献   

2.
p53基因与肝癌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肝癌是最常见的癌症之一,我国肝癌发病率和死亡率是世界上最高的,占全球每年新发病例和死亡人数的55%[1],其中80%以上的肝癌是肝细胞癌(HCC)型.p53被誉为"分子警察",其主要生物学功能是维持细胞基因组的稳定,负调节细胞的生长,诱导细胞凋亡.研究发现,人类恶性肿瘤中至少有50%发生了p53基因改变[2].随着人们对肝癌的发病机制深入了解,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p53与肝癌发生的过程有着密切的联系[3].本文就p53在肝癌中的表达和检测方法,以及p53与肝癌临床特征关系和基因治疗的进展作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携带人野生型p53、GM-CSF和B7-1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BB-102)转染BEL-7402、HLE及HuH-7肝癌细胞后p53基因的表达,以及诱导肝癌细胞凋亡,影响肝癌细胞的增殖。方法 BB-102以MOI为50pfu/细胞感染肝癌细胞系BEL-7402(p53基因为野生型)、HLE及HuH-7(p53基因为突变型)。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BB-102携带的p53基因的表达,TdT法原位检测肝癌细胞的凋亡。结果 BB-102携带的p53基因能在转染了BB-102的肝癌细胞中高效表达。转染BB-102后肝癌细胞生长明显受到抑制;染毒后第4-10d期间,BEL-7402、HLE及HuH-7三株肝癌细胞的平均受抑率分别为58.5%、81.5%及71.1%,其中对p53基因突变的肝癌细胞的抑制程度要大于对p53基因为野生型肝癌细胞的抑制程度。转染BB-102还能诱导肝癌细胞的凋亡。结论 BB-102通过其介导p53基因的表达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这为BB-102应用于肝癌的基因治疗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4.
野生型p53融合基因对大鼠肝癌细胞凋亡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正常的p53基因替代肿瘤细胞中突变的p53基因成为基因治疗的策略之一。构建的绿色荧光蛋白与野生型p53的融合基因,根据融合蛋白的荧光强度来判断p53蛋白的产量与定位,观察p53基因在细胞内表达及促进凋亡作用,探讨恢复p53基因正常功能对肝癌治疗效果的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证明野生型p53调节肝癌细胞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表达的设想。方法 通过采用脂质体介导转染技术,将野生型p53 cDNA导入一种p53和Rb基因缺失的肝癌细胞株Hep3B。结果 经G418筛选获得稳定整合了野生型p53的克隆(wt-p53)和空载体克隆(pNeo);经northern和western印迹鉴定,wt-p53细胞表达p53;p21waf1/cip1蛋白的升高证实wt-p53细胞的p53有转录活性,并致使P-gp表达降低。细胞毒性试验表明:与pNeo细胞相比,wt-p53细胞对阿霉素和丝裂霉素化疗敏感。流式细胞仪显示:wt-p53细胞的阿霉素荧光量为pNeo细胞的13倍。结论 在肝癌细胞Hep3B中重建野生型p53的活性由于降低P-gp的表达而对化疗药敏感。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重组人p53腺病毒感染不同p53状态胃癌细胞对其p53蛋白表达、生长抑制率、细胞周期与凋亡率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重组人p53腺病毒感染3种不同p53状态胃癌细胞,即含野生型p53基因的细胞(wild-type)、含突变型p53基因的细胞(mutant-type)、含空载质粒即p53基因缺失的细胞(vector-cell)。48 h后,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p53蛋白在3种胃癌细胞中的表达;用MTT法测定重组人p53腺病毒感染3种胃癌细胞的生长抑制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分布和凋亡率。结果rAd-p53感染3种胃癌细胞48 h后p53蛋白表达阳性,对照组p53基因缺失的胃癌细胞无表达,对照组含野生型p53基因的细胞和含突变型p53基因的细胞弱表达。rAd-p53对3种胃癌细胞的生长抑制效应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呈剂量依赖性,而与细胞内在的p53状态无关。含野生型p53基因的细胞、含突变型p53基因的细胞和p53基因缺失的细胞感染rAd-p53后诱导G2/M期阻滞与细胞凋亡率分别增加2.5、3.6、3.2倍。结论腺病毒介导p53基因感染3种不同p53状态胃癌细胞改变细胞内在的p53状态,p53蛋白表达、生长抑制率、细胞周期分布、凋亡率均与细胞内在的p53状态无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苯并芘的代谢产物反式二羟环氧苯并芘 (BPDE)诱发的p53基因突变,在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外源性转染野生型p53基因对肺癌细胞原发性耐药的影响。方法 以携带野生型p53基因的缺陷型腺病毒穿梭载体(pshuttle-cmv-p53cDNA),感染由BPDE诱发p53基因突变的成瘤支气管上皮细胞株,用空载体pshuttle cmv为对照组。通过软琼脂集落形成试验、细胞生长曲线实验、细胞凋亡和体外化疗药物敏感性分析等探讨野生型p53基因的生物学效应。结果 外源野生型p53基因转染的肺癌细胞的集落数为(5.4±0.8)个、转染空载体组为 (22.5±2.5)个、未转染组为(24 5±3 5)个;p53基因转染组细胞克隆形成率为 0.5%、未转染组为 2.5%、转染空载体组为2.3%。p53基因转染组的集落形成率与未转染组和转染空载体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U值分别为 3.651和 3.642,P均 <0.01 );而未转染组与转染空载体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U=1.414, P>0.05)。外源野生型p53基因转染肺癌细胞可诱导其凋亡;同时逆转细胞对表柔比星的耐药。结论 p53基因突变在肺癌的发生、发展及耐药性方面可能具有重要的作用。野生型p53基因替代结合抗肿瘤药物对于提高肿瘤细胞的药物敏感性,克服耐药方面可能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野生型p53基因转移对兔心肌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及p53基因用于心肌肥厚基因治疗的可能性。方法 将腺病毒介导的野生型p53基因转人体外培养的乳兔心肌细胞,应用生化染色方法、Westernblot杂交检测野生型p53基因的转染效率及表达结果,采用透射电镜、MTT增殖抑制实验(MTT)及流式细胞仪细胞周期分析方法研究野生型p53基因对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 重组腺病毒能有效地将野生型p53基因转入心肌细胞中,并且检测到p53基因表达;转入的p53基因导致心肌细胞收缩、体积变小;MTT结果显示,野生型p53基因能够抑制心肌细胞生长,且生长抑制率呈现时间和剂量依赖性;心肌细胞增殖周期结果显示,细胞G0-G1期百分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发生G1期阻滞。结论 野生型p53基因能高效转染体外培养的心肌细胞,对心肌细胞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抑制作用的机理是由于野生型p53基因影响心肌细胞的增殖周期,以上结果为心肌肥厚的基因治疗提供了重要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9.
张方圆  张宏  陈春生 《山东医药》2010,50(48):73-74
目的研究人野生型p53基因对肠癌细胞系SW480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阳离子脂质体介导转染人野生型p53基因至SW480细胞系,利用MTT检测该基因对SW480细胞增殖的影响;利用Western blot检测CyclinD1及Bcl-2、Bax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转染人野生型p53基因后的SW480细胞的增殖能力受到抑制;Cy-clinD1蛋白水平下调,Bcl-2、Bax表达呈负相关趋势。结论野生型p53基因在一定程度上可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0.
<正>p53基因与人类恶性肿瘤有着密切联系。近几年对p53基因的研究从广度到深度都有所增加。众多研究者将p53基因分为野生型(wt p53)和突变型(mt p53)。wt p53可以抑制肿瘤的生长,为肿瘤抑制基因。mt p53基因为wt p53缺失或者突变形成,其不仅失去了抑癌的功能,而且可以诱发多种癌症。常见胃肠道恶性肿瘤包括胃癌、大肠癌、食管癌,近几年的发病率均呈上升趋势。本文就p53与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主要探讨人剪切修复基因XPB(Xeroderma pigmentosumB)稳定转染人肝癌细胞HepG2,观察转染后细胞内野生型p53、p21^waf1/cip1、c-myc等基因的表达变化以及相应的细胞生物学影响。  相似文献   

12.
p53是一种重要的转录因子,是细胞应激的关键调控分子之一,它可以对细胞受到的各种压力作出反应,通过转录或非转录途径诱导细胞周期阻滞,细胞凋亡、衰老,DNA修复和细胞代谢改变等不同反应.在人类50%以上的肿瘤组织中均发现了p53基因的突变或p53上下游调控信号的异常,因此认为,野生型p53 (wtp53)可以抑制肿瘤的发生,大量不同类型的肿瘤与p53功能的改变或缺失有密切关系[1-2].  相似文献   

13.
p53蛋白和基因最早发现于1979年,曾经被认为是肿瘤抗原、原癌基因,直到1991年才确证为抑癌基因。p53的功能是监视基因组的完整性,维持细胞的正常增殖。当细胞DNA遭受破坏时,p53通过p21使DNA复制终止,细胞停在G1期,从而使破坏的DNA得以修复;如果修复失败,p53启动程序死亡,引发细胞自杀。这样基因组DNA的改变就被消除,防止了癌症的发生。 如果p53发生突变,抑癌功能丧失,就会导致细胞恶性转化,容易发生癌症。人类所有肿瘤中p53突变平均发生率为50%左右,HCC组织的p53突变率为16%~50%(平均30%),突变的种类和频率与HCC的诱发因素及分化程度密切相关。随着p53研究的深入,p53突变检测在HCC的发病、诊治和预  相似文献   

14.
p53作为抑癌基因,通过调节DNA修复、调控细胞周期、抑制血管生成及诱导细胞凋亡等机制,在机体组织细胞的生长、发育和分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食管癌是中国消化系统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大量研究证实,p53对食管鳞癌的作用机制、早期诊断、治疗和评估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此文就这些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锤头状核酶对肝癌突变基因p53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p53核酶对肝癌细胞突变型抑癌基因p53的抑制作用。方法 应用计算机设计并合成针对突变型p53(249位密码子AGG→AGT)的锤头状核酶RZ,构建其体外转录和真核表达载体,检测核酶对突变型p53(mtp53)的体外切割作用,并在Lipofect AMINE^TM2000的介导下转染肝癌细胞MHCC97,应用逆转录聚合酶联反应(RT—PCR)检测核酶对肝癌细胞突变型p53的抑制作用。结果 测序证实核酶基因被正确克隆人体外转录载体pBSKU6和真核载体pEGFPC1中。体外切割效率为42%,而野生型p53(wtp53)没有被切割。在Lipofect AMINETM2000的介导下成功转染肝癌细胞MHCC97,RT—PCR检测证实突变型p53的mRNA水平明显下降,细胞内的切割效率为69%。结论 p53核酶可成功抑制肝癌细胞中突变型p53的表达,为肝癌的基因治疗提供了一个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顺铂诱导的人NCI-H460细胞获得性耐药与p53基因突变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p53基因突变与肺癌化疗后获得性耐药的关系。方法 采用顺铂(DDP)大剂量(50μmol/L)间歇诱导法,体外诱导具有野生型p53基因的人大细胞肺癌NCIH460细胞株,建立多药耐药细胞系H460/DDP;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P糖蛋白(Pgp)、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1)、肺相关蛋白(LRP)、拓扑异构酶Ⅱ(TOPOⅡ)、谷胱甘肽转移酶π(GSTπ)及P53蛋白的表达状况;用荧光免疫法测定P53蛋白磷酸化状态;对p53cDNA全长进行扩增及测序,用含野生型p53基因的质粒pShuttleCMVwtp53cDNA转染耐药细胞,测定转染细胞的药物敏感性。结果 新建立的人大细胞肺癌多药耐药株H460/DDP,对DDP及卡铂的耐药指数分别为1021和998,对氟尿嘧啶、多柔比星、表柔比星、甲氨蝶呤、依托泊苷及异长春新碱等有不同程度的交叉耐药。多药耐药株H460/DDP细胞的P53蛋白滞留于细胞浆,在DDP刺激下不能发生磷酸化;LRP表达明显增加(P<005);但其他耐药相关蛋白水平与DDP诱导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耐药株细胞p53基因第277位点后插入一个“t”;耐药株转染pShuttleCMVwtp53cDNA后,其耐药性可发生部分(532%)逆转。结论 铂类化疗药物诱导的NCIH460细胞p53基因突变与其对化疗药物耐药性的产生有密切关系,p53基因替代疗法可能是克服这类获得性耐药的一个有效方  相似文献   

17.
p53基因在肺癌研究中的进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肺癌是世界上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按其组织学特征分为非小细胞肺癌(N SCLC)和小细胞肺癌(SCLC),其发生主要与吸烟、环境因素和/或基因有关。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基因改变在肺癌中的研究较多。p53是目前公认的一种抑癌基因,是细胞增殖的调控因子,其基因突变、失活和某些癌基因的激活,共同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本文就p53基因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肺癌中的研究进展概述如下。1 p53基因的生物学特性p53基因位于第17号染色体(17p13.1),其编码产物是含有393个氨基酸的核磷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53kd,全长16~20kb,有11个外显子…  相似文献   

18.
抑癌基因PTEN及p53在肝细胞肝癌中表达的免疫组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肝细胞肝癌组织中抑癌基因PTEN及p53蛋白的表达情况及临床病理意义。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了41例肝细胞肝癌及其相应的癌旁组织中PTEN和p53蛋白的表达情况。41例癌旁组织PTEN全部阳性表达,肝细胞肝癌组织中PTEN阳性表达率39%,阳性信号显示于胞浆中。p53阳性表达率51%,PTEN蛋白在肝细胞肝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与组织分化程度明显相关,高分化癌的阳性率为73%,低分化癌阳性率27%。肝细胞肝癌细胞中存在较高比例的PTEN蛋白阴性表达,说明在肝细胞肝癌的发生发展中PTEN基因失活起着重要作用,它的阳性表达可能有一定的预后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进一步观察乙型肝炎病毒(HBV)与p53的作用关系,以便更深入地了解HBV对原发性肝细胞癌发生的影响。方法 选用SMMC-7721肝癌细胞系(表达野生型p53,HBV阴性)为靶细胞,采用脂质体转染法,将pCMVp53单独或者与野生型HBV质粒(pCMVHBVa)、变异型HBV质粒(pCMVHBVb)共转染细胞,用annexin V-FITC标记及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的变化;各组分别共转染报告基因:PG13-CAT,含有p21基因启动子的p21-LUC,通过CAT酶以及荧光素酶的检测,观察p53活性情况以及对p21启动子的活化情况;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各转染组p53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单独的pCMVp53质粒转染SMMC-7721细胞系能够促进p21报告基因的表达,细胞凋亡率升高;HBVa质粒与pCMVp53共同转染可使细胞中p53蛋白表达水平,p53对报告基因PG13-CAT的活化作用以及对p21基因启动子的激活作用增强,细胞凋亡率增加,细胞生长受到抑制,而与pCMVHBVb共转染时则不能。结论 HBV在细胞内的复制可能通过使p53蛋白半衰期延长,及p53蛋白的表达及作用增强,促进p53下游基因p21的转录,导致细胞凋亡率增强,细胞生长受到抑制;p53可能通过某种机制对HBV的复制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唐树温  张林  王先升  戴翔 《山东医药》2005,45(26):75-76
近十年来大量研究发现,p53肿瘤抑制基因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关系密切,目前重组人p53腺病毒颗粒(rAd—p53)已用于临床。现对其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情况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