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腰椎失稳症手术治疗中使用器械内固定、植骨融合的效果。方法:37例患者,其中腰椎失稳合并腰椎管狭窄21例,退行性滑脱16例。结果:37例有完整的临床资料,30例有完整的影像学资料。平均随访时间2.5年,优良率1年为88.7%,2年为85.5%,3年为85%。结论:内固定对提高腰椎失稳症的早、中期临床治疗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
1994年 1月至 2 0 0 2年 6月 ,对 4 6例腰椎不稳症患者 ,在减压融合的同时 ,行经椎弓根的机械内固定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4 6例均为本院住院病例 ,其中男性 34例 ,女性 12例 ,年龄 31~ 6 8岁 ,平均年龄 5 6岁。 4 6例患者均有反复腰背痛或腰腿痛 ,均行腰椎正侧位、过伸过屈侧位X线片、腰椎CT或CTM、MR检查。根据腰椎不稳定的病因分为 :峡部裂并腰椎滑脱 10例 ,退行性腰椎不稳定 30例 ,医源性腰椎不稳 6例。病变节段 :L3/ 4 5例 ,L4 / 5 19例 ,L5 /S12 2例。1.2 腰椎不稳症的判定 目前缺乏敏…  相似文献   

3.
作者1992年8月~2000年1月应用新型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包括Steffee钢板、RF或AF系统等)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腰椎滑脱症、椎体肿瘤及结核以及腰椎退行性不稳定症共258例,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总结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共258例,男153例(其中骨折脱位128例,腰椎滑脱17例,椎体结核3例,椎体肿瘤2例,退行性腰椎不稳症3例),女105例(其中胸腰椎骨折脱位33例,腰椎滑脱症60例,退行性腰椎不稳症12例)。胸腰椎骨折脱位161例,其神经系统损伤功能评定采用Frankel法评价…  相似文献   

4.
杜庆民  王义生 《中原医刊》2007,34(17):15-16
目的探讨采用椎弓根内固定加椎体间与后外侧联合植骨融合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症的临床效果。方法2002年以来,采用椎弓根内固定加椎体间与后外侧联合植骨融合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症26例。平均年龄49.3(41~65)岁。病史1.5~16年,平均3.8年。腰椎不稳节段为:第2~3腰椎者2例,第3~4腰椎者5例,第4~5腰椎者10例,第5腰椎~第1骶椎者9例。全部患者有腰痛或伴有下肢痛,长期保守治疗效果不佳。结果本组平均随访2.3(0.5~4.5)年,疼痛缓解,功能改善。无内固定物折断,无神经损伤,无感染。椎间植骨融合率100%。植骨愈合时间10~16周,平均12周。椎间隙高度恢复,融合节段稳定。按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法进行评定,疗效结果为:优16例,良9例,可1例。总优良率96.2%。结论椎弓根内固定加椎体间与后外侧联合植骨融合是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症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5.
退变性腰椎不稳症手术治疗4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退变性腰椎不稳症的手术治疗和临床疗效。方法自1998年10月-2003年12月,共手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症患者41例,所有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腰痛,合并椎管狭窄28例,退行性滑脱8例,椎间盘突出症13例。所有病例均行椎板减压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 后外侧植骨术。结果所有病例术后腰痛症状消失或明显示改善,X线片显示植骨骨性融合。随访8个月~5年(平均32个月)未有复发病例。根据日本矫形协会(JOA)评分标准:优31例,良9例,差1例。结论内固定对提高退变性腰椎不稳症早、中期临床疗效和植骨融合率效果显著,远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后路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联合单枚Cage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方法采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联合Cage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28例,术后随访1.5-4.5年,平均3年,以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28例均达骨性融合,其中椎体间骨性融合率1年86%,2.5年达100%。优良率88.2%。结论用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系统结合单枚Cage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效果良好,可以得到较好的稳定性及满意的融合率,是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有效方法 。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保留终板、均匀颗粒骨椎间打压植骨结合内固定治疗腰椎不稳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5年4月至2009年10月期间,因腰椎不稳症在我院行保留终板、均匀颗粒骨椎间打压植骨结合内固定治疗,获得完整随访资料的病例23例.观察临床疗效及椎间融合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原有神经压迫症状消失,术后JOA评分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较术前明显减少(P<0.05).术后、最终随访较术前椎间隙高度明显增高(P<0.05).椎间融合率约为95.7%,JOA评分优良率87.0%.结论 后路保留终板、均匀颗粒骨打压植骨行腰椎间融合术结合内固定治疗腰椎不稳症,手术操作相对简单,融合率高,同时具有医疗费用低、并发症少的优点,是一种可选择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椎体间融合器加钉棒系统治疗退行性腰椎不稳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椎体间融合器联合钉棒系统治疗退行性腰椎不稳症的手术适应证、技术要点和临床疗效.方法 2005年2月~2007年2月,对28例退行性腰椎不稳症病人,应用椎体间融合器加椎弓根钉棒系统行后路或经椎间孔入路椎体间融合术.结果 28例病人经平均25个月的随访,依据JOA评分标准,优25例,良2例,可1例,差0例,优良率96%,融合率93%.结论 用椎体间融合器加钉棒系统行椎体间融合是治疗退行性腰椎不稳症满意而可靠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9.
RF-Ⅱ内固定器治疗腰椎滑脱症14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韦辉贤 《广西医学》2002,24(10):1678-1679
腰椎滑脱症是引起腰腿痛的常见原因之一 ,经椎弓根钉内固定加植骨治疗腰椎滑脱症是近年来国内应用较为广泛方法之一。我院自 1 997年~ 2 0 0 0年 6月应用 RF- 内固定加植骨治疗腰椎滑脱症1 4例 ,取得良好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1 4例中 ,男 9例 ,女 5例 ;年龄 2 7~ 6 4岁 ,平均 42 .8岁。 L4 8例 ,L56例 ,崩裂型 1 2例 ,退行性 2例 ,按 Meyerding分度 , °1 1例 , °3例 ,平均滑脱 2 6 .2 %,均有明确手术指征。1 .2 方法 :全部病例均作椎板减压 ,椎体后外侧植骨融合 ,RF- 内固定。术后卧床 3~ 4周 ,…  相似文献   

10.
目的:回顾性分析后路内固定+360°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病变的临床应用及疗效.方法:对2008年3月以来28例行后路内固定+360°融合术治疗的腰椎退行性病变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其中腰椎滑脱症8例,腰椎不稳症7例,腰椎管狭窄症11例,腰椎退变术后翻修2例.结果:所有病例均获随访,时间3个月~3年,平均18个月.所有病例症状不同程度缓解,无1例内固定松动、断裂、感染.所有病例均达到骨性愈合,骨融合率100%.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法进行评定,疗效结果,优23例,良4例,可1例,优良率96.4%.结论:后路内固定+360°融合术是治疗腰椎退行性病变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下腰椎不稳症的手术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9月~2012年9月宜春市人民医院收治的下腰椎不稳症患者45例,并实施前路腰椎椎体间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椎间高度、JOA评分、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患者术中平均出血量为(580.86±28.33)mL,平均手术时间为(151.61±27.24)min,术后经X线复查显示内固定效果良好,定期复查结果显示治疗优良率为88.89%;术后1年椎间高度及JOA评分均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例(11.11%)有明显腹胀症状,采取禁食和胃肠减压等对症处理后明显好转,随访期间未出现内固定断裂或腰椎再次滑脱等不良情况。结论采取前路腰椎椎体间融合内固定术治疗下腰椎不稳症临床疗效显著,但需要注意适应证的选择和并发症的预防。  相似文献   

12.
王坤  姜泳  王文辉  迟晓飞  赵刚 《中外医疗》2012,31(30):27-28
目的探讨Semi-rigid腰椎后路动态钉棒固定系统治疗单节段腰椎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对该院2009年6月—2011年1月间采用Semi-rigid腰椎后路动态钉棒固定系统手术治疗34例单节段腰椎不稳症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随访10~24个月,优31例(91.2%),良2例(5.9%),差1例(2.9%),优良率97.1%。结论 Semi-rigid腰椎后路动态钉棒固定系统可有效治疗单节段腰椎不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退变性腰椎不稳症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随访我院60例腰椎不稳症患者运用椎板扩大开窗或全椎板切除减压,摘除髓核,椎体间植骨,后路钉棒系统加压内固定及腰椎间融合术。结果:术后随访半年到3.5年,平均12个月,复查X线示骨性融合,2例出现断钉及松动现象,患者症状完全消失48例,基本消失7例,无明显缓解5例(可3例,差2例)。根据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法,优良率91.3%。结论: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加椎管减压,椎体间植骨融合可使不稳节段即刻稳定,骨性融合率高,是治疗腰椎不稳症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腰椎不稳症手术改进方法和疗效。方法:采用自体切除椎板及棘突椎间植骨加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腰椎不稳症或潜在不稳的患者38例。结果:随访1~3年,临床优良率达94.7%,术后6~12个月摄片示38例全部获得骨性融合,融合率达到100%,无固定螺钉松动及滑脱现象。结论:自体切除椎板及棘突椎间植骨加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腰椎不稳症是一种操作简单、经济、固定力强、植骨融合率高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椎弓根钉系统联合椎间融合器或椎间单纯植骨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2例退变性腰椎不稳症患者采用后路椎弓根钉系统固定加椎间融合器或椎间单纯植骨治疗.结果:全部获得随访,时间6~66个月;术后4~6个月可见植骨灶骨性融合征象,无螺钉断裂,患者腰痛、下肢痛均明显缓解.优31例,良9例,可2例,优良率为95.2%.结论:椎弓根钉系统加椎间融合是治疗退行性腰椎不稳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后路脊柱融合术在腰椎退行性不稳症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后路脊柱融合术在腰椎不稳症应用的临床疗效及重要性。方法 手术治疗腰椎不稳症78例,其中男34例,女44例;年龄18-74岁,平均52岁;单节段71例,多节段7例。78例患者均采用经后侧路后外侧植骨融合术或经后侧路后外侧融合加椎体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有神经根和马尾受压表现的,作减压术。结果 随访3-24个月,结果优60例,良10例,可8例。临床植骨融合率96%。结论 后路脊柱融合术是目前治疗腰椎退行性不稳症疗效确切的方法之一,内固定可显著提高融合率,缓解患者症状。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合并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不稳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78例腰椎不稳症患者行腰椎管减压、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合并椎间融合器植入融合术。结果术后随访6~24个月,78例患者优58例,良15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93.6%。植骨融合率93.6%。均未出现神经根损伤、感染、脑脊液漏及椎间隙感染等并发症。结论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合并椎间融合器植入手术是目前比较适合于腰椎不稳症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8.
①目的探讨使用椎弓根内固定加植骨治疗腰椎间盘退变性下腰椎不稳症的临床价值。②方法对34例患者实施椎板减压、椎间盘髓核摘除,同时进行小关节突及横突间植骨,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③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2年,无神经损伤及螺钉安置不当需二次手术的病例,未出现骨不连及下腰椎不稳复发,优良率达97%。④结论椎弓根内固定加植骨是治疗腰椎间盘退变性下腰椎不稳症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后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加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组患者35例,平均年龄59岁(49-68岁)。所有患者均行腰椎正侧位、动力位片和MRI或CI’检查。本组患者均为退变性腰椎滑脱症。滑移分度:Ⅰ°19例,Ⅱ°14例,Ⅲ°2例,其中L5/S1 27例,L4/5 8例。均表现为下腰痛,间歇性跛行或坐骨神经症状。35例全部采用后路去椎板减压、椎间融合器(Cage)植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并进行术前、术后功能和症状评分。结果随访12-35个月,平均23个月,依据x线片和临床症状恢复情况,本组患者均获骨性融合,JOA评分术前平均16.25±1.06分,术后平均24.78±1.27分,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优良率94.3%。结论后路减压、椎间融合器植骨加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是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加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治疗下腰椎不稳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8例退变性腰椎不稳症患者,进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加椎体间植骨融合治疗,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术后随访8个月至4年,优良率迭100%。植骨椎体间骨性融合率为100%。结论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加椎体间植骨融合可使不稳节段即刻稳定,骨性融合率高,是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