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观察鼻窦内镜手术治疗鼻窦炎伴鼻息肉的临床疗效及对嗅觉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7年3月该院收治的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88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44例,行传统摘除术治疗,观察组44例,行鼻窦内镜手术治疗。对比两组疗效、鼻气道阻力及嗅觉功能、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45%)高于对照组(81.8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鼻气道阻力、嗅觉功能评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55%)略低于对照组(15.9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窦内镜手术治疗鼻窦炎伴鼻息肉有助于提升该病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术后嗅觉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鼻窦球囊扩张术治疗儿童慢性上颌窦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15例行鼻窦球囊扩张术的儿童慢性上颌窦炎患者,对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12个月分别行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及Lund-Kennedy(L-K)评分,分析患者的手术疗效。结果:15例患者症状均明显改善,鼻内镜检查15例患者18个窦口开放良好,患者术后3个月、12个月的VAS评分及L-K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但术后3个月及12个月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部患者无并发症发生。结论:鼻窦球囊扩张术治疗儿童慢性上颌窦炎微创、有效、安全且疗效稳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鼻窦球囊扩张术治疗慢性额窦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鼻窦球囊扩张术的21例(42侧额窦)慢性额窦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将患者分为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CRSwNP)组和慢性鼻窦炎不伴鼻息肉(CRSsNP)组,对2组术前及术后2、6、12周各项观察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所有患者术中均成功开放额窦。术后2、6及12周时CRSsNP组额窦口直径改善率分别为37.50%、43.75%、62.50%,CRSw NP组额窦口直径改善率分别为46.15%、30.77%、53.84%,总改善率为42.86%、35.71%、57.14%,2组改善率无统计学差异(P> 0.05)。2组术后2、6、12周Lund-Kennedy内镜黏膜形态评分均较术前降低,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 0.05)。所有患者均无额窦口膜闭、眼眶青肿、大出血及脑脊液鼻漏等并发症发生,随访期间无患者需再次修正手术。结论 鼻窦球囊扩张术作为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的补充技术具有有效、准确、微创等优势,适于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鼻腔盥洗在鼻内镜鼻窦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40例慢性鼻窦炎患者行鼻内镜鼻窦手术,按照术后处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行鼻喷激素喷鼻治疗,观察组行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鼻腔盥洗联合鼻喷激素喷鼻治疗,术后按照鼻内镜检查Lund-Kennedy评估表观察鼻窦黏膜恢复情况及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患者自觉症状.结果 观察组额窦黏膜评分术后8及10周均要好于对照组(均P< 0.05),患者自觉症状术后8及10周观察组均要好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鼻腔盥洗对鼻内镜鼻窦术后额隐窝区域的恢复有明显促进作用,联合鼻喷激素治疗,可起到了互补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鼻内镜鼻窦开放术治疗真菌性鼻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3例真菌性鼻窦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采用常规鼻窦开放术治疗)和观察组(采用鼻内镜鼻窦开放术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差异。结果:通过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数据,观察组32例患者,经鼻内镜鼻窦开放术治疗,总有效率为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19%,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鼻窦开放术治疗真菌性鼻窦炎的临床疗效确切,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鼻内镜下手术结合术后鼻窦冲洗治疗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镇平县第二人民医院2013年6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53例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患者为观察组,均行鼻内镜下手术结合术后鼻窦冲洗治疗,另选取5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手术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鼻内镜评分,对比两组鼻纤毛传输速度。结果观察组术后鼻内镜评分、VAS评分均低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鼻纤毛传输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下手术结合术后鼻窦冲洗治疗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鼻内镜鼻窦手术联合低温等离子下鼻甲射频消融术治疗慢性鼻-鼻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70例慢性鼻-鼻窦炎患者作为观察组,均采取鼻内镜鼻窦术联合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及下鼻甲骨折外移术治疗;另选取同期收治的同类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采取鼻内镜鼻窦联合下鼻甲骨折外移术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随访1年,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为74.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未出现并发症,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O.0%,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鼻内镜鼻窦手术联合低温等离子下鼻甲射频消融术治疗慢性鼻-鼻窦炎疗效好、安全性高,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功能性鼻窦内镜手术对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的效果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6年2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96名非侵袭性鼻窦炎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采用常规药物进行保守治疗,试验组48例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功能性鼻窦内镜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83%,显著优于试验组的6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VAS评分、鼻内镜检查计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功能性鼻窦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患者在临床上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9.
鼻窦灌注液冲洗对慢性鼻窦炎鼻内镜术后的疗效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鼻窦灌注液冲洗对慢性鼻窦炎鼻内镜术后的疗效机制.方法 行鼻内镜手术的100例慢性鼻窦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两组内镜术后炎性黏膜纤毛传输功能、辅助T(Thl/Th2)细胞因子及嗜酸粒细胞(EOS)的水平.结果 治疗后3个月,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纤毛传输功能、组织中Th1/Th2细胞因子的表达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提高(P<0.01);两组治疗后γ-干扰素(IFN-γ)、白介素4(IL-4)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EOS的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腔冲洗是慢性鼻窦炎鼻内镜术后综合处理中的关键措施,能有效促进术腔黏膜纤毛超微结构和功能的恢复;能有效地减轻炎症反应,消除黏膜水肿,恢复其自身保护和防御功能.  相似文献   

10.
李大军 《中外医疗》2016,(18):53-54
目的:分析鼻内镜手术在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临床疗效。方法方便选取该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期间收治的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鼻内镜手术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疗效。结果观察组复发率为5.71%,对照组复发率为22.86%,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手术在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疗效显著,可有效减少并发症及复发情况,在临床应用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参苓盥洗液用于慢性鼻-鼻窦炎鼻内镜手术术后鼻窦盥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行经鼻内镜鼻窦开放术的慢性鼻-鼻窦炎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西药组、高渗盐水组各30例,在相同的术后治疗基础上,分别采用参苓盥洗液、西药盥洗液、高渗生理盐水盥洗鼻窦。观察比较3组盥洗前后鼻内镜检查(Lund-kennedy)评分及鼻腔分泌物p H值变化。结果盥洗后3组Lund-kennedy评分较盥洗前明显下降(P〈0.05),中药组与西药组、高渗盐水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盥洗后鼻腔分泌物p H值较盥洗前明显下降(P〈0.05)。结论行经鼻内镜鼻窦开放术的慢性鼻-鼻窦炎患者术后采用参苓盥洗液盥洗鼻窦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2.
周鼎 《中外医疗》2012,31(8):76-76
目的探索分析保留或重塑钩突的内镜鼻窦手术。方法选取2009年至2010年来我院进行就诊的并确诊为慢性鼻窦炎患者97例,Ⅰ型1期,Ⅰ型2期,Ⅰ型3期患者分别为13、47、37例,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50例患者,观察组47例患者。观察组行保留或重塑钩突的内镜鼻窦手术,对照组行经典的鼻内镜鼻窦手术。术后6个月对患者进行随访,并记录术后并发症及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观察组有34例患者痊愈,10例好转,3例未治愈;对照组5有36例患者痊愈,11例好转,3例未治愈。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有2例发生流涕,2例发生鼻塞,1例发生额隐窝狭窄,2例发生筛窦闭塞;对照组术后并发症有3例发生流涕,5例发生鼻塞,3例发生额隐窝狭窄,5例发生筛窦闭塞。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评价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并发症中,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小于对照组,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留或重塑钩突的内镜鼻窦手术与经典鼻内镜鼻窦手术疗效相同,但并发症发生率低于经典鼻内镜鼻窦手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鼻窦内窥镜术后应用盐酸氨溴索和地塞米松经鼻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鼻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1-12月于该院接受鼻窦内窥镜手术治疗的140例慢性鼻窦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后对照组给予地塞米松经鼻雾化吸入,观察组则联合盐酸氨溴索经鼻雾化吸入.采用视觉模拟评分评价患者主观症状严重程度,Lund-Kennedy评分评价鼻内镜及鼻窦CT检查结果,测定血清白细胞介素(IL)-5和IL-12水平.结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7.1% vs.8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鼻窦炎术后相关症状方面,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流涕、鼻塞、面颊部疼痛或胀痛、头痛、嗅觉减退等症状的VAS评分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复查过程中,观察组鼻内镜评分及鼻窦CT评分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血清学指标测定方面,治疗后,观察组血清IL-5和IL-12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鼻窦内窥镜术后应用盐酸氨溴索联合地塞米松经鼻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鼻窦炎疗效较好,还可降低IL-5和IL-12水平.  相似文献   

14.
张萃  罗启贤  谷雨 《黑龙江医学》2021,45(7):736-737
目的:比较轮廓化鼻内镜手术(RRS)和功能性内镜下鼻窦手术(FESS)在治疗难治性慢性鼻-鼻窦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5月在六盘水市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难治性慢性鼻-鼻窦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实验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给予轮廓化鼻内镜手术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功能性内镜下鼻窦手术进行治疗.利用SPSS 20.0统计软件对治疗效果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前,SNOT-20评分和Lund-Kennedy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SNOT-20评分和Lund-Kennedy评分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复发率随着时间推移而增长,研究组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实验组,两组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难治性慢性鼻-鼻窦炎中,轮廓化鼻内镜手术(RRS)明显优于功能性内镜下鼻窦手术(FESS),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鼻内镜联合术后鼻窦冲洗治疗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在三门峡市第三人民医院治疗的37例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患者为观察组,同期选择42例体检的健康者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实施鼻内镜联合术后鼻窦冲洗治疗,术后1 a进行随访。比较观察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鼻内镜评分,并对患者生活质量及鼻纤毛传输速度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患者VAS评分及鼻内镜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鼻纤毛传输速度及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患者实施鼻内镜联合术后鼻窦冲洗治疗效果较为显著,可促进患者生活质量改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慢性鼻-鼻窦炎(CRS)患者经鼻内镜鼻窦手术后黏膜形态的变化及相关性.方法:选择60例CRS患者设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30名设为对照组.观察组按患者临床症状以及病理类型分为感染组及变应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均行常规Messerklinger术式鼻内镜鼻窦手术,观察感染组及变应组患者的术后疗效及鼻黏膜形态变化情况,分析影响鼻黏膜恢复的相关性因素.结果:感染组患者术后治疗有效率达96.67%,明显高于变应组63.33%(P < 0.01).手术前感染组和变应组黏膜形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手术后感染组黏膜形态均优于变应组(P < 0.05~P < 0.01).结论:CRS患者经鼻内镜鼻窦手术后黏膜形态改善显著,其恢复情况和病理类型有一定关联.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上颌窦口球囊扩张术治疗慢性鼻-鼻窦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4月睢县中医院收治的84例慢性鼻-鼻窦炎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接受鼻内镜鼻窦开放术,观察组患者接受上颌窦口球囊扩张术。比较术前和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积分;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积分低于术前,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上颌窦口球囊扩张术治疗慢性鼻-鼻窦炎的效果较好,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经鼻内镜手术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莆田市第一医院收治的鼻腔鼻窦恶性肿瘤患者共50例,随机分组,对照组的患者采取常规的开放性手术,研究组采取鼻内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术中出血、手术总时间、术后住院的时间、鼻腔鼻窦恶性肿瘤治疗效果、术后手术损伤事件、术前术后的SF-36生存质量量表评分值。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手术总时间、术后住院的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研究组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疗效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术后手术损伤事件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研究组患者的SF-36生存质量量表评分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鼻内镜手术对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的治疗作用确切,是一种微创的手术模式,可减轻手术的创伤,减少出血,手术的进程更快,且可减少术后手术损伤事件,并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9.
张俊星  张永杰  刘波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17):3160-3162
目的研究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消融术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NIP)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濮阳市人民医院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82例NIP患者,均为单侧,按照手术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接受鼻内镜鼻腔手术治疗,观察组接受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消融术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手术指标及手术前后两侧鼻腔鼻塞程度。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56%)高于对照组(78.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两侧鼻腔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消融术治疗NIP效果显著,能改善手术指标,提高术后恢复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微波在鼻内镜手术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照组予以单纯鼻内镜手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微波治疗,术后观察对比两组复发率及肿瘤恶变率。结果观察组术后复发率为7.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6.5%,P<0.05;观察组未发生肿瘤恶变,对照组肿瘤恶变率为5.8%,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联合微波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临床疗效确切,有助于降低术后复发率和恶变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