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胃电图(EGG)对十二指肠球炎的诊断意义.方法采用EGEG-5D2胃肠电图微机处理系统,对有上消化道症状的2300例患者,作EGG检查胃电体表测试电极放置在胃窦点、胃体点及胃小弯点,空腹及进食50g馒头5min后各测试一次,对检出355例十二指肠球炎中的323例(占91%)作内镜检查对照观察.结果EGG共检查2300例,检出十二指肠球炎355例,占16.1%,EGG图形均于鲁窦导联正频正幅的主波的上升枝和下降枝负载高频低幅的花边状小棘波,此为球炎的特殊波形.323例内镜检查对照,检出十二指肠球炎25且例,符合率82.7%,合并球部溃疡56例(17.3%),合并胃窦炎38例(38.2%).结论胃电图对十二指肠球炎有较高的诊断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青年人胃癌3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对青年人胃癌早期诊断方法和改善预后的措施.方法内镜和手术病理确诊的35岁以下青年人胃癌39例,占同期收治胃癌572例的6.8%,其中男14例,女25例,男:女为1:1.79;30岁以下27例31岁~35岁12例.从首发症状到确诊14d~3a,平均7.5mo临床表现上腹痛34例(87.2%),消瘦31例(79.5%),纳减30例(76.9%),上消化道出血28例(7.8%),贫血28例(71.8%),上腹部包块7例(17.9%),左锁上淋巴结肿大6例(15.4%),腹水5例(12.8%).通过对本组病例的内镜及超声诊断、病理资料、手术后随访结果,结合文献复习进行分析.结果本地区青年人胃癌并不罕见,与同期胃癌总数比较占6.8%,与文献报道大致相近,女性多于男性,提示本病可能与雌激素有关.病理类型以胃窦癌为主(76.7%),低分化腺癌24例(64.5%).青年人胃癌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容易漏诊和误诊,本组早期癌2例(5.1%),进展期癌37例(94.9%);经内镜确诊31例,确诊率86.1%,胃肠钡餐造影诊断率66.7%(14/21),B超检查发现率64.7%(11/17),本组手术切除率60%(20/35),5a生存率6.9%(2/29).结论本病早期诊断的关键是包括提高内镜诊断水平及应用多元检测、综合判断方法,提高青年人胃癌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胃癌(GC)的诊断方法和手术治疗.方法本文对1968-08/1998-05经手术治疗的240例胃癌进行了回顾性研究.诊断方法包括临床症状、钡餐检查、纤维内镜检查和病理学诊断.手术方法计有根治性切除、姑息性切除、姑息性手术、仅限于剖腹探查和切取活检.结果临床症状最多的是胃部不适、上腹疼痛、消瘦和食欲不振,体征最多的是上腹压痛.在化验检查中,34.5%血红蛋白过低、粪潜血阳性者居多(56.2%)、血型分布中以A型居多(34.6%).纤维内镜的诊断符合率(92.0%)高于钡餐检查(83.6%),差异无显著性(x2=3.40,P>0.05).病变部位分布于鲁窦者最多(55.4%),在胃癌分期中早期胃癌仅有6例(2.5%)绝大多数为进展期.手术切除率为85.5%(206/240),其中根治性切除率为63.6%(131/206),姑息性切除率为36.4%(75/206).治疗结果:近期治愈120例(50.0%),好转或有效78例(32.5%),无效29例(12.1%),恶化8例(3.3%),死亡5例(2.1%),治愈好转率为82.5%结论在胃癌的检查中,纤维内镜检查的诊断符合率最高;在胃癌的治疗中,手术治疗的治愈好转率最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内镜活检印片细胞学检查对胃炎、胃溃疡、胃癌疾病诊断的研究.方法常规内镜检查,病灶处活俭3~4块,每例患者涂片2~3张,瑞氏染色镜检.结果本组120例患者,按细胞学五级分类法.慢性胃炎:Ⅰ级10例,Ⅱ级28例,Ⅲ级6例,Ⅳ级3例;胃溃疡:Ⅱ级13例,Ⅲ级3例,Ⅳ级1例,Ⅴ级2例;胃癌:Ⅱ级1例;Ⅲ级2例;Ⅳ级7例,Ⅴ级42例.结论细胞学检查诊断符合率,胃癌为92.4%(49/53例),胃溃疡为89.4%(17/19例),慢性胃炎为91.7%(44/48例).活检病理与活俭印片结合诊断率100%,我们认为内镜活检印片细胞学检查是诊断胃癌快速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胃淋巴瘤超声内镜诊断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估超声内镜(endoscopic uhrasonography,EUS)在诊断原发性胃淋巴瘤(primary gastric lymphoma,PGI)中的价值。方法对18例PGI患者行EUS检查,并对声像图进行分析,将结果与普通内镜与外科手术相比较。结果PGI的EUS声像图表现为表浅扩散型(16.67%)、弥漫浸润型(38.89%)、肿块型(27.78%)、混合型(16.67%);EUS诊断PGI符合率为88.89%,与普通胃镜相比(55.56%),差异显著;EUS对PGI的T、N分期诊断准确性分别达到100%、72、73%。结论EUS诊断PGI符合率高于普通胃镜,并能准确判断肿瘤浸润胃壁深度、侵犯周围器官及淋巴结情况,EUS结合病理检查为诊断PGI的一项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6.
十二指肠溃疡合并胃癌2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十二指肠溃疡合并胃癌2例郭家晨杨希中主题词十二指肠溃疡/并发症;胃肿瘤/诊断;胃肿瘤/外科学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R73521病例报告例1男,59岁.因反复发作上腹部疼痛12a,黑便4mo入院.12a前因上腹部疼痛经上消化道钡餐检查确诊为十二指肠溃疡...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共聚焦显微内镜(CLE)对临床难以确诊的皮革胃病例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09年-2011年因胃黏膜病变行CLE检查的患者317例。CLE检查过程中使用经静脉注射的10%荧光素钠溶液作为荧光剂,术后行导向病理活检。对CLE无法确诊的病例行腹部薄层增强CT扫描,对符合手术指征者行外科手术。将普通胃镜、CLE检查及活检病理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总共13例临床确诊为皮革胃的患者接受了CLE检查,所有患者术前均曾接受包括常规内镜及活检病理在内的辅助检查,病理均未确诊胃癌。单纯根据CLE图像诊断皮革胃的准确率为76.9%(10/13),CLE导向活检阳性率84.6%(11/13)。对皮革胃患者的CLE图像分析显示,腺体排列紊乱伴明显炎症反应、荧光素钠大量渗出、高度异型腺体或成片排列的大型暗色细胞、腺上皮或间质中大型浅色细胞、间质中异常扭曲异型的阳性率分别为84.6%、76.9%、76.9%、46.1%与7.7%。结论CLE检查及CLE导向活检术是提高皮革胃诊断正确性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本文通过对140例消化道癌性病变经腹壁实时超声诊断结果的综合分析,并与术后临床病理分期进行对照,旨在进一步探讨超声在消化道肿瘤方面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本组病例共140例,平均年龄56.4岁,男女无差异.其中腹段食管及贲门癌43例,胃癌45例,小肠癌2例,结肠癌26例,直肠癌24例,所有病例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术前49例经X线造影检查,121例经纤维内镜及活检检查,140例均经腹壁实时超声检查,诊断标准参照国际抗癌联盟1998年公布的胃癌临床病理分期FTNM标准及1978年全国大肠癌会议补充的Dukes法结肠癌分期标准.结果本组79例被认为是浆膜浸润或浸出者,与术后病理对照,符合率84%(79/94),有36例拟为浸及邻近组织或器官者,与病理对照,符合率为73%(36/49),确诊淋巴结转移者有55例,其诊断符合率为52%(55/105).远隔脏器转移15例,均经随访或病理证实.结论传统的消化道癌肿检查主要依靠X线造影及纤维内镜进行,其对粘膜及粘膜下病变有良好的显示能力,但对癌肿腔外浸润的程度,以及与邻近组织器官的关系和区域淋巴结的转移等情况显然力不能及.经腹壁实时超声诊断的应用,明显地弥补了这一方面的缺陷.我们知道,消化道癌性病变手术预后最重要的因素,乃是浆膜是否受浸润及淋巴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胃超声检查胃疾患的诊断价值.方法首先采取空腹仰卧位上腹部多切面探查,观察贲门、胃体、胃窦的概貌,胃内排空情况,并停核测位贲门及胃窦的范围,然后取坐位饮用“胃超声快速显象液”10mL加温开水300mL进行冒超声检查.探头沿贲门、胃体、胃窦循腔观察液体的流入情况,胃充盈时的形态,胃粘膜的光滑度,胃壁的层次结构,有无局限性的壁层增厚或向腔内外膨出,发现病灶时测量其范围、大小,肿瘤对胃壁及邻近器官有无浸润、受压、周围淋巴结转移等.结果经胃超声检出的千余例胃病患者,慢性胃炎869例(包括浅表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胃下垂118例,胃癌14例,其他36例.与X线和内镜检查进行了比较,慢性胃炎与内镜检出符合率90%以上,胃下垂与X线检查符合率100%,胃癌与X线和内镜检查全部符合.胃超声对慢性胃炎的诊断无禁忌症,年老体弱患者尤为适用;对胃下重的诊断无放射线损害;对胃癌的诊断更能提供胃外结构内镜不能直接发现的信息.结论胃超声检查较X线、内镜检查有独到之处,可弥补前两者诊断上的不足,并有明显的互补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多源癌的发病特征,提高多源癌的术前诊断.方法对可凝消化道肿瘤的患者进行内镜检查,对消化道肿瘤、溃疡,至局部炎症改变明显的部位分别进行活检.多源癌诊断标准为:①镜下发现两个以上肿瘤(病灶),而且肿瘤之问粘膜完好,病灶不连续.②经病理活检证实每个肿瘤都是恶性的.结果在1375例上消化道癌中,检出多源癌20例(1.45%,20/1375),其中食管多源癌6例(30%),食管贲门多源癌3例(15%),食管咽喉部多源癌2例(10%),食管胃多源癌5例(25%),胃多源癌4例(20%)本组20例共发现41个病灶,双源癌19例,三源癌1例,多源癌各病灶病理类型相同者17例,不同者3例.其中多源鳞癌10例,双源腺癌6例,双源小细胞癌1例,鳞癌腺癌共存1例,印戒细胞癌与腺癌共存1例.结论上消化道多源癌可发生于任何部位,以食管和食管胃多源癌较多见,内镜检查是提高其术前诊断的一重要手段.为减少漏诊,在镜检中引起足够重视,不能仅满足于一个痛灶的诊断,做到内镜与X线诊断相结合.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与手术、病理对照分析研究,探讨B超检查对内镜检查疑诊、漏诊皮革胃的诊断价值.方法内镜检查疑诊、漏诊皮革胃患者13例,2wk内行B超检查.采用ATLUM-4型B超仪.探头频率3.0MHz.检查前空腹8h以上,先取平卧位,B超检查空腹时胃部情况;然后取坐位,服胃B超快速显影剂500mL,探头于上腹部作连续多切面扫查,详细观察胃腔、胃壁、胃周和腹腔的声象图改变,并随时摄片记录.结果13例B超诊断皮革胃者中,12例行手术治疗,术中发现11例全胃壁或胃壁大部分浸润僵硬呈皮革状;术后标本病理提示低分化腺癌5例,印戒细胞癌和未分化癌各2例,粘液腺癌1例;胃恶性淋巴瘤和慢性肥厚性胃炎各1例.1例B超诊断皮革胃并肝转移,在B超引导下行肝穿刺活检证实为转移性腺癌而未行手术.本组B超诊断皮革胃符合率84.61%(11/13).结论B超对内镜检查疑诊、漏诊的皮革胃患者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21例胃癌的各种胃外表现。方法观察21例具有胃外表现的胃癌,其中男6例,女15例,男女之比为1:2.5.平均年龄为28.3(19~38)岁.结果21例胃癌均以胃外的临床表现而入院.6例(28.6%)表现为腹部肿块,7例(33.3%)表现为大量腹水,4例(19.0%)表现为明显贫血,2例(9.5%)表现为高热,余2例表现为低蛋白性浮肿,血浆总蛋白在5g以下,故入院时均误诊,分别误诊为结核性腹膜炎、原发性肝癌及贫血原因待查等.最后经纤维内镜证实为:浸润型胃癌6例,溃疡型胃癌7例,肿块隆起型胃癌5例及革囊状胃癌3例.21例胃癌从出现胃外临床表现起,虽经外科等手术治疗,均在6mo内死亡.结论21例具有胃外表现的胃癌中,胃外表现症状复杂,年龄相对较轻,病程较短,且以女性为多,常易造成误诊.临床医师应特别警惕具有胃外表现的胃癌.  相似文献   

13.
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对胃癌病理分型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建立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CLE)对胃癌病理分型的诊断标准,评价CLE对胃癌病理分型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行CLE检查且经组织病理证实为胃癌的36例患者的共聚焦图像,建立CLE对胃癌病理分型的诊断标准。根据共聚焦图像上腺体结构的有无和微血管形态的改变,CLE可将胃癌分为分化型和未分化型两种病理类型。以组织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回顾性研究CLE对不同胃癌病理分型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结果CLE对分化型胃癌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为81.8%、93.5%和88.7%,对未分化型胃癌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为85.7%、92.3%和90.5%。结论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对分化型和未分化型胃癌的诊断与组织病理学诊断有良好的一致性,提供了一种于内镜检查同时在体诊断胃癌病理分型的新工具。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探讨血清MG7-Ag检测对胃癌诊断价值.方法采用酶免疫法检测了107例消化道各恶性肿瘤患者,32例胃良性疾病患者及34例正常对照者血清MG7-Ag和CEA水平.结果41例胃癌、24例结直肠癌、9例胰腺癌和19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MG7-Ag的阳性率分别为46.3%,45.8%,44.4%和42.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胃良性疾病组(P<0.05),其中胃癌稍高,但相互比较,无显著性差别.14例食管癌患者血清MG7-Ag阳性率为28.6%,与胃良性疾病组和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别;消生道恶性肿瘤患者血清CEA含量与MG7-Ag含量呈大致的平行关系.结论血清MG7-Ag对胃癌的诊断没有很好的特异性,但对消化道恶性肿瘤中的胃癌、结直肠癌、胰腺癌和原发性肝癌的诊断还是一种较灵敏的,相对特异的肿瘤标志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证实胃血管不良是导致上消化道出血的因素之一.方法自1989/1997收到胃切除标本441例,胃血管不良者12例(2.72%),男10例,女2例,男:女为5:1;年龄:55岁~70岁10例(83.33%),25及45岁各1例(16.66%);病程3mo~6mo5例(41.66%),1.5a~2a3例(25%),2a以上4例(33.33%);临床症状:反复小量呕血、黑便者9例(75%),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休克者3例(25%);整个右侧面部先天性海绵状血管瘤1例(8.33%).结果12例胃切除标本病理检查:①巨检:发病部位:贲门下3.5cm~7.0cm11例(91.66%);幽门前区1例(8.33%);胃体前后壁多处粘膜糜烂区约0.5cm~1.5cm,最大糜烂区达2cm~4cm,呈深红色,扁平,表面有小凝血块复盖,极个别病灶呈黄色,糜烂区可见1~2个浅表溃疡;②镜检:粘膜下间隙增宽,组织疏松,小血管明显扩张,数量增多,灶性聚集,扩张的小血管以小静脉为主,小动脉及毛细血管极少,并可见扩张的淋巴管,内见淋巴细胞,胃壁肌层血管未见扩张,病理诊断为胃血管生长不良,其中2例胃粘膜糜烂区表面腺上皮呈腺癌改变,病理诊断为胃血管生长不良伴粘膜内腺癌.结论胃血管不良是导致上消化道反复出血的罕见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一大宗胃、食管贲门癌门诊、住院患者发病分布资料调查,以了解本地区胃、食管贲门癌发病分布与职业、年龄、性别的关系.方法调查1990-01/1997.10经内镜、病理或手术后病理确诊的胃、食管贲门癌门诊、住院患者的统计资料进行分析,未确诊或可疑病例给予剔除.结果发现胃、食管贲门癌检出率占同期检查患者的10.2%(1436/14057),其中梅州籍占88.2%(1267/1436).早期癌5例,进展期癌占99.7%(1431/1436),男与女比为1.9:1.发病除少数来自城市居民外,大部分为农民及中老年患者,分别占87.4%(1255/1436)和93.3%(1341/1436);其中又以兴宁、梅县、五华发病居多,合计占71.5%.结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广东梅州地区胃、食管贲门癌的发病分布状况,梅州地处粤东北部,为客家地区,人口460多万,现究其发病流行情况如何?发病的真正诱因是什么?目前还不十分清楚,有待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7.
急诊内镜对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治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急诊内镜对诊断上消化道出血病因和部位及其治疗的价值.方法本组164例,男113例,女51例。年龄17岁~71岁(平均46.2岁±13.7岁).对镜下出血者,局部喷洒10%孟氏液20mL~40mL,对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者,局部喷洒凝血酶,并用5%鱼肝油酸钠作硬化治疗.结果本组内镜下明确诊断148例(90.0%),其中消化性溃疡84例(50%),胃粘膜病变44例(27%),恶性肿瘤16例(10%),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出血4例(3%),原因不明16例(10%).出血24h内行内镜检查114例,113例(99%)明确诊断;出血超过24h行内镜检查50例;35例(70%)明确诊断.两者有显著差异(P<0.01).本组16例原因不明者未行止血,有4例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出血和1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局部止血效果不佳,余143例止血效果良好,观察大便隐血试验转阴,总有效率96.6%.结论急诊内镜检查对确诊上消化道出血部位、病因及其治疗有重要价值,检查时间越早确诊率越高.早期内镜检查、治疗可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Hp感染与食管癌的相关性,观察Hp感染的移行现象.方法242例上消化道肿瘤患者,其中食管癌98例,胃底贲门癌88例,胃癌56例(含窦、体、胃角及残胃).242例上消化道肿瘤均经内镜粘膜活检及病理检查,确诊为进展期癌肿,男176例,女66例,年龄24岁~84岁,平均54.9岁.同时选择100例慢性胃类、60例原发性食管炎为对照组Hp检测采用快速尿素酶法.肿瘤在内镜检查时,取窦、体、贲门大弯及肿瘤部位活体组织各一块,对照组分别取窦、体、贲门及食管粘膜各一块,分别放入Hp测纸,1min后观察结果,是玫瑰红色为阳性,无颜色变化为阴性结果肿瘤组:食管癌98例中92例窦、体、贲门及食管病部位Hp检测阳性、阳性率为92%,胃底贲门癌88例中74例阳性,阳性率为84%,66例胃癌Hp检测100%阳性,胃癌组、贲门及食管Hp检测为阳性,胃底贲门癌组食管Hp检测为阴性.对照组原发性食管炎60例患者中18例Hp检测阳性,阳性率为30%,慢性胃炎组90%以上Hp检测阳性。结论Hp感染是人类胃癌的一个明确的致癌因素,与胃底贲门癌及食管癌有一定的相关性,在上消化道肿瘤及原发性食管炎病例中,Hp有向上移行现象.但胃癌及食管癌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与饮食习惯,卫生状况遗传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感染与胃癌的发生关系密切.我们剖析胃癌高发区Hp感染状况及其与胃疾病及胃癌的相关性,旨在为Hp感染及胃癌的综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胃癌高发区16村镇胃癌高危人群3033人,经血清胃蛋白酶原检测及X线初筛出1779例,接受了胃粘膜活检精查.其切片作HE及亚甲兰(MB)染色,观察病理组织学改变及Hp感染情况,同时利用PCR检测Hp.结果Hp总检出率为60.8%.其中男高于女;30岁~59岁组最高(62.4%);山区(64.4%)高于沿海区(56.7%);胃窦(36.2%)高于胃角(32.6%)及胃体(31.2%);以上P<0.01.胃癌Hp检出率为43.8%;各型胃疾病Hp检出率由高至低,前四位依次为胃粘膜糜烂(90.6%)、胃溃疡(87.0%)、中重度浅表性胃炎(79.8%)及萎缩性胃炎(75.3%),上述各组Hp检出率与轻度浅表性胃炎Hp检出率(6.8%)相比,P<0.01.与未检出Hp的组织学基本正常胃粘膜0%相比,异型增生(80.0%)及肠上皮化生(77.7%)的Hp检出率皆明显升高,P<0.01.结论庄河居民Hp感染与胃粘膜糜烂、胃溃疡、中重度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等呈明显正相关.庄河不仅胃癌高发且Hp感染亦是高流行.文内尚对有关结果只行了初步探讨,呼吁在我国胃癌高发  相似文献   

20.
目的用超声波观察溃疡型胃癌与胃溃疡病变部位厚度及大小的不同特点,为二者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经胃超声检查的45例患者,年龄20岁~78岁,平均45.2岁,其中溃疡型胃癌21例(46.67%),胃溃疡24例(53.33%),所有病例均经内镜活检查或手术病理诊断证实.所用设备为Hp-77020AC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Aloka-SSD500型B型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5MHz.受检者前一天晚餐后禁食至次日检查时,或空腹12h以上.采取常规卧位.辅以坐位或左侧卧位进行检查,饮10mL胃超声显像液加500mL~800mL温开水,在上腹、上中腹及中腹进行多切面探查.观察胃的位置、形态、胃壁厚度、胃壁层次以及胃内容物、活动蠕动情况,以及毗邻周围脏器情况.结果经胃超声检查,病变部位厚度结果:21例溃疡型胃癌患者中,病变部位胃壁厚度平均15.57mm,其中最大一例26mm,最小一例13mm;24例胃溃疡患者中,病变部位盲壁厚度平均10.37mm,其中最大一例20mm,最小一例6mm.病变部位病损面结果:21例溃疡型胃癌患者中,病损面最大径平均65.86mm,其中最大一例123mm,最小一例20mm,24例胃溃疡患者中,病损面最大径平均20.67mm,其中最大一例50mm,最小一例5mm.胃溃疡与溃疡型胃癌病变部位厚度与病损面最大径采用t检验.病变部位厚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