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重建粗隆及股骨矩关节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粗隆间骨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人工关节置换的治疗效果。方法 2004年3月至2009年12月对38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行股骨粗隆、股骨矩修复重建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年龄78~91岁,平均83.6岁,按Evans-Jensen分型均为不稳定型骨折,所有病例都合并有内科疾病及骨质疏松。术后早期康复训练。结果住院期间无一例死亡,37例于术后2周内下床负重,均获得3~36个月随访,无骨不愈合、关节感染、关节脱位、假体松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3例于术后5~13个月死于其他疾病。术后6个月按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髋关节功能优良者31例。结论股骨粗隆、股骨矩重建人工关节置换治疗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卧床时间短、可早期负重、髋关节功能恢复快、术后并发症低的优点,对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一种较合理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人工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探讨人工关节置换治疗在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中的应用.方法 自2003年6月~2008年8月对48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行人工关节置换.结果 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70~120 min,平均85min,输血450~700 ml,平均500 ml.术后无切口感染、血肿等并发症.42例有随访结果,按Harris评分标准:优6例,良27例,中9例,优良率78.6%.结论 人工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近期疗效较满意.  相似文献   

3.
带大粗隆的人工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型骨折   总被引:29,自引:5,他引:24  
目的 :探讨应用带大粗隆的人工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型骨折的疗效。方法 :2 0 0 0年 2月~ 2 0 0 3年 3月观察了 1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 ,年龄 75~ 88岁 ,平均 78.5岁。按Evans分型 ,Ⅲ型骨折 4例 ,Ⅳ型骨折 9例 ,V型 (反粗隆型 )骨折 5例 ,均采用带大粗隆的人工关节置换术 (骨水泥型 ) ,其中全髋置换 3例 ,双动股骨头置换 15例。结果 :所有病例术后随访 7个月~ 3年 5个月 ,平均 2 1个月。患髋无明显疼痛 ,活动基本恢复术前水平。Brumback髋关节功能评分优 6例 ,良 8例 ,可 4例 ,无失败病例 (平均得分 51分 )。结论 :带大粗隆的人工关节置换术对于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型骨折患者是一种良好的选择 ,可显著降低卧床并发症 ,早期下地锻炼 ,延长生命及提高生活质量 ,但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4.
人工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体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评价人工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10例高龄患者行人工关节置换术,术后随访3~30个月。结果9例恢复好,1例因合并脑血栓后遗症,活动较差。术后功能评定Harris评分75~88分,平均82.5分。结论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在充分术前准备及有效术后处理下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加长柄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53例,对术中及术后的相关参数进行统计和随访。结果术后有老年应激性精神障碍、呼吸系统感染等并发症出现。随访6个月~6年,无假体脱位、下沉及二次骨折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加长柄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利于患者早期下床锻炼,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疗效。方法收治21例Evans分型为Ⅲ~Ⅳ型伴骨质疏松的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均采用髋关节后外侧入路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结果住院期间死亡1例,20例患者得到随访。2例出院后7个月死于脑血管意外。无人工关节松动、脱位及感染。结论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骨质疏松伴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并发症少,死亡率低,可明显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  相似文献   

7.
杨孙强 《骨科》2012,3(4):207-208
目的对高龄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加长柄人工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09年12月~2011年12月收治的46例高龄粉碎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对其进行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结果其中42例患者通过有效治疗,其病情均得到有效康复。术后42例通过7~28个月的随访,治疗的优良率为90%,其中6例有并发症的发生,后经过有效处理和治疗,其病情得到好转。结论对于高龄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而言,人工关节置换的治疗疗效令人满意,通过人工关节置换的良好应用,可对患者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进行缩短,同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8.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问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人工股骨头假体,全髋关节假体,结合钢丝捆绑手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32例。结果本组32例术后下床时间3~10天,平均6天。X线片骨折复位满意,随访4个月-3年,无假体松动、下沉,无钢丝松动及断裂。髋关节功能按Harris评分,优良率为83%。结论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创伤小,卧床时间短,可早期离床活动,减少并发症,有利于关节功能恢复,提高老年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人工关节置换与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Ⅱ(PFNA-Ⅱ)内固定治疗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35例行人工关节置换与44例行PFNA-Ⅱ固定手术的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早期并发症及髋关节功能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人工关节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均高于PFNA-Ⅱ组;术后3个月髋关节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9个月PFNA-Ⅱ组要优于人工关节组.结论 PFNA-Ⅱ内固定治疗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严重股骨粗隆问骨折和内固定失败病例疗效,初步总结分析此类手术的适应证及方法特点。方法:自1997年6月~2002年12月,收治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失效8例,高龄严重粉碎移位股骨粗隆间新鲜骨折6例。采用全髋关节置换9例,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5例,1例术中股骨近端骨折,加环抱器固定。结果:随访3个月~5年半,2例出现关节周围异位骨化,没出现感染、术后骨折、脱位、假体松动及血管栓塞等并发症,Harris评分,术前平均42分(24~56分),术后平均86分(65~99分)。结论: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失败及部分高龄严重移位股骨粗隆间骨折,人工髋关节置换是一种直接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带大粗隆人工关节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32例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带大粗隆人工关节置换治疗.结果 本组1例术后发生肺栓塞死亡,其余均获得随访.随访患者中3例发生深静脉血栓,其中1例死亡.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优68例,良59例,可3例.结论 对于高龄不稳定、难复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患者采用带大粗隆人工关节置换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半髋置换治疗高龄骨质疏松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在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15例。结果对15例患者术后随访3~12个月(平均6.5个月),80%的患者髋关节功能接近或恢复到受伤前水平。未发现髋内翻、感染、松动、脱位者。结论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肯定,术后可早期负重,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重度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人的中期临床疗效。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71例高龄重度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并随访其疗效。结果本组71例(72髋),其中2例(2髋)采用全髋关节置换,69例(70髋)采用人工双动股骨头置换;年龄80~89岁,平均85.5岁。无一例术中休克或死亡。术后均在2~3 d下床活动,无肺炎、褥疮等并发症发生。随访时间11~72个月,平均47.7个月,术后死亡15例:术后1年内有7例;术后第2年有4例;术后第3年有3例;术后第4年有1例,其余病例均骨折愈合良好,未发生假体下沉、松动现象,术后行走功能恢复正常(术后Harris评分平均84.5分)。结论人工关节置换治疗高龄重度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可早期下地功能锻炼,减少卧床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早期功能恢复,但应严格掌握手术指征,远期疗效则需要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介绍和探讨股骨粗隆间骨折偏髓分型,并分析偏髓分型指导应用生物型普通柄(短柄)假体行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28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按偏髓分型:Ⅰa型15例,Ⅰb型13例。采用生物型普通柄(短柄)假体行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术,术后早期进行康复锻炼。结果 28例均顺利渡过围手术期,住院期间无死亡病例,术后1~3周下床活动。所有患者获6~20个月随访,平均12个月,患者均能生活自理。疗效按Harris评分标准:优13例,良12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达89.3%。结论生物型普通柄(短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偏髓Ⅰ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可早期下床活动,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粗隆柄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粗隆柄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32例。结果本组25例获随访6~36个月,平均12个月。Harris评分为(89.1±2.7)分,1例出现假体周围骨折。结论采用粗隆柄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一种实用、疗效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型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4例70岁以上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实施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假体置换术,观察治疗效果及随访情况。结果 44例均顺利完成置换手术,手术时间58~86 min,术中出血量210~450 m L,术后住院时间8~14 d。患者术后均获随访6~24个月。依据Harris髋部评分标准,术后髋关节功能优良率88.64%(39/44)。随访期间未发生假体松动、假体周围骨折、关节感染等并发症。结论对于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型骨折,实施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创伤小,并发症少,能促进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提高术后功能恢复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内固定与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优缺点及适应证.方法 对65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关节置换治疗32例(人工股骨头置换组21例,全髋关节置换组11例),内固定治疗33例(DHS组25例,PFN组8例).结果 65例均获随访16~24个月,平均20个月.仅DHS组1例术后因严重骨质疏松内固定失败,1年后行人工关节置换,其余骨折均愈后良好,Harris评分均在95分以上.结论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只有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明确手术适应证,才能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比较分析人工关节置换加SuperCableTM Iso-ElasticTM环扎系统辅助与人工关节置换加克氏针钢丝环扎辅助治疗高龄不稳定型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及预后,前瞻性评价人工关节置换两种辅助手段的效果。方法 2001年6月至2009年6月间我科收治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例患者,男46例,女34例,年龄76~93岁,平均82.3岁。其中人工关节置换加SuperCableTM Iso-ElasticTM环扎系统45例,人工关节置换加克氏针钢丝环扎35例。骨折类型按Evans分型,Ⅰ型26例,Ⅱ型42例,Ⅲ型12例。结果所有患者均得到近期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5年。SuperCableTM Iso-ElasticTM Cable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大粗隆骨块固定操作时间短,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少,术后负重时间早,术后并发症少,术后1个月髋关节功能恢复好,与钢丝固定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人工关节置换加SuperCableTM Iso-ElasticTM环扎系统辅助治疗高龄粗隆间骨折临床效果令人满意,好于钢丝固定。  相似文献   

19.
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粗隆间骨折的几点经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介绍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粗隆间骨折的几点经验。方法: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粗隆间骨折16例,男7例,女9例,年龄79~89岁,平均84.2岁。骨折类型Evans分类:Ⅱ型6例,Ⅲ型3例,Ⅳ型6例,V型1例。结果:16例本组病人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1个月,随访标准按受伤前关节功能比较,其中11人恢复至术前功能水平。X线片示假体位置佳,无下沉及松动。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对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手术安全,创伤小,费用少,效果好,一般病人均能接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带大粗隆柄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对34例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行带大粗隆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Harris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术后1个月内即能获得满意的髋部活动,并发症发生率低。本组经7~24个月,平均(14.3±7.0)个月随访,优良率为88.23%。结论对于年龄65岁以上不稳定粉碎性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带大粗隆柄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能获得良好的短期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